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1|回复: 2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如何看“东方智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发表于 2017-11-19 02: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如何看“东方智慧”——我心中的上海教育2030
    2017年9月13日
      有一年,我们学校搞中英地理教育交流项目。几位年轻的英国见习地理老师来访,我们带他们到本地一所高校的地理系去和研究生们互动。在深入进行地理教育专业的讨论前,大家做了个热身活动,讲一讲你为什么选择地理(geography)作为自己的专业?英国老师有的侃侃而谈神奇的山川地貌对自己的吸引力,有的略带羞涩地承认自己只是喜欢旅游,觉得学地理可以到处跑。轮到中国师范生发言时,一个男生坦诚地表明,自己报考别的专业分数没够,是调剂过来的,自己并不喜欢地理专业。问一下全班十几位研究生,竟然没有一个是第一志愿进来的!“那为什么要来这里读书呢?”“因为这是名校”。
      我希望到2030,上海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上海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对于基础教育和未来人才是有要求的。上海的基础教育在优质均衡方面做得很好,但对标“卓越全球城市”要求,我认为上海的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合力做好两件事。一要加强对孩子的价值观和品德教育,二要能够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热情所在和个性化擅长领域。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看东方智慧。”这句话,是今年大年初三晚上,在牛津大学一家餐馆里,我很尊敬的一位英国教育专家跟我说的。西方研究者认为,在什么都可以通过大规模精确计算来进行逼真模拟的人工智能时代,“东方智慧”中的强调内省、崇尚道德修炼、看重天人合一的这种文化内涵,将是未来教育的方向。一座卓越全球城市里的未来公民,绝对不能是在道德和品格上有缺陷的人。因为技术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先进的方法来获取,唯有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缺失了的话,再高的学位、再好的条件也难以弥补。这是目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需要引起重视的,要么重视学业不顾德育放任“熊孩子”漠视社会规则,要么用枯燥说教,甚至背诵的教育方法引起孩子反感,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
      此外,一座城市要卓越,靠大家的各展所“长”来打造。我们成年人,如果说在哪方面有所成就,那一定是在自己热爱和擅长的领域里花了功夫来达成的。每个人都有短板,如果每天都有人在边上盯着我的短板,要求我短板补上之前不能干点别的,这是不会出成绩的。孩子也一样,即使所有的孩子最终都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但不会在同一个时间,也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基础教育的学校要继续打破统一进度、统一测评的方式,家长要改变与“隔壁人家的孩子”线性比较的心态,家校合作,一起提供给学生丰富、可选、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找到他们身上独有的那个可以被激发的开关,推动他们成为优秀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优秀的人。
      2018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到2030年正好高中毕业要进大学。他们的成长环境需要大家一起来优化,他们的培养方向需要更多人一起来引导。

    (卢慧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02: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之于生活的意义
    2016年3月7日
      在政协大会驻地就餐时,两次听到几位委员说起自杀的事,从个案议到了健康、心理、生命、家庭、教育等原因。闲聊就是这样,不以解决某个问题为目的,有感而发,无拘无束,话题不断演变,犹如我写这个“手记”。所以,如果想要众人商议出一个结论,还得开专题会议。还得选大家想要解决的问题,还得选善于解决的人这个“问题”的人。
      闲聊是免不了的沟通,沟通总是有意义的。留心追溯一下其中的关键词,还是会看到一定的关联性,还是可以发现各种关注点、见解乃至心情,而且是各自的第一反映的看法,很真实、很直接。比如,自杀的原因,既有直接的、特定的,也有间接的、综合的,包括健康、心理、生命、家庭、教育等问题。大家的议论,引发了我的思考。有人说,生命意识要从小培养,家长的影响力至关重要。我觉得有道理,但不认为这是决定性的,各种家庭的孩子会有相似的生命态度。有人说,死都不会怕的人,还会怕什么。我也觉得有道理,至少我有很多怕的东西。但转念一想,那何必怕活下去呢,承受痛苦、解除痛苦,不是更勇敢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心理学和哲学上,都有理性的论述,不是常识所讲的那样简单,我没有能力去深究,感到自己在生活认知上有不足,自己作为家长和教师的能力上有不足,也感到社会上的不足等等。
      恰逢中国教育报发来短信,邀请我写“手记”,就乘机把生命意识这个话题再聊一下。作为教师,在中国教育报上,我想说的是:个人对生命价值或生活质量的把握,取决于人格的健全程度。培养健全的人格,实在是教育界最应该重视的责任,尤其是公办学校系统。人的生命活动就是生活,人的生活轨迹就是人生,它们本质上是一回事。人把握自己的生活,就得处理自身生理、内心和言行的关系,处理自己与财富、他人的关系。既然要处理,就会有价值标准。价值追求不同,衡量标准不同,处理的结果就不同。这个标准就是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要求,就是人格。人的一生,面对无尽的问题,不培养健全的人格,怎么会有妥善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怎能有真正的满足感。人格不是先天的,不会自然进化。其发育程度,取决于教育。如果从小受到启蒙,持续得到培养,逐步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内外促进,它才会不断健全。这种培育,不是凭经验和说教,而是靠有先进文化支撑的教育,靠富有良知和理性的教育家和学校,靠按照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构建起来的国民教育体系。包括小学的养成教育、中学的成人教育和大学的通识教育等。教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与人格,如同体育与体格,前者以后者为本。不致力于人格的健全,不追求生活真谛和生命价值,与世俗同好,何谈教育之强。与增强学生的生命健康、生活信心和能力的需要相比,与排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苦恼的迫切性相比,那些教育名义下的追求的成绩,比如应试教育中的考分、学生书包的重量、乃至学校的排名等,只是功利和表面的。
