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亖忽悠

2014年中国政府施政看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年,我们一起谈起的故乡

  编者按:在两会即将开始之际,搜狐财经推出"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从九个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带你重温习李元年里普通国人的状态与感悟。有公务员国企员工在中央反腐大背景的生活感悟;有创业者、股民的财富变化的悲欢;有沪漂一族对工作和生活的呐喊。他们的感触才是对2013年最真实的写照,也只有这些"追梦人"才能真正绘制一幅美好的"中国梦"。


  本文主人公是名北漂一族,很多年来,他就像是一只越冬的候鸟,即便没有飞的很遥远,每年一次的往返也几乎就是和她的全部联系......


  作者:北漂 郭儒逸


  下面的文字是作者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写的,一年过去,情况似乎并未发生丝毫的变化。在这个大时代里,突然讲起故乡的话题,谈及它的变迁,却感觉十分陌生。也有可能,是自己和那个讲故乡的圈子,已经离得越来越远。


  最近一部片子偶尔会被拿过来做个谈资,就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一个有关时间的片子。一个活了14000岁的男人,在漫长时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感。这貌似要比都教授的那几百年更有魅力。岁月这个东西,不可思议。


  而在忽短忽长的时间里,到处都会有变迁的故事,无论形式,总将被察觉。


  《孤独的故乡》


  太行山脚下的老家乡村和大多数的北方农村没有太大差别,在肃杀的冬季尤其如此。然而过年再回去的时候,除了那座嵌在半山腰的古老寺庙里飘扬出的阵阵佛号,感觉儿时记忆里村庄的模样,已经刹那间变得很稀薄了。


  很多年来,我就像是一只越冬的候鸟,即便没有飞的很遥远,每年一次的往返也几乎就是和她的全部联系。没有乡愁的矫情,没有少小离家的惶恐,更从未有过近乡情切的那种心跳。这么说来,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没心没肺者。


  很多年后,我不止一次地做过良辰孤往、植杖耘耔的梦——在脚下路磕绊的时候,在怨艾的时候。这个寻求慰藉的地方啊,回头望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你们已经疏离了太久。于是,在某一天不得不开始猛烈的怀念。


  90年代初在中国农村鼎盛的时代,记得过年时节一到晚上便人声鼎沸,我确信你会感谢鸡犬相闻这个词的美妙。四处嬉闹的孩童、隔夜供桌上上冻的祭品、烧断的炉香里散发的味道、还有操持不歇的母亲。对了如果你想,还会一不小心望见那群星璀璨的遥远夜空。而这一切,等到今天喧嚣落尽寂静拥上,我再也没能找到当初的影子。


  不可否认,故乡在悄然无声的变着。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这个祖祖辈辈生存的地方,哪怕只是暂时地泊向远方。或者,这个叫做故乡的本身也在默默寻觅一个不至于过于落后,以便能和那里的人们依然维持不多联系的一个精神契合点。然而正是这个契合点的飘忽不定,直接导致了故乡和离人之间的难以倾诉的隔膜,和弥漫在二者之间的偶尔猜忌的气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慢慢融入另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而故乡小小的庇护不可遏制地日渐微弱。当往昔的故乡有朝一日也成了千篇一律的水泥阁楼,他们的隔膜是会彻底地消除,还是会长成一堵横亘其间难以逾越的高墙?


  故乡老了,尽管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所谓翻新的变化,但似乎并没有能再泛出很多年前的那种勃勃生机——它正在被遗弃。


  千百年来的中国农村社会,几乎完美地保持了一种疏于法理重于道德的乡绅自治状态。如果没有爆发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动乱,这都将会是一种长期保持的慢条斯理的状态。在这个场景之中,故乡是安静的,易于归属的。打破这种状态的力量过于薄弱,甚至一度并没有过。其实我认为很难讲这种模式的优劣,觉得这样的故乡是个可以让你软绵绵做梦的地方,而没有自身无处皈依的冷酷与冰凉。这种冰凉,现在却在日复一日的感受到,而其原因开始指向了迈向城镇的诸多努力。城镇化的另一个解释就是,原有乡村结构的彻底凋零和消失,不知道这种和历往的断层,在作别故乡欢欣憧憬之时,是否能忘却掉骨子里的那份惆怅?


