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0|回复: 3

【11.28-29 综合】 再次大暴跌折射五大管理失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5-10-14 06:5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195

    主题

    746

    帖子

    209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91
    QQ
    发表于 2015-11-28 1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11.27周评:再次大暴跌折射五大管理失误

          大盘在3550-3650点区间横向震荡整理了一个多月。
          眼看中国股市已经走出了股灾,广大投资者信心得到了恢复,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赚钱效应,经历了稳定阶段和自我修复阶段,正迈向重建阶段,周五的大暴跌,连破3600、3500点两个整数关,一举吞没了一个多月的成果,轻松击破了国家队救市的第二个底部3537点,直刺3412点,离开国家队救市的第一个大底部3373点,仅一步之遥,颇有今夏股灾重演之势。
          中国股市为何如此脆弱、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变幻莫测?我以为,这与近期管理层的一系列失误有关。

    1、国家队减持股票没有向公众安民告示。
          回顾各国股灾时,政府的救市资金退出的时间,短则2-3年,多则7-8年。且都是在股市恢复了正常、走势强劲时减持,并且就在退出后,股市走势依然平稳。
          然而,数据显示,10月份,证金公司已悄然减持了20只股票。11月份,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成批的股票通过程序化交易将大单挂出,显然是证金公司在减持。本周,证监会仅凭一则内部通知,就允许7月初22家券商救市联盟做出的“4500点以下不减持”的承诺作废,可以提前卖出,令市场十分惊愕。
          我以为,券商联盟的这个向全社会的公开承诺,具有法律意义,不容随意更改。哪怕是证监会的通知。即使想更改,也必须公开说明理由,并得到广大公众的同意,还须有一个时间上的提前量。这种做法在法律上看,是极不严肃的。
          更何况,通过“内部通知”定向传递重要信息,直到周末收盘后才公开披露,相当多的投资大众仍被蒙在鼓里一周。这种做法也不符合“三公”原则,是很不妥当的。
          连管理层都缺乏诚信,怎能叫广大投资者有信心?周五的暴跌显然是券商等机构不惜成本砸盘行为。

    2、关于注册制的推出,脱离了法制轨道。
          今年以来,全国人大和证券管理层曾反复宣传,推行注册制的前提是,修改《证券法》,并要经过全国人大的三读程序。这是法制国家必经的程序。对此,投资大众是家喻户晓、记忆犹新的。
          然而,从上周末起,各大网站都披露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证监会主席上周五召集了小范围会议,作出决定,注册制的推行可以不经过全国人大对证券法的修改,改由国务院特别授权,明年3月份就要有个说法,先放开发行节奏,再放开股价。
          对于这种用行政权力凌驾于法制之上,凌驾于全国人大之上的出尔反尔、草芥立法的做法,广大投资者都感到不可思议,将信将疑。但是,人们至今没有看到管理层对这一重要消息的澄清,更印证了消息的可靠性。
          本周五的暴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对注册制推行的管道和程序不讲信用、出尔反尔的强烈反应,用脚投票。

    3、市场的熔断机制形同虚设。
          数月前,管理层在总结股灾教训时,曾公开宣布,今后当日指数跌幅超过5%,就动用熔断机制,实施停市,以稳定投资者情绪,维护市场的稳定。
          但是,周五下午,当上证指数最大跌幅达到6.13%,深成指的最大跌幅达到7.1%,中小板的最大跌幅达到6.84%,创业板的最大跌幅达到7.2%,创三月最大跌幅,跌幅均超过了5%,市场又出现了恐慌杀跌,最多时700多只股跌停时,,似乎今夏股灾那一幕再现。但是,管理层没有利用熔断机制,采取停市措施。致使更大的抛盘,直至收盘,四大指数的跌幅仍然都超过了5%,分别为:-5.48%、-6.31%、-6.15%、-6.48%。
          这显然是管理层的又一大失误,对股灾的反思并没有到位。。

