风口之争
大佬热战汽车,是因为汽车作为下一个互联网入口已经成共识,大家都想踏入下一个互联网大风口。 监管和技术的落后给用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出租车采用牌照制,对出租车公司发牌照,对出租车发牌照,层层寻租与层层盘剥同时并行。以出租车司机为例,他们加盟出租车公司,前两年基本白干,钱全部交出租车公司,用于从出租车公司购买出租车;两年期满,由于超高的份子钱,收入也有限,而一辆出租车的使用周期一般五年左右。 另外,出租车牌照成为爆炒的资源,特别一些大城市,在深圳,一辆出租车牌照最高炒到150万元。 另一个结果则是出租车供不应求,目前全国出租车保有量约120万辆,而“黑车”至少超过200万辆。很多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使用黑车,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年轻女性。网上常有因为因搭乘黑车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报道。另一个方面则是,为数众多的私家车使用量严重不足,很多私家车每年行驶里程不超过5000公里。 程维表示,专车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对现有的社会资源形成了更合理的分配:完全不同于以前的黑车,它是一种创新的出行方式,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来整合全社会的车辆和司机资源,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 因为信息全透明,人们完全不用担心它会像“黑车”一样存在不安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滴滴专车会提供一个管理平台,并且和保险公司合作,为每个订单购买商业保险,这在传统技术条件下是做不到的。 目前商务约租车市场普遍采取两种模式:一是采用租赁公司自有车辆,雇用司机进行营运;二是招募私家车主和车,将车挂靠第三方租赁公司,司机签约劳务派遣公司。易到用车采用第二种模式。程维认为,除了解放私家车与汽车租赁公司外,还可以解放出租车司机,他们自购车参与市场竞争,没有份子钱,多劳多得,而不必忍受层层盘剥。 在他看来,出租车管理政策不仅落后于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环境,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因为此,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产生了这么多问题。因此,个人用车市场,引入的不仅是新技术,还有早就已经通行于世界的市场体制。 互联网风暴,由计划到市场转型,但这还不代表行业蕴藏的全部潜力:汽车这一事物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人们愿意将自己的汽车拿出来分享,互联网则保证分享过程的便捷、安全。这也是上述各种“汽车互联网”故事诞生的社会心理学背景。 滴滴打车这样的商业公司,对于腾讯、阿里巴巴、联想控股、海尔这样的巨头,意义何在?互联网技术正在让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通过汽车可以享受音乐、电商、资讯、即时通讯等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服务。 一句话,汽车是入口。入口在哪里,风口就在哪里,这是互联网发展二十年已经证明的一个真理,这也是大佬车战互联网的全部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