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4|回复: 3

《人民的名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4-29 08:5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392

    主题

    1349

    帖子

    179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94
    发表于 2017-4-21 04: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的名义告诉我们
    选股的几种要点:

    1,公安厅长祈同伟般走势凶狠连封涨停的股不可追,连封上去,可能连封下来,风险巨大。

    2,高育良书记那样长期上涨且涨幅巨大,又缺乏透明度的股不可追,高位滞涨题材明朗后面临巨大的下跌风险。

    3,李达康书记那样震荡向上,走势强横但较稳健,且有业绩支撑的股可继续持有。

    4,易学习那样反复筑底,业绩优良,经营透明,无关联交易,一旦有底部放量的迹象,要迅速果断重仓买进,此类股不可主观先期买进,因业绩优良透明(百姓拥护),散户太多,难受庄家青睐。

    5,蔡成功那样无业绩无背景无强庄护盘的坚决不碰。

    6,沙瑞金书记那样的空降部队有强大背景业绩优良的新股,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一签中签肯定稳赚,上市后不要急于拋出,有多少个涨停还不知道,就放心享受惊喜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4-29 08:5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392

    主题

    1349

    帖子

    179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9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04: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同情祁同伟,却不喜欢侯亮平

    2017-04-18 全美文摘

    祁同伟是《人民的名义》中的反派角色。

    他工于心计、投机钻营,同时又左摇右摆、患得患失,着实是一位令人厌恶的角色形象,与拥有众多粉丝的“达康书记”形成鲜明对比。

    但祁同伟也是剧中最具深意的反面角色。

    世上没有纯粹的好人或坏人,所谓的“好”与“坏”并非与生俱来的标签,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浸染和改变了之前的生命底色,回头是岸的机会并不多,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一遍又一遍质疑或诠释着“生存还是毁灭”的人生命题。
    对祁同伟的厌恶情绪或有先入为主之嫌,但是在听了梁璐和吴惠芬的对话之后,对祁同伟忽然产生了一丝同情和怜悯。

    他出身贫寒,却渴望出人头地;学业出众,却遭遇不公待遇;攀附豪门,却无奈仰人鼻息;爬上高位,却无法遏制贪欲;最后玩火自焚,落得悲惨结局。祁同伟的前半生是一段草根逆袭的传奇奋斗史。

    相比陈岩石、侯亮平等人的脸谱化形象,祁同伟的形象要更真实、更普遍、更接地气一些。

    现实当中有千千万万个“祁同伟”,不断地重复“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生命怪圈和因果轮回。时耶?命耶?

    一个穷小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汉大,当上了学生会主席。他也曾意气风发,想有所作为。

    当年,作为与侯亮平,陈海齐名的“三杰”,他也曾对未来有过美好的向往。

    只是这一切对未来的期待,从他遇到梁璐的那一刻,就注定会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方向。

    与侯亮平和钟小艾对梁璐的评价不同,笔者对梁璐的评价只有一句话,no zuo no die,活该!

    梁璐追求祁同伟并非源于爱情,而是被无良男人抛弃之后转移阵地的补救措施,本质上出于一种找回面子的自私心理。

    祁同伟从内心里是瞧不上梁璐的,何况他已经心有所属。

    梁璐作为高干之女,予取予夺惯了,哪里受过这份委屈?被祁同伟拒绝之后,难免心生恨意,于是在毕业分配时做了手脚,借助“权力的一次小小任性”,把祁同伟发配到了山区乡镇的司法所,把陈阳分配到了北京。

    这种棒打鸳鸯的行为其实出于一种变态心理,我得不到的也不能让别人得到,而且还厚颜无耻地美其名曰“替他们两个考验了爱情”,人家两个人的爱情用得着你梁璐来考验吗?

