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44|回复: 11

【5.4 青年节 评】 五大信号不现中国牛市不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发表于 2015-5-4 23: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大信号不现中国牛市不止!历史数据告诉你5月哪些板块强

    2015年05月04日 01:08来源: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本次政治局会议可能成为宏观管理从“供给收缩”转向“需求扩张”的重要分水岭,经历两年的政治整顿之后,政策重心开始重回经济建设。

      1、从强调“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等信号来看,4月政治局会议可能成为宏观管理从“供给收缩”转向“需求扩张”的重要分水岭,经历两年的政治整顿之后,政策重心开始重回经济建设。地方政府将结束过去两年的“休眠”,重新迎来“万物生长”的季节。
      2、现在说“克强经济学”已经不太准确,应该叫“习李经济学”,思路上中西医结合。所谓中医,就是结构性改革,改善总供给。所谓西医,就是中央货币宽松+地方大搞基建,改善总需求。
      3、货币宽松远未结束,刚到下半场。上半场只解决了银行利率,下半场关键是解决实体利率,“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降息、再贷款可能成为重要工具。
      4、中央已开始着力解决“积极财政不积极”的现象,强调“增加公共支出”,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但短期来看,地方上的PPP和城镇化基金等融资模式还不足以弥补资金缺口。
      5、财政放不开步子,疏通货币传导渠道还得靠政策性银行的货币财政化,通过所谓的中国版QE支持基建。伯南克的QE是坐着直升机撒钱,周小川的QE是坐着推土机种钱。
      6、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先后完成顶层设计,地方可能掀起继1992(南巡)、2003(新政府上任区域振兴)、2009(四万亿)年之后的第四次基建投资热潮。现在的“三大区域战略+互联网+”就类似上一轮的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
      7、对市场来说,牛市的三个宏观驱动力有一定的量变,但还没有发生质变,即房地产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资产重配、政府信用收缩背景下的银行资产重配和经济下行背景下的货币宽松,尤其是第一个和第三个因素较为确定。第二个因素正在变化,但扭转方向需要时间。
      8、如果看不到以下信号,牛市的音乐就不会停止,舞会仍可以继续。1)地产销售持续好转;2)基建增速超30%;3)大宗商品持续反弹,PPI转正;4)CPI上行到3%以上,货币被动紧缩;5)注册制,大规模IPO.
      9、市场可能短期休整,但中期来看,一个“熊”市倒下去,千万个“牛”市站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23: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
      1、往年在4月25日举行的二季度政治局会议因为习总书记参加万隆会议略有推迟,但内容更加有料。总的来看,三大看点:
      (1)分析经济形势仍然是主要议题,但这次会议更具转折点意义。不到两千字的公告中,几个信号非常明确。第一,强调“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而去年仅是提到“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第二,大篇幅讲了稳增长的思路,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第三,针对官员的消极怠工,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要摆脱旧的路径依赖”,“调动各方积极性”。正如我们反复提示的,事情正在起变化。简单来说,中央的宏观管理思路已经出现重大转折,摒弃过去两年的“总供给收缩”,转向“总需求扩张”,而总需求扩张的主要思路是中央货币宽松+地方基建托底。
      回过头看,本轮牛市的起点恰好是去年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那次会议标志着中央政治态度的转变,改革明显加速。而这次政治局会议可能标志着中央经济政策的转变,宽松将明显加速。经济建设将取代政治整顿,重新成为施政重心。地方将结束过去两年的休眠,万物重新生长。
      (2)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千呼万唤始出来,为地方基建带来新的催化剂。此前京津冀规划迟迟未出台,估计一方面是各方利益协调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冬奥会的不确定性,但随着奥组委完成最后一次实地评估,北京和张家口已经无限接近2022年冬奥,在此基础上推出规划已无障碍。京津冀是习总书记亲自推动的一号工程,而冬奥会可能是习总书记任内唯一的一场国际体育盛会,当冬奥会遇上京津冀,自然是今年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主题。从政策面来看,依然会重点支持“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
