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7|回复: 3

揭央企官员任命黑幕:高层权力博弈 利益交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5-14 22: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媒体:央企官员任命存权力博弈 高层互不干涉利益交换

2014年05月14日11:25   来源:中金在线网

  本文要点摘录:

  ■自2013年中石油爆发腐败窝案以来,华润集团成为第二家深陷贪腐案的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据悉,华润集团仍陆续有人被带走接受调查。这样一家庞大央企的董事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在香港和大陆同时引发了震动,华润在香港的5家上市公司、内地的6家上市公司股价亦受到影响。

  ■ 国资委一直以来非常警惕一把手体制下的决策机制问题,所以进行了央企董事会试点。不过,央企董事会试点的效果如何仍存在争议,国资部门可以举出央企董事会科学决策的经典案例,但也有央企人认为董事会纯属摆设。

  ■ ”央企官员任命的背后有着权力的博弈。每个高层也许都有自己特殊的背景,因此在利益交换方面互不干涉。"一位曾给央企做过咨询的企业家告诉记者。

  ■ 事实上,没有一个文件规定央企负责人有级别,而且恰恰有文件规定他们没级别,90年代中期国家经贸委联合下发了一个文件,取消了行政级别。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22: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23日,傅育宁从招商局空降华润集团,出任董事长。次日,华润系股票开盘大涨,然而宋林腐败案对华润的负面影响仍在发酵。4月16日,出身于山东农村的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在深圳被中纪委调查人员带走。

  自2013年中石油爆发腐败窝案以来,华润集团成为第二家深陷贪腐案的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据悉,华润集团仍陆续有人被带走接受调查。

  相比中石油,华润集团的地位更加显赫而特殊。它起源于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联和行”,抗日期间负责为党中央采购军需物资及药品,后在1948年更名为“华润”。建国后,贸易出身的华润转向实业和多元经营,但真正大发展时期是前任董事长陈新华,及其两名得力干将宁高宁与宋林所推动。

  截至2013年底,华润集团总资产达11337亿港元,2013年营业额5002亿港元,员工达42万人。这样一家庞大央企的董事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在香港和大陆同时引发了震动,华润在香港的5家上市公司、内地的6家上市公司股价亦受到影响。

  “华润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时刻,我们要全力以赴维护大局稳定,保持正常生产和经营秩序。”4月18日,华润集团在深圳召开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暂时主持全面工作的华润集团总经理乔世波称,集团党委态度坚定,旗帜鲜明地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这或许暗示出宋林腐败案背后的更复杂因素。

  宋林大学毕业后即加入华润集团,2004年担任集团总经理后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大大加快了华润转型与扩张。据本刊了解,即便宋林被查,华润内部许多人依然认可宋林的工作能力,认为宋林对于华润的发展功不可没。前任董事长陈新华也曾这样称赞他的两位得力干将:“宁高宁和宋林各有所长,都很能干,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态度,我们用人就要用这样的人。”

  宋林被查前,国资委一直将中粮集团、华润集团看作央企发展的典型。一位国资委官员曾告诉《中国企业家》,在新一轮国资改革中,华润这样的集团可以直接改组为资本运营公司。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华润所施行的多元化和金融控股模式,得到了认可。

  华润诞生于香港,旗下11家上市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符合资本市场规则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华润集团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建立了董事会制度,这领先于国内大多数央企和国企。然而,一家具有开放观念、治理结构完善的央企为何仍无法避免一把手控制和腐败?