    梁璐出于对男性的报复,追求他,三年而不可得。于是,“一件东西,我得不到,就毁掉它”。

    梁璐动用了她老爸的权力,陈阳到了北京。而那些不及祁同伟的同学们,也纷纷进了省市的单位,只有祁同伟,被发配到了偏远山村的司法所。

    梁璐的行为,对于祁同伟而言,和渣男求爱不成向女孩泼硫酸,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祁同伟对自己的学业和才能是自信甚至自负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掩盖和平衡他在家庭背景方面的自卑。

    陈海和侯亮平一毕业就进了省级机关,而祁同伟却被发配到了山区基层。作为高育良教授的头号得意弟子,如此安排岂能让祁同伟心理平衡?

    祁同伟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甘于寂寞、甘于久居人下的人,但现实中的他又感到很无助、很无奈、甚至很悲催。

    他确确实实被梁璐及其背后的权力暗算了,就像如来佛手掌一翻便将孙猴子压在了五行山下一样,如何才能翻身?

    然而祁同伟依然不肯向命运低头,志愿进了缉毒队,身中三枪立了大功之后,又是老梁书记从中作梗,他依然调不到北京。

    无情的现实再次将他的梦想击得粉碎,只得感慨“英雄只是权力的工具”。

    于是,祁同伟屈服了,违心的去向梁璐示好。结果,梁璐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下跪求婚。

    向曾经暗算过自己的女人及其背后的家族求婚,祁同伟做到了能屈能伸,忍不住夸他一句,“包羞忍耻是男儿”。这是其逆袭之路的转折点。

    然而,真相却是,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缉毒英雄,在灵魂上已经死了,在他下跪的那一刻。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发誓要拿到权力,然后向这个世界报复的祁厅长。

    知道了这一切前因,祁同伟在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有了心理活动上的合理解释。无论是,对上位者的奴颜婢膝,还是对婚姻的不忠,以及自保时的决绝狠辣。

    一个心死了的人,什么事干不出来呢?

    祁同伟是反派,没有错,他应该也必须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而在一切的结局,他也的确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生命的代价。

    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忍不住去同情他。

    因为,我对不受控制的权力,更加恐惧。

    因为,这种权力的运用,可以轻描淡写的在一瞬间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而且,最最令人绝望的,不是你求告无门,而是,不同于祁同伟后来的那些贪腐行为,这种权力的运用,从法律上来说,是合法的。

    法律上不可能追究老梁书记或者梁璐什么责任。

    甚至,他还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是锻炼你。

    就算是梁璐默认了是从中作梗,还可以说:这是考验爱情。

    这也太可怕了。

    因为,对于没有掌握这种权力的寒门子弟来说,无论你多努力,都没用,你面前只有两条路:

    要么,向权力屈服;要么,向司法所的老所长那样,一辈子蹉跎在大山深处,甚至有朝一日,死在大山里。

    试问,有多少人不会选择跪下?

    不跪下的,比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固然是千古传诵的圣贤。但古今能成圣人的,有几个?

    我们不是圣人,我们是凡人。祁同伟也是。甚至,还是一个出身贫寒农村,吃不饱饭的,有一大堆穷亲戚巴望着他出人头地,好帮衬一点老家的凡人,所以,我们同情他。

    这也是我越往后看,越发厌恶侯亮平夫妇的原因。

    他们的一切,都来的太顺了,侯亮平工作一两年可以顺利调北京,这可是祁同伟真正拿命去拼都得不到的。

    钟小艾,年纪轻轻的正厅级干部。虽然把他们的背景隐去不提,但要说没背景,谁信?

    反贪局局长安排侯亮平下地方时,明确要求侯先征求其爱人同意,这一切都暗示着钟小艾父亲的地位,结合侯亮平对上省部级领导时的自然大方态度,其岳父至少也是省部级到副国级干部。

    已经进京的副国级干部赵立春的儿子赵瑞龙要找杀手做掉侯亮平,赵瑞龙的三姐紧急来电制止,告诉弟弟侯亮平要是死了你也得死!这说明了赵立春身为高官也没把握在与侯亮平的对决中保全儿子赵瑞龙,也从侧门佐证了侯亮平的背景惊人。

    他们得到了凡人们拿命去拼都得不到的东西,而且得到的如此轻易,如此理所当然。然后,还在那里大放厥词,什么“精于算计”啦,什么“信念纸糊的”啦,简直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