  我并没有听到太多的欢呼雀跃之声。


  只是突然怀念。当“村八分”在日本农村社会盛行的时候,中国故乡的简单乡间关系也开始变得那么亲切——即便可能受到了被孤立的惩罚。可能若干年之后,儿时的故乡在脑海里留下印象的,也不会是类似上述的诸多不愉快,而是只剩下一抔没有杂质的故乡泥土。一如小时候每逢出殡的乡间队伍,对扛在孝子肩头的引魂幡那般印象深刻,终生不灭。


                                      返回》成败攸关的一年之《来自习李元年的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编者按:在两会即将开始之际,搜狐财经推出"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从九个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带你重温习李元年里普通国人的状态与感悟。有公务员国企员工在中央反腐大背景的生活感悟;有创业者、股民的财富变化的悲欢;有沪漂一族对工作和生活的呐喊。他们的感触才是对2013年最真实的写照,也只有这些"追梦人"才能真正绘制一幅美好的"中国梦"。


  回不去的乡村 扎不下根的城


  作者:打工者 志伟


  浙江衢州的大年初二虽然不冷,一头金黄色头发的志伟还是习惯性地将双手插裤袋里。每走几步,他会甩一甩头发——20岁的他认为,这样会显得酷一些。


  在城镇化浪潮中,父母外出打工,志伟从小在爷爷奶奶的怀抱中长大。像志伟一样,中国农村有很多青少年因缺少父母管束等原因只读到初中,甚至更早辍学。随后,他们或者又读两年职业学校,或者直接进入城市打拼。但是,现实的困境在于,他们依旧很难真正融入城市,始终觉得自己是斑马线上的过客;他们大多也不愿再回到农村,“因为回去没事做”。


  扎根城市的“门槛”


  志伟是浙江衢州人,家住后溪镇东华村,平日里,这座小山村异常静谧,大部分青年都在外打工,年纪大的则在家务农。只有到了春节,青年们才像候鸟一样回到乡村,使这里重新热闹起来。春节期间,在农村这样一个熟人社会,谁家孩子的工作及薪资不再是讳莫如深的秘密,反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管“混得好不好”,青年们回乡时都会尽量表现得体面一些。


  志伟当时感觉在小地方“没花头”,所以选择去杭州闯一闯。他目前很看好美发行业,他认为做头发是一种潮流。谈及更长远的规划,他觉得自己在杭州扎根的可能性很小,畸高的房价会是最明显的羁绊。


  当地受过大学教育的吕建成也坦言扎根城市的不易。他说,房价、物价,甚至未来丈母娘都会是门槛。


  回不去的乡村


  尽管扎根城市艰辛,目前在浙江桐庐工作的吕建成还是有去大城市闯一闯的想法。“刚毕业的时候雄心壮志,现在在桐庐待了一年半,感觉连动的勇气都没有了。”他自嘲说,自己再不动就要老了。


  不管是志伟还是吕建成,出身农村的很多青年都渴望离开农村,融入充满更多可能与机会的城市。志伟说,他不想回到农村,“因为在家不知道做什么”。作为男孩,志伟还可以像父辈一样选择务农,可是近年来务农的成本与收入倒挂,使青年们望而却步。


  与志伟类似,从事家电销售的吕建成也从未考虑回东华村,“我已经回不去了”,“生活习惯和环境,已经融不进去,而且回去也没有能力谋生。”吕建成说。几年前生猪行情好的时候,当地有不少青年选择生猪养殖作为创业项目,政府部门也给予相应补贴,但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很大,而且突如其来的疫情往往会让资金不够雄厚的创业者一蹶不振。出于经济收入及风险的考量,大部分农村青年还是选择去城市,尽管觉得自己只是斑马线上的过客。


  解决困境的路径


  对于像志伟这样的农村青年来说,更重要的则是告别现今“回不去的故乡,进不去的城”的尴尬处境。除了进城必须面临买房压力,回乡又收入倒挂外,农村青年还因城乡户籍割裂等问题而迷茫。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城镇户籍人口的比重却只有35%左右。按照半年以上常住人口的口径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7亿人中,有大约2.2亿人仍然持有的是农村户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家彬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曾说,“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享受不到城镇户籍人口所能够享受到的市民权利和公共服务”。


