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策略
任泽平:经济温和回升 股市结构性行情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全球制造业扩张放缓,美国非农低于预期,预计美联储加息再度推迟,全球金融市场赢得时间窗口。宏观经济数据与物价温和回升,工业企业盈利有望继续改善。政策方面,习近平强调人才制度改革,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和航空业发展,国资委排查央企信用债风险,央行关注物价上升,证监会维稳股市。任泽平认为,目前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表现为对利好钝化、对利空敏感,因此市场不听故事看业绩。存量博弈与风险偏好偏低的大环境下,市场大方向是往绩优股抱团。股市结构性行情,债市休整,房市分化,美元阶段性见顶,大宗回调,超配黄金。
兴业证券王德伦:抓好结构性机会积极防御兴业证券王德伦认为,目前股市的操作思路从景气和成长两个角度把握结构性与阶段性机会,行业景气、业绩等基本面因素上升至更重要的位置,主题投资侧重有明确催化剂的方向。依然坚持“积小胜为大胜”的原则,寻找突破口打游击战。行业配置推荐四个方向: (1)景气向上。很好的游击战方向,供需结构改善行业,如化工(脂肪醇、粘胶短纤),建材(玻纤、PCCP),造纸,光通信和专网通信。 (2)核心资产。处于先导性行业、成长早期、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公司,多属于智能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的成长股,股票中的“京沪学区房”。 (3)“定增倒挂”。定增已经过会但价格倒挂(且幅度不大)的标的,后续资本运作有空间。 (4)高性价比。增长扎实、流动性高、高股息率以及低估值品种。如食品饮料、小家电、定制化家具家装等。 主题推荐:体育(彩票、赛事赞助营销、赛事运营)、新能源和智能汽车(ADAS、三元电池、电机电控)、智慧物流(物流自动化设备、信息系统集成、物流信息整合平台)、以及教育(海外留学、学前、职业教育)。
长江证券陈果:市场波动性开始上升 耐心等待更好的进攻机会 在大势研判上,倾向于投资者在目前仍然需要耐心等待更好的进攻机会,目前仓位需要控制。陈果认为A股不会持续走平,仓位的把握与择时依然是决定相对收益与决定收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行业配置),相信今年依然会出现关键的加仓机会。行业配置:“景气是最好的防御”,景气第一,估值第二,但估值依然重要。重点配置景气行业,但随着其估值水平偏离均值调整权重。 当前重点配置白酒,家电、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传媒、受益PPP的建筑与环保公司、休闲服务、医药生物、饲料等。细分行业关注受益于国家放开最高价格管制的血制品行业,产能出清情况较好,行业龙头具备议价能力,有持续涨价的空间的山梨酸钾行业。主题配置:受厄尔尼诺作用,今年全国汛期提前,抗汛形式严峻。台风季、梅雨季即将到来,推荐防汛抗涝主题;受益于相关政策逐步清晰,社会资本在无风险收益率下行时需求优质投资项目的PPP主题;受益债转股的资产管理公司;受益于国务院批示创新中心的上海科创主题;互联网彩票主题;国企改革主题。
海通荀玉根:当前不宜大胆冒进,提着灯笼找业绩优异的子行业提着灯笼走路