    让我想起了晋惠帝最著名的那句话“何不食肉糜”。

    还有断头皇后的那句“他们没面包吃?那就去吃蛋糕吧”。

    我一向认为,圣人这种东西,自己自愿做的,那的确令人敬仰。

    而站在旁边,事不关己,鼓动别人去做圣人的,甚至对做不到的凡人腹诽辱骂的,居心估计都不怎么好。最起码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信念纸糊?中了三枪还被说成信念纸糊,我不知道侯亮平如果和祁同伟那样生于寒门,有没有身中三枪的执着。

    更不要说他的老婆钟小艾,言语做派都是一副高人一等的感觉。最深刻的那句话就是:“他摆得正自己的位置”。如果这句话比较隐晦,还有一句直白点的:“一次权力小小的任性”。

    没错,可以毁人一生的“流放”,在她口里不过是如同小孩之间抢玩具那样的“小小的任性”。

    那种刻在骨子里的优越感和居高临下的态度,真是跃然纸上。

    虽然知道他们是正面角色,但听了这两句话,我真的对他们喜欢不起来。

    我不禁想到另一个人,同样出身寒门的李达康。他虽身为市委书记,省委常委,但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与侯亮平夫妇的无所顾忌显得鲜明的对比。

    不要说像侯亮平那样怒怼上官,李达康甚至永远不为家人做任何私事,为此夫妇反目,也没有朋友,最后孤家寡人。

    为什么?就像他亲口说的:他怕。

    所以,除了反腐,我看到了一些新的东西,那些寒门子弟的挣扎。

    从这个角度看,李达康为什么那么在意GDP,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因为他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靠。

    这些寒门子弟,好一点的,成为李达康,孤家寡人。坏一点的,成为祁同伟,身败名裂。

    然后,还要被侯亮平,钟小艾他们取笑。

    为什么这么多人同情祁同伟,就是因为相比腐败,民众更害怕权力在合法的名义下不受控制。也更在意上升的通道是否通畅。

    祁同伟好歹出卖了灵魂和尊严,还可以卖身上嫁。对于那些,想上嫁都没机会的,如果,靠自身的努力,即便拼了命也得不到应有的结果,那才真是可怕的一件事。

    虽然,祁同伟咎由自取,但和许多人一样,我还是同情祁同伟。

    因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

    梦想在现实面前低头,人生因强势而屈服。

    曾经年少无知,梦想仗剑走天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后来经历得多了,社会和现实将梦想和激情磨平。奋起过,抗争过,终究向生存和生活妥协。

    这就是一个小人物的现实人生,祁同伟就是这样一个人。曾经大好男儿不屈服,为不公流血以命相争,但是终究螳臂当车。看透了之后他不再对抗而选择加入,并借力发展自己。

    而这就能解释祁同伟为什么拼了命都要向上爬,他被毁过所以他想争取对自己更多的掌控。可以说他为了复仇,也可以说他功利。

    这就是现实,就这样或多或少的经历,很多人或许都有过,而这是引起大家共鸣的原因。

    在大环境下,祁同伟不过是权力下的可怜虫,他是一个悲剧,而就这种悲剧,多少人求而不得?

    说到侯亮平夫妇,大家的厌恶感在于,他们是小人物现实的对立面,有点像仇富心理。

    借用某剧一句话:有钱长得帅是我的错吗?候夫妇是:有权有背景能平步青云是我的错吗?

    这不是你的错,这是你与生俱来的,无可指责,不可能为了什么公平让你走一遍祁同伟的路。

    但这的确也是你的错,你把现实的面具揭开了,人人生而平等终究是个口号,你享受着资源不公带来的好处而义正言辞的斥责新的不公,挺荒诞的吧。

    屁股决定位置,所以侯亮平夫妇又怎么可能获得大家的认同呢?

