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挥舞贸易大棒 中方迅速回击!你需要这份A股避险清单(附机构火线解读)
美国东部时间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结果公布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涉及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500亿美元商品,主要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产品。 针对美贸易代表办公室最新公布的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日下午宣布,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实施日期将视美国政府对我商品加征关税实施情况,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另行公布。 其中,重头戏是大豆、汽车。中国每年都要进口以千万吨计的美国大豆,以及特斯拉、凯迪拉克等高档汽车,这跟此前公布的包括猪肉、干果、水果等在内的128项清单,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清单如下:  美国对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哪些行业受影响? 1、1300项商品集中于高科技产品锁定“中国制造2025” 美国拟对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一系列中国产品加征关税,集中于高科技产品,力求尽量减少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这份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建议清单约1300项商品,涵盖航空航天,信息科技,机械工业,通信技术,机器人,建筑机械,农业设备,电子产品等行业,目标锁定“中国制造2025”的10大领域。  据国金证券统计,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杂项制品(家具玩具等)、纺织品等行业的出口规模为1985.49亿美元、520.28亿美元和425.17亿美元,占比分别达45.84%、12.01%和9.82%。  具体到A股市场,A股上市公司中海外(美国)收入占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电子、机械设备、化工、汽车、家具玩具”等。据国金证券统计,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0%的上市公司中,电子、机械设备、化工三大行业的公司数量最多,均超过了50家(包含),分别是72家、52家和50家。  2、征收关税的目标还包括数十种制药和医疗产品 特朗普政府建议征收关税的中国产品中还包括数十种制药商使用的关键产品,以及包括起搏器和人造关节在内的医疗器械。 根据这份计划征收25%关税的产品名单,其中纳入了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抗过敏性反应的肾上腺素,以及疫苗、血液制品和抗抑郁药。关税还将针对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包括注射器、核磁共振设备、除颤仪、人造关节和起搏器。 对于品牌专利药而言,制造商使用的原料通常只占产品成本的很小一部分。而对于低价仿制药来说,关税将显得更为重要。 3、A股避险指南 此前,招商证券曾给出一份避险清单:  而中金公司的“避险清单”是这样的:  时报君也梳理了2017年中报披露了美国或者北美地区收入的部分A股公司:  机构解读:贸易战对资本市场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又有何影响呢?近期市场机构纷纷对贸易战对资本市场影响做出解读,详细如下: 中金公司:市场如过度调整是进入时机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从净出口层面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判断,尤其在近期对增长分歧较大的时点,对短期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可能带来一定影响。中长期的具体影响程度还要视后续贸易战的广度和深度来判断,但考虑当前中国内需的韧性以及较为充裕的政策缓冲余地,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及资本市场表现不必过于悲观,短期市场如若出现连续且幅度较大的过度调整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进入时机。 平安证券: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 由于贸易战通常由逆差国占据先手,顺差国则处于较被动的防御反制地位。所以在贸易战开打后,顺差国短期往往会受到相对更大的损失。中美贸易战若显著升级,中国的净出口及部分制造业或将受到较大冲击,这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相关板块的震荡也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 国金策略:贸易战无赢家 A股短期承压中长期依旧向好 贸易战无赢家,全球避险情绪上升,A股短期承压,中长期走势依旧向好,维持研报“慢工出细活”观点。中美贸易战,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其实更多的美国公司将面临贸易战带来的巨大冲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密不可分,昨美股的大跌已是最好的证明。A股短期承压。中长期走势依旧向好。 申万宏源:贸易战导致金融市场短期波动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方面,可以类比2002-2003年小布什发动贸易战期间的情况。美国方面,美国三大股指在贸易战启动后出现大幅下跌,在2003年以后逐步开始上行;债券市场进入牛市,国债收益率在2003年中之前处于下行趋势,2003年下半年有所反弹;美元指数震荡回落。中国方面,上证综指总体低位震荡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固定在8.28附近。整体而言,贸易战对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将是金融市场短期波动的主要原因,若贸易战升级,全球可能再次进入类似今年2月初的risk-off模式。中国若选择合适的方式得以积极应对,对内利于改革的深化,对外全球经济复苏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稳定也能够得以延续。 中信证券:贸易战迫近新兴产业和风险偏好受压 在美国实施贸易战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受到影响,由于中国政府也将采取反制措施,所以进口可能出现同步下降;对债市而言,风险偏好下降有利于市场,但谈牛市还为时尚早。结合基本面以及利差因素,预测中国将会采取一些列反制的贸易措施,维护相关利益,稳定人民币汇率。 中美贸易摩擦复盘 第1轮:美国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铝大规模征收关税 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认定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决定于3月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即232措施)。中方认为,232措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不符合“安全例外”规定,实际上构成保障措施。