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1|回复: 1

【0701】 A股在酝酿“井喷”还是面临“断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发表于 2016-7-2 00: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股在酝酿“井喷”还是面临“断崖”

    近期以来,A股不温不火,但在英国脱欧之后,反而出现了一波涨势,这使得一些投资者竟然开始相信A股有“避险”作用。
    目前大部分对股市的分析,依然是站在汇率,以及货币财政等方面看,有一些分析谈到了估值和企业层面,但仅仅是就事论事,没有深入到一个更宽的面来看待A股。制度和生态对A股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忽略了股市本身的运行逻辑,将A股特殊化,仅拿出一个点对判断未来中国股市的走向毫无意义。
    如果A股市场在生态建设方面没有改变,用一句话就能判断A股未来走势,即A股必然徘徊在“井喷式”和“断崖式”之间波动。基于以下三个现实状况的分析,A股不会平静很久。

    一、供给层面的扭曲导致A股监管难度巨大
    很多投资者反对更多企业上市“抽血”,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担心自己持有的股票出现资金流出、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担心上市公司的造假、欺诈和“圈钱”等问题增多。实际上这完全是一个悖论,只有充分的竞争,你才能找到更好的公司和买到更便宜的股票。
    至于造假和欺诈等问题,跟上市公司数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整个生态有问题,监管效率又很低的话,就算只有几十家上市公司,照样问题诸多,反而更容易欺骗投资者,因为投资者没有更多选择,投资者之间本身存在强烈的竞争,完全是卖方市场,上市公司更加可以为所欲为。造假和欺诈等,跟上市公司的多少不成正比。
    市场封闭、交易所之间没有竞争、审批制等等,都造成了沪深两市供给层面的稀缺,导致“上市公司”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只要上市,就意味着融资成本大降、品牌信誉度飙升,各类隐形利益更是源源不断。股民被动的选择能买到的股票,而不是买自己想买的股票,很多想买的企业根本上不了市。更值得研究的是,就算投资者发现一些公司有问题,也无法做空,市场缺少自我制衡,对监管的依赖过重,监管效率难以提高。
    新三板这种对注册制的实验,是一个方向,但因各种限制,新三板吸纳更多投资者的能力有限,整个交易量在沪深两市面前可以忽略不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新三板并没有限制“供给”,市场风险充分释放,降低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侥幸心理,反而监管难度降低,监管效率更高。
    中国参与期货投资的人数超过200万人,期货品种则不到40个,平均5万人一个品种;而审批合格的新三板投资者不到10万人,新三板公司目前已超过7000家,平均一个企业不到15个投资者。如果将新三板和期货市场做一个风险评估,期货投资的风险应该不会低于新三板(期货市场几乎每小时都有人爆仓),期货市场目前是5万左右的入市门槛,新三板是300万。
    实际上门槛限制仅仅是在限制投资者数量,而不是筛选风险承受能力。因此才有了期货市场某品种一日交易量超过沪深两市成交量总和,而新三板7000家公司日成交量不足沪深百分之一的尴尬(新三板日成交量平均不到5亿)。