    残酷的是,人民的名义揭露的不过冰山一角。

    祁同伟原本代表着某种中国梦,然而却被中国的现实层层阻击。

    他是时代的牺牲品,却未必为后人的道路牺牲。

    他的失败具有时代溃败、阶层固化的象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发表于 2017-4-26 17: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的名义》把员工分7种,你属于哪一种?2017-04-26 微污
    不同阶层的员工,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


    这3种员工,千万不能留,立刻辞退!没有上进心,混日子1

    孙连城酷爱浩瀚无垠的星空。电视剧中有段经典台词,当孙区长挂掉达康书记的电话之后,目光通过天文望远镜瞄向整个星空。这时候的一段旁白是:


    他每天准点儿打卡下班,一刻都不耽误。他从不贪污,也从不干事。信访办窗口太矮,没有经费修,他就派人花60块钱买四个小板凳,还给每个窗口摆上十块糖果,不能多,就十块。用他的话说:“不能被一个人全吃了”。

    网友反讥:达康书记的事情真烦人,总是打扰我们的孙连城区长回家仰望星空、心怀宇宙。

    不犯事,也不干事,典型的自扫门前雪形象。不敬业,没有责任心。

    1 “为职不为”。这类人的典型心理就是只要不犯错,哪怕不做都没关系。领导交代的事情从来只选轻松简单的事情做,稍微复杂的能躲就躲,甚至尽量别人来做,不要找到自己头上来。

    2 熬天混。不仅熬自己还混公司,下不作为,上无贡献。这类人不仅害了自己还会影响其他同事的情绪,成为企业的害群之马。

    3.玻璃心。领导一批评就受不了,还扬言要辞职。
    李达康书记知道孙连城的处事行为后,在政治学习会上点名批评,因此激怒了孙连城引得他要辞职。

    企业领导最反感这样的员工了,这种员工,老换公司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无论在哪家公司都不会做出成绩。


    八面玲珑,狐假虎威2

    丁义珍,一出场就到处宣传自己是“达康书记化身”,职位并不算很高,却深得领导信任,但他却拿领导做幌子,指手画脚。

    1、利用企业的资源,为自己收受好处。
    2、和企业外部人员勾结,不考虑领导安危。
    3、罪恶暴露就逃跑,不承担责任,让领导给他擦屁股



    为了升职不择手段3


    剧中,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公安厅厅长祁同伟,在未来的几个月他最有希望可以上升为副省长,为了更上一层楼,他踏着别人鲜血前进,踩着别人肩头攀高。


    为了升职,他当众向一个他不喜欢的女人跪地求婚,婚后对方没有大的利用价值之后就去找小三;
    为了升职,他一手策划了将曾经大学资助过他的人制造车祸进医院长眠。
    为了升职,他帮一向没什么交集的省委常委李达康说话,为博取好感;不惜放下公安厅长的身段当花匠挖地半天,拉近和陈老的关系;
    为了升职,他忧心大风场事件却犹豫不决迟迟不到场,怕会连累自己的晋升;



    他本是一位优秀的缉毒英雄,凭他的聪明才智又是政法委书记的得意弟子,假以时日当上副省长也不是不可能。
    他自以为自己够聪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自己上位谋划,殊不知这也是他的死穴。

    1 不能摆正位置。一心想着晋升,却忘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应当履行的职责。全心全意为自己谋福利,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2  损人利己。身在职场想要晋升,这没有错,想要提升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斗志。但只依靠踏着别人鲜血前进,踩着别人肩膀攀高,没有自我升华就是损人利己,就是小人之为。

    3  毫无忠诚可言、感恩之情。祁同伟除了利益熏心还犯了职场大忌:不忠诚,不感恩。恩师高育良不断的提携,妻子给他带来的大好前途,他都不曾被触动。

    凡事只从自身利益出发,看不到全局,也无法跳出个人狭隘的视野,个人的职业生涯绝不会有大层次的发展。


    企业的成就,全靠这4种人!