该措施已于3月23日起实施,对中国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第2轮:中国宣布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北京时间4月2日凌晨,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对原产于美国7类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决定,并于当天开始生效。 这份清单涉及了总额约30亿美元的水果、猪肉等美国产品,规模与美国钢铝关税给中方造成的损失对等。 第3轮:美国公布对华加征关税建议清单:价值500亿美元 美国当地时间4月3日下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发布根据所谓301调查,建议加征关税的自中国进口产品清单,该清单包含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价值约500亿美元,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建议对清单上中国产品征收额外25%的关税。 第4轮:中国第一时间回应:对等还击! 针对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刚刚公布的对华301调查征税建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发表谈话,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并将于近日依法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 “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准备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这些措施,近日将会公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美方任何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答记者问。 陆慷指出,美方做法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中方将立即将美方这一错误做法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同时,我们准备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美方任何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何为301调查? 特朗普这项关税决议的主要依据来自去年启动的“301调查”。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发布公告,正式对中国启动调查。这次调查是根据1974年贸易法案第301条款启动,目的在于查清“在技术转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是否对美国的贸易利益有不合理的歧视或损害。”此前,特朗普在给USTR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以及其他不公平的技术转移条款,将会极大损害美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所谓“301调查”源自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该条款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可对他国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做法”发起调查,并可在调查结束后建议美国总统实施单边制裁,包括撤销贸易优惠、征收报复性关税等。这一调查由美国自身发起、调查、裁决、执行,具有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由301条款延伸而来的301调查诞生于冷战时期,被视为贸易外交的工具。 诞生于上世纪冷战时期的“301调查”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日贸易纠纷中被多次使用,并曾引发国际社会强烈不满,因为这一调查具有极强的单边主义色彩。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形容说,在这一调查中,美国政府既是警察(判断外国政府是否有错)、又是检察官(提起诉讼)、又是陪审团(甄别证据)、又是法官(决定是否采取报复性措施)。 迄今为止美国对华实施了6次301调查 极具霸权意味的“301调查”,对中国来说并不新鲜。 公开显示资料,美国「301调查」由来已久。从历史上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曾5次对中国发起「301调查」,调查结果均以双方均达成妥协,和解告终,并未演化成全面贸易战。值得一提的是,调查期间,中国对美出口甚至“不降反升”。  1990年,美国将中国列为知识产权「重点观察国家名单」。1991年4月,美国政府以中国专利法缺陷,美国作品著作权、商标秘密和商标权保护的缺乏对中国发起了第一次「301调查」。在经历9个月的商讨后,中美双方达成妥协,中美签订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中国对改进知识产权法律作出承诺。 1991年10月,美国再对中国发起了市场准入的「301调查」,为期12个月。中美进行了9轮谈判后,1992年10月签署《中美市场准入谅解备忘录》。 1994年6月,美国对中国发起了第三次「301调查」,要求中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对美国知识产权产品开放,历时8个月。1995年2月,中美达成了第二个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1996年4月,美国以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对中方发起第四次「301调查」。2月后,1996年6月,中美达成第三个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虽然中国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但是中美知识产权的争夺并没有就此结束。2004年美国再度将中国列入了「重点观察国家」名单。2007年美国就关于中国惩治盗版和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刑罚门槛问题,关于中国海关处置没收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规则问题,关于中国涉及版权保护的文化产品市场准入问题正式向世贸组织负责贸易争端解决的DSB发起正式磋商。 而美国再次对中国进行「301调查」,即第五次「301调查」是在2010年10月。2个月后,2010年12月,中美双方中国与美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进行磋商得以解决。 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署发布公告,以「中国对美国知识产权存在侵犯行为」为由正式对中国启动调查。本次调查是美国第六次针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根据1974年贸易法案第301条款启动,目的在于查清「在技术转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是否对美国的贸易利益有不合理的歧视或损害。」此次最终结果还需要等到2018年4月才能出炉,目前还处于调查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遭受「301调查」期间,均出现对美出口「不降反升」的现象。有报告分析称,受制于企业备货与出口计划调整的时滞效应影响,短期「301调查」对中国出口并无显著影响;但较为长期的「301调查」或导致企业因「制裁恐惧」而提前出口,反而推高了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