    4、对注册制所引起的思想混乱没有及时澄清。
          近日,市场对“管理层明年三月份就要推行注册制,先放开发行节奏”,十分恐惧。
          投资者对注册制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实施注册制以后,企业上市无需证监会和发审委的审核和批准,只要在交易所登记,信息披露真实,就可上市。
          这必然引起人们对注册制之后搞扩容大跃进,市场供过于求,可能再次发生股灾的极大担忧。周五的暴跌,更大程度上是于此有关。
          我认为,管理层失误在于,在没有向市场讲清楚注册制的前提、标准、扩容节奏和实施办法之前,就单一地强调“放开发行节奏”,就难免造成市场的混乱。
          这里,必须弄清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注册制并非企业登记注册了就可以上市,也是要有专业部门进行严格审核的。
          第二、注册制对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极其严格,上市公司大股东、经营管理层、承销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必须签名作出庄严承诺,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第三、证监会不是放弃对上市企业的监管,而是由事先监管,变成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把主要精力放在查违规上。
          第四、将专门制定“集体诉讼法”,一旦发现上市公司造假和信息失实的行为,投资者有权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等相关签字人进行法律诉讼和经济赔偿,并将其罚得倾家荡产,以造成上市企业不能造假、也不敢造假的良好氛围。
          第五、注册制后,每年、每月的新股发行数量还是有控制的,而不是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全然不顾市场的承受力和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并且,每年、每月的额度将向市场提前安民告示,以便让投资者有一个供求关系的预期,来决定投资决策。
          第六、为了防止控制额度的部门和负责人的受贿贪腐,已通过注册登记审核的企业,宜采取抽签,依次发行上市,以体现“三公”。
          第七、要把注册制正式实施的时间尽早告诉市场,比如,即使明年3月份对注册制有一个结果,正式实施的时间也将从明年三季度或四季度开始(
          在我看来,如果以上七个问题能够尽早向市场解释清楚,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投资者对注册制的恐惧,保持市场的稳定,给证金公司平稳退出,创造有力的条件。

    5、对28只遗留新股仍采用资金申购。
          照理,管理层已宣布明年新股发行将采用按市值申购,受到了市场热烈欢迎,那么,就应从遗留28只新股发行开始。
          但是,管理层为了三批申购产生的巨额利息收入,连集中为一批都不舍得,仍采用老办法,用资金申购,致使万亿打新资金离场,市场失血。恰与管理层清理券商违规资管产品的利空重叠,令市场雪上加霜,加重了周五的大暴跌。

    6、不会出现连续暴跌。
          在周五股市大暴跌后,市场恐惧下周会出现连续的大跌。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因为,各指数的水位已大幅降低,风险也自然减小。
          与去年年底相比,各指数今年的涨幅还剩多少?上证指数从3234-3436点,涨幅6.25%;深成指从11015-11961点,涨幅8.6%;中小板从7698-12718点,涨幅65.22%;创业板从1471-2649点,涨幅80.1%。
          从估值来看,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只有15.3倍,深成指49.6倍,中小板61.2倍,创业板89倍。
          显然,上证指数的涨幅和市盈率最低,所以风险相对最小。如果选择有外生成长性的隐形新兴产业股,即通过国资改革和资产重组转型为新兴产业的个股,那么风险更小,机会更大。
          考虑到下周(11月30日)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已成定局,意味着人民币将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0多个成员国的官方使用货币,这不仅对中国经济和金融是重大利好,也是对股市的重大利好。
          下周在消化了万亿资金打新抽血和证监会对中信、国信等证券公司立案调查以及清理券商的收益互换资管产品的利空(总额仅一千亿)之后,尤其是按程序看,注册制最早将从明年7月开始。
          因此,目前没有全局性的实质性大利空。记得10月份同样有几个300亿以上、总额更多的的场外信托产品配资清理,市场照样走出了气势宏大的秋抢行情。所以投资者没必要恐慌,手中持有的个股,只要是中小盘、中低价的高成长股股,就没有必要被周五的大暴跌所吓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5-10-14 06:5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195

    主题

    746

    帖子

    209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9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13: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证监会出大招:新股上市最快75天完成审核

    2015-11-28 凤凰证券

    为在发行审核权力运行过程中有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要求,更好地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中国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发行审核权力运行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强化自我约束,接受社会监督。

    《意见》在健全现有制度基础上,直面市场关切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条件明确、标准清晰、程序规范、公开透明、集体决策、全程留痕、监督有效”的发行审核权力运行机制。

    《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贯彻简政放权和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工作要求,针对现行发行条件过多过宽问题,研究取消《证券法》明确规定之外的首发和再融资发行条件,调整为通过信息披露方式落实监管要求,压缩审核权力项目和内容,从源头上减少寻租空间。

    二是针对市场反映的审核标准不透明、不同审核人员把握的审核标准不一致问题,对过往的审核标准和典型案例及时归纳整理,成熟一批公布一批,成熟一项公布一项,以切实提高审核标准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防止出现“同事不同办”问题。