    有责任心、大局为重的人1

    说陈老是本剧中最大的一股清流:为人刚正不阿,为人民着想,为企业办实事。这样的人,受人尊敬。



    他是老一辈的领导,结识很多更大级别的领导,却不滥用关系,心系人民,为企业办实事。大风场拆迁风波中,工人们情绪激动,拼死一搏。是他扛起了责任,他孤身进入群众中,以自己的身体挡在了拆迁车的面前,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他因为人品好,三观正,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陈岩石赶到现场的时候,李达康恭恭敬敬的喊他:“陈老。”
    他以身体挡住拆迁车的时候,高育良只下达了一个命令:“保护好陈老。”

    这种员工就是上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纽带,如果领导高高在上而脱离了基层员工,难保不会出现基层员工起义甚至集体辞职的现象。

    凡事不会囿于自己的私利看待问题,胸怀格局,这样的人才能承担责任。也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一心只为企业利益的人2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但达康书记一心为业绩,一心为人民的行为广受群众的喜欢。热心网友为此绘制了关系图,达康书记一心一意惦记着GDP……完全不care任何人。


    为了不以权谋私,他不惜和妻子欧阳菁关系恶劣;
    为了京州的发展,他高瞻远瞩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为了人民的名义,他不给下属留任何颜面;

    他不善言辞,却在把握大局思想上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有一个自己的小目标——GDP。他的缺点是太爱惜自己的政治羽翼,但他同时又懂得知错就改,汲取教训。比如沙瑞金书记批评他,他都能及时检讨。

    反观如今很多职场人,只知道埋头拉车,却忘记偶尔要抬头看看远方。只知道自己做了,却不管方向是否正确。作为一颗螺丝钉虽然岁月静好,但也失去生活的激情和斗志。原本可以撑大梁,最后却一直碌碌无为。

    永远要给自己一个目标,并不断的向之努力。比如三年内做到HRM,8年做到HRD。否则就不要抱怨五年十年之后自己还是如同孙连城那样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的人。

    其实身在职场,也没有什么适合和不适合。领导给你安排任务,也从来不问你适不适合去完成,而是必须完成。自己给自己定个目标,就当做是领导给自己的任务一样去努力完成,终有一天,你会给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有能力,有担当,时刻清楚自己的身份的人3

    侯亮平是很有能力的,一上来就是待升职的位置,一出场就破获了一桩大案,做出了一个漂亮的大业绩。


    他喜欢无视规则不受约束,但他却是刚正不阿。发小蔡成功给他送见面礼,他都全部拒绝。虽说这只是他们情谊之礼,但他时刻清楚自己的身份,身在其位便不可肆意而为。

    他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坚守原则。陈海出事,他勇于承担起查清真相的责任,即便他知道这背后有多危险;刚到京州检察院,他不知道季昌明检察长是否和自己立场一样,他质疑、询问、观察;他查到山水集团和祁同伟勾结,苦于没有证据,在明知是一场鸿门宴时却依然挺身赴宴,运用智慧躲过一场杀身之祸。

    钟小艾说他情商低,容易得罪人,但反过来想有多大能耐的人,就有多大脾气。



    刚正不阿的领导人4

    这个从天而降的沙瑞金书记几乎给本剧中所有人一种难以估摸的力量。却实事求是,绝不会轻易做决定。



    作为一个权力巅峰的人,他很清楚的自己定位。带着重任及最高权空降京州,正义与迷惑同在,他清楚有些事要事必躬身才能看清楚真真假假。他做调研、考察、倾听群众的声音,面对高育良的极力推荐保持怀疑的态度,透过现象看本质。

    权力越大,迷雾越重。在权利面前不腐化不动摇,在危险面前不胆怯不惧怕,在是非面前不偏袒不庇护。手下人的任何建议和问题,全部调研清楚才做出决定。绝不会轻易做出任何一个决定。这才是一个领导人最应该拿出的态度。

    斗地主中有一个典型现象:没有一张大牌开路,再顺的小牌都出不去。说明领导很重要!

    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好的顶层领导,侯亮平才能施展他的才能做出业绩,陈岩石才能平衡上层领导和基层的关系,可以说,有一个什么样的顶层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

    职业素养的高低,品格的优劣,对人一生的成就有重大的影响。最后送诸位一句我深信的名言:“能力决定你所在的位置,品格决定你能在这个位置坐多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4-29 08:5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392

    主题

    1349

    帖子

    179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9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23: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惊呆!《人民的名义》最好的影评,竟出自北京高三学生!

