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开来明道

【5.7 评】 A股3天失血400点:牛市换挡紧抓两根救命稻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23: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不知因何而涨到不知为何而跌,本周二周三沪指连续两日重挫让全球投资者措手不及。
      在周二国内股指大跌后,新华社及新华网周二晚间连发《股市遭遇重创不失为一场洗礼风雨过后更见彩虹》等四篇股市相关的文章,安抚市场情绪,文章预计中国股市将进入慢牛行情。
      中国证券时报引述[color=rgb(0, 0, 0) !important]长江证券[color=#000 !important]研究报告先前报导,中国可能会调高股票交易印花税、借此提高[color=#000 !important]财政收入。此外,上海证券报报导,[color=rgb(0, 0, 0) !important]华泰证券、德邦证券调高信用交易[color=rgb(0, 0, 0) !important]保证金成数藉以控管风险。
      对此路透社评论道,官媒口风飘忽不定令人煞费思量。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成为投资者揣摩政策导向的重要工具。
      早在上月路透社对中国股市的表现曾发表评论文章《中国火爆的股市对疲弱的实体经济是福还是祸?》。路透称,高亢的中国股市与疲弱的实体经济正呈现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奇幻画面,也令本应是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在中国再次上演着一幕背离的剧情。
      巴伦周刊引述外资报告称,中国需要牛市提振[color=#000 !important]GDP、支撑[color=rgb(0, 0, 0) !important]银行流动性,似乎暗示仍会引领股市走强。
      巴伦周刊报道,国际顶级投行高盛分析师MK Tang在报告中指出,通过股市交易相关的金融活动,牛市将提振中国GDP 0.5个百分点,而股市财富效应带来消费的增加,将再提振GDP0.2个百分点。如果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改善的预期持续,中国的资本外流可能会下降。该行补充道,不论是从短期政策目标(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还是从结构性改革来看,中国股市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另外,巴伦周刊称市场有传言,中国需要牛市,银行才能发行更多证券,支撑资金水位。一般推测这或许跟地方债置换有关,中国希望商业银行能承接地方债。
      CNBC 报导称,法兴[color=#000 !important]利率策略师Frances Cheung表示,中国政府和银行完成债务置换之后,今年中国地方债的规模可能增加将近20倍,至人民币2兆元。央行为了确保商业银行有足够流动性承购地方债,过去几个月来两度调降[color=#000 !important]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18.5%。安本资产管理(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亚洲固定收益主管Adam McCabe指出,他们认为央行降准就是为地方债铺路,商业银行将是地方债券的主要买家,降准可以减少流动性负担。
      MarketWatch有一定的先见之明。MarketWatch称,多数投资者正在以错误的方式解读这次的股市反弹。对于中国股市如果投资者遵守价值投资原则,那么他们就错过大好机会了。
      4月凤凰国际iMarkets曾发表过一篇刊于MarketWatch上的文章,《外媒解密:中国股市牛市背后真相股民“心领神会”》。文章称,很多人看来,炒股狂潮和牛市都出于同一个原因:中国政府希望事情如此。大多数投资者都已经对这样的愿望心领神会,于是纷纷涌入市场。
      彭博社有些风头草了,墨比尔斯在接受彭博电视节目Asia Edge专访时指出,中国股市似乎有开始涨不动的迹象,也许是因为初次公开发行(IPO)热潮让资金干涸的关系,虽然牛市的延续时间经常超乎预期,但若以技术线型来看,A股确有可能出现20%的修正。中国证监会才刚在4月份宣布,放行新股IPO的速度会加快。
      华尔街日报不同意了。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师的观点称,风险是有的然中国股市不会崩盘。“测并把握投资者行为变化的时间点是件棘手的事。投资者可能过于乐观。改革不会很快见效,而西方投资者过于悲观;中国拥有那么大规模的[color=#000 !important]外汇储备,股市不会崩盘”。
      时间再回到4月
      当沪指突破万亿元的成交额令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行情系统都无法显示
      当沪指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近1000点的涨幅
      当街头巷尾到处都充斥着谈论股票的声音
      当公司的员工趁着空档赶去证券公司开户
      当买菜的大妈都准备减少菜金投入股市时
      跌了
      当沙特石油部长都在说“只有真主知道国际[color=#000 !important]油价怎么走”时,你认为你能预言对中国股市吗?