      (3)重新为国企改革校准,核心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国企改革是过去三十年最核心的一项改革,但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项改革。从思路上看,各个时期波动很大。目前中央的思路是“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对市场来说,可以重点关注国有企业的整合重组,尤其是央企合并,高铁和核电领域的合并一定不是最后一个,下一步国家重点鼓励走出去、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产品附加值较高、行业内存在同质化竞争、垄断后对民间市场影响不大的一些行业内的央企可能继续整合。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央企整合是一项难度极高的系统性工程,以往“整而不合”的失败案例也屡见不鲜(典型的就是中外运长航)。所以从2011年开始,中央就放弃了李荣融时代的激进思路,一直保持“成熟一家,重组一家”的节奏,所以像市场传言的那种集中大范围合并不会出现。
      2、货币宽松周期远未结束,但将逐步进入下半场,上半场主要解决了银行间利率(R007已稳定在3%以下),下半场主要目标是解决实体利率,“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一方面是价格工具,降息的脚步不会太远,李克强总理说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才5%,而央行统计的贷款平均利率却在6%以上(3月是6.83%),央行拿着这个接近200bp的缺口显然是无法和中央交差的。另一方面是数量工具,但思路上不再是单纯的加“水”,而是要加“面汤”,主要是通过再贷款、PSL等方式、依托国开行等载体支持公共部门的投资,可以叫货币财政化,也可以叫中国版QE,只不过伯南克的QE是坐着直升机撒钱,而周小川的QE是坐着推土机种钱。
      3、中央已经关注到积极财政不积极的问题,强调“增加公共支出”,调动各方积极性。地方政府可能改变过去两年“消极怠工”的休眠状态,掀起继1992年南巡、2003年区域振兴、2009年四万亿之后的第四次基建投资热潮。每一届政府上任后都会兴起一阵基建热,但这届政府打破了这一惯例,基建热来得更晚一些(因为这届政府换届时的政治环境更不稳固,所以过去两年的重心一直在反腐和制度建设)。从基建的思路上看,有和过去类似的地方,依然是搞“区域振兴”,核心的就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尤其是一带一路,内外联动。但也有新意,一是更加注重“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资,二是融资方式上更加依赖社会资本,通过PPP和城镇化基金弥补资金缺口。
      我们预计2015年要完成7%的GDP目标,基建投资增速至少要达到25%,规模达到14万亿,这意味着后三个季度的基建投资将较一季度明显回升。其中“铁公基”和水利环保是主要增长点。预计2015年交通运输投资达5.6万亿,增速为30%,其中铁路投资1.1万亿、公路投资3.3万亿。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5.7万亿,增速约为25%,其中水利投资约为7500-8000亿,环保300亿,相应的公共设施投资为4.6万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约2.6万亿,电力热力为1.9万亿,燃气为3000亿,水生产和供应为3400亿。
      4、对市场来说,不管是“禁伞”,还是IPO,都只会影响牛市的节奏,但不会扭转牛市的方向。首先,打压股市绝对不是监管层的初衷。在中央坚守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资产负债率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大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这必须以一个有人气的资本市场作为前提。其次,监管政策的收紧只会改变牛市的节奏,从来不会改变牛市的方向,决定牛市方向的依然是宏观基本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23: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5、从基本面来看,本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因素有三个:房地产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资产重配、政府信用收缩背景下的银行资产重配和经济下行背景下的货币宽松。目前这些因素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不足以扭转牛市的方向:
      第一,房地产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资产重配是长期的,这个因素变化不大。连续的降息降准和信贷政策调整虽对地产有提振,但效果并不明显,一季度销售还在大幅下滑,4月的高频数据也不乐观。中期内的库存压力和长期内的人口压力很难靠短期政策扭转,房地产作为一种高收益无风险资产的赚钱效应已经消失,房产造富时代结束,股权造富时代开始。
