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开来明道

【活期宝】 完胜定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2-23 23: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问余额宝:风险大吗?高收益能否持续?
2014年02月16日09: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1

  截至1月22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超过6 .0%以上已近一个月。自2013年6月问世以来,短短数月,余额宝便异军突起,目前以超过4900万的开户数和2500亿元的筹资规模,力助其发行公司天弘基金从名不见经传的后生一举成为业界龙头。以0.3%的管理费率计算,其能给天弘基金带来7.5亿元的收入。
  余额宝的成就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它还成功开启了草根理财新时代。目前,余额宝以高出活期存款十几倍的收益率征服了众多小户投资者的心。但余额宝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心存疑虑:余额宝为什么如此受欢迎?余额宝的钱投到哪了?投资余额宝风险大吗?余额宝高收益能否持续?
  一问:余额宝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余额宝目前备受中小投资者欢迎原因在于:首先,余额宝现阶段收益高。
  自2013年6月刚推出的时候,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自4%左右持续攀升到目前的6.4%左右,明显高于银行的五年定期存款收益。
  目前关于余额宝有一个很流行的论调:“10万资金存入余额宝年收益近4000元,而10万资金一年活期存款的收益不过350元!”尽管余额宝并不能保证这个高收益(法律也不允许承诺),但的确大大地抓住了百姓的眼球。
  其次,技术创新引领用户良好体验。余额宝真正的价值在于技术创新应用上,它可以实现在淘宝用户购物时视为自动赎回,并可以随时用于支付货款。而且余额宝存取简便灵活,在电脑和手机上均可自如操作。另外,登录余额宝账户后,投资者的个人投资总额、每日收益金额、累计收益金额、七日年化收益率、万份收益、购买和赎回等信息,都会具体清晰地呈现出来,一目了然,用户体验非常好。
  再者,资金流动性好于银行定期存款。对于余额宝用户来说,想什么时候取就什么时候取,资金在户时间自定。
  二问:余额宝的钱投到哪了?
  余额宝目前主要投资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同业存款等低风险货币工具,分享货币市场的投资收益。
  一般来讲,协议存款的利率会比同期同业拆借利率略高,并且可以提前支取,因此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在资金面较紧的情况下,货币基金规模越大,其与机构谈判的过程中筹码就越多。据天弘基金披露的数据,余额宝基金超过80%投资的是银行协议存款。
  三问:投资余额宝风险大吗?
  作为货币基金的余额宝的风险与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直接相关。经济形势不佳时,其风险自然大增。
  借鉴一下美国版的“余额宝”:1999年,全球在线支付巨头PayPal公司创造了将账户余额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的模式,主要投资于以美元标值的高质量、短期货币市场投资工具,一度受到广大美国民众的热捧。然而,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实行超低利率政策,导致货币型基金收益率降至0.04%左右的水平,远低于2007年5%的收益率。2011年6月,PayPal宣布于7月底关闭其货币基金。
  反观中国,投资余额宝也并非稳赚不赔。货币型基金的亏损在国内屡有案例,单日亏损的案例和三日亏损的案例都曾出现过,所以投资余额宝也需要有风险意识。
  四问:余额宝高收益能否持续?
  实际上,受法律约束,货币基金是不允许保证一定盈利的。长期来看,余额宝的高收益只是一个阶段性现象。
  首先,“钱荒”现象不会持久,高利率难以维系。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多数情况下资金都是比较充裕的。当前余额宝的高收益得益于现阶段资本市场闹“钱荒”。但等过了银行年关揽储的时间节点,资金短缺现象将会有所改善。受其影响,货币利率自然会逐渐回落,从而导致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随之下降。
  其次,利率市场化将削弱货币基金的优势。中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压力主要体现在活期存款利率上。改革之后的存款利率都将逐步向货币市场利率靠拢。当前0.35%的活期存款利率在放开之后有向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靠拢的趋势,因此,未来存款利率上限逐步放开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必将逐步上调,这将最终削弱余额宝的高收益率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2-23 23: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余额宝规模飙升至4000亿元:1个月新增1500亿2014年02月18日10:12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

  记者 周桓 编辑 阮奇
  从0到2500亿元的基金规模,支付宝旗下的“屌丝理财神器”—余额宝仅仅用了200多天时间。而从2500亿元到4000亿元,余额宝只用了大约30天。
  记者近日从多个权威渠道证实,到2月14日元宵节,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站在了4000亿元的规模之上,这种火箭般的规模蹿升速度可以视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的发端。
  4000亿,是一个什么概念?一个可比的数据是,央行刚刚公布的2013年银行间债市全年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不过只有3500亿元。
  资料显示,1月15日,余额宝的操盘方天弘基金正式宣布对接余额宝的天弘增利宝基金规模突破了2500亿。据上证报记者了解,不算1月16日至1月19日这4天,1月20日到24日这5天里,每天余额宝转入金额均突破百亿元大关。
  这种流入速度从1月25日至1月29日呈现不断加速趋势,甚至有的天数出现一天流入资金在200亿元以上。一位接近余额宝项目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解释称,因为1月29日15点之前转入余额宝还能享受春节期间的收益,因此当天余额宝转入金额创下了历史纪录。
  上述人士分析称,这意味着在1月30日除夕前夕,余额宝的存量规模已经突破了3500亿元。而1月31日至2月14日元宵节的十几天,庞大的余额宝用户依然有着强大的理财需求,因此规模顺势超过4000亿元,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这一点从此后余额宝公布的用户数增长情况可以得到印证。截止到1月15日,余额宝宣布用户数达到4900万。而经过了春节,截止到2月6日,余额宝的客户数已经超过6100万,20多天增长了1200万用户。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用户有6成是在手机上完成第一次转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2-24 19: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余额宝,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2014-02-23 22:28:17