      4000点以上的中国股市对投资者而言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市场的答案显然是不确定,而决策层的答案似乎也同样不确定。
      最后拼凑路透的两句话作为本文收尾:
      中国股市的火爆恐怕已超出所有人想象,中国股市从来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资本市场。(来源:凤凰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23: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沪指在交易时段内跌去4.06%,报收4298.71点,失守4300点关口。随即,有媒体网站刊发《官方态度转向致中国[color=#000 !important]股市暴跌》一文,引用分析师观点说“《人民日报》等官媒发表文章频频提示股市风险,预示着官方对此轮牛市行情应如何演绎的观点已经发生转向,这对市场上行构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牛市也别忘风险》是《人民日报》于5月4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文章的主旨在于倡导“理性投资、量力而行”。其中提到的主要两个观点,一是牛市并不意味着单边上涨;二是牛市也不意味着所有股票在任何时候都是机会。通览全文,作者仅是在提示风险,并未否定牛市。
      然而近两天来,这篇原本语气平和的文章在转载过程中被屡屡缩减、频频篡改,最终导致面目全非,并演绎出多个耸人听闻的版本。有些文章受限于移动端有效传播字数的限制,仅引用其中部分文字内容,片面定义文章主旨;有的在原文前后夹杂自己的观点看法,篡改了作者的意愿;有的则为了达到[color=#000 !important]互联网+传播的“轰动效应”,借题发挥误导读者。这些已经失真的文章依然冠以《人民日报》的名义进行传播,既是对《人民日报》的伤害,也是对读者、对大众舆论的伤害。
      本轮牛市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发展战略的宏观支撑以及经济改革所激发的动力。有舆论将中国经济的转型调整和中国股市对立起来,认为牛市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或者实体经济不好导致生产资金进入股市才造成牛市,这些观点也都是有待商榷的。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往往扮演重要作用,双方的关系并不对立。从国家战略出发,“[color=#000 !important]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中国蓝筹公司具备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中国蓝筹公司的估值尚存在提高的空间。而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当前[color=#000 !important]CPI稳定,货币政策具备适度宽松的条件。无论是从国家发展战略还是从国内经济运行情况考量,股市的长牛、慢牛都符合国家利益、产业利益、社会利益。而这样的牛市需要市场的支持,也需要信心的支持和舆论的呵护。
      不妨将5月5日的收跌看作是中国资本市场迈向成熟过程中经历的一个插曲。收跌给市场的参与者上了一课:理性的市场离不开理性的舆论,理性的舆论离不开理性的媒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23: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和煦,持续火热的A股市场遭遇入春以来第一次“寒潮”。
      今日沪深两市大幅杀跌,沪指一改往日热情洋溢的“红脸”,震荡下行,虽然早盘有过短暂反弹,但全天大盘越走越弱,重挫近200点,跌幅逾4%。暴跌潮也从蓝筹板块向全盘蔓延,截至收盘,仅[color=#000 !important]工业4.0概念、[color=rgb(0, 0, 0) !important]机器人 、新股与次新股三板块飘红。
      常规降温遭遇过度解读
      新股发行作为一项股市常规操作由每月一次改为每月两次,这就意味着每月新股发行较此前明显放量。面对新股发行的突然加速,有部分激进投资者认为,监管层增加新股供给,除了解决居高不下的新股“堰塞湖”外,更是意在打压当前火热的股市。
      对于一些曾有过被“政策市”困扰经历的投资者而言,从监管层的举动中揣摩“深意”已成习惯。面对疾驰奋进的A股市场,肖钢主席在4月公开提示风险,建议投资者“谨慎投资,量力而行”;证监会投保局副局长赵敏在新华网“股市e事厅”活动现场表示“各方都要尊重市场,敬畏市场”。
      然而,市场资金却依旧躁动,大盘涨势不止。面对本周[color=#000 !important]新股申购潮到来,部分投资者认为是证监会在“打压”股市,实属误读。
      从3月12开始沪指一路上涨,30个交易日内上涨超1200点,一度逼近4600点。此时证监会适度增加新股供给,确实是为缓解当前市场过热,避免这轮由资金与杠杆驱动的牛市步入过热行情 。短期来看,可以缓解当前资金过度导致的“疯牛”行情,长期来看,适度增加新股供给可使两市[color=#000 !important]上市公司增多,给投资者更多选择,缓解资金滞胀引来个股的过度上涨。
      此举绝非是“打压”股市,实意为以供给促平衡,无论是监管层还是股民,都期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分歧加剧并非“牛市终结”
      从今日盘面上看,二八跷跷板效应依旧十分突出,两市超1000只个股跌幅逾4%,却依旧有71只个股强势涨停。4月汇丰[color=#000 !important]PMI创12个月新低、外资纷纷大举减仓下,短期涨幅巨大的A股确实面临着回调的压力,但是70余只逆势涨停的个股也在宣誓着,当前牛市依旧是“不差钱”的行情。
      今日盘中,部分“牛市终结”、“中期见顶”等各种议论和资讯纷至沓来,系统性风险继续被放大。然而,纵观股市历史的数次暴跌,都不缺少指数急涨过后的暴跌。
      虽然近期市场利空消息过多,除新股启动申购外,三桶油掌门人同日调整、监管层开展非法集资整治行动、券商[color=#000 !important]伞形信托新项目已暂停、三季度印花税或上调(已被国家税务总局辟谣),但是牛市根基依旧未变,“改革牛”印记依旧明显。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货币和财政政策仍将保持适度宽松,市场系统性风险较小,大类资产加快向权益投资迁移配置已成趋势,中期上行动力充沛,牛市格局仍将延续。
      投资布局优选防御板块
      资金大举调仓出逃、权重与题材共同下挫,说明当前高位市场筹码已大幅松动。四月各大主要指数涨幅均在20%左右,市场短期积累了巨大的获利盘,短期来看,指数调整在所难免。
      在短期避险行情的情绪下,投资者可以选择食品饮料、医药、家电、轻工等行业作为防御性投资。
      在如今监管加强与短期风险并存面临调整的情况下,业配置应当遵循三项原则:第一,甄选在本轮行情中涨幅较低的滞涨行业;第二,甄选当前估值较低、具有基本面支撑的行业;第三,避开融资买入额占比较高的行业。
      具体来看,食品饮料、[color=rgb(0, 0, 0) !important]医药行业在本轮行情中涨幅较低,且本身具有防御性质,配置价值凸显;受益于地产销量持续复苏、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双重因素推动,家电板块在当前阶段的配置逻辑清晰;轻工板块持股离散度居中,前期涨幅较少。
      无论从技术面还是消息面,本轮股市的快速修正有利于市场进入管理层所倡导的慢牛模式,今日的大跌与其当做“牛市终结”不如视为“模式切换”。一路上扬屡创新高的沪指怎会倒在小小的数十只新股发行上,况且中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该经历的坎坷总要经历。
      随着A股市场的日渐完善,投资者也需破除过去成见,趋向成熟。新股发行真的并非洪水猛兽,A股也终将回归理性慢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