    二、说“A股估值偏高是合理的”都是骗子
    对A股估值的争议一直比较大,但争论的结果往往是一致的,即作为一个依然比较封闭的资本市场,估值偏高是可以理解的。理由很简单,钱多没地方去。
    跟新三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有上亿的普通股民,持仓用户超过5000万,如果预期发生变化,每个股民只要多筹措2万元进入股市,带来的新增资金将超过1万亿,而炒得最凶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加起来还不到1300家,平均流入资金将超过8亿,对于平均市值低于100亿的创业板和中小板来说,流入8亿相当于接近市值的10%,能不飙升?
    像去年那样发动起来的“杠杆牛”,配资潮起来后,平均每个股民筹措2万元的难度不大,所以要把股市炒起来,实际上平均到每个股民来说,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也就是说,股市能否上涨,跟市场钱多钱少没有确定的关系,跟股民愿不愿意入市关系较大。说白了,在中国股票市场,诸如降准降息、增加货币投放等政策,可能还不如人民日报发一篇看好股市的社论。究其原因,跟A股投资者散户化,以及对估值问题嗤之以鼻有很大关系。
    那么A股真的不受估值影响吗?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时,A股的平均市盈率甚至比香港主板市场要低,北上资金一直比南下要多,而自上证指数从5178回落至今,市场已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A股平均市盈率已远远高出香港主板市场,尤其是近期以来,沪港通资金流显示香港市场吸引力远超A股。
    彭博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沪港通南下资金净买入额达1900亿元人民币,较北上买入额超出560亿元,创2014年11月开通以来的历史新高。南下买入额自今年1月20日开始反超北上,并延续至今,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对香港股市的兴趣超过了境外投资者买入A股的热情。1月20日至今,恒生指数累计上涨了7.2%,上证综指仅涨了0.2%。
    是什么主导了沪港通的资金流动变化?显然是市盈率,即估值问题,且市场已经证明按照估值去做投资选择,正确率明显要高。
    不同的是,在国内,因各种声音鱼目混珠,很多投资者并不是因对估值的认可进入股市,也不会因估值的偏离而离开股市,受市场情绪影响更直接,短线追涨者众(短线目标明确),长线持有者寡(长线都很茫然)。
    对于A股来说,高估值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风险,而非可持续的特殊性或优越感。如果要将自身估值持续的特殊化,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大盘集中在某一时间点上“井喷式”和“断崖式”波动,并且在大部分时间里处在熊市状态。