      2017年04月27日  分类 杂谈   阅读 19,761   博主 70后
    本文作者:李元杉,北京某中学高三学生

    正 文

    为什么我对《人民的名义》里的反派恨不起来呢?答案很简单——他们所犯的过错,并不全是个人的过错。如果换一个人处于他们的位置,很可能殊途同归。

    第二集里,现金堆满一座别墅的贪官,人赃俱获以后涕泪俱下说,自己从来不敢花受贿得来的钱。他的钱和别墅对改善生活水平没有丝毫帮助,反而给他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每天惶惶不可终日。那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拿了钱也不敢花的人,拿钱的目的是什么?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剧中的正派对于导致腐败的原因显得缺少深入的理解。

    抓到贪官以后,自带主角光环的反贪局长大义凛然:“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这话说得的确解气。但仔细一想,中国出了那么多贪官,难道他们的父母都碰巧走了霉运?

    局长的强力后援——省委书记沙瑞金同志深入反思了工厂拆迁酿成*河蟹*的原因——干部腐败。然而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沙书记不想回答,也不敢回答。

    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电视剧要想播出,必须符合一定的尺度。但另一种解读是,这里的保留既展示了正派的局限性,也暗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式反腐是无法治本的。导致腐败的本质原因是政治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权力高度集中且不受监督。在政治上,权力决定谁可以晋升,谁不能晋升。在经济上,权力决定土地、资本和资源如何分配。这些现象在《人民的名义》中都有深入展现。易学习二十多年不能晋升,新来的省委书记去趟他家,立刻成了市长;土地拍卖由政府主持、权贵操纵;国企可以从国有银行贷款,而民企只能从城市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贷款……

    这里,批判腐败的人自己就是绝对权力的拥有者。由这些“正面人物”来点出自身的症结,显然并不合理。而指望这些人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恐怕跟寄希望于出来个易学习当交通局长、吕州市长一样,属于一种多半落空的妄想。

    为什么反腐者反而不如贪官能够得到观众的同情?因为事实上,反腐者与腐败分子,同属拥有权力的特权阶层。据说这个阶层存在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但人民对他们普遍感到畏惧、不信任,甚至鄙视。剧中以清正廉洁形象示人的反腐者不是出身权贵家庭,就是领导的秘书,要么就是得到了当权者的背书,这进一步增加了人民与他们的距离感。

    反观剧中的几个出身朴素的反派:赵德汉、祁同伟、高小琴,都是一些无权无势又追求升官、发财,想要“胜天半子”逆流而上的人。平心而论,他们的动机,恰好是大多数人民群众自己的动机。而反贪的动机,从实际层面讲是要避免“*河蟹*亡国”,从理论高度说是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些都离人民自己的想法相去甚远。

    腐败者来自于人民,而反腐者凌驾于人民。这就是《人民的名义》的现实之处,也是现实的荒诞之处。

    腐败的根源在于创租(Rent-creation)和寻租(Rent-seeking)。创租就是通过人为创造垄断地位,创造垄断利益。寻租就是为了获取这种垄断利益作出的努力。政府创造寻租的空间,而寻租者竞相争夺利益。这两者的关系来源于制度,不因制度中人的变化而改变。道理很简单:只要政府拥有着资源的分配权力,有能力赋予某个商人、某家企业垄断特权,一定会有若干商人和企业付出努力来争夺特权。只要上级决定着下级的升迁之路,一定会有若干官员付出努力来讨好上司。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制度的安排一日不变,权力的分配一日不变,打倒了明目张胆收钱的腐败分子,地位更高、权力更大的反腐者将以更隐蔽、更合法的方式落入创租-寻租循环。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切实的好处。“人民的名义”只是一面用来反腐的大旗,一个有名无实的名义。今天打起这面旗帜的人,可能正是明天的腐败者。对此,《人民的名义》仍有展现:警察分局局长程度为了维护自己的表弟滥用职权,被警局上司祁同伟以人民的名义斥责:

    而祁同伟自己勾结商人,大肆敛财,还涉嫌命案,眼看着要被反腐者以“人民的名义”绳之以法。类比地来看,如果不是某事件,很难想象“唱红打黑”的发起者,其实自己最黑。过去借用人民名义的人已经被证明背叛了人民,有理由相信今天身居高位的反腐者真的代表着人民吗?

