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6|回复: 2

“现代私塾”——黄庭书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发表于 2014-11-17 07: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长自筹百万建私塾 没有学历另类教育谁敢读


    无锡一群家长在郊外一处山林中,悄悄建起一所“现代私塾”——黄庭书院,并让自己的孩子从学校中脱离出来,到书院接受教育。这种被称为“家庭互助教育”的全新模式,颠覆传统,被称为“理想教育的试验田”。

    这种模式,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能否复制?黄庭书院开办后,引发公众一连串疑问。11月8日,本报记者特意前往探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07: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类学校,学什么、教什么?

    从外表看,这个位于无锡市郊偏僻山中的“黄庭书院”,更像是一个私家花园。在书院里,精致的小桥流水,开放式的教室、活动室、手工教室、阅览室和宿舍后面大片的菜田、鸡舍、鸭棚和兔窝,几个正在玩耍的孩子告诉记者,那里是他们最喜爱的天然课堂。

    “书院是我们几个家长自己投资的,学生也大都是自己的孩子,不对外招生。”书院发起人之一王老师说,书院9月正式开学,目前有10个孩子,多在八九岁之间;有9个老师,绝大多数是这里的家长;“加上一些志愿者和义工,学堂里老师比孩子多。”

    从教学模式上看,这里也与普通学校非常不同。“我们按照年龄大致分为2个班级,教学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但没有详细地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科目。”王老师介绍,书院注重实践教学,比如手工坊,教孩子们自己制作蛋糕和饼干;生物课上,每个孩子认养一个小动物,学习如何喂养;农艺课,孩子们到菜田里去分辨蔬菜瓜果,亲手参与种植。而中医、登山、徒步等课程,记者在普通学校中闻所未闻。

    书院的创办者大多都拥有高学历,有些还有多年的教育从业经历。“一些孩子,并不适合传统教育。现在孩子早上7点半必须赶到学校,不开心,学得累,不想学。曾有家长多次跟老师沟通:能不能少做点作业。老师并不理解她的想法。”刘老师说,“传统学校过重的作业负担会限制孩子的灵性发展。”毛老师把自己的女儿带到书院,“她需要学习一些生存的基本技能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精神自由,希望她能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没正规学历,孩子出路在哪?

    对于不满足于传统学校教育的家长来说,“现代私塾”的出现似乎打开一扇新窗。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摆在广大家长面前:离开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意味着孩子没有正规学历。

    无锡家长曹琳曾经也想把孩子送进来,但这个问题难住了她:“看到这样的学校很心动,可真的要让孩子离开学校,还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她说,孩子未来的出路是最大问题,“离开学校就拿不到毕业文凭,将来升学也好,就业也罢,孩子出路怎么办?”

    对家长的疑虑,黄庭书院负责人坦言,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出路也有所不同。据介绍,这里的孩子目前还没遇到这个难题,大致有几种设想:一种是孩子直接升学到私立高中或国际化初高中,目前国内已经有这样的高中,大学也已经着手开办;一种是直接到国外留学。“当然不排除最后一种可能,回去参加高考。”为此,一部分家庭还是为孩子保留了学籍。

    不过,对于最后一种出路,意味着孩子要在两种体制间自由转换以适应现有考试模式,并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07: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个性化需求,谁来满足?

    “家庭互助教育”的出路,备受关注。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重庆、云南等地,约有1.8万学生离开学校选择家庭互助教育。“现代私塾”尽管在各地风起云涌,但发展得并不顺利。它们中有些咬牙坚持下来,更多的则在争议声中渐渐销声匿迹。南京的“魔法学校”,发起者一开始希望吸引尽可能多的孩子,但运行下来,“专职”学生仍在10人以下。

    想大展宏图的“现代私塾”,不得不触碰法律“天花板”——根据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教育部门坦言: “家庭互助学校”,作为一种校外培训,不具备全日制教育的资格,因此很难获得办学许可,严格来说,属非法办学。据了解,上海等地已对此类教育机构叫停。

    随着影响的扩大,“家庭互助教育”的理念也开始受到挑战。顾晶是一位长期研究教育的高校老师,他表示,“互助教育没有统一模式,即使大家基本理念相同,也可能会在具体教学实施上产生分歧。可孩子是耽误不起的。”他认为,家庭互助教育的核心是家长陪伴孩子自由成长,如果孩子人数太多,就有可能变成“小型学校”,很可能回到现有教育模式。

    “‘现代私塾’,这种另类教育利弊共存,不会成为主流。”全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苏颂兴说,“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为什么体制内教育,不能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个性化的需求?今天的学校教育缺乏生命活力,改革传统教育方式势在必行。”

    面对争议和家长的担心,无锡黄庭书院创办人王老师坚持自己的选择:公立学校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成功,同样,家庭互助教育也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达到一种大家所认为的成功状态,“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主流教育以外的不同选项,而这在中国,是缺失的。”(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士未使用全名)

    本报记者 郑 焱 马 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