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4-29 08:50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管理员
  
- 积分
- 1794
|

楼主 |
发表于 2017-3-8 05: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许兴军:布局具备估值优势、高成长的白马股
从电子行业消费电子领域的投资来看,过去的逻辑是苹果引领创新,安卓阵营跟进,一般来讲一个新创新带来的赛道够跑三年,并且春种秋收的特征比较明显,提前一年(通常是年底)布局苹果链新赛道,来年三季度单季度业绩验证,双击向上,带来超额收益。而随着苹果的创新周期拉长,这种模式面临调整,呈现买赛道跟业绩验证分离时间长,呈现部分主题特征。
而时间逐步进入2017年,我们判断真正切入产业链创新的公司有望迎来第二波,再次迎来春种秋收的良机。这次业绩验证中的股价涨幅已率先在海外龙头白马股价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随着近期苹果最新季报,对应苹果公司股价近期也大幅回升,反映市场对苹果2017年的预期修正。台湾苹果链近期无论是月营收还是股价亦有表现。回看港股市场国内手机摄像头镜头和模组龙头舜宇光学,股价同样于近期大幅回升,自2016年底我们推荐以来涨幅达40%以上,舜宇光学在国内重要手机终端厂商华为、OPPO和vivo的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显示了市场对国内下游手机企业成长的强烈信心。
相比之下,年初至今A股市场消费电子龙头白马股价经历了较大幅度波动,对比来看,消费电子龙头个股股价在跨市场间形成了较大分歧。
我们认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基本面并无悲观变化发生,对于年初国内市场对于智能手机的担忧,我们认为:1)苹果今年新机型相较于iPhone7将会有较大升级,对应供应链企业将会看到不错的业绩增长,对于年初市场的波动是对淡季效应的过度担忧;2)国内大客户方面,我们认为国内畅销智能终端品牌17年全年增长依然偏乐观,Oppo,Vivo在17年完成2.4亿部销量(对应40%增长)仍属大概率事件。
从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相关个股的短中长期成长逻辑均未发生变化,对比海外市场消费电子龙头个股表现,看好目前A股市场龙头白马配置时机,继续推荐信维通信、长盈精密。另外,零组件的创新去年9-10月间市场有预期,目前逐步验证和兑现期,存在去伪存真的机会,我们看好苹果收入比重高/零组件有升级/份额继续扩张的相关公司,包括了德赛电池,欣旺达,蓝思科技,歌尔声学,立讯精密。同时,零组件的大幅创新势必带动设备的大幅更新,开启新一轮投资周期,并且由于制程较难提前预期,存在超预期可能,因此推荐大族激光.
推荐公司:长盈精密、大族激光、信维通信
计算机刘雪峰:计算机行业最新观点
年初至我们上次会议(2月9日),标普500中信息技术指数领涨7%,截至3月6日,再度上涨三个百分点(相对年初达10%)。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行业成长带来的机遇带动产业公司快速成长。A股相关的板块和公司也有较强的成长动力:
ICT基础设施持续投入,从1月12日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到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这一点,相关的需求有较好的持续性。云计算等市场则更多是有产业自身规律驱动,正加速发展。
我们2月9日会议中强调的光通信市场尤其是光模块器件在上述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相关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我们继续看好。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投资者对计算机行业标的的基本面和估值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这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且会有长远影响。因此我们在美股映射也好,行业轮动也好,反弹也好的标的选择上更建议“攻守兼备”,即有核心竞争力支撑、所在领域前景广阔、内生成长持续性好、具备较强行业地位的龙头公司。