    《人民的名义》除了拍政治斗争,还用了很多时间来拍大风厂工人的故事。据编剧说这是为了展现腐败对人民实际生活的影响,然而这一段剧情却再一次揭示了,对人民的福利来说,腐败者与反腐者都是一丘之貉。

    在腐败分子丁义珍当政期间,工厂股权未经持股工人同意就被收受好处的法官错判给了有后台的企业——山水集团。为此工人占领厂房,与拆迁队形成对峙。丁义诊逃跑,工厂对峙酿成大火,“人民的好公仆”——最近颇走红的李达康书记马上指示:用政府的钱赔偿工人,法院重审股权所有权问题。

    乍一看,出了一个青天大老爷给工人做主。但实际上这么做的唯一原因是,工厂工会主席碰巧有一个朋友是抗日老兵、退休的省检察长,而老检察长碰巧认识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李达康的顶头上司。如果没有老检察长一句话,李达康准备做的事是对工人来一个釜底抽薪,趁着工人放人进厂灭火,把工厂拆个干净。

    这件事的结局是,工厂没拆掉,政府花了一大笔钱,李达康同志派了一位孙区长来擦屁股。他自己成了老检察长和省委书记的政治盟友。孙区长既无能力也无意愿来找回花掉的四千五百万,更没有办法实现李达康许下的空头承诺:另找土地给工人重新建厂。于是工人的处境极其尴尬,只能翻窗户上下班,还有人走到了绑架勒索的违法行为边缘,最后还是因为惊动了省委书记沙瑞金,在高阶权力的驱动下,问题才得以缓解。

    表面上李达康是一个好官,但实际上除了不贪不腐(也有可能是贪腐尚未暴露),他的行为跟为所欲为的官员没有太大区别。未经民主集中,他就花掉政府四千五百万。二十年前为了集资修路逼死了一个人,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是队友替他背了黑锅。在吕州跟领导高育良不合,结果不但没被整,自己反而官升一级被调走成了市委书记。联想到他以前是时任省委书记的秘书,如果未来有一天他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这些全都是达康同志大搞特权、独断专行的证据。

    说了这么多,我们发现:尽管所有人嘴里都说着“人民的名义”,《人民的名义》里其实没有一个官员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体现了实际世界中的情况。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代替人民实施这些权力的是政府,而政府是由人组成的。这些人的个人利益,必然在很多时候会与人民的利益产生冲突。

    腐败与人民利益的冲突,是所谓“委托-代理问题”(Principle-agent Problem)的一种体现。人民将权力委托给若干代理人实施,而代理人却并非完全为委托人的利益行事。有时候,他们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

    在“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河蟹*力越大,可能给委托人带来的损失就越大。而中国的高速发展,正得益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所谓“国家能力”的强势。这使得中国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且以此为豪。然而赋予代理人强力的代价是,代理人利益与委托人利益的更大差别,以及委托人利益的更大损失。

    解决经济层面的“委托-代理问题”,有诸多方案。譬如建立对代理人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赋予代理人股权,将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迫使代理人将自己的行为公开;建立官僚制度(Bureaucracy),规范代理人的行为等等。这些解决方案不可避免涉及到制度更迭:舆论监督、问责制、法治、民主……

    但如今的反腐者,并不愿意接受制度更迭,反而高喊“制度自信”。对此问题,他们的解答是,把腐败的代理人清除出去,留下“为人民服务”的代理人来垄断权力。这些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能够抵挡腐败的诱惑。这属于罔顾人性的空想。执政党将近一亿党员,有几个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人民并不需要成天高喊“人民的名义”的干部。真正为人民利益行事的人始终是少数,何况他们有时也无法真正判断什么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举动。人民需要的是干部必须依法行事、依规行事,而人民自己必须参与到法规的制定当中。因为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只有人民自己。

    写在后面:

    不管文章的理念观点怎么样,但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能写出这样的文章,高考君是拜服的,大写的zan,没商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