      第二,政府信用收缩背景下的银行资产重配有所放缓,但方向未变。除了房地产之外,政府过去通过显性或隐性的信用担保提供了大量无风险的高收益资产,分流了大量银行资金。但随着43号文规范地方举债机制、刚性兑付逐步打破,银行失去了这个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向,大量资金转向股市。近期这个因素有些变化,地方政府正在设法绕开43号文,通过PPP和城镇化基金等“明股实债”的模式为银行提供新的政府信用资产,银行参与的越来越多,但由于机制尚不成熟,进展比较缓慢,这种资产的量级还无法与此前的城投相比。
      第三,经济下行背景下的央行货币宽松不仅没有改变风向,而且力度越来越大。如前所述,只要前两个因素不变,就意味着经济下行的趋势不变,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缓释债务风险,货币宽松一定不会停止。这和2007年牛市结束前的背景完全不同,2007年央行已经进入紧缩周期,破天荒的6次加息、10次上调准备金。
      6、只要看不到下面这些信号,音乐就不会停止,牛市的舞会仍可以继续。第一,全国的房地产销售持续好转,库存明显去化,地产投资反弹。第二,政府大规模刺激超预期,基建投资重现30%以上的高增长。第三,社融和M2持续反弹,货币宽松转化为信用扩张。第四,CPI超上行到3%以上,迫使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第五,注册制推出,大规模IPO开始。
      从逻辑上看,第三和第四个信号都是前两个信号的结果,而第五个信号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最核心的还是前两个信号,但目前看,房地产销售仅在一线城市有所好转,持续性还有待观察,全国整体数据还在探底。基建方面,地方投资热情回升虽是趋势,但短期内融资问题依然是迈不过的大山。
      一句话,只要基本面未变、熊市的信号尚未出现,那么一个“熊”市倒下去,就会有千万个“牛”市站起来。(来源: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
      虽然目前投资者大多看好后市,但历史数据显示,五一之后大盘涨跌各半。2001年以来,五一节后一周共7次下跌,7次上涨。
      不过,A股节后表现和市场趋势有所关联。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中,五一节后股指都迎来大幅上涨;而在2004、2005、2008、2010年的节后一周,股指都有所下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23: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年上证指数“五一”节前节后涨跌幅一览
    年份节前一周涨跌(%)节后一周涨跌(%)
    20010.191.71
    20021.66-1.77
    20032.312.17
    2004-2.44-2.06
    2005-0.86-4.44
    20061.6511.29
    20072.164.70
    20083.80-2.16
    20091.185.98
    2010-3.79-6.35
    2011-3.29-1.64
    2012-0.442.32
    2013-2.971.27
    2014-0.50-0.75
      历史数据揭示5月哪个板块强
      在看过五一假期前后一周大盘的涨跌之后,我们也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了过去5年5月份各板块(东财一级行业)的涨跌情况。
      2014年5月大盘探底,但信息技术板块已经出现结构性行情。2013年大盘走弱,医药生物最为抗跌。2012年是TMT涨幅居前,电子设备、文化传媒、信息技术分居前三。2011年5月则是周期性的钢铁、建材、能源领衔。2010年5月是大跌过程中,各板块全军皆墨,医药生物最为抗跌。
    2014年5月行业涨跌幅
    排名板块名称5月涨幅(%)
    1信息技术1.0095
    2有色金属1.0041
    3钢铁0.9294
    4电子设备0.8473
    5餐饮旅游0.5532
    6电气设备0.5181
    7交运设备0.5063
    8农林牧渔0.5024
    9商贸零售0.4957
    10机械设备0.2382
    2013年5月行业涨跌幅
    排名板块名称5月涨幅(%)
    1医药生物0.6639
    2公用事业0.0505
    3信息技术-0.1269
    4餐饮旅游-0.1486
    5机械设备-0.2193
    6基础化工-0.298
    7能源-0.308
    8轻工制造-0.3716
    9纺织服装-0.4428
    10农林牧渔-0.538
    2012年5月行业涨跌幅
    排名板块名称5月涨幅(%)
    1电子设备1.7859
    2文化传媒1.1559
    3信息技术1.0534
    4医药生物0.7669
    5食品饮料0.6645
    6基础化工0.4822
    7家电0.3615
    8公用事业0.3611
    9轻工制造0.3598
    10纺织服装0.3458
    2011年5月行业涨跌幅
    排名板块名称5月涨幅(%)
    1建材3.0423
    2钢铁2.793
    3能源2.6816
    4机械设备2.5566
    5轻工制造2.4828
    6有色金属2.3133
    7家电2.3099
    8基础化工2.2687
    9电子设备2.266
    10公用事业2.1695
    2010年5月行业涨跌幅
    排名板块名称5月涨幅(%)