计算机行业的板块效应整体来说相对没有那么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细分领域专业性强,通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后领先公司的门槛比较高,尤其在基础软硬件方面常会有非此即彼的生态选择。因此细分领域仅有1~2家公司占据支配地位是行业常见的合理现象。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A股计算机公司最近两三年的类似现象开始出现并日趋明朗。所以我们建议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细分领域,而是筛选多个有前景方向的领先公司,比如中科创达、思创医惠、网宿科技、星网宇达及及前述的光通信领域技术龙头等。其中前两者受行业影响已经处于非常低位的位置。这一类公司是典型的兼顾长短期,既能受益短期行情,更具备巨大的长期投资价值。
此外,计算机行业的机构持仓处于低位。
对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高成长预期、同时估值过高的公司群体,我们建议最多看其有无短期的交易性机会。
最后,我们认为从一两年的角度看,行业底部的夯实确认出现在年报披露后的可能性较大,即内生成长的持续性得到充分的价格体现之后。
传媒杨琳琳:游戏行业再思考——网易市值再创新高,游戏赚钱效应不可低估
(网易2月16日发布年报那天,我很兴奋,不仅是因为网易财报超预期,更是认为A股游戏公司机会来了,手游赚钱效应这么强,连网易这么大体量16年估值都有24倍,为何已有成功产品出来的A股游戏龙头被低估,中间有很大预期差)
网易在过去5年是一支大牛股,股价涨幅近10倍,16年最大涨幅接近1倍,今年以来又涨了40%~50%,目前市值400亿美金(2,750亿人民币),又创下历史新高。网易16年收入380亿(+67%),净利润116亿(+72%),16Q4手游收入环比增长52%,《阴阳师》大超预期带动业绩爆发增长。另外再看另一家游戏巨头—动视暴雪:其市值也在不断创新高,16年利润接近10亿美金,目前市值350亿美金,16年估值达到35倍。
再看网易游戏产品结构,网易策略是重度精品,少数手游贡献大部分手游收入和利润。在iOS畅销榜中,网易前10占4个,前50占9个,其他手游排名都在100名以后,网易Q4手游收入57亿(月均收入19亿),主要来自头部手游贡献。
从网易财报我们再次看到了游戏的赚钱效应。
我们认为市场不应低估A股游戏龙头的价值:市场大且集中趋势明显+头部手游赚钱效应显著+游戏龙头发力手游市场+拓展海外市场。
1、游戏行业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A股不缺优质龙头公司。从端游、到页游、到手游都是如此,手游更明显,腾讯、网易格局基本明确(手游市场规模千亿,两家合计占比65%),而其他游戏龙头如今大多都在A股。对比网易400亿美金市值体量,目前A股游戏龙头市值400亿,利润10多亿,相比较市值和利润均有向上空间。
游戏市场规模大,仅手游就超1,000亿。端游+页游+手游合计规模16年有1,600亿,17年预计1,900亿,其中手游17年预计在1,100~1,200亿左右,未来几年预计还有20%~30%的增速。我们做了个简单测算,17年端游+页游+手游合计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大于16年增速(14~17年增速分别为39.9%、23.9%、18.1%、20.0%),整个游戏市场出现增速拐点(能说明什么我们后面会做解释).
2、头部手游赚钱效应显著,月流水10亿级,还在创新高,生命周期同样在拉长。网易16Q4净利润环比增长近10亿,很大部分原因是《阴阳师》的强劲表现;腾讯《王者荣耀》日活超8千万,日活和月流水还在往上走。手游行业月流水100亿+,单款手游月流水10亿+,年流水100亿+,爆款手游流水在2~5亿,行业和单体产品天花板仍未到顶。
3、前面提到的增速拐点,我们认为:手游市场已经够大到能明显影响整个行业增速,这对原本主业是页游或端游就能有很高增长的公司反而是好事,多了更大一块增量蛋糕。
目前A股市值靠前的游戏公司中,页游和端游收入贡献仍较大,37去年收入和利润还主要来自页游,完美端游收入占比还较大、游族页游还占一半左右收入、顺网科技也是端游和页游,这些公司反而具有很大后劲,未来在保持原有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手游成为重要新增长点,一旦有手游产品排名靠前流水不错,手游收入和利润会大幅超越原有页游和端游体量。
端游公司转手游已经证明走得通,而页游公司转手游正逐渐得到验证。
经典端游IP陆续成功转为手游:包括网易的《梦幻西游》、《大话西游》、《倩女幽魂》等,盛大的《热血传奇》、《传奇世界》,完美的《诛仙》,金山的《剑侠情缘》,吉比特的《问道》等。还未上线的IP:后续完美的《完美世界》手游值得期待。
页游转手游逐渐得到验证:37的《永恒纪元》自16年7月上线以来,排名和流水还在往上走,而且可能走出不同于腾讯平台、网易产品策略外的另一种模式,产品+流量运营。还未上线的IP:后续37的《传奇霸业》、《大天使之剑》手游,游族的《女神联盟》、《大皇帝》手游同样值得期待。
