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师仪式
纳受戒体
妙乐长老携带余玲玲到大殿
庄严如法
仪式庄严
妙乐长老在演总法师剃度仪式上的开示
菩萨在线湖北讯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2016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传统节日盂兰盆节,佛欢喜日。妙乐寺搭台以歌舞、戏曲等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庆祝这一传统节日。黄梅戏剧院专门为这一节日奉献了佛教禅宗故事黄梅戏剧目《传灯》。这一天,还是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烹饪协会会员、九江市政协常委、九江市妙音素食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玲玲出家剃度日。
参加剃度仪式的有湖北宗教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周瑞超,副秘书长蔡丽泽、李仲良;湖北省佛教协会秘书长洪利民。参加释演总剃度仪式的还有江西省九江市市委统战部部长黄大明,副部长欧阳存风,市宗教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段兴发;九江市民宗局副局长李邦存、余志,市民宗局副调研员、莲溪区民宗局局长武红。
17日早上,参加盂兰盆会和余玲玲剃度仪式的全国3000余位居士,不顾三伏天的酷热,聚集在方丈楼前,参加这一仪式。余玲玲出家剃度,不仅是其人生重大转折,也是教内三寺丛林积年盛事,三寺院隆重、庄严如法进行。
7时30分前,余玲玲以香汤沐浴毕,一身僧装,以希有、难得、渴望之心率先至黄梅妙乐寺方丈楼前静候。7时38分,主持人演果法师引领缁白二众组成的仪仗队,手持伞盖、幢、幡、香盘、鲜花等,集聚在妙乐寺方丈楼前依序列队。由十堰般若寺妙音法师组织的梵乐队也在方丈楼前静候。接着,演果法师引领仪仗队及四众在方丈楼前举行请师仪式。
随着炉香赞的唱诵,妙乐长老带领余玲玲拈香礼佛。随后长老登上法座,肃然恩准,并向求剃度的余玲玲开示出家的功德和意义;依律问遮难,确认余玲玲正信出家。演觉法师领大众唱出家功德偈。执刀剃发,授给袈裟。
余玲玲长跪佛前,妙乐长老执刀为余玲玲剃发,曰: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妙乐长老领释演总念忏悔偈,忏除业障。领演总念发愿偈,发四宏誓愿。授皈依纳体领释演总念三皈依,由此纳受戒体。传授戒相:唱佛宝赞后,大众回向。
最后,与会大众一起将法会功德普皆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妙乐寺此次剃度法会庄严肃穆中圆满结束,大众法喜充满。
剃度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始劫以来,剃度出家皆为大丈夫事,福报不够者断然出不了家,因此三宝之中,“僧宝”堪为天人师,受诸天护佑,众生恭敬。
妙乐长老在演总法师剃度仪式上的开示
(一)出家的真实含义
《涅槃经》云:“居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由之而生。出家宽旷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出家最浅显明白的意义,就是舍离俗家趣于非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以正信心受持净戒。但这不过是出世俗家,由此而引申胜义,是出烦恼家、出五蕴家、出三界家,才是真正出家。这说明出家的真正意义就是了脱生死、成就佛道,本师释迦牟尼佛乃至三世诸佛也都因出家而成就佛道。《华严经》云:“若有不识出家法。乐着生死不求脱,是故菩萨舍国财,为之出家求寂静。”所以出家非是消极,无所事事,而是肩负着脱离轮回、自度度他的神圣使命。
1、出家是对人生的积极面对
出家是摆离家庭束缚,出家修道成真,最终证得无上菩提。出家不是“看破红尘”,它是伟大的行为,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出家是出三界火宅之家,是出生死轮回之家,要具备大福报和大悲智,是发扬人性至高至善的第一步,用慈悯怀度的步伐,登上菩提山的高峰。
出家是出虚妄“枷”入真实之“家”,是脱离苦海的开始,跳出名利私欲的“枷锁”,追寻人生的真谛。出家是对人生的超越,让自己再向前迈进一步,解决人生的老、病、死苦,消除人生的迷惑,提升人生的境界,是对人生的积极面对。出家更重要的是出生死烦恼家、出邪知邪见家、出自私自利家,以此完善人格、觉悟人生,统理大众、利益有情,这才是出家的真实意义所在。
有些人一遇到挫折或打击,就说要出家或想出家之类的话,其实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理解出家的真正涵义。一些人把寺院当作避难所,以为进了寺院就能清净解脱。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最后只会觉得心中烦恼越来越多了。其实心净则处处净,心安则处处安。知见不正心怎能净,德行不够心怎能安?心中不明佛理,即使出家了,心里也不能清净,那只是身出家心未出家。俗话说:“有场无道瞎胡闹,忙来忙去忙六道,不明佛理误众生,造啥业来受啥报。”出家是承担如来家业、安僧护道、续佛慧命,是发自内心的崇高信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证悟佛陀的永恒真谛。