    1医药生物-0.983
    2餐饮旅游-1.8067
    3食品饮料-2.0688
    4农林牧渔-2.329
    5建筑-2.4365
    6金融-2.5726
    7建材-2.6026
    8综合-2.8363
    9公用事业-2.8456
    10商贸零售-3.1064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23: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证券:A股估值未见顶 三季度或提印花税

    2015年05月04日 16:21来源: 采编:东方财富网

    印花税不仅仅是一种国家调控市场的一种工具,也能够成为国家短期提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本文作者为长江证券策略团队

      利润可消耗月数考量市场

      在《2万亿成交不是梦,牛市尚处半山腰-从交易成本看当前市场系列之一》中,我们提到采用年度全部A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TTM)除以月度A股交易成本构建利润可供消耗月数。该指标衡量了全体A股净利润能够支撑A股参与者耗费交易成本的月数。逻辑上,交易成本消耗掉上市公司经营的净利润后即会消耗A股参与者的本金。从这个逻辑上,该指标对行情会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首先确认交易成本。交易佣金这块,赌徒需要感谢互联网+券商横空出世,某某宝直接把佣金从万分之八打到万分之2.5的水平。不过,鉴于各个大券商并未跟进,截至2014年3季度,平均交易佣金为万分之6.9,但四季度及后续将下行。我们暂且把交易佣金定为万分之五的平均水平。
      印花税,目前是千分之一,只在卖出时单边收取。上海交易所还有额外的过户费,收费方式为成交股数的万分之六,由于过户费占比较小,我们暂且忽略。
      因此,考虑到每笔交易均有买有卖,那么针对每日成交金额,我们计算交易成本的方法为,每日成交额*万分之五+每日成交额*(万分之五+千分之一),合并为每日成交额*千分之二。考虑到我们忽略了上海交易所的过户费,千分之二的成本实际上有所低估了实际交易成本。历史上的交易成本,我们跟随当时的交易佣金水平与印花税水平做相应调整。
      鉴于股票代表的获取未来上市公司利润的凭证。不考虑分红的比例,假设A股参与者全部获得净利润,则这是能够给A股参与者带来的净收入。根据全部A股净利润数据与A股历史交易成本,我们计算得到利润可消耗月数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23: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热度尚为温和
      我们在此系列专题之一论述了截至15年3月,利润可消耗月数为56.0个月,为06年11月水平,我们预判4月将达到41.6,为06年12月水平。
      目前,4月成交量数据已可获得,达到29万亿,4月共21个交易日,因此日均成交量达到1.38万亿。
      根据可以获得成交量数据与盈利数据,4月实际利润可消耗月数为41.33个月,略低于我们的预判,目前依旧处于2006年12月的水平,距离2007年5月19.52个月与2007年6月10.64个月依旧较远,整体而言,当前成交量仍属于较为温和的区间。若要可供消耗月数降至5.30前水平,考虑后续印花税由单边0.1%升至双边0.1%,则需日均成交量突破2.06万亿。
      图1:全部A股利润可消耗月数
      印花税成潜在开源途径,提升印花税概率较大
      我们认为当前印花税单边征收0.1%的水平不仅在历史上是极低的水平,而且在当前成交量不断放大与国家降低实体税收后亟需开源的背景下,国家有极强的动力去提升印花税水平。印花税不仅仅是一种国家调控市场的一种工具,也能够成为国家短期提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表1:历届印花税调整
      从国家调控市场的角度,需要对国家政策意志进行猜测,我们能力有限,难以做到,即使去做,也是瞎猜,不猜也罢。但从国家的财政收支缺口上分析提升印花税水平的动力,以及可能的时间点,则是可以做到合理猜测,因此,我们下面从国家的财政收支缺口去分析提升印花税水平的动力,以及可能的时间点。
      第一,从财政政策方面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依然是维持了前期15年政府工作会议的提法,而此次提出了“加大降税清费力度”,结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2.1%的赤字率限制下,中央政府难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只能通过减税清费政策来刺激消费。而在各项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行的情况下降低进口关税,并调整资源税,这意味着需要新的税收来源来填补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不断扩大的缺口。而印花税作为当前弹性最大的税种,极有可能后期被用来补充财政收支的缺口。
      图 2:各项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降
      图 3:2014年中央税收中的主要税种(亿元)