4、海外手游市场规模2~3倍于国内市场,已有国内手游成功打入全球市场。国内游戏已成功跻身港澳台、东南亚市场,并拥有不错排名,正逐渐突破韩国市场,欧美市场是国内游戏公司一直努力拓展的地区。37的《永恒纪元》在港台排名靠前,游族的《狂暴之翼》走入北美,智明星通的COK、IGG的CC和Lords Mobile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5、关于手游市场腾讯网易集中度高的问题,我们引述业内大佬的观点:1、腾讯平台是开放的,腾讯平台做大,对优质CP是好事,腾讯大量的游戏来自于外部CP,包括盛大《热血传奇》、完美《诛仙》、掌趣《拳皇》等,外来CP给腾讯贡献的流水占到1/3甚至一半;2、腾讯和网易更多抢占的是中小游戏的生存空间,龙头游戏公司拥有自身强大研发团队,能够持续提供好产品,另一方面走的是跟腾讯差异化的道路。
电新华鹏伟:新能源汽车的海外映射
2016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实现销量为77.4万辆,同比增长42%。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达到轻型汽车市场整体增速的21倍,但仍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86%。其中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为1.30%,远低于瑞典、荷兰、挪威的3.2%、5%、24%。
2016年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表现亮眼。其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0.5万辆,占比13.2%,位居市场首位。特斯拉销量约8万辆,同比劲增50.9%,新车型Model 3自发布以来全球预定数量已超40万辆,远超2016年公司电动汽车销量8.43万辆,特斯拉股价也因此大涨近50%。
对于2017年,特斯拉的销量预期也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特斯拉年报和投资者电话会议显示,预计2017年上半年Model S及Model X汽车出货量47000-50000辆,环比增长61%-71%。同时下半年投产Model 3,预计年底爬坡产能为5000辆/每周。不仅仅特斯拉,包括大众,通用,丰田等都发布了宏伟的新能源汽车规划,其中大众计划在2025年之前在全球推出30款电动汽车。国内的车企也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力度,北汽新能源计划在2017年销量实现1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0%,吉利汽车也发布“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和销量的增加是明确的趋势,当然还包括高镍路线的发展,乘用车占比的不断提升等。近期随着国内相关政策的出台,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板块基本面上的不确定性将逐步消除:政策陆续出台,大家对2018-2020年的行业发展空间逐步明确,2018年有望量价齐升;通过我们对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调研,市场对3-4月放量的预期逐步增强,2017年销量担忧缓解;随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价格调整,2017年单位盈利空间逐步明朗。我们开篇报告中提到的,2018年量价齐升,2017年以量补价的判断逐步被市场认可接受。我们也一直强调,而经过前期半年多调整后,当前新能源车板块股价和情绪基本仍处于底部区域。我们认为在新能源车行业中长期成长明确,短期亦有望开始放量的情况下,随着未来市场情绪逐步修复,新能源汽车板块有望重回景气。
我们维持前期观点,建议配置发展确定的下游整车环节,重点推荐江淮汽车。铜箔、钴等供需偏紧环节存在一定提价空间,推荐诺德股份(铜箔)。重点关注设备龙头先导智能。中游电池和材料环节虽承受补贴退坡的降价压力,但在行业需求向好与电池目录等政策鼓励供给侧改革的驱动下,存在一定预期差,推荐关注电池龙头企业国轩高科与产能有望快速扩张的天鹏电源(澳洋顺昌控股子公司).
煤炭沈涛:煤炭供求关系超预期,继续看好低估值和国改
最近两个星期,我们调研了一些煤炭焦炭电力企业。主要感受有4个:一是煤企一季度的盈利会很好;二是动力煤价格两会前的供给受限;三是焦煤两会期间的需求受限;三是焦炭供需从两会开始改善。对股票来说,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强调板块的估值被低估。而目前的煤价比当时的预期更高,相对而言,板块估值被低估的幅度也就更大了。
第一点,煤企目前的盈利很好。现在动力煤企业的吨煤净利在100-200元之间;中部地区的焦煤净利300元以上很正常。
