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1月12日讯 智能手机行业经过几年的爆发式增长,目前市场进入饱和期,那么电子行业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近日,在2015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上,安信证券分析师赵晓光语出惊人,他放言,智能手机浪潮已结束,虚拟现实将成为下一个投资“蓝海”。
那么,作为曾多次荣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长期跟踪电子行业,并成功挖掘苹果产业链投资机会的赵晓光而言,喊出虚拟现实成下一个“蓝海”的逻辑何在?赵晓光表示,从整个电子行业的角度,有三个最有效的准则,一是行业从0到1,下游空间大,是提高社会效率、提升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二、行业拐点开始显现,哪怕还未成规模,但也是市场会聚焦的因素;三、股价还未启动、未反映预期,配置风险低。
在电子行业内有着一个普遍的观点,那就是电子消费大概五年一个周期,比如1994至1999年的台式机,1999至2004年的功能手机,2004至2009年液晶电视和笔记本电,2010年到如今的智能手机。而即将到来的2016年,将会成为虚拟现实的元年。这是不少行业大佬共同的观点。不管是风头正劲的苹果,还是谷歌,Facebook,或者已经被淘汰的诺基亚,在智能手机以后,都在大力进军虚拟现实领域。
近期,三星和Facebook联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GearVR虚拟现实头盔,用户通过MicroUSB接口将智 能手机连接到头盔上,观看视频时就可以实现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同样,美国谷歌公司也推出了一款适用 于安卓设备的简易版虚拟现实头盔——谷歌纸板;Facebook公司研究推出其专属的虚拟现实头盔OculusRift 。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面向消费市场的硬件和内容的批量上市,2016年虚拟现实(VR)有望迎来小爆发;预计到 2020年,全球头戴VR设备年销量将达4000万台左右,市场规模约400亿元,加上内容服务和企业级应用,市 场容量超过千亿元;长期来看,万亿市场可期。
安信证券预测,2016年仅高端的虚拟现实头盔HMD销量就将达到至少400万~500万台,对应十几亿美元市场。 首推歌尔声学、全志科技,关注已有VR布局的暴风科技、天音控股、联络互动等。此外,基于VR发展路径和 技术的稀缺性,重点关注光学和摄像头相关企业。光学企业水晶光电、利达光电,摄像头相关企业大华股份 、金龙机电等。
虚拟现实技术的前世今生
虚拟现实从梦境开端
虚拟现实从梦想真正落实到技术研发的历史几乎可以与电子计算机的历史相比肩。该技术从1956年美国人Morton Heilig 发明“全传感仿真器”揭开帷幕,并在1970 年代从实验室走向实用阶段。而在1990年代真正开始受到人们关注。2012年Oculus在美国众筹网站Kickstarter 惊艳亮相,才正式标志着虚拟现实产业向消费级产品市场渗透。
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分为两步:第一,将人类的视觉、听觉、乃至嗅觉与现实环境隔绝蒙蔽;第二,再造感官,通过计算机产生人为虚拟的环境,从而使用户产生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中最关键的特征是沉浸感(immersion)或临场参与感。另外,它还具有交互性(interaction)和想象性(immagination)。沉浸感是虚拟现实技术区别于其他体验的最关键特征。
虚拟现实发展趋势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新兴技术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先从硬件高速发展创造条件,然后内容不断丰富日臻完善,最终通过软硬件融合打造平台化生态体系并以此达到最大商业化。
所有科技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即创新驱动期(Innovation Trigger),展望膨胀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幻想破灭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启迪演进期(Slope ofEnlightenment),以及高速量产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正处于启迪演进期,通过其不断完善的技术真正开始量产设备并丰富内容,还会有至少5-10年的发展才会达到顶峰。
红海市场规模巨大
虚拟现实通过Oculus Rift等头盔显示器产品的推出向消费级市场渗透令其在未来几年将真正展现出巨大的行业产值增长潜力。根据Business Intellligence 的预测,虚拟现实硬件产品在未来五年将形成一个集中的爆发期,头盔式设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9%;到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头盔出货量将达到2500万台,以均价300美元计算,光硬件头盔设备的产值就将达到750亿美元。