      从目前来看,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明显,其整体财政收入增速已经从2011年的25%下降到14年的8.6%,其中受到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中央税收增速下降明显,从中央税收结构来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进出口税(进口消费税-出口退税)是最主要的五大税源,其14年占中央财政收入的90%。而从增速来看,除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外其他税种增速都呈现下降态势。
      图 4:主要税种增速呈下降态势
      图 5:15年中央财政缺口或将达到1430亿元
      按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所披露的预算数据,我国15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9230亿元,增速为7.3%,据此推断,中央财政收入将达到64240亿元。若五大税种都保持14年增速,而印花税全年征收700亿元,那么15年将出现998亿元的财政缺口。而随着近期中央不断强调“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后期进口消费税和国内消费税都存在下调可能,预计今年6月底前将开展试点,这将使得财政缺口进一步扩大。2014年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规模为14424亿元,国内消费税规模为9638.1亿元,如果参考13年对于进口税率调整的影响,或将使得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速为0,则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至1430亿元,而在最悲观的情况下,国内消费税和进口商品增值税、消费税双双增速下降,达到13年的4.5%和-5.4%的历史低位,那么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2536亿元。
      表2:财政收入缺口测算
      而从目前来看,印花税是最具弹性的税种之一,随着14年下半年以来日均成交量的不断攀升,印花税的收入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其中14年全年印花税收入达到646.88亿元,同比增速为42%,而随着15年成交量的迅速放大,前三个月日均成交量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印花税收入就达到412亿元。
      我们认为后续日成交量潜在空间在2万亿之上。我们保守估计,考虑日均1.6万亿成交量将成为常态,据此推算全年印花税收入将达到2800亿元,在情形一(不减税)的情形下将完全填补财政收入缺口,且存在1100亿盈余。如果在情形二(减进口税)的情况下,将有670亿元盈余。如果在情形三(同时减进口税和国内消费税)的情形下,将存在600亿的缺口,这意味着财政部将有动力通过提高征收印花税的方式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而考虑到加征印花税可能带来的成交量下降,这意味着加征印花税的时间窗口将出现在三季度。
      图 6:印花税收入弹性大
      图 7:印花税收入与成交量正相关
      因此,我们认为国家有极强的动力去提升印花税水平弥补财政缺口,而考虑到加征印花税可能带来的成交量下降,这意味着加征印花税的时间窗口将出现在三季度。而对于可能增加的幅度,我们认为由单边0.1%调整为双边0.1%是较为合理的,双边0.1%在历史上也是正常的印花税水平。
      以下,我们分析以达到2007年5月的利润可消耗月数水平来测算各大类板块与行业的成交量空间时,均采取假设,印花税会由单边0.1%上调至双边0.2%。如果未来国家未调整印花税,那么恭喜广大投资者,潜在成交量空间比我们测算出来的更大,如果国家调整,不要慌,请看我们的报告,已为您备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23: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板与中小创业分化严重
      我们进一步对利润可消耗月数精细化,去考虑不同大类板块自身的利润可消耗月数,以对当前风格进行判断,并试图找出风格切换的可能时间点。
      当然,因为资金进入市场是在不同板块之间进行轮动,而不同板块的盈利情况不尽相同,并且某一段时间,资金对特定板块的偏好较强,因此,考虑不同板块的利润可消耗月数可能效果会不如全体A股。
      但是利润可消耗月数本身就是一种极值指标,是去考量成交量的潜在极值空间,因此,我们认为,不同板块历史上的利润可消耗月数依旧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我们按照计算全部A股的方法,计算了上证主板、上证50、创业板综与中小板综的利润可消耗月数。
      选取创业板综、中小板综而不是创业板指与中小板指的原因在于,创业板指与中小板指仅包含创业板与中小板各100只股票,无法代表整体板块的全部盈利状况。选取创业板综与中小板综能够包含板块内所有股票,由所有股票的盈利和成交数据算出来的利润可消耗月数更有代表意义。
      截至2015年4月,上证主板的利润可消耗月数达到59.4个月,介于2006年11月78.3个月与2006年12月52.6个月之间,仍处于温和水平,后续上证主板成交量依旧有放大空间,若要达到2007年5月24.5个月的水平,在印花税由单边0.1%上调至双边0.1%的情况下,以2015年1季度可得的利润水平,月成交量需要达到28万亿,按每月20个交易日计算,日度成交量可达到1.40万亿,目前最大成交量出现在2015年4月20日,成交量为1.15万亿。后续依旧有2500亿的上升空间。
