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10-31 14:37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管理员
  
- 积分
- 13194
|

楼主 |
发表于 2015-2-23 09: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策托底力度或加大 基金建议节后重点布局两类股
低于预期的宏观数据再度引发投资者对经济可能陷入通缩的担忧。部分基金经理预计,短期市场仍将延续区间震荡,但节后有望继续出台宽松政策,对反弹行情有所期待。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全国两会,以及年报集中出台的时间窗口,建议重点关注题材相关度高的板块及年报可能超预期的个股。
期待政策组合拳
一次降准并没有改变基金对于2月指数区间震荡的判断,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未来指数要想打开3500点上方的空间,奔向4000点,还需要政策组合拳和经济基本面的配合。事实上,1月CPI、PPI数据不佳,引发投资者对经济可能陷入通缩的担忧,市场对于降息和降准预期再度增加。
九泰基金认为,央行刚于2月4日降准,短期内再出现降息等宽松工具概率较小,预计节后宽松政策将出台,并配合使用SLF和MLF等结构性金融工具以降低相关贷款利率,增加信贷供给,刺激经济需求,缓解通缩压力。
交银施罗德基金认为,接下来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放松实体经济的融资瓶颈。在表外融资持续受到监管挤压的背景下,这只能通过加大表内信贷投放来完成,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放松更可能以放松信贷的方式来进行。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央行可能会采取降息或者降准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提振需求,防止经济陷入通缩。货币政策放松的节奏可能有所加快,有利于市场上涨和大盘蓝筹的强势。
市场有望小幅反弹
经过前期调整之后,市场风险有所释放。在当前没有大的系统性风险环境下,政策放松趋势不会转变,基金认为,市场随时可能迎来小幅反弹行情,但对反弹空间并不宜有较高期望。
“对于市场来说,我们仍然持积极的态度。”汇丰晋信基金认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将有利于市场的表现。
宝盈基金彭敢表示,居民资产配置转移、流动性越来越宽松、改革的预期变好,这些因素叠加,市场还是有很大的机会。
不过,也有部分基金投研人士对后市预判十分谨慎。天治基金认为,由于降准已经兑现,股市不涨反跌,市场情绪受到很大打击,在没有大利好的情况下,大量止盈盘或止损盘将出逃,因此春节前大盘都将以震荡下跌为主。整体上,春节前大盘蓝筹股和前期涨幅较大的成长股都有较大风险,建议减仓避险,等待市场调整到位后再买入。
对于后市投资布局,银华基金认为,面临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将带来针对性支持措施的出台,这提供了投资机会,即伴随融资方式的创新和鼓励区域发展的政策,交通、环保、水利、核电、新能源等基建投资在今年保持稳定是确定性较高的行业主题。此外,新一波互联网浪潮将助推中国向基于生产力、创新和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转型,这带来了中长期的投资机会。
从配置角度,博时裕益混合基金经理招扬建议,关注行业仍然是低估值蓝筹,包括大金融龙头、地产、有品牌力的可选消费品以及市场份额领先的制造业。(上海证券报)
安信基金:消费医药出大市值牛股
近期市场剧烈震荡,投资者逐渐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与其去猜风从哪里起来,不如在合适的土壤里埋下种子。在投资圈看来,消费和医药板块就是这类“合适的土壤”。历史证明,消费和医药行业往往能穿越牛熊,且是诞生大市值牛股的集中营。
安信消费医药主题股票型基金正是专门为了在这两大集中营之中挖掘牛股而发行的产品,该基金的拟任经理为安信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兼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姜诚。
2015年需要深挖个股
证券时报记者:A股去年四季度以来走牛,但近期走势有些波折,您认为这一波上涨仍将持续吗?
姜诚:从整体上看,宏观经济短期向好的概率较低,宏观总需求难以大幅增长,有可能温和复苏。但供给端格局的改善将使得2015年企业盈利表现较好,加之市场真实无风险利率将大概率下滑,预示着在经历了前期较快上涨之后,市场仍有不错的投资机会。但与前期行情起点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同风格指数目前的风险报酬比已经趋同,蓝筹股相对于成长股的风险报酬比优势已大幅缩水。
牛市还未结束,但行情特征将不同于去年。如果说去年的上涨是流动性预期改善带来的估值修复的话,接下来的投资机会将来自基本面修复,而基本面行情通常是个股维度而非风格维度。
2015年市场将大概率回到以基本面为主要驱动因素的状态。在行业层面,消费医药的投资机会相对而言更加明确;在个股层面,机会将更加层出不穷;在全市场层面,反而认为不能过高期待系统性机会,经过前期上涨,大多数行业和板块的估值修复已完成。
证券时报记者:上证50ETF期权以及未来“深港通”的推出,将对A股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姜诚:期权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A股市场投资工具,进而改变单边做多的市场交易行为,长期来看对持续虚高的估值有抑制作用;深港通与沪港通类似,不过短期来看,深港通的开通时点与沪港通有所不同,A股的估值水平已完成修复,相对于港股由折价转为溢价,所以不应过高寄望于深港通对A股的正向刺激。
消费医药现投资良机
证券时报记者:站在目前时点,您最看好消费医药主题板块中哪几个细分板块?
姜诚:基于当前估值水平和基本面运行趋势,消费板块中的大众消费品将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包括大众食品、品牌服装等,一方面当前估值水平对悲观预期反映较为充分,另一方面基本面也面临反转机会。
医药领域包括了药品、器械、服务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具有投资机会,且投资机会在个股层面,不能简单以细分行业的维度进行区分。就标的数量而言,药品制造仍将是最容易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价值链环节,个股投资机会也将更多。
证券时报记者:去年医药板块几乎没有任何表现,原因何在?如何看待今年医药板块的行情和表现?
姜诚:首先,医药行业2014年业绩在前期较高增速基础上有所回落;其次,2013年医药板块涨幅居前,市场预期较高;最后,整个蓝筹股板块在经历多年调整后积累了较高的风险报酬比,使其在估值修复的过程中对前期涨幅较高的医药板块形成压制。2015年上述不利因素将发生逆转,尤其是经历了一年滞涨后,医药板块的风险报酬比已经大幅提升,相比于其它板块优势明显。医药板块的最核心投资机会还是在于估值修复和基本面提升带来的戴维斯双击机会。
医药板块机会
更多存在于个股层面
证券时报记者:您对今年医药招标前景如何看待?浙江、湖南地区的招标趋势是否会持续压制医药股估值?
姜诚:医改在很多领域的细节尚未明确,但唯一明确的是压缩医药价值链上的不合理利益漏出,所以同质化药品面临的降价压力将长期持续。对股票投资而言,降价对不同公司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对有性价比优势的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集中度,对有特色产品的企业而言意味着更高的产品渗透率,对产品无差异、成本无优势企业而言是致命的。
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是个股层面而非行业全局层面的。招标趋势和股票估值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估值的变化取决于预期的变化。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目前很多机构都对此极为看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亮点?
姜诚: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空间无疑十分广阔,但目前更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尚未见到清晰可行的盈利模式,其进一步推进依赖于现有医疗体系改革进度。一个完整的医疗价值链中包括制药厂商、药品流通渠道、医院、医生、患者等诸多方面,而当前价值链中的话语主导权掌握在处方权者手中,互联网能否对医疗体系形成颠覆取决于处方权能否分离以及药品定价体系能否发生重大变化。(证券时报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