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呼吁取缔余额宝。今日,钮文新发布博文称,“我不是危言从听,更非号召谁退出余额宝,而只想告诉人们一个重要的经济事实:余额宝哪里只是冲击银行?它所冲击的是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的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2月22日《证券时报网》)
笔者在《反击“欠税门”,央视由无知走向无耻?》一文中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央视作为公办的“中国第一媒体”,在财经方面却可以说相当无知。钮文新不惜将“吸血鬼”、“金融寄生虫”等恶名强加给余额宝,其“情绪化”已暴露无遗。
笔者以为,钮文新作为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公开呼吁取消余额宝,明显是缺乏专业精神,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危言耸听。余额宝目前4000亿元规模,相比较100万亿的货币总量,可谓九牛一毛,即使其再扩张10倍,这些钱还是在国内转,还是由银行放给贷款人,对国民经济的安全能构成多大的危害?二是“吸血鬼”说为故意栽赃。钮文新称“余额宝和其前端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是故意混淆概念,企图让余额宝“背黑锅”,是刻意栽赃。余额宝随后辟谣称,余额宝加上增利宝,一年的管理费是0.3%,托管费是0.08%,销售服务费是0.25%,总共的结果是0.63%,并非钮文新所称的2%。三是拿日本金融政策谈“余额宝”存在的合法性,更是荒唐至极。钮文新博文称“日本同样是高储蓄国家,谁听说日本允许余额宝的出现”。可钮文新缺乏一个简单的认知,那就是日本银行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开设银行也没有像中国这样设置“高门槛”,因此拿日本的金融管理现状来说中国的事,丝毫不顾及“中国特色”,是荒唐可笑的。再说,如果日本没有的东西中国就不该有,那中国还何谈“创新”?
很明显,钮文新的“吸血鬼”说,只是为银行的进一步垄断站台。
普通人都有感受,你把血汗钱存入银行,利息少得可怜;你去银行贷款买房,却要按高得怕人的利率付息。此外,因为银行除了收取利息,还要以“增值服务”的名义收取开发商1%-3%的费用,令按揭购房户同时失去了和开发商“砍价”的资格。如果你想提前还贷,还得支付不菲的违约金。
中国银行业对储户利益的剥夺可谓“赤裸裸”,你存定期可以得到较活期多一点的利息,但如果你在存款快到期的前几天因急需必须要取款,你的利率就只能按照活期计算;如果您的帐号结余金额过小,若干年后不但没有利息,还得倒贴银行账户管理费。而余额宝正好可以解决这个令储户十分纠结的问题。
正因为中国银行业存在诸多垄断环境下畸形的获利模式,银行才有可能轻松获取超额利润,形成银行利润。至于银行的盈利水平,去年4月27日《证券时报》的报道则很有说服力:截至4月25日,共有2318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2012年年报,合计实现净利润18996.69亿元,其中14家上市银行2012年合计净利润10112.40亿元,占2318家上市公司全部净利润的53.23%,且只有宁波银行一家净利润不足百亿元。
不说决策层,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很容易体会到,这种情况是极为不正常的,银行业凭啥能获取远高于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中国银行业的管理水平难道高于西方?而唯一可以解释得通的就是,国家垄断决定了中国银行业必须拥有超额利润。换言之,正如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在第七届南京大学EMBA年度峰会暨2013江苏金麒麟论坛上所言:即使将银行行长换成小狗,银行也照样能赚钱。
而钮文新敢于公开为垄断的金融业站台,除了自身新闻业、金融业素养令人不敢恭维之外,或有公开为金融业代言的味道。
而笔者以为,余额宝的尝试,只是替最广大的民众讨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部分利益,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央视对这一“人民群众都说好”的事进行批评,或只因余额宝动了传统金融业的“奶酪”,因此成了利益集团的“眼中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2-24 19: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财产品收益飙升是坏事吗

春节前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6%左右,而通过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工具,收益率更是能达到7%左右。这看起来是大好事,可也有不少人对此忧心忡忡,央视证券频道总编甚至喊出了“取缔余额宝”。这是咋回事呢? …[详细]

理财产品收益飙升的本质是贷款利率高企银行缺钱,是导致理财产品收益飙升的决定性原因
近年理财产品收益率节节攀升

在我国,存款利率是被政府限制死的,银行想提高存款利率来揽储是违规的。但是有一种叫“同业存款”的存款模式不受利率管制。比如,一家基金公司把钱存到银行,就叫同业存款,存款利率可以由基金公司和银行商定。

余额宝、理财通的运作模式就是吸纳公众资金,把资金交给基金公司,然后基金公司再存到银行,形成同业存款,借此吃银行的利息,最后转化为公众的收益。余额宝、理财通们之所以能凸显“无风险”特征,就是因为吸纳的资金最后变成了银行存款,当然“无风险”。