    三是针对市场反映的审核进度不透明问题,建立限时办理和督办制度,对各审核环节提出明确时限要求,在正常审核状态下(因政策原因停发或调整的除外),从受理到召开反馈会不超过45天,从发行人落实完毕反馈意见到召开初审会不超过20天,从发出发审会告知函到召开发审会不超过10天。

    四是对发行审核中遇到的复杂疑难和重大无先例问题,明确提请专题会议决策的程序要求,有效杜绝个人因素对问题定性和审核进程的影响。

    五是针对部分发行人反映的见面难、沟通难问题,建立预约接待制度,及时满足发行人正常业务沟通需求。对于当事人按规定提出接待预约的,原则上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安排见面。同时,严禁发行审核人员在发行审核期间与发行人及相关利害当事人进行任何正常工作沟通之外的私下接触。

    六是全面落实发行审核工作全程留痕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审核过程管理,形成对审核工作的硬约束。

    七是加强履职回避管理,在已有公务回避要求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发行审核工作应当回避的具体情形,明确回避事项的操作流程,建立相应的报告制度及监督问责机制,有效防止利益冲突。

    八是强化发审委工作监督,对发审委员是否遵守回避制度、是否利用委员身份开展商业活动、是否滥用表决权、表决理由是否正当合理、表决意见是否与工作底稿一致等进行监督检查。涉嫌违反工作纪律的,及时进行处理。

    九是严格执行违纪问责制度,对违反审核工作纪律的人员,依规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涉嫌违法犯罪的,坚决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上述意见涉及取消《证券法》明确规定之外的首发和再融资发行条件事宜,需经法定程序修订相关规章后实施。其他意见有的需要制定具体实施规则,有的需要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加以落实。此次同时公布具体实施规则《关于加强审核人员履职回避管理的规定》和《关于加强发审委委员履职回避管理的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股票发行上市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股票市场建立20余年来,共有2800家公司通过发行上市融资累计超过7.5万亿元,对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现行法律制度下,监管机关承担着《证券法》赋予的核准责任,需要对企业是否符合法定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进行专业分析和主观判断。

    在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环境下,发行审核的体制机制安排如何既能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范欺诈上市风险,规范拟上市公司行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又能有效防范可能产生的寻租空间,切断利益输送的链条,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始终是发行制度改革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实践中产生的腐败案例,教训十分深刻。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次出台的意见,是我们对发行审核权力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权力寻租和腐败风险的事项和环节进行全面梳理排查的基础上,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改进措施。相关措施的执行,需要得到市场各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同时证监会真诚地欢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发行审核工作进行监督,共同为企业发行上市融资创造规范、透明、便捷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5-10-14 06:5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195

    主题

    746

    帖子

    209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9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20: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士】平平淡淡(276571777)  20:18:01
    2015年金融市场十大骗局。
    1、人民日报:4000点是牛市起点(结果散户进去大盘瞬间到2850点);
    2、央行:5100点时周小川频繁发文股市正健康发展(结果最后一批央行违规信贷资金顺利从股市套现后大盘见顶了);
    3、证监会:证金救市资金3年内不会撤离(结果3个月后解套第一个跑了);
    4、证监会:3600点公告说股市4500点以下不会发新股(结果3400点就急的发新股了,不但小学算术没学好,还沿用旧规则发行);
    5、证监会:股市稳定了你们券商自营盘可随便卖(结果机构恨不得一天全部卖光造成11月27日千股跌停,这就是所谓的已稳定,散户很稳定机构非常不稳定);
    6、证监会:提倡价值投资(结果证金90%资金进入垃圾高价中小创,散户进入大盘股,结果涨时散户股不涨,跌时大盘股被机构带头砸跌停,3月涨幅不够一天跌还倒亏);
    7、中金所与专家:股指期货是股市稳定器(结果国内机构联合外资联合做庄利用股指期货多处漏洞高频程序化操纵,造成6月份股灾,3个月散户损失相当于2个发达国家德国全年的GDP,经常千股跌停);
    8、清华大学专家:发布18万字研究报告为股指期货正身(其实该专家一天未参与过期货交易,连期货开仓都不懂,内文全网上复制而来,报告还自称国家级课题);
    9、金融市场:百姓投资渠道享受企业发展成果(结果一次股灾消灭90万中产,剩余小散在后续的千股跌停中也快灭亡;
    10、散户:告诫子孙后代再也不进股市(结果一发工资就为套牢股票补仓,越补越亏,一人炒股全家吃方便面)。最后,鉴于2015年中国金融市场自上而下的忽悠与骗局,诺贝尔决定增加"金融市场骗局奖",吉尼斯也准备颁发中国金融市场"骗子最多"世界纪录,该2项纪录无任何国家具备资格,准备直接颁发给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发表于 2015-11-29 10: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志林:大盘再次暴跌折射管理层五大失误