在硬件端产业发展的同时,内容产业,特别是虚拟现实娱乐内容的产业也将得到巨大的发展潜能。根据Digi-Capital 的最新报告,2020 年全球增强显示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30%。
虚拟现实:巨头的下一战
最近三星与Facebook联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Gear VR虚拟现实头盔,用户通过Micro USB接口将智能手机连接到头盔上,观看视频时就可以实现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不仅如此,虚拟现实领域已出现越来越多巨头身影,这甚至牵扯到这些科技巨头们的命运。
Facebook花20亿美金押注未来
今年8月,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扎克伯格表示,虚拟现实将成为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重要计算和通讯平台,未来人们的口袋中可能仍会装着手机,但还将整天戴着眼镜,它能给予人们帮助,以全新、完全沉浸式的方式分享体验。
而近期,Facebook公司研究推出其专属的虚拟现实头盔Oculus Rift,这款虚拟现实头盔进行了大量改进,配备有专属的显示器和手部指令控制器,不需要与手机连接,就能给消费者带来更为强烈的存在感、沉浸感和舒适性体验。它同时内置了改进版的跟踪系统,支持坐着和站着操作,可以实现“靠近”等动作,体验感大大增强。
谷歌押宝多个虚拟现实产品
同样,美国谷歌公司也推出了一款适用于安卓设备的简易版虚拟现实头盔——谷歌纸板。用户将手机放入到谷歌纸板,通过安卓手机屏幕、下载相关的虚拟现实软件和手机的重力感应等传感器,就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奇妙视觉效果。
谷歌两位创始人坚信,把现实世界变得更加奇幻是他们的使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谷歌眼镜、Moto 360智能手表、无人驾驶汽车等一系列类虚拟现实化的硬件产品。
微软虚拟现实头盔大放异彩
另一个VR设备即将井喷的苗头就是微软近期推出的Windows 10。Windows10在VR上做了特殊优化,能够保证完美地体验到VR设备带来的魅力,微软全息头盔在其开发者大会中大放异彩,随着Windows10系统的逐渐普及,大量具有VR功能的硬件和软件涌入,行业的春天或加速到来。
虚拟现实火爆背后:高估值下藏隐忧
虚拟现实(VR)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虽然在大趋势下,技术的进步一直在推动着VR的发展,但也会偶尔出现技术性倒退,这种不稳定开发节奏已经引起了外界质疑,作为智能硬件的一个细分领域,虚拟现实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缺乏技术标准,内容匮乏,企业良莠不齐等,可以预见的是,一场洗牌即将来临。
厂商蜂拥而上:劣币驱逐良币
从某种意义上说,暴风影音是引爆国内虚拟现实产业的直接导火索。该公司于2014年10月正式推出首款虚拟现实设备“暴风魔镜”,今年3月,暴风科技正式登陆深圳创业板,值得注意的是,获益于其虚拟现实概念,暴风科技在上市之后连续创下了35个涨停板的纪录。
这瞬间打开了一二级市场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在资本的诱惑下,目前在市面上已经出现大大小小100余家号称在从事虚拟现实的公司,不过,目前大多数公司都在做的是虚拟现实眼镜盒,这个工作本质上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只是为了追概念而已,这些蜂拥而上的厂商实际上在对虚拟现实产业造成伤害,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VR难逃“钟形曲线”命运
客户接受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相应的应用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将很可能类似于“钟形曲线”。正如许多其他高新技术一样,在早期只有很小一部分的极客会勇于尝鲜,而在逐渐发展为主流应用之前将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市场积淀。真正的问题是VR市场的普及的速度能否跟上技术前进的步伐。
此外,VR的市场普及速度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否跟上,在2016年,很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就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需求远远超过量产的供应量。
影响VR普及率提升的其他因素还有VR软件和VR功能的丰富程度。好消息是:许多主流设备都已经做好了支持VR的准备,VR的软件开发进程将显着加快。从这一点来说,虚拟现实其实早已进入了市场,问题只是在于如何在2016年迅速普及。
高估值下的隐忧
目前国内市场对虚拟现实项目的认可度很高,最新涌现有本土初创项目在天使轮的估值就已经超过一亿人民币,由于虚拟现实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资本理论上看好这个领域,但多数企业没有技术积累及核心竞争力。
目前部分早期项目已经出现低需求不能支撑高估值的问题,而且国内早期虚拟现实项目大多集中搞硬件,但实际产品品质很难符合市场需要,从这个角度看,国内虚拟现实产业的第一次洗牌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