那么7%左右的高收益率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银行现在太缺钱了,对同业存款趋之若鹜,实际就是通过同业存款的模式绕开监管、高息揽储。其实早在余额宝、理财通出现之前,银行自己就发售过很多最终转化为同业存款的理财产品。

银行缺钱,是因为现在贷款需求太强、出价太高

为什么银行还会缺钱呢?因为银行把钱都贷出去了,可门外还排着好长的队、愿意出10%以上的贷款利息和银行要求贷款。贷款利率这么高,导致银行即便以8%的利率吸纳同业存款,也还有2%以上的息差——也就是银行的赚头。

举个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例子。万科在2012年为满足旗下多个项目开发的需要,申请了金额为10亿元和20亿元的信托贷款,借款期限为2年,利率分别达10.6%和10.5%。也就是说,连万科这样的企业都要拿出如此高的利率来贷款,可见企业贷款需求之强、出价之高。在这种贷款利率高企的环境下,很多银行现在都不愿意做低风险但利率也低的个人房贷业务,因此才有近年房贷利率优惠纷纷取消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2-24 19: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贷款利率高企会加剧贫富分化、阻碍企业发展

贷款利率拉升,会让富者更富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资产最多的10%家庭占全部家庭总资产的比例高达84.6%。而理财产品收益飙升会使这本就巨大的贫富差距再膨胀。

以今年初因为兑付危机闹得沸沸扬扬的“诚至金开1号”信托理财产品为例。这个2011年的理财产品300万元起售,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5%。这意味着,一个富裕人士拿出300万,三年后变成405万。而普通收入者买10万元起售的年化收益率为5%的理财产品,三年后变成11.6万。三年时间两个人的资产差距从原来的290万变成了393.4万。

也就是说,利率越高,复利的扩散作用越明显,穷人的财产性收入膨胀速度远低于富人。

理财产品收益率提升背后是隐蔽的贫富分化加剧

贷款利率拉升,会让企业负担大幅度加重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利率就像地心引力,在高利率环境下企业获利很难。如今中国的高利率环境也引起了不少人对企业经营的担心。

著名企业家史玉柱在近期表示:“中国货币发行量这么大,但银行间拆借利率高企,贷款利率高高在上,实体经济负担太重。这问题不解决,实体经济好不了,中国经济会出问题。”

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则在21日发表《取缔余额宝!》,称:“当老百姓沾沾自喜于手机账户中又多了几块钱利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想过,自己所在的企业融资成本正在面临大幅上涨的风险。这事跟你没关系吗?我想,至少你的加薪机会已经被吞噬了,而你的工作机会恐怕也会更加风雨飘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2-24 19: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贷款利率应该降,但要抓住问题的症结

贷款利率高企与基建和房地产过热有重大关系,与理财工具无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日撰文指出:“2013年社会融资需求与货币信贷供给之间存在明显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这其中还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即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通过信托和委托贷款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融资,推高了利率水平,更加重了上述供求失衡的状况。这是2013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基础性原因。”

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融资为什么推高了利率水平呢?《今日话题》曾在《钱荒为什么又来了》中有过详细地分析:地方政府的大拆大建、房地产的开发热潮吞没了天量资金,挤占了其它行业用钱的渠道。比如某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大量投向包括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湘投控股、青岛公路建设集团、大连长兴岛港泰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比如最近传出违约风险的理财产品“中商财富·融典12、13、14期”,投向的是成都金牛区拆迁安置房工程项目、青白江区拆迁安置房工程项目、广安街子工业园区一级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偿还由区政府担保。

政府担保的融资项目收益率高达11%以上

所以本质上,就是政府主导的经济行为过于活跃,引起资金紧张。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中央货币政策的两难:如果不放开流动性,则贷款利率高企;如果放开流动性、向市场注入资金,则本就过热的基建、房地产会更热。

所以要解决贷款利率过高的问题,根子上还在于遏制政府主导的经济行为。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指出,要改变贷款需求太强的状态,主要是看三件事是否允许发生:一是关厂,地方政府允许一部分僵尸企业、过剩产能企业退出;二是下马,地方政府缓建或砍掉部分项目;三是违约,信用系统的刚性兑付突破。

靠取缔理财工具来降低贷款利率,是扬汤止沸,还会打击中低收入者

所以理财工具提供高收益率是结果不是原因,想靠“取缔余额宝”来降低贷款利率无异于扬汤止沸。即便没有余额宝、理财通们,银行也会在贷款需求的推动下想尽办法高息揽储。

只不过,银行因为渠道问题,更亲睐大资金。而互联网理财工具提供了低成本聚集零散资金的渠道,让中低收入者也可以享受到这场理财盛宴。


结语








































































































































理财产品收益飙升确实有问题,但不是理财工具的问题。实际上,这种飙升不过是政府经济行为太过活跃的一种表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2-24 19: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高处看余额宝