      图8:上证主板利润可消耗月数
      截至2015年4月,上证50的利润可消耗月数达到116.8个月,介于2006年10月与2006年11月之间,仍处于温和水平,后续上证50成交量依旧有较大放大空间,若要达到2007年5月54.6个月的水平,在印花税由单边0.1%上调至双边0.1%的情况下,以2015年1季度可得的利润水平,月成交量需要达到7.7万亿,按每月20个交易日计算,日度成交量可达到3861亿。目前,最大成交量出现在2015年4月20日,成交量为3965亿,但整个4月日均成交仅2576亿,4月20日的特大成交仅是特例。后续上证50日均成交依旧有1285亿的提升空间。
      图9:上证50利润可消耗月数
      截至2015年4月,中小板综的利润可消耗月数达到13.73个月,低于2007年5月20.2个月的水平。在2007年牛市,中小板综月度成交量最大出现在2008年1月,当月利润可消耗月数达到11.7,若要达到此水平,在印花税由单边0.1%上调至双边0.1%的情况下,以2015年1季度可得的利润水平,月成交量需要达到3.8万亿,按每月20个交易日计算,日度成交量可达到1917亿。目前4月成交量已达到4.90万亿,日均成交已达到2333亿。如果不考虑印花税提升,则月度成交量可达到5.75万亿,日均成交可达到2875亿。
      因此,如果考虑印花税由单边0.1%提升至双边0.1%,则目前中小板综已经达到历史极值。如果国家不提升印花税,则日均成交量仍有提升空间,可达到2875亿。
      图10:中小板综利润可消耗月数
      截至2015年4月,创业板综的利润可消耗月数达到8.2个月,2015年2月利润可消耗月数为25.1个月,2015年3月利润可消耗月数为9.7个月,创业板综的成交量在3月得到剧烈放大。
      创业板综数据从2010年才可得,没有可比的07年牛市成交量与利润和数据,鉴于创业板综与中小板综均为小票成长的代表,我们选取中小板综07年极值来测算创业板综的极限。可以看出,截至2015年2月,创业板综利润可消耗月数为25.1个月,仅为中小板综2007年3月的水平,因此,在2015年2月创业板综热度仍处于可接受区间,在2015年2月,尽管从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创业板综由575上涨至2000点,涨幅高达248%,但实际上创业板综热度在当时依旧可以接受,在2月看空创业板综是不合适的,并未季度泡沫化,但在3月,急剧放大的新开户数,场外资金进场,导致创业板综成交量急剧放大,使得2015年3月下利润可消耗月数快速下降至9.7个月,达到中小板综在07年6月的水平。
      而2015年4月,创业板综的利润可消耗月数达到8.2个月,则低于中小板综在2007年8月创下的极小值8.7,考虑到当前印花税单边征收0.1%,而07年8月双边征收0.3%,当前创业板综的热度已创下A股历史上的小票成长板块的极限,创业板综的极限在哪,难以猜测,我们唯一确定的是下一轮小票成长的利润可消耗月数可比极小值将由创业板综在本轮牛市中创造。我们也抱着观赏的心态时刻关注创业板综的利润可消耗月数的变动。
      未来我们不能否认创业板综利润可消耗月数能够再创新低,但在当前热度下,创业板风险收益已不合适,建议投资者调整仓位,从成长转向蓝筹。
      图11:创业板综利润可消耗月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23: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期尚为温和,成长即达极值
      我们在前面讨论了大类板块的利润可消耗月数,我们在此进一步探讨行业指数的利润可消耗月数情况,试图判断当前行业指数所处的水位,以及测算行业指数潜在的成交量空间。当然,细化到行业后,由于资金分配与行业特性的问题,利润可消耗月数的指导意义相对全体A股与大类板块有所削弱,但仍然可以用来预判成交量极限空间。
      我们以计算机代表成长行业,以煤炭代表周期行业来论述行业指数利润可消耗月数的指导性。
      截至2015年4月,计算机指数利润可消耗月数为6.6个月,2015年3月为7.0个月,2015年2月为15.6个月。从历史上看,07年牛市中,07年5月,计算机指数利润可消耗月数达到10.8个月,07年6月,计算机指数利润可消耗月数达到最低值6.0个月。
      若国家不调整印花税,则计算机指数利润可消耗月数达到07年6.0个月的极低值对应月度成交量在1.36万亿,按20个交易日,则对应日均成交在680亿。2015年4月,计算机指数月度成交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25万亿,日均成交达到595亿,日均成交量还有85亿的提升空间。
      图12:计算机利润可消耗月数
      截至2015年4月,煤炭指数利润可消耗月数为33.2个月,2015年3月为71.1个月,2015年2月为264个月。07年牛市中,07年5月利润可消耗月数为30.7个月,2007年6月为17.7个月。
      若国家不调整印花税,则煤炭指数达到07年5月30.7水平对应的月度成交量为4851亿,按2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为243亿。2015年4月,煤炭指数成交量创出本轮新高,达到4485亿,日均214亿,日均成交量仍有29亿提升空间。
      若国家不调整印花税,则煤炭指数达到07年6月17.7个月水平对应的月度成交量为8415亿,日均421亿。在2015年4月日均214亿的基础上仍有207亿提升空间,即后续煤炭日均成交量有翻倍潜力。
      图13:煤炭指数利润可消耗月数
      以下,我们列出各行业利润可消耗月数对应07年牛市中所处的阶段,同时给出不提印花税与提高印花税下,达到07年5月利润可消耗月数对应的潜在成交量提升空间。