不宜大胆冒进,也无需诚惶诚恐,提着灯笼走路。1月底-2月底我们坚守2600-2700点是底部区域,提出3月-4月中是上半年最好的做多窗口期,类似于15年10-11月中。《什么时候卖?-20160418》中指出,这次行情核心逻辑是政策面偏暖带来的风险偏好提升,演变为反转的条件暂不具备,反弹已过大半,当下应考虑什么时候卖。《养精蓄锐-20160425》《重回业绩为王时代-20160502》中均指出目前是震荡市,操作上养精蓄锐,业绩为王。目前维持震荡市的判断,宏观流动性和经济增长趋于稳定,资金不会系统性流入或流出股市,股市大幅上涨或下跌的可能性都不大,抛弃千点梦,美梦和恶梦都没有,未来趋势性机会需要等待盈利的改善。目前操作上,不宜大胆冒进,也无需诚惶诚恐,提着灯笼找业绩优异的子行业和个股。
银河证券姚玭:市场博弈情绪依然浓重 震荡磨底仍是主旋律 银河证券姚玭认为,目前市场的博弈情绪依然浓重,股灾的惯性还在,“看长做短、比谁手快”的思维方式普遍存在,熊市心态暴露无遗。短期看,二季度经济复苏的成色和持续性有待观察,在“经济弱复苏与温和通胀”组合被证伪前,市场还会有反复。中期角度,A股仍处于2015年6月以来的下跌通道,短期反弹不改变中期下行趋势。2016年年度上经济将继续放缓,M2/GDP持续上升,货币政策放松对稳增长的边际效应下降,但带来的本币贬值和通胀压力增大,警惕流动性风险。同时A股当前估值水平无法提供支撑,传统周期性行业估值高于中枢位置,以TMT行业为代表的成长股估值仍高达50倍以上。经济与股市均将继续震荡磨底,A股的反弹及经济的弱复苏均会拉长磨底的时间。
前海开源杨德龙:底部已探明 坚定信心迎接第二波反弹 在连续冲击3000点未果的情况下,周五大盘突然跳水,将本周涨幅悉数吞没,打乱了大盘上攻节奏,也让很多投资者再次产生狐疑。消息面上并没有大利空,仅仅在盘前出现中概股借壳收紧传闻,导致借壳概念股集体大跌,从而影响市场做多积极性;而最近几个交易日外围市场孱弱,美股持续走低,亚太股市低迷,加上人民币汇率下跌,也影响了A股反弹节奏。这些利空其实都是短期因素,只会加大短期波动,并不会改变市场中期反弹趋势。 事实上,A股历史经验表明,正是反弹一波三折才是大盘真正见底的特征,快速反弹往往只是技术性反弹。过去三轮股灾之后,大盘均出现快速反弹。2015年7月9日,第一轮股灾结束后,大盘当天从接近跌停到接近涨停,随后大盘接连出现三天接近涨停走势,可以说是气势如虹,上证指数从3373点一口气反弹到接近4100点,属于典型的技术性反弹。既然是技术性反弹,后市难免要创新低。果不其然,一个月之后的8月10日,A股发生第二轮股灾,上证指数仅仅7个交易日最低跌到2850点。有了上次的教训,大盘没有立即展开反弹,而是休整一个月之后,国庆节之后展开快速反弹,特别是创业板个股,很多短期翻倍。这次反弹依然属于技术性反弹,结局一样,元旦之后出现第三轮股灾,大盘在一周之内四次“熔断”,凄风苦雨,让多头最后一点希望破灭。很多人悲观至极,看到2000点甚至更低的声音不绝于耳。物极必反,正是在整个市场都绝望的时候,大盘探到了真正的底部—2638点! 其实A股后面潜在利好并不少,一是养老金入市步伐明显加快,上千亿增量资金即将进场,基本封杀了大盘下跌空间;二是深港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开通在即,现在只是何时宣布的问题,而深港通开通对提升白酒等绩优蓝筹股估值有利;三是6月存在A股加入MSCI指数的可能性;四是在楼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等先后出现见顶回落迹象后,蜂涌而出的资金无疑会成为A股的援军;五是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央行将继续采取宽松货币政策。 也就是说,周五引发投资者恐慌的所谓利空因素,实质上是中长期利好,周末这两天大家好好琢磨,就会反应过来。现在大盘上涨的逻辑没有改变,短期扰动因素只是徒增烦恼,并不改变“千点大反弹”。在政策友好、经济回暖、资金充裕的整体背景下,大盘不具备连续下跌的基础。本次反弹不同于前两次技术性反弹,而是大盘真正见底之后的稳步回升。很多人担心出现股灾4.0是完全不必要的。在多空分歧的时候,恰恰是进场时机,我们应该坚定信心,迎接第二波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