分类:商业评论 | 标签: 货币基金  利率  余额  银行  淘宝   2014-02-22 13:42
说实话,我写文章往往是率性而为,也经常跟人骂架,用词也经常不堪入目,当年关于余额宝三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的风波不小,余额宝突破2500亿之后,很多人乘势而来,都说我判断错了,我也没回应他们,其实,我自感不是狂妄的人,但是我还是想说一点,大家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人在山脚,只看一里路,有人在山腰,可看十里风景,而我在山顶,看的是万里苍茫。一里路,十里路,万里路,自然是不同的结论,其实,大家都是对的,因为大家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评价的时间点不到,多说也无意。
这里,或许很多人时候我猖狂,事实上,我真没自褒之意,因为,我从不觉得,看的太遥远的东西是什么好事情,说白了,看透了人生的话,我们都终将死去,哪么活着又有啥意思呢?于是看到太远的人,往往不会关心当下,反而会失去很多机会,少了很多的参与感,大多看的太远的人,都不快乐,相比之下,我更羡慕那些只看一里路的人,活在当下是应该有的 人生观。这些年,我也在逐渐改变自己的人生观,越来越认识到,许多最终没有意义的人生,但并不意味着过程中没有意义。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旅程罢了,要走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才是我们旅行的意义,终点在何处,有何没有,都并不重要。
扯远点了,主要是想说,余额宝这个事情,我跟他们都不在一个点上,我记得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的主群里,有人问过我说,你觉得余额宝能做多大,我说,做个几千亿还是有可能的,他说,那你还说你觉得单一余额宝的吸引力有限,规模做不了多大?我说,美国的货币基金曾经有高达3万亿美金,曾经一度超过了当时股票和债券基金的总和,也超越了存款,与此相比,你觉得几千亿人民币,算很大么?而且,中国相比美国而言,有高达四十万亿的活期存款,十多万亿的储蓄存款,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货币基金在这个背景下,居然这么多年没有发展起来,本身也就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余额宝可以改变和推动这个行业前行吧。也算是好事情,其实,我过去的文章里总的来说,还是认可余额宝的现实意义,只是,我不认同的更多的还是好像有了余额宝,银行就活不下去了的颠覆性论调罢了。更不认同,把余额宝捧上天的看法。在我看来,余额宝在当前本质就是货币基金,仅此而已,担不起太大的赞誉,做到了几万亿的规模,他也只是货币基金,仅此而已,乃至现在很多人都再说余额宝让银行存款搬家,我还是认为跟余额宝毫无关系,只要处于非市场化利率结构下,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货币基金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货币基金的诞生:
“在四十多年前的美国,因为越南战争和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即经济放缓的同时通货膨胀高企,通胀从60年代的2.3%扶摇直上至70年代的7.1%。而按照规定,当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5.5%,银行存款实际上在不断贬值。迫于压力,美国国会后来取消了对10万美元以上大额存款利率的限制,引发银行竞相提高大额存款利率。但小额存款利率仍然受限,处于实际上的负利率状态。
这时,“美国教师年金保险公司(TIAA-CREF)”的主管鲁斯·班特产生了一个天才的想法:他创立了一个名为“储备基金”的共同基金。1972年10月,该基金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000美元为投资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就这样,小额投资者享有了大投资者才能获得的回报率,同时拥有了更高的现金流动性,历史上第一个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诞生了。 ”