    蔡达峰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委,复旦大学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02: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活动】今天我们该如何做老师
    2015年4月27日
    ——读《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平日里经常听闻南怀瑾先生的一些有关社会环境、中西方文化及个人经历的精辟描述,因此当我拿到南怀瑾先生的《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后,我便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寒假中的每日午后,一杯清茶伴我精心阅读。看着这些由他人整理的南怀瑾先生的讲课内容,我仿佛来到了会场,当堂聆听这位当时已年过九十的老人的论说。多次的讲课主题均观点鲜明,叙述思路清晰,含义深刻,带领我经历了从远古到清代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演变。
      有一句话始终盘旋在我的脑海里:”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是南怀瑾先生对实验学校的老师们第一次讲话中所引用《礼记》中的一句话。所谓经师,只能传授知识学问。而所谓人师,则需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来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做学生的榜样。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确实,正人者必先正己,一个不能自我化解心理问题,不善于自我保健和调节的教师,又怎能进行自我修养辅导,教学生自我心理训练呢?为教者要把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人格高尚的人,就必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宽广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崇高人格,从而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
      因此,今天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时,我不禁思考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该如何做老师?”我个人认为,教师的人格力量在德育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我们逐渐由“经师”向“人师”转变。
      首先,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高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教师往往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对教育是多么重要。
      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同时,我们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的会慢慢发芽,长成希望之树。
      热爱学生的教师,才会体现自身的主体价值。热爱学生的教师是幸福的,因为他所获得的情感回报是那样纯洁、真诚,而且是那样五彩缤纷,那样富有青春活力,那样稚嫩、质朴而厚重。深深体会到了自身的主体价值: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职业。
      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那么学生必会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的示范性是很强的,学生将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许多的东西。现在看来也许这些没有什么,但是无形中会对他今后的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当做学生的表率,从日常的言谈举止开始,学会调节自己,塑造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后,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学生也很难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很难成为出众的人才,挑起重大的责任。比如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张皇失措、退避三舍,还是从容镇定、迎难而上呢?完整的德育教育应包含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具备健康的心理无论在何时都表现的更加重要,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敬业、爱民、乐群,塑造完美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既会做事,更会做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用教师的人格品质去教育学生,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也最有力的教育手段。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今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力量。
    (民进虹口北郊高级中学支部 马弘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