相比四季度,一季度的产量、费用和煤价会有一些不同。首先,产量环比会下降,因为有春节和两会的影响,大矿可放3-7天假,小煤矿放的时间可能超过20天;其次,成本费用环比会下降,因为4季度是煤炭企业集中处理一年费用的时间段;第三,动力煤价格环比下降(陕西煤业除外),焦煤价格环比增长。综合来看,焦煤企业,陕西地区,部分4季度成本过高的动力煤企业,1季度业绩会比较好。
当然,业绩的释放,不光要看能力,还要看意愿。因为在目前的会计准则下,煤炭企业的费用弹性比较大。煤炭企业会考虑资本市场的形象、政府部门的税收和集团的信用评级。
第二点,动力煤供给在两会结束前受制约,两会后释放不会太快。两会结束前,合法合规煤矿按照核定产能进行生产,较难超产;手续不全的煤矿,无法正常生产。之前也分析过,15年的产量中至少有4亿吨是手续不全或者超产的。现在整个煤炭行业的风气比过去好很多,以前超产比较普遍,现在超产风险很高。
现在大家有两个观点:一是高煤价会给CPI造成困扰;二是利润这么好,企业会有冲动多生产。关于第一点,现在监管煤炭超产的是国务院的安监局,跟CPI相关性不大;关于第二点,如果继续控制超产,企业可能有心无力。
春节后,动力煤价格走势超出预期,原因是供给比大家想象的少,需求比大家想象的好。从供给上来说,11-12月份,很多煤炭企业并不着急增加工作面,要观察春节后的煤价。当时市场预期春节后的动力煤价格会有一个明显下降,那么在11-12月份就没有动力增加工作面。结果很多煤企都不增加工作面,导致产量增幅有限,煤价强势反弹。即使当时增加了工作面,按照目前的安全监管力度,也很难超核定产能进行生产。
所以,我们觉得两会后的动力煤供给会增加,但如果安监局不放松,增加幅度应该不会大。而煤价不是安监局的政策方向。除了安监力度,在建矿投产进度也是影响动力煤供给的重要因素。去年底以来,逐渐有一些在建矿投产;还有很多在建矿在等待产能置换的指标。
第三点,焦煤需求在两会结束前受影响,两会结束后进入旺季。两会期间,因为环保因素,钢厂和焦化厂的生产受到影响。这会减少焦煤需求。目前的国内焦煤价格又比澳洲的到岸价贵100元左右。但这种价差并不大,即使焦煤价格跌几十块钱;等两会后的钢厂和焦化厂恢复正常生产,焦煤价格还是比较难跌。
所以,焦煤企业也是我们一直看好的板块,因为释放业绩的能力比较强。当然,去年四季度,不同企业释放业绩的意愿是不一样的(潞安环能、平煤股份释放能力较强)。至于中频炉,对焦煤影响不大;废钢还是可以去大钢厂。朝鲜煤主要影响的是烧结煤,影响喷吹煤稍微弱一些。
第四点,焦炭供需从两会期间有所改善,盈利受环保监管影响。去年11月份,部分焦化厂一吨焦炭可以赚400元的净利;导致焦化厂复产或者提高开工率。而当时紧张的焦炭供应,也引导钢厂积极补库,最终超出了正常库存。进入1季度,焦炭产量增加,而钢厂去焦炭库存。现在部分焦化厂一吨焦炭亏损50元左右。从4季度的情况可以看出,影响价格的因素中,除了供求关系之外,还有大家的心理预期变化。
两会期间的焦化厂减产,会减少焦炭供给,支撑焦炭价格。长期看,环保监管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而大焦化厂更有能力负担环保设施。未来焦化厂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对股票来说,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强调板块的估值被低估。而目前的煤价比当时的预期更高,相对而言,板块估值被低估的幅度也就更大了。我们依然看好两类煤炭企业:一类是低估值的,无论是焦煤(潞安环能、平煤股份)、动力煤(陕西煤业、中国神华)还是煤层气(ST煤气)的。一类是国企改革的,例如山西国改(西山煤电、ST煤气).
周末新出来的一个新闻是17年去产能1.5亿吨。我们觉得,一是16年煤价起来跟去产能相关性不大,主要是因为抓超产;二是之前就有一些传闻,解释说能源局的5000万吨仅指落后产能;三是17年去产能会去一些有产量的煤矿。而按照目前的煤价,这些煤矿很可能盈利的。这种盈利,可能会延缓去产能的节奏。
有色巨国贤:近期锂行业保持平稳向好的趋势
近期锂行业保持平稳向好的趋势。碳酸锂价格维持在13万元/吨左右。供给端来看,制约碳酸锂供给量的核心在最前端的矿山及盐湖的供给量,虽然碳酸锂及氢氧化锂的产能是过剩,但存在较多的无效产能。17年增量主要来自澳洲的两个锂辉石矿。国外盐湖供给稳定,而国内盐湖受制于技术及开采条件问题,有待进一步突破。需求端来看,传统行业用锂的量比较稳定。新能源车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政策推进下,有2020年200万辆作为规划目标,长期有保障。近期四部委出台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出要求,将提高三元电池的份额,也会间接拉动原材料锂的需求。
(来源:微信公众号广发策略研究 2017-03-07 14: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