余额宝通过提供了技术条件,加剧了套利的这个进程,其实相比美国,中国的这个进程,确切的说,还是来晚了。我国的货币基金起步之时,被寄予无限厚望,结果十多年了,直到余额宝出现之前,其实还是一直籍籍无名(其实现在也不是那么有名,更多的人知道余额宝,不知道货币基金),很大程度其实是中国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份额差异所决定的。确切说,银行卖货币基金,肯定能卖过余额宝,只是一直不想也不敢这么做而已,那意味着自我革命,是得不偿失的,过去银行业一直压制货币基金,一方面是代销费用实在太低,另外一方面,也的确是因为主动抬高了自身的成本。所以,利率的管制的存在加上银行业的一支独大,最终让银行有动机,也有能力打压货币基金。
而余额宝最大的意义就是通过技术的手段,让银行把一直遮遮掩掩的遮羞布给彻底的拉了下来,某个意义上讲,余额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在央行备付金管理办法之前,余额宝甚至比银行更有动机打压货币基金,因为他赚取的是客户无利息的沉淀资金和银行给予的协定利息之间的差价,也一样是躺着赚钱的路径。但是在管理办法之后,却多了一条要求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其中实缴货币资本是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暂存周转的客户资金越多,其需要另外准备的保证金也就越多。而且确切的说,支付的利息的归属也一直悬而未决,在这种情况下,余额宝的将自有资金嫁接接入货币基金,把自己的利差行为转为了用户的投资行为,不但缓解了备付金的压力,也把利差收入转为了代销费用,关键的是给客户创造了高于存款的稳健投资收益,还能极大的吸引客户流入。说实话,是极为漂亮的一个决策。
但是,无论怎么来看这个行为,依然无法改变的是,将支付宝用户嵌入货币基金,很大程度上,都只能认定是货币基金的销售行为,余额宝凸显的是销售方式更先进,但是他无法解答的还是货币基金自我管理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而且,认为余额宝会以此打败商业银行的呼喊也是苍白无力的,最现实的就是美国的货币基金,曾经超越了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也是股票和债券基金的总和,依然无法改变日趋没落的现实。确切的说,主要是因为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如同你管理了几万亿的社保资金,你就可以打败一家银行了么?两者本质不同,不构成竞争,相反还是互为补充,更何况目前余额宝购买的都是银行的同业存款,也不是一个竞争关系。非要对立他们有必要么?所以说,余额宝做到了一万亿,十万亿,也不会构成银行业的威胁,决定货币基金规模的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后的美国,由于长期的低利率使得可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大量的货币基金都无法实现较好的盈利,如果有一天,套利空间上行,货币基金,一样会死灰复燃。
而中国短期趋向一个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过程当中,从美国来看,货币基金,本身就是扮演了利率市场化助推器的角色,他会进一步加剧这个进程,而进程的加快,反过来也是自我颠覆的过程,所以我说货币基金最终的趋势是注定的。指望货币基金搞死银行,不靠谱,也不现实。而指望代销货币基金的余额宝来搞死银行,更不知道如何去说。但是后面会说到,余额宝的推行,倒逼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个倒是会搞死银行的。而且会死的很惨。
其实,我个人还是觉得余额宝的本质其实虽然是余额管理,但是他遵循的逻辑还是渠道的逻辑,渠道在余额宝上所显现出来的特征,其实是搭便车的模式,怎么说呢?我自己理解在阿里内部,淘宝的功能是大量的吸引客户进入体系内,让客户成为淘宝用户,而支付宝要做的事情,就是考虑如何把淘宝客户更好的服务好,从而留下来成为支付宝的客户,是一层进一层的关系,支付宝的这次余额宝,必然不是要革银行的命的行为,他的出发点很简单,更好的优化自身的服务,提高淘宝的客户粘性,让体系内的生态更健康,同时解决前面提出过的备付金管理办法带来的问题,是个顺势而为的行为。如果非要简单点理解,我就一直拿开网吧来理解余额宝。
简单的说,就是你开了个很大很大的网吧,每天几千万人来上网,你看人那么多,这些人每天进出,去买个水啊,方面啊,不太方便,你就干脆,顺带着在网吧卖方便面卖可乐。这个行为是立足于更好的服务客户角度出发,提供给客户更多的对于客户增值作用的产品,从而促进良性循环,到最后,大家反倒更愿意来你这里上网了,没事还能给你带点新客户。就是这么个模式,维护好存量,服务好存量,带来增量。
当然这种行为是需要几个基础的。
第一就是要有足够的客户基础。一个没有流量的网吧,放再多的方便面也卖不出去,还占地方,没有基础客户谈搭便车是奢侈的行为。
第二则是提供的产品必须有正的相关性,不伤害客户基础。例如你卖方便面,卖水都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每隔几分钟就放个广播说,问大家有没有卖理财产品的需求。估计客户会烦死,不但卖不出去理财产品,人也走了大半。
所以,余额宝的本意就是如何给既有的客户体系提供增值产品的行为,让停留在其支付宝上的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这个选择,如果选的好成本会很低,近乎于零。选不好的话,成本可能本身不高,但是会造成客户损失。例如哪天如果给支付宝的客户挂钩了股票型基金,虽然最后佣金收的不多,但是大量客户出现亏损,估计也就连带着支付宝给一起恨上了。
所谓渠道模式,前面也提出过了,必须是同质化而且供大于求的东西,渠道为王的优势才能体现,而市场上,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的金融产品,确切的说,也就是货币基金了,于是一拍即合,就勾搭上了。出来了余额宝。这个模式,仔细分析下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余额宝是互联网技术的胜利么?我觉得如果说是互联网技术创新,意味着只要是互联网公司,就应该都可以成功,但是现在可以成功的,除了微信理财通、余额宝,谁能成?所以,这必然不是一个普通性的技术成功。