  《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的举报信中,宋林被描述成一个独断的企业领导人。他披露,华润集团宋林等高管在收购山西金业资产的百亿并购案中故意放水,致使数十亿国资流失,并由此质疑宋林等涉嫌渎职、贪腐。据说,这引发了华润内部员工的举报行为,从而逐步将宋林推向危险地带。

  “国资委一直以来非常警惕一把手体制下的决策机制问题,所以进行了央企董事会试点。”上述国资委官员告诉《中国企业家》,一把手个人的决策风险很大,中央企业重大决策失误的众多案例表明,这些决策多数是一把手做的决策。由于体制没有纠错机制,一把手也听不到不同意见,导致错误的决策持续下去。

  不过,央企董事会试点的效果如何仍存在争议,国资部门可以举出央企董事会科学决策的经典案例,但也有央企人认为董事会纯属摆设。具体到华润集团,其董事会显然没有成功阻止华润对山西金业集团的收购决策,也没能制约宋林涉嫌的违法违纪行为。“央企官员任命的背后有着权力的博弈。每个高层也许都有自己特殊的背景,因此在利益交换方面互不干涉。”一位曾给央企做过咨询的企业家告诉本刊记者,央企的腐败在于没有一个唯一的利益主体,比如民企唯一的利益主体就是老板,容易取得利益的一致。在他看来,不仅央企的一把手无法监督,其他高管同样无法监督。

  多年以来,央企市场化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取消高管与一把手的行政级别,从而斩断央企与权力之间的联系。但这并不容易。“事实上,没有一个文件规定央企负责人有级别,而且恰恰有文件规定他们没级别,90年代中期国家经贸委联合下发了一个文件,取消了行政级别。但事实上,后来参加会议的时候还是有级别,管理的人有级别,管理的组织有区别,有中组部管理的,有国资委管理的;参阅文件也有区别,有的文件厅局级能看,有的文件部级能看。”上述国资委人士说,这样就导致外界人看央企高管是有级别的,央企管理者自身也认为自己是有级别的。

  央企与权力紧密结合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很多央企成为权力的角斗场和腐败的下水管。在新一轮国资改革中,阻碍最大、最难推动的变革也正是央企自身的改革,其核心就是与权力脱钩,从不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中退出来,把资源交给市场。

  目前,除举报内容外,宋林被调查的主要原因和违纪违法行为官方尚未披露。不过,宋林被调查所引发的担忧,已经扩散出华润集团。

  几乎在宋林被调查的同时,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郝卫平、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更早些时候,广东电网原总经理吴周春、郑煤集团董事长孟中泽、榆林能源集团原董事长王荣泽,直接涉及宋林案的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邢利斌均被带走调查。各种迹象显示,煤电领域正掀起一轮反腐风暴,而宋林案还有进一步发酵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2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阅读:

  【宋林案回顾】

  首次举报丨新华社记者实名举报副部级官员华润董事长宋林(2013年7月17日凌晨)

  回应丨华润董事长发声明回应举报:指控属诬告 交易合法

  二次举报:记者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华润董事长宋林包养情妇(2014年4月15日)

  回应丨华润董事长否认贪腐包养情妇:望上级调查

  【案件波及】

  人物:华润董事长宋林被查或因高价购矿 中间人邢利斌卷入

  公司:"万科们"的悬念:华润系股票走势将如何?

        华润旗下药业整合宣告流产 失败受宋林事件影响

  外资投行:宋林案牵出外资投行:雇佣官二代也雇佣情妇

  【背后疑云】

  宋林被查背后:华润燃气2.65亿收购往事

  起底华润并购真相:三个矿如何"做"出65亿天价

  【历史解读】

  宋林:宋林与华润的30年交集:疑结交贵人获火箭提拔

现年51岁的宋林,出身普通家庭,22岁进入华润实习,后在多部门历练,2001年以来,晋升颇快,并最终在十年前获任总经理,六年前成为董事长。

  华润:"党产"华润:香港起家的红色央企

令这家企业充满一抹"高贵"气息的,则是它那曾经显赫的红色身份。正是在这层红色外衣之下,华润从当初的一个籍籍无名的香港小商号,最终成长为名震一时的央企巨头。

  宋林治下的华润十年:多行业进出自如

  华润集团的总资产增长迅速,依赖于大举并购。从2004年开始,宋林掌舵,并延续了前两任的风格,不断通过兼并开拓新业务。

  【后宋林时代】

  动荡延续:"后宋林时代":傅育宁空降 华润人事地震或来袭

  管中窥豹:华润宋林案未了局:很多央企成为权力角斗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