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刊发《央行与银监会分歧危及市场信心》和《监管机构内耗阻碍中国金融改革》两篇文章,文章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肆意歪曲事实,对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声誉造成恶劣影响。
一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相互协调配合,共同促进中国金融的改革发展稳定。
对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这种不负责的行为,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表示严厉谴责!
相关文章:
央行: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运行良好
自2013年8月国务院批复成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对金融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各项政策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节奏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保证了各项重大政策之间的有序衔接,提升了金融监管有效性。
目前,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周小川已主持召开3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就加强金融信息共享、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稳步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诸多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并积极落实会议议定事项,各项工作均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
下一步,各成员单位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研判,强化金融监管合力,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
金融时报报道:监管机构内耗阻碍中国金融改革
中国银监会(CBRC)和中国央行(PBoC)的官员们透露,这两大金融监督机构之间激烈的地盘之争,正在阻碍中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和应对风险的努力。
在外人看来,中国的体制往往看上去像是一个铁板一块的结构,但官僚体制的不同分支往往爆发激烈的机构争斗,从而延缓甚至挫败政策。
突显分歧已变得多么严重的一个例子是,据多名知情人士透露,由央行牵头、参与者包括主要金融监管机构负责人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自去年8月成立以来只开了一次会。这场争端发酵之际,近几周来中国发生了数起令人瞩目的违约事件,包括近期历史上国内债券的首次公开违约,华东一家小银行还遭遇挤兑。
该联席会议之所以开不成会,是由于中国银监会强烈反对它眼中的央行越权行为。
最近几周,对中国整体金融稳定负有责任的央行,对银监会不愿或无力抑制国有控股银行体系的表外活动表示了失望;此类活动近年来猛增。
中国央行还觉得银监会同国有银行过于密切,而且未能把握中小型银行问题贷款的规模。
"中国金融改革现在面临的最大路障之一是,央行不认为银监会有能力处置与改革有关的风险,"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最紧迫的改革举措包括一个拖延已久的计划,其目的是引入存款保险,并放开利率,后者在所谓的"影子银行业"已成为现实。
银监会官员认为,他们受到了不公平的指责,即称他们没有管好由央行造成、而他们已提醒了多年的风险。
中国央行拒绝置评,中国银监会则表示,两家机构保持着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