按照搭便车模式的理解,其实是因为余额宝和微信,都符合了搭便车模式的两个基础性要求,极大的客户群加提供了正相关的东西。他不是一种技术的成功。很多互联网公司可以用更好的技术,百度、网易、东方财富网的技术都不差,但是他们却未能成功,为什么?因为基础客户群不够,也就是网吧开的不够大,他们囤积了再多的方便面,也没人来。
所以,要打败余额宝首先必须要有比余额宝更大的客户群,现在看来,也只有银行了,而事实银行受制于利率管制,很难跟进,于是一场不对称的游戏就这么开始了,这里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银行的对手是谁这个命题?不是互联网,而是利率管制,换句话说,你在怎么改变思维,你在怎么贴近用户,你在怎么努力提升互联网技术,其实都是无效的,所以,现在很多金融机构说拥抱互联网,我感觉都是本末倒置的,你拥抱不了,你拥抱了,你就死了,因为你没能力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即使成为了互联网公司,你也没胜算。看到三体里面有个说法,很有意思,就是降维,什么意思呢。银行要成为互联网公司,那属于降维攻击,降维攻击,其实毫无胜算的,举例就是人比虫子高级,但是一旦拉倒一个层面上的时候,你打不过虫子,虫子能靠吃垃圾和泥土生存,你可以么?你必然是不行的。所以我听到金融机构说要拥抱互联网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鄙视的,先想明白自己是人还是虫子,在想明白你要什么。见风就是雨很可怕。最终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自己的业务做不好,别人的学不会。
在谈谈余额宝是好是坏的问题。余额宝对社会,到底正相关还是负相关?余额宝最大的正面意义,其实跟美国的货币基金是一样的,是倒逼了金融机构的自我革命,从而变相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提前到来,这个对银行而言,很可能是个噩梦的开始,因为利率市场化后的竞争市场,银行业会极度的惨烈,对社会而言是有极大的正面意义的同时,也带有极大的负面性,没办法,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不可能存在只有好没有坏的东西。优点就是缺点,缺点就是优点,利率市场化也一样,提升金融机构的效率,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另外,从短期来看,毕竟它还是现实抬高了银行的成本,而银行也会通过各种手段转嫁成本,从而抬高整个社会的成本,但是这个不是余额宝的责任,从单一社会主体而言,他是没有义务为社会负责的。所以马云的自我定义搅局者是非常对而贴切的,这个对社会而言是有极大意义和价值的。
顺带谈谈百发等其他产品,百发等其他产品,这些产品,最大的问题是不可批量复制,不具备现实意义。对于百发而言,只是百度跟华夏基金一起合作开发了一款基金产品,这个产品高达8%的收益,并且又是中投保担保的,基本就可以确定其规模不会大。也就是上万亿理财产品里很小很小的产品,估计最多也就十几二十几亿。因为他的背后必然是利益补贴行为。而且我可以确切的说,无论从哪个市场来看,无风险的保证8%的收益,都是不可维系的,任何一个理论都支持不了这个收益率,所以,这种产品很多时候只是个营销噱头。
百度敢这么做,估计也就是买个货币基金然后贴个4%左右的收益,权当广告行为了。假设是10亿规模,那也就贴个四千万而已。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四千万,引起个眼球效应还能跑马圈地免费拉进一批客户流量,仍然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但是,这样的行为和互联网金融又有什么关系呢?除了是互联网企业掏了点钱,请华夏基金设计的金融产品外,跟互联网金融丝毫关系也没有。他的认购协议、流程跟传统的认购,一点差异也没有,就是把线下行为网络化而已。再进一步说,这个收益率,百发压根用不着互联网这个渠道,哪怕要求是屌丝上银行柜台买或者跑百度总部大楼去买,估计也是一样卖完的,为什么呢?因为供不应求的稀缺性产品,永远不需要渠道。互联网在这里渠道的意义是失去效应的。渠道的概念是什么?就是你卖不出去,我能卖出去。这样形成了你对我的依赖。如果你也能卖我也能卖那叫啥渠道?货币基金这个东西,淘宝能卖并且卖的比人好,勉强算上货币基金的渠道吧。但是这个渠道的自我限制太大,仅适应于同质化的极低风险产品。而百发在这里则压根连渠道的表现都没有,无非是个认购系统而已。
如果非要用搭便车模式来区分两者的话,我感觉百发等产品跟余额宝的区别在于,余额宝是开了很多的网吧,在里面卖方便面,卖水,而百发等产品,其实是网吧人数不多,没什么人来,只好打出了招牌说,免费提供方便面和水,忽悠人来上网的方式。这个其实就是互联网里面有段时间所谓的得账户者得天下的区别,阿里有极大的客户群,因此是有账户体系,而且还不少,而百度看上去过客匆匆,人流极大,但是却都是从网吧门口经过,从不进来,所以缺乏账户体系,使得他搭不上便车。百度期望通过百发等产品,能建立起账户体系,所以他那点补贴的钱,都是拉客的钱。当皮条费了。
至于怎么看得屌丝者得天下?如今媒体常说得屌丝得天下,我其实一直都觉得都是扯淡的事情。屌丝其实是忠诚度最差的客户。想想开心网,怎么说也几亿屌丝用户,现在呢?一世英雄,而今安在哉?屌丝就是这样,如果你不能持续给予刺激,立马就走,再好的客户体验都是浮云。最好的客户体验以前是免费,现在是送钱,送钱给你再垃圾的体验都变成好体验,只是问题是这种体验是否能持续?如果不能持续,那就玩完。百发如果不能解决这个核心的问题,他花了这么多钱搞互联网金融,也就是玩一票金融游戏而已,其实阿里面临的问题也一样,阿里的账户体系建设起来的核心在于淘宝提供了持续的便捷性的购物,具备极大的粘性,使得屌丝愿意继续停留,如果有一天,有一个更好方式来进行更好的购物可以进行替代,立马也会失效。显然现在他碰到一个叫微信的对手,移动端布局落后必然是阿里致命的缺陷,这个我在两年前的预测,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其实,移动互联网比互联网更可怕的事情,在于,移动互联网造就出来的屌丝,比互联网的屌丝更没节操,更没底线,更加的喜新厌旧和骄奢淫逸,整个互联网的江湖因为移动化以后,会显得更加的分化,自我意识更浓厚,不可测性越来越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2-24 19: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 锋:从经济学角度评“取缔余额宝”
余额宝不会提升社会融资成本