      当前有色金属整体行业处于亏损中,无法得到利润可消耗月数,因而无法与07牛市对应阶段,也无法计算潜在成交空间。
      而家电在06年1季度至07年1季度均为亏损,无法计算当时利润可消耗月数,在当前家电行业盈利情况极好,利润可消耗月数较高,无法与07牛市对应阶段。
      传媒在06年1季度至07年4季度均为全行业亏损,无法计算当时利润可消耗月数,当前也无法与07牛市对应阶段。
      总体而言,周期行业利润可消耗月数对应07牛市的阶段在06年10月至2007年1月左右,后续成交量提升空间大,而成长行业经过2015年3月与4月的成交急剧放大,利润可消耗月数大部分达到07牛市的极值水平,后续提升空间小,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部分成长行业利润可消耗月数超越上一轮牛市极限的可能,为下一轮牛市创造新的极限空间,但在目前情况下,达到历史极限的部分成长行业风险收益已不合适。
      表3:行业利润可消耗月数达到07年5月水平对应潜在成交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23: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提示风险:别对监管部门喊话不以为然2015年05月04日 07:41采编:东方财富网
    字体:[url=]大[/url][url=]中[/url][url=]小[/url]|已有1466人评论,共2599703人参与讨论|用手机讨论

      ===本文导读===
      人民日报提示风险:别对监管部门喊话不以为然

      基金:A股长期强势格局难改 5月应提防震荡风险
      桂浩明:当前投资者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广发证券:顺大时代投资 创业板将是本轮牛市最强音
      股市有极好的群众基础,这与其“显性门槛”较低有关,但要成为经得起风浪的投资者并不容易。只有尊重市场、敬畏市场,根据自身情况理性投资、量力而行,才有可能穿越牛熊,成为股市里的长久赢家。
      近一个多月来,股市节节上涨,大多数股民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投资者喜洋洋,市场人气热得发烫。股市似乎已提前进入盛夏。
      “买到就是赚到”“进场就能捡钱”……各种在股市中大赚的“传奇”故事,或发生在身边,或流传在朋友圈中,挑动着人们的神经。巨大的赚钱效应下,新股民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A股市场新增开户数已连续6周保持百万级别的增长。尤其是4月24日这一周,新增A股开户数为413.03万户,比此前一周大增26%,创历史新高,是2007年大牛市单周最高开户数的近3倍。
      来到股市,就是为了赚钱,这一点无可厚非。从最近的情况看,也确实是赚钱的“黄金时期”。然而,是不是由此就可以断言,股市是一个人人都能轻松赚钱的地方?对于新股民而言,除了带着钱开上户,在实际操作前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在滚滚热潮中,恐怕也需要一番冷静的考量。
      在现有各类投资渠道中,股市有极好的群众基础,这与其“显性门槛”较低有关。从资金量要求看,股票不像有的投资品种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入门标准,几千几万块钱就可以做;从开户便捷性看,过去证券营业部在大街小巷,现在是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完成开户手续、转入资金并进行交易。股市确实是普通百姓触手可及的投资方式。
      然而,换个角度看,股市的“隐性门槛”其实很高,要成为经得起风浪的投资者并不容易。中国股市“开张”已20余年,但能够长期稳定盈利的投资者还是少数,还有不少人远远跑输指数,长期亏损。可见,投资股市并不简单。股票价格受价值、供求、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新股民入市需要做必要的知识准备。这其中,不仅包括要熟悉基本的市场规则,也包括对所投资的上市公司要有足够了解,甚至还包括对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判断。与知识学习相比,更难的是对心态的把握,只有找到并坚持适合自己的投资模式,做到涨时不喜而忘形,跌时不惊慌失措,才会在股市波动中不“晕船”。
      近日,监管部门负责人“喊话”提示风险,有人却对此不以为然:“这是难得一遇的大牛市,向上趋势不变,即使‘吃套’也是暂时的。怕这怕那就是浪费机遇。”显然,这样的理解有偏差。
      一方面,牛市并不意味着一路不回头的单边上涨。如同潮起潮落,牛市也会有曲折。如果仅仅带着赚钱的热切期望买进股票,却遭遇了下跌,低位时慌不择路割肉而逃,牛市中同样可能会伤痕累累。从过去的经验看,踏错节奏、牛市亏钱的例子并不鲜见。尤其是这轮牛市中,很多人以小搏大,通过融资或配资高杠杆买入股票,一个小级别的调整就可能带来元气大伤。
      另一方面,牛市也不意味着所有股票在任何时候都是机会。在最近指数的稳步上涨中,一些上涨过快过猛的股票短期内就下跌三成以上,由此可见盲目追高的风险。牛市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往往会有所抬头,如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造假、舞弊行为,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行为等等,对于这些陷阱不可不防。此外,随着市场制度的完善,牛市也不再是“鸡犬升天”,类似ST博元这种在退市边缘的股票,其未知的不确定性极大,难以把握。
