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了“隐性福利”才知收入不高?公务员为啥不敢理直气壮要求涨工资? 代表委员认为公务员“晒工资”遭“吐槽”背后原因深刻而复杂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反“四风”的开展,让社会风气焕然一新。随之而来是部分公务员“叫苦不迭”,认为自己工资太低,晒起了工资条。然而,同情声甚少,“吐槽”颇多。这种现象也成为2014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吐槽1 破除“隐性福利”方知收入不高? “据我所知,公务员的工资真心不高,但津补贴不少,因此收入也不能算低。”全国政协委员何伟说,“当然,我说的是光明正大的合法收入,不包括那些‘隐性福利’。” 以国家某部委的公务员王然为例,33岁的他正科3年,月收入5400元左右,年收入大约6.7万元。其中,工资只有1900元左右,其他都是津补贴。“津补贴中大头是房补,每月1000元。”王然告诉记者。 何伟委员表示,津补贴占公务员合法收入的大头本身就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更为关键的是津补贴不透明,有时工资条连公务员自己都搞不明白——这个月多一项这个,下个月多一项那个。 一些津补贴更是巧立名目——某机关单位仅通讯费就设置了“住宅公务电话包干费”“无线通讯工具补贴”“通讯补贴”“特殊通讯费”四个补贴项目——只是埋怨工资不高,闭口不谈津补贴,难免遭人质疑。 当然,大部分公务员即便加上津补贴,收入也不高。而除了不规范的津补贴,网友还“吐槽”称,公务员衣食住行都不用花钱,“连卫生巾都发”,收入即便中等日子照样很滋润。 全国政协委员胡汉平说,这种现象的确存在,而且往往出现在拥有审批权、执法权、征收权、罚没权的部门。对此,公务员群体的意见也很大。“同一个地区,不同部门待遇差距很大,甚至相同部门不同岗位待遇差距也很大。”胡汉平委员说。 何伟委员表示,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反“四风”的开展,公务员乱发津补贴的现象得到规范,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隐性福利”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由此看来,部分公务员被破除‘隐性福利’后才知道自己收入不高,引来网友‘吐槽’也在情理之中。” 吐槽2 公务员为啥不敢理直气壮要求涨工资? 禁吃请,禁送礼,禁发年货……随着一项项禁令出台,人们听到了公务员“为官不易”的叹息,也似乎印证了某种“猜测”——公务员除了工资外,还有隐性福利和灰色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高抒说:“老百姓不相信网上‘晒’的公务员工资单,很多时候质疑的并非工资单上的数字,而是依附在公权力上的隐性福利甚至灰色收入。比如,有些机关单位,一顿工作餐只要1块钱。”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教师李光惠认为,八项规定挤掉了公务员的灰色收入“水分”,由此要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机制,不再吃“大锅饭”,要通过量化考核提高公务员的办事效率。 刘希娅代表说:“公务员本来就不应成为发家致富的职业。一系列禁令的出台,不仅大幅压缩了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也使公务员的职业价值回归本位。” 吐槽3 特权不改,隔阂又何以能消除? “很多公务员享受公费医疗,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金反而很高,这些也是公务员一‘哭穷’就被‘吐槽’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宝丰县闹店镇法庭庭长朱正栩说。 这位代表认为,一方面,这些待遇折合成现金本身恐怕不低;更为关键的是,尽管其形成有着种种复杂的原因,但结果却是产生了一种类似公务员集体“脱离群众”的感觉。 “这样那样的‘特权’是造成公务员群体与其他群体产生隔阂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朱正栩代表说。 应该看到,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公务员社会保障各方面的改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给人的感觉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除了特权,更受人诟病的就是贪污腐败,即便只是个别现象,却着实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说。 王然表示,自己理解针对公务员的“吐槽”,但也希望网友不要以偏概全。“90%以上的公务员其实就是职员,不是‘当官的’,更没机会贪污腐败。”王然说,“而且,大部分公务员对那些‘表叔’‘房婶’也是深恶痛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