2014-02-23 11:08

最近央视某评论员发文呼吁取缔余额宝,理由是余额宝“严重拉高实业企业融资成本”,“冲击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文章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从经济学的角度说说吧。

首先说说余额宝的高收益。只要把银行卡绑定余额宝,敲几下键盘或者在手机上动几下手指,那么你在银行的活期存款收益立马取得比定期还要高得多的收益。这多出来的钱都是银行埋单的。银行为什么愿意呢?是被迫的吗?有人可能说是。因为银行不给高息的话,余额宝就把大笔的钱转走,存款就流失了。问题是,为什么散户威胁不了银行,而余额宝可以呢?因为余额宝钱多,钱多有什么优势呢?规模大带来的成本优势。同样是拉存款,从余额宝那里拉100亿的成本和从散户那里拉100亿的成本,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光从人工成本来说,从散户那里拉100亿存款,假设一个客户经理拉2000万,要雇佣500个客户经理,假设人均20万的工资,就是多出1个亿的开支。直接开高价从余额宝揽存,至少在人工成本上就省了1个亿。因此,银行之所以愿意给余额宝更高的收益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余额宝为他们节省了成本。这个好比团购。商家之所以愿意给团购更优惠的价格是因为团购为商家节省了营销费用,商家愿意把这节省下来的费用以折扣的形式部分返还给团购者。既然余额宝从银行那里取得高收益的同时也为银行降低了成本,那么也就不存在“严重拉高实业企业融资成本”的可能了。

其次,退一步,就算余额宝们确实提升了银行的负债成本,那么是否会因此推高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银行只是资金的中介,这个问题类似于问原材料涨价是否导致产品涨价。本质上是成本和价格的关系问题。一般人的直觉可能是成本上涨当然会带动价格上涨,也就是成本决定价格。但是经济学思维恰恰相反,价格决定成本。余额宝能从银行获得高息是因为资金供给紧张市场真实利率飙升。市场资金如果不紧张,那么余额宝的收益也会下来。是市场利率决定余额宝收益而不是相反。节后余额宝收益为什么节节下降?就是因为资金宽松市场利率下降。否则以余额宝不断增加的规模为什么不强行向银行要求维持之前的高收益而是反倒接受银行不断走低的利率报价呢?另一个可资证明的事实是,在余额宝出现之前,由于资金紧张,各银行为了拉存款,实际上早已在暗中提高了存款利率,譬如存款利率大幅上浮、附送各种价值不菲的礼品等等。如果说银行为余额宝付高利息是“被迫”为之,那么高息揽存则是银行主动为之。银行为什么主动增加自己的负债成本呢?因为市场资金供求紧张的信息最先反映到了作为资金中介的银行,当银行发现自己的贷款越来越抢手、而且利率不断走高时,银行也就敢于支付更高的利息去吸收更多的存款了。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价格决定成本的道理。

余额宝本质上是一款货币基金,了解货币基金的诞生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余额宝并不会提升社会的融资成本。

20世纪的70年代初到80年代,当时美国还对银行利率进行管制,居民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存款一直处于贬值状态。银行为了吸引资金,主动推出利率高于通胀率的大额定期存单。然而这种定期存单起始金额较大,往往是以十万或百万美元为最低投资单位。只有少数机构投资者才有足够的现金去做这样的投资。当时,一位名叫鲁斯·班特的分析师在对金融服务业作了周详的调查之后,产生了一个天才的想法:他创立一个命名为“储蓄基金公司”的共同基金,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000美元为投资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就这样,小额投资者享有了大企业才能获得的投资回报率,历史上第一个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诞生了。

货币基金的历史告诉我们,在货币基金诞生以前,银行已经通过大额定期存单的方式主动提高存款利率,货币基金的诞生是建立在大额定期存单基础之上的。如果银行无意通过大额定期存单提升利率吸收存款,那么货币基金也就根本不会出现。而银行之所以愿意通过大额存单自我提升负债成本,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真实利率高企的同时存款利率管制。这与今日余额宝诞生背景如出一辙。因此,余额宝不会提升社会融资成本,相反,正是日益提升的社会融资成本加利率管制催生了余额宝。二者的因果关系切不可搞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2-24 19: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余额宝及理财通收益滑坡 未来政策收紧是趋势2014年02月24日08:4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证监会提示风险的同时,货币基金产品的收益率的确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对于未来政策的走向,业内人士认为收紧将是大势所趋。
  收益率持续走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在1月中旬,货币基金收益率节节攀高,比如,华夏的理财通1月15日七日年化收益率为6.5%左右,而到了春节前,最高收益甚至攀升到了7.9%,接近8%,另外,余额宝节前七日年化收益率甚至达到了6.7%。而全额宝节前七日年化收益率差不多是6.6%左右。
  事实上,节后,不管是天弘的余额宝,华夏的微信理财通还是汇添富的全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均下降到6.2%左右,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这种情况似乎还不是特别明显。虽然收益率有所下降,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危机还未真正降临。
  分析人士表示,这些产品目前均患上了一种叫做 “协议存款依赖症”的病。事实上,自从余额宝撬动了市场之后,资金的扩量之大之迅速震惊市场,此后的“各类宝”接连而来,当货币基金的资金量扩充到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时,我们也开始担忧别的问题,于是目光便开始转向银行,因为货币基金90%以上投资的都是协议存款。
  众所周知,协议存款属于银行同业存款,不派生贷款,是银行发展表外业务调节自身流动性杠杆的工具。
  “而忧虑主要还是银行发生的悄然变化。”上述分析人士指出。1月份货币数据显示,银行贷款超预期增长,但是企业活期存款增速大幅下降,银行揽储压力大增。这也意味着作为协议存款资金供给方的货币基金业与资金需求方的银行业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
  政策收紧将是趋势
  目前投资者最担忧的问题,也就是余额宝等产品未来的走向到底是什么样子?还会像之前那样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喜吗?
  华南一位固定收益总监表示,证监会的具体文件很快会出,内容还需要等出了文件才知道。
  事实上,收紧货币基金已经势在必行。从2006年起,证监会对基金公司要求计提风险准备金,而且比例两次提高。后来证监会亦曾对风险准备金要两倍覆盖货币基金所投存款利息做出过规定,但最近两年的实行并不那么严格。
  目前,市场就是担忧这个准备金可能会继续收紧。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经理表示,收紧意味着增加资金成本,也就是说,从货币基金中提取的这部分钱作为风险准备金,而这部分资金就没有收益。但是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风险准备金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如果比例要求到50%,那么肯定收益率就受到极大影响。
  “其实不必太担心,本来基金经理换投资标的也很勤,另外,本来协议存款就是波动的,而存款的收益还要看货币政策,短期资金面的宽松与否直接影响货币基金的收益,而目前来看,货币政策似乎没有变松的意思,所以并不需要特别担忧。”上述货币基金经理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2-24 23: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类宝催生货基近万亿 监管层预警流动性风险