        三、A股“入不敷出”的状况为何越来越越严重
    因高估值、高溢价等问题的存在,再加上整体经济增速下滑,企业利润增长空间有限等,中国股市面临“入不敷出”的风险。
    2015年证券交易印花税2553亿元,券商佣金1500亿元,大股东减持套现超过5000亿元,融资融券利息590亿,合计消耗市场资金约9600亿。另外,2015年全年共有220家企业完成首发上市,融资1578.29亿元,399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融资8931.96亿元,合计1.05万亿。也就是说,股票市场的年度硬性“开支”至少2万亿。
    “收入”方面,沪深两市2687家A股上市公司2015年报显示,共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24643.08亿元,同比增长仅1.72%,比2014年7.37%的增幅也有较大下降。注意,上市公司虽然实现了2.46万亿的净利润,但分红约8000亿元,再加上基金分红742亿元,总计不到9000亿,也就是说股票市场从投资者手中“拿走了”2万亿,然后“分给”投资者的只有9000亿。
    股市本身是一个由预期推动的市场,大家买的是企业的未来,因此这种数字层面的入不敷出本不值得过分警惕,但按照目前的市场状况,需要明白两件事,一个是在整个中国经济债务率上升和银行坏账问题开始突出的情况下,未来中国经济将不得不严重依赖直接融资,想从股市“拿钱”的公司将越来越多;另一件事,中国经济已告别高增长时代,外部经济体同样面临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上市企业竞争加剧,净利润增速整体不容乐观。“预期”已很难再给市场某种能量。
    另外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减少IPO数量不会降低A股“入不敷出”的问题,反而是给更多的炒作者啦喊助威,妖股横行不可避免。你让5000万散户去选2800只股票,当然谁的声音大、谁会拉票就选谁,因为这样的股票不愁“接棒”者;如果像新三板一样,10万人去炒7000家企业,每个人都会非常慎重,因为你不慎重的话你就是最后一棒,投资者不得不考虑企业价值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9: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索罗斯再发惊人预言 他将豪赌全世界的命运
    2016-07-02 金时投资
      当英国脱欧公投谜底一切揭晓后,人民错愕连连:英国脱欧,索罗斯并没有做空英镑……
      索罗斯又一次是对的。
      索罗斯豪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股价在英国公投决定退欧之后将会暴跌。自上周五以来,德银股价已显著下跌,本周一度比上周五的高点下跌逾13%。
      索罗斯周四告诉设于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说,英国决议脱离欧盟,让金融市场危机因而脱缰,一如2007与2008的全球金融危机。  周四晚间索罗斯发出又一项惊人预言。
      这位亿万财富投资人说:“金融危机正在慢慢展开,但英国脱欧将使之加速。这可能会强化已经存在的通货紧缩趋势。”
      索罗斯于1992年押注英国将被迫让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因而获利达10亿美元,大败英国央行,声名大噪。
      欧洲大陆的银行体系尚未自金融危机中复苏,现在将遭遇严格考验。我们知道该做什么。不幸的是,欧元区内部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歧见,让欧洲稳定机制(ESM)无法发挥效用。
      在英国公投前,索罗斯曾警告,若英国选民投票支持脱欧,英镑兑美元可能下跌逾20%。结果英国脱欧公投后,英镑下跌至31年低点。
      这项决议意味假设已经成真。英镑重挫,苏格兰威胁寻求独立,支持脱欧的劳工选民开始了解自己与国家正面临着黯然的未来。连最拥护脱欧的人也有意收回公投前,有关英国脱欧的不实言论。
      上次金融危机后,在全球的复苏中,欧元区的复苏落后其他地区。是因为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现在欧元区又得面临已然来到的经济减缓压力。德国的决策官员阻碍了唯一有效的政策:即可采取反周期性政策的欧元区预算。
      危机将由谁引爆?
      三年多之前,有一篇题为《72.8万亿美元,全球衍生品敞口最大的银行》的文章中介绍了全球最具风险的银行。
      人们可能已经猜到,这一全球衍生品敞口最大的银行不在美国,而是位于欧洲核心的德意志银行。德意志银行的衍生品规模有多大?达到55.6万亿欧元,兑换成美元约为72.8万亿美元。这要比排名第二的摩根大通多出近2万亿美元。
      三年之后,德意志银行不仅仅连续第二年没有通过美联储的压力测试,而且在不久前的一个分析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德意志银行对于全球金融体系有着最大的系统性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很明确的表示,德意志银行是全球金融体系风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天前,德意志银行股价跌至历史新低。
      以下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的关键部分:
      在国内,德国最大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内在联系高度紧密。这种最高程度的内在联系出现在安联,慕尼黑再保险,汉诺威再保险,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和阿瑞儿银行之间。在所有公开交易的德国金融机构中,安联对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最大。德意志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是其他上市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外溢性风险的源头。考虑到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之间压力的溢出,监管机构必须对这些机构进行严密的监管和持续的系统风险分析。
      在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德意志银行是对全球金融系统风险最大的银行,之后是汇丰和瑞信。相反的,在德国国内,德国商业银行对于德国国内金融系统的风险很大,但是对于全球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有限。总的来说,德国商业银行处在一个接受美国和欧洲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所带来的输入性风险的角色。德意志银行的相对重要性在于进行风险管理,紧密监管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和密切追踪其跨境敞口的重要性,同时还有快速提高实行新措施的能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表示,德国银行体系对外的风险要大于其对内所带来的风险。这意味着,在全球银行业存在高度联系的今天,如果德意志银行崩溃,那么其他银行将会随之崩溃。
      尽管德意志银行的跨境敞口适度增加,但是银行领域是一个外向溢出的潜在源头。银行分析师认为,德国银行体系对外的风险要大于其对内所带来的风险。以资本亏损占银行系统平均水平来衡量,因为银行业在一国经济的重要性,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拥有最高水平的外溢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德国政府必须尽快对其银行业进行审查,包括银行业的流动性,可操作计划,可转移资产的及时估值,持续的金融市场的可进入性以及一旦问题出现,德国政府能否保证接受该家银行。如果有需要,德国政府应该采取相关措施:
      可操作的计划和保证银行的流动性是最重要的事情。监管机构需要分辨存在的挑战(例如对于可转移资产的及时估值以及保证金融市场的可进入性),并尽力避免资产被转移。在一些情况下,一些措施的实施需要一段时间,监管机构需要保证在此期间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包括对特定的银行进行更加深入的干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全球最具风险的银行的关键联系:
      德意志银行在榜单上排名第一,但是其他重要任何的崩溃也会造成毁灭性影响。
      看看全球系统性重要的银行中的两家银行的问题,例如对全球金融系统风险最大,股票刚刚刷新历史最低。我们好奇,欧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那些知道如果德意志银行一旦崩溃将会带来何种毁灭型影响的官员们,他们平静表情的背后真实想法是什么?要知道德意志银行当前的市值比AirBnB的估值还要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