    2015-11-28 股市涨停板


         来源:金融投资报
            大盘在3550-3650点区间横向震荡整理了一个多月。

      眼看中国股市已经走出了股灾,广大投资者信心得到了恢复,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赚钱效应,经历了稳定阶段和自我修复阶段,正迈向重建阶段,周五的大暴跌,连破3600、3500点两个整数关,一举吞没了一个多月的成果,轻松击破了国家队救市的第二个底部3537点,直刺3412点,离开国家队救市的第一个大底部3373点,仅一步之遥,颇有今夏股灾重演之势。

      中国股市为何如此脆弱、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变幻莫测?我以为,这与近期管理层的一系列失误有关。

      1、国家队减持股票没有向公众安民告示。

      回顾各国股灾时,政府的救市资金退出的时间,短则2-3年,多则7-8年。且都是在股市恢复了正常、走势强劲时减持,并且就在退出后,股市走势依然平稳。

      然而,数据显示,10月份,证金公司已悄然减持了20只股票。11月份,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成批的股票通过程序化交易将大单挂出,显然是证金公司在减持。本周,证监会仅凭一则内部通知,就允许7月初22家券商救市联盟做出的“4500点以下不减持”的承诺作废,可以提前卖出,令市场十分惊愕。

      我以为,券商联盟的这个向全社会的公开承诺,具有法律意义,不容随意更改。哪怕是证监会的通知。即使想更改,也必须公开说明理由,并得到广大公众的同意,还须有一个时间上的提前量。这种做法在法律上看,是极不严肃的。

      更何况,通过“内部通知”定向传递重要信息,直到周末收盘后才公开披露,相当多的投资大众仍被蒙在鼓里一周。这种做法也不符合“三公”原则,是很不妥当的。

      连管理层都缺乏诚信,怎能叫广大投资者有信心?周五的暴跌显然是券商等机构不惜成本砸盘行为。

      2、关于注册制的推出,脱离了法制轨道。

      今年以来,全国人大和证券管理层曾反复宣传,推行注册制的前提是,修改《证券法》,并要经过全国人大的三读程序。这是法制国家必经的程序。对此,投资大众是家喻户晓、记忆犹新的。

      然而,从上周末起,各大网站都披露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证监会主席上周五召集了小范围会议,作出决定,注册制的推行可以不经过全国人大对证券法的修改,改由国务院特别授权,明年3月份就要有个说法,先放开发行节奏,再放开股价。

      对于这种用行政权力凌驾于法制之上,凌驾于全国人大之上的出尔反尔、草芥立法的做法,广大投资者都感到不可思议,将信将疑。但是,人们至今没有看到管理层对这一重要消息的澄清,更印证了消息的可靠性。

      本周五的暴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对注册制推行的管道和程序不讲信用、出尔反尔的强烈反应,用脚投票。

      3、市场的熔断机制形同虚设。

      数月前,管理层在总结股灾教训时,曾公开宣布,今后当日指数跌幅超过5%,就动用熔断机制,实施停市,以稳定投资者情绪,维护市场的稳定。

      但是,周五下午,当上证指数最大跌幅达到6.13%,深成指的最大跌幅达到7.1%,中小板的最大跌幅达到6.84%,创业板的最大跌幅达到7.2%,创三月最大跌幅,跌幅均超过了5%,市场又出现了恐慌杀跌,最多时700多只股跌停时,似乎今夏股灾那一幕再现。但是,管理层没有利用熔断机制,采取停市措施。致使更大的抛盘,直至收盘,四大指数的跌幅仍然都超过了5%,分别为:-5.48%、-6.31%、-6.15%、-6.48%。

      这显然是管理层的又一大失误,对股灾的反思并没有到位。

      4、对注册制所引起的思想混乱没有及时澄清。

      近日,市场对“管理层明年三月份就要推行注册制,先放开发行节奏”,十分恐惧。

      投资者对注册制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实施注册制以后,企业上市无需证监会和发审委的审核和批准,只要在交易所登记,信息披露真实,就可上市。

      这必然引起人们对注册制之后搞扩容大跃进,市场供过于求,可能再次发生股灾的极大担忧。周五的暴跌,更大程度上是于此有关。

      我认为,管理层失误在于,在没有向市场讲清楚注册制的前提、标准、扩容节奏和实施办法之前,就单一地强调“放开发行节奏”,就难免造成市场的混乱。

      这里,必须弄清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注册制并非企业登记注册了就可以上市,也是要有专业部门进行严格审核的。