  自去年6月余额宝诞生以来,全国迅速掀起一股投资热潮,截至今年1月底,国内货币基金总净值已达到9532.42亿元,较去年底日均增长66亿元,已占基金业总规模的三分之一强。货基如此快的扩张速度让人始料未及,更让人惊讶的是“各类宝”的高收益。
  近日有媒体报道,证监会将下发关于货基风险提示的文件,其核心内容是要求基金公司就所投资银行协议存款做出风险管理,用风险准备金做出保障。而银行协议存款正是货基的主要投资品种,这也被看作主要是针对货基产品的管理。这对目前大热的“各类宝”有何影响,基金公司如何应对?
  政策动向
  货基高收益暗藏风险 监管层“约谈”基金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李娜
  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过往并不起眼的货币基金,其潜藏投资理财的价值正在被深度挖掘。不过,货基规模的激增也引起了证监会的警觉,近日其召集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开会,强调了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和收益风险。
  证监会多次提醒货基风险
  通过小范围的机构闭门会议、货币基金规模居前的十余家基金公司一把手开会,证监会不断提醒货币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风险。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公募基金公司全部货币基金净值为9532.42亿元,已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达到基金业总规模的三分之一。超常规的发展背后主要得益于以余额宝为首的“各类宝”产品规模的大幅增长。
  “证监会担心的是,如果银监会对货币基金严重依赖的协议存款加以限制,甚至不让协议存款成为货币基金主要的投资标的,那么货币基金未来该怎么办?”某华南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经理表示。
  一位上海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称,货币基金规模大幅增长,一旦银行出于自身风险而无法支付高额利息,如何防范相应的流动性风险,让证监会都有所担忧。
  与此同时,也有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则是坦言:“互联网的宣传手法确实有些问题,过分强调收益而忽视了风险。货币基金收益是随行就市的。投资标的的久期本来就短,高收益产品到期后,就只能选择配置低收益产品。再过一个星期,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肯定跌到6%以下。互联网上动辄7%的收益率宣传,证监会自然会担心收益率下降后,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问题。”
  据悉,在证监会即将出台的文件中,有一项核心内容就是,证监会要求基金公司就所投资银行协议存款做出风险管理,用风险准备金做出保障。
  业内人士:风险短期谈不上
  事实上,自去年6月份流动性紧张以来,同业协议存款利率提高,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水涨船高。银行一方面要面临活期储蓄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不得不高价吸收同业存款,银行资金成本被抬高,自身进入了负循环,其处境显得很被动。
  就货币基金的流动性而言,“目前,普通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的比例一般在50%至90%。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协议存款比例更高,将资金的90%投资协议存款是常规做法。首先,这样并不违规,因为这个比例本身就没有相关法规限制。其次,是流动性问题,像余额宝这种4000多亿元的规模,只能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银行大额协议存款,否则它无法满足产品本身的流动性。我们知道它要是拿出几十亿的资金去买债券,自身的流动性则更难管理。”前述华南货币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
  货币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高收益率的背后是否也潜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一直以来,货币基金都享有着准储蓄的美誉。不过,就在2006年货币基金也曾出现过单日浮亏的现象。
  “现在的市场和当年的市场完全不一样。目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很高,未来将面临下降的问题。而当年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很低,后来突然大幅上升。市场难以接受。”上海某货币基金经理表示。
  通常情况下,货币基金出现实质性亏损,其一,是短期内市场收益率大幅上升,导致券种价格大幅下跌;其二,是货币基金同时发生大额赎回,不能将价格下跌的券种持有到期,抛售券种后造成了实际亏损。
  一位知名的货币基金经理则告诉记者:“尽管目前货币基金规模大幅增长,但在货币基金的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其实,目前和货币基金匹配可投资的债券就有2万亿元的规模,再加上配协议存款,货币基金投资标的还是足够的,货币基金的风险短期还谈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