2、出家是大孝
出家是大孝,俗世有血亲,累劫有佛缘,余玲玲出家更是如此。当年佛陀教我们要恭敬一切众生、感恩一切众生,以自己的解脱而报答父母恩。佛陀成道之后,还回去孝养父亲、姨母。父王生病而开示佛法,父王死后又亲身为他扶棺,佛陀这种做法能说不孝吗?再看看虚云老和尚,为了报答父母的恩德,从浙江普陀山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风雨无阻历时三年,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已经亡故的父母,能说出家人不孝吗?只有不懂佛法的人,才误解佛教不重视孝道。上报四重恩,下济三塗苦,就连小小的昆虫蚂蚁都关爱,又如何不孝养自己的父母?出家人行孝的方式,主要是以修行来报答养育之恩,若父母生活困难,戒律也允许出家人供养父母,甚至接到寺院或附近居住。我们多劫的轮回,也就有了无数的父母,在有生之年出家,精进修习善法,度化有缘的众生,通过生活形态的转变,为修行带来突破与助缘,达到身心的解脱,然后才能救度今生以及多劫的父母,故说“一子出家,九族升天。”所以说,出家是对父母的最敬,最敬父母无过于出家。小孝孝于家庭,大孝孝于天下,出家是大孝。
3、出家的现实意义
首先,提升自己,依戒修行,因戒生定,由定开启自己本有的智慧,最终获得彻底解脱。太虚大师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若自己能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娑婆世界当下即是人间净土,无处不自在,无处不快乐。剃度出家,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别人快乐自己就快乐,别人幸福自己就幸福,发菩提愿“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就会是一个没有很多烦恼的人,即使烦恼不由自主的生起,也能很快调整的心态,回淡定与自在。佛法给予我们第二次生命,就必须以欢喜心接纳一切人,以柔和心理解一切人,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人,以恭敬心尊重一切人,以感恩心对待一切人!
其次,出家对佛教的意义深远,佛法赖僧弘传,多一个剃度出家的人,就多一份弘扬佛法的力量,佛教的兴盛也就多一份希望。要想佛法常住世间,只有僧宝才能荷担此重任,佛法的弘传与延续全靠僧宝的力量。《赞僧功德经》如是强调出家众能住持三宝命脉,延续佛陀智慧灯明的不共功德,经云:“出家弟子能堪任,继嗣如来末代法。万德无量在俗人,不能须臾弘圣教。”纵观印、藏、汉三地佛法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可知佛陀正法赖僧弘扬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再次,出家对整个社会的意义
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提高物质文明,更要建设精神文明,否则社会发展就会失衡。积极弘扬佛法,将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才不会走向片面、盲目的极端。佛法是心法,佛教是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现代社会提倡和谐,这契合了佛教的根本精神。佛教不讲对立而讲圆融,人人皆可学习佛法,倘若世人都能信仰佛教、学习佛法,世界将无纷争,人与人和睦相处。
出家人要荷担如来家业,安僧护道、续佛慧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个人的力量虽小,但若能真正说佛所言、行佛所行,必能带动更多的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出家人以利生为事业,净化社会、改善人心,这是出家人的责任,能够以慈悲心辅政治之不足、助教育之不及,使人心潜移默化的改恶向善,这样世界上就没有了争夺。如果众生都真正出家了,那么这个污浊恶世也就成了清净佛土,每一个人都是莲花化生,再没有杀人流血的事件,所以说剃度出家乃真正利益社会,人生才过得有意义。
(二)出家生活的要领
要坚持独身、僧装、素食、住寺。汝今善根缘分具足而决意出家,是顶天立地大丈夫之事,今后“当须建出家心,立丈夫志,誓勤学道以求解脱,当舍诸虚妄,回向真实,持戒、修定、习慧,行六度波罗蜜。于未来世中,见立法幢,续佛慧命,令三宝不断,使众生获益。汝既出家,当依出家法,修出家行,要站高望远,不得悠悠度日。不可放逸怠惰,要辨明善恶,明因慎果,远离障道破戒的各种恶行,尤其是淫欲、偷盗、杀生、妄语、饮酒、食肉等六种,真正把修行落实到忆佛念佛的现前一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