      股票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品种。这一基本特征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牛市也不能忘了风险,一心想着“赚快钱”“赚大钱”往往是欲速不达。只有尊重市场、敬畏市场,根据自身情况理性投资、量力而行,才有可能穿越牛熊,成为股市里的长久赢家。(人民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23: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A股长期强势格局难改 5月应提防震荡风险
       4月行情以本周大盘再创新高收官,创业板股再次表现出强劲上涨势头。基金认为,尽管基本面难有回暖的迹象,但在流动性宽松、改革和转型的背景下,市场行情仍然值得期待。同时基金也提示,在指数连续高走的情况下,应该提防震荡的风险。
      目前为止,政策面的调控也仅限于加大新股发行数量,对于宽松的资金面和火爆的人气,或许还难以改变强势格局。
      A股长期强势格局难改
      本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中小板指纷纷创出新高,除中小板指以外,其它三只指数的月度涨幅均已超过今年前三个月。牛市行情如火如荼。其中创业板指本周五更是高开高走,盘中摸上2918点,显示了创业板的强势。对此基金分析指出,流动性宽松、改革等因素将会继续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核心逻辑。
      富国基金认为,短期大盘强势依旧,尽管经济基本面短期难有回暖迹象,但依然无法阻挡市场火爆的人气。除了降准预期兑现外,未来降息、产业资金转型、自贸区规划等政策预期持续吸引资金。同时市场也密切关注政策面的变化,到目前为止,政策面的调控也仅限于加大新股发行数量,对于宽松的资金面和火爆的人气,或许还难以改变强势格局。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分析指出,预计降息降准的政策还将继续,长期内存准率有望降至10%。流动性宽松,对应的是股债双牛格局。资金宽松与经济预期较差对应的是债市走强,而股市则主要受益于政治稳定、改革预期的加强和资金面宽松。向前来看,这一逻辑并未发生变化。从市场情绪看,投资者显然已不担心宏观经济,反而更憧憬稳增长的宽松政策环境。4月17日一周的新开户高达326万户,持仓账户增193万,交易账户增567万户,显示当前投资者的入市规模已超过2007年的高位水平。
      华商基金李双全也认为,此轮牛市场依然存在不变的逻辑:首先,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经济和股市的未来依然寄希望于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其次,就流动性状况来看,未来一年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会变化。
      短期市场还有继续上涨的动力,但目前投资者心态可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有恐高症,另一方面又不敢做空。
      短期应当重视震荡风险
      展望后市,基金普遍看好二季度市场的表现。不过也有基金提示,短期应当注意震荡风险。
      农银汇理表示继续看好主板和创业板。其认为,创业板自今年以来已持续上涨4个月,主板也从3月份开始创出新高,推动市场上涨的核心为资金的持续流入。从目前资金的供需双方来看,需求量增加的趋势是一定的,其中新定增、定增解禁、IPO、减持是主要的增加方式,考虑到新定增并非对二级市场完全“抽血”,预计下半年比现在单月多融资1000亿元左右,至4000亿元。因此,问题的核心仍旧在“两融”和新增基金、股票开户数上。目前股票开户数与2007年接近,基金开户尚未到2007年水平,而“两融”每月新增3000亿元以上。短期来看,资金供给也相对充足,二季度主板和创业板风险不大,继续看好。
      长城基金提示了短期应当重视震荡风险。从中长线看,牛市的大逻辑不仅没有变化,而且还在继续强化,短期市场还有继续上涨的动力。但目前投资者心态可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有恐高症,另一方面又不敢做空。监管部门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要维护市场信心,另一方面又担心市场短期上涨过快引发潜在风险。近期加快新股IPO节奏,加大市场违法违规打击力度,打击财务造假和操纵股价,相关个股将可能给相关板块带来一定的冲击,建议投资者在4500点左右多注意短线震荡的风险。
      至于投资机会方面,上投摩根称,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目前经济仍在低位运行。4月PMI初值再创近一年的新低,预期二季度政策将会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建议投资者短期重点关注受益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加码的金融、地产以及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相关的交运、基建、环保、PPP等板块。(金融投资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