      第二、注册制对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极其严格,上市公司大股东、经营管理层、承销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必须签名作出庄严承诺,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第三、证监会不是放弃对上市企业的监管,而是由事先监管,变成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把主要精力放在查违规上。

      第四、将专门制定“集体诉讼法”,一旦发现上市公司造假和信息失实的行为,投资者有权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等相关签字人进行法律诉讼和经济赔偿,并将其罚得倾家荡产,以造成上市企业不能造假、也不敢造假的良好氛围。

      第五、注册制后,每年、每月的新股发行数量还是有控制的,而不是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全然不顾市场的承受力和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并且,每年、每月的额度将向市场提前安民告示,以便让投资者有一个供求关系的预期,来决定投资决策。

      第六、为了防止控制额度的部门和负责人的受贿贪腐,已通过注册登记审核的企业,宜采取抽签,依次发行上市,以体现“三公”。

      第七、要把注册制正式实施的时间尽早告诉市场,比如,即使明年3月份对注册制有一个结果,正式实施的时间也将从明年三季度或四季度开始。

      在我看来,如果以上七个问题能够尽早向市场解释清楚,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投资者对注册制的恐惧,保持市场的稳定,给证金公司平稳退出,创造有力的条件。

      5、对28只遗留新股仍采用资金申购。

      照理,管理层已宣布明年新股发行将采用按市值申购,受到了市场热烈欢迎,那么,就应从遗留28只新股发行开始。

      但是,管理层为了三批申购产生的巨额利息收入,连集中为一批都不舍得,仍采用老办法,用资金申购,致使万亿打新资金离场,市场失血。恰与管理层清理券商违规资管产品的利空重叠,令市场雪上加霜,加重了周五的大暴跌。

      不会出现连续暴跌

      在周五股市大暴跌后,市场恐惧下周会出现连续的大跌。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因为,各指数的水位已大幅降低,风险也自然减小。

      与去年年底相比,各指数今年的涨幅还剩多少?上证指数从3234-3436点,涨幅6.25%;深成指从11015-11961点,涨幅8.6%;中小板从7698-12718点,涨幅65.22%;创业板从1471-2649点,涨幅80.1%。

      从估值来看,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只有15.3倍,深成指49.6倍,中小板61.2倍,创业板89倍。

      显然,上证指数的涨幅和市盈率最低,所以风险相对最小。如果选择有外生成长性的隐形新兴产业股,即通过国资改革和资产重组转型为新兴产业的个股,那么风险更小,机会更大。

      考虑到下周(11月30日)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已成定局,意味着人民币将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0多个成员国的官方使用货币,这不仅对中国经济和金融是重大利好,也是对股市的重大利好。

      下周在消化了万亿资金打新抽血和证监会对中信、国信等证券公司立案调查以及清理券商的收益互换资管产品的利空(总额仅一千亿)之后,尤其是按程序看,注册制最早将从明年7月开始。

      因此,目前没有全局性的实质性大利空。记得10月份同样有几个300亿以上、总额更多的的场外信托产品配资清理,市场照样走出了气势宏大的秋抢行情。所以投资者没必要恐慌,手中持有的个股,只要是中小盘、中低价的高成长股股,就没有必要被周五的大暴跌所吓倒。

      证监会立案调查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的消息,导致上午券商股集体跳水,标志近期对券商股为代表的大盘股彻底结束。又因下周万亿打新资金加紧撤离,市场失血严重。更因领涨板块创业板无力再起升势,致使上午大盘重挫55点,四大指数下跌1.52%、1.41%、1.30%、1.22%,大盘失守3600点,收3580点。

      好在大盘仍在五周均线3552点和20天线3574点上方得到支撑,形态还没有走坏。成交量萎缩到5050亿,机构尚未放量出货。

      上午逆势走强或相对抗跌的是改革重组股、ST股及刚摘帽不久的ST股。例如,较长时间停牌的华东数控,在公司控股权和重组方案几经曲折,终于明了,由大连高金成第一大股东,掌控董事会,并宣布将尽快注入中国第一的大连机床厂等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优质资产,有望成为中国工业4.0和机器人第一股。今复牌后12.79元一字涨停,也是小盘股,其质地和性价比远超创业板一二百元的高价股,从而将引导市场展开对外生成长性的、隐性新兴产业股,即改革重组股转型威力的想象,以及从高价股调仓换股的新思路。

      下周关注五周均线的支撑,以及能否收复3600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