  志伟说,他其实没有想这么多,也不懂,现在只想快点学好技术。


                                      返回》成败攸关的一年之《来自习李元年的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理想飞一会儿

  编者按:在两会即将开始之际,搜狐财经推出"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从九个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带你重温习李元年里普通国人的状态与感悟。有公务员国企员工在中央反腐大背景的生活感悟;有创业者、股民的财富变化的悲欢;有沪漂一族对工作和生活的呐喊。他们的感触才是对2013年最真实的写照,也只有这些"追梦人"才能真正绘制一幅美好的"中国梦"。


  本文主人公是一个草根创业者,讲述自己创业的艰辛


  作者:草根创业者 安传东


  一个朋友做销售,工作没多久就喝出了明显的啤酒肚。他说,喝酒是工作需要,可能谈了好久都没什么进展,但只要一次酒喝好了,就签下来了。还有一个朋友做产品经理很能讨女上司的欢心。大家问其秘诀,答曰很简单,在女上司生气,疑虑或者不开心的时候,无需太多废话,拍拍马屁就可以了,例如说,总监您今天穿的很大方得体,鞋子很上档次就像刚参加完巴黎时装周的模特一般。百用百灵,屡试不爽。


  谈判解决不了的问题,喝酒可以解决。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拍马屁可以解决。


  推而广之,理智解决不了的问题,情感可以解决。逻辑解决不了的问题,直觉可以解决。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宗教可以解决。孔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庄子还可以解决。


  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性的人其实最理性,理性的人反而又很感性。假如一个人妄图用理性来解决一切问题的话,他往往会得败很惨,死得头破血流都不清楚是为什么。——因为理性思维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是行不通的。人类社会永远都具有一种女性化的气质——与其被说服,更愿被感化;与其理智,宁愿依赖感觉。作为一个既不感性又不理性的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走上了一条创业的不归路。总以为笨鸟能够先飞,可是生活会浇来一盆盆冷水。


  怀揣什么也不懂,带着一些接地气但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四个人(我们的组成实际上三个台湾籍,一个大陆籍)用自己的钱注册了一家小型的科技公司。我就名至实不归的成为了名义上的法人代表,注册资本为十万块;注册一家新的公司需要用到办公地址,这是一件很麻烦且棘手的问题,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屌丝来说,有一间自己能够使用且是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其困难不亚于让男人生孩子。后来没办法,只好请代办公司,注册在海淀,处理事情还比较方便,因为工商局就在学校旁边。


  请代办公司申请了在清华园的某处破败小平房,不在那办公总之也不介意了。地址使用费为每年4000块,不过现在已经涨到5000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实行新的公司注册法,代办公司知道以后生存不易,要狠狠的宰我们这些创业的最后一笔。地址搞定了,然后就是验资,划资。不得不说北京的创业热情很高,每天来办各种公司业务的人都有很多,关键是还有很多手续流程,有时候一个手续要排队半天,最碉堡的是这些部门没有统一性,办公地点也是散散落落。很多手续都是有点前赴后继的感觉,做完一件才能做另一件。就这样山重水复的从本就拮据的钱和时间中,请人注册办事等通知,签字、审批。注册一次公司要把几个人都折腾了半死。跟初创公司那种人少活多,紧效率的事实极为不符。


  不管怎样还是满怀期待的拿到了经营许可证。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由自己创办的公司,宣告了我不必以后为别人打工了。可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很多报道中早就有所耳闻;我想前期很多草根的创业者,在没有做出成绩之前是很难得到投资者的垂青的。他们都会面临一个重要的决策,坚持用自己的血汗钱,还是向金融机构贷款?很多人做出了跟我一样的选择,选择了后者,最终却不得不选择前者。因为上来就碰了一鼻子灰,作为企业贷款要有北京房产作为抵押。这一个限定条件就抹杀了很多向银行借煤取暖的创业者。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村里的大多数具有革新精神的人们,想必都拿不出来北京房产去做贷款抵押吧。反观那些大企业,银行每年都会巴结着降息给请他们贷款,这就是区别的所在,真心希望以后国家能够给予创业的年轻人们,更多的条件和政策的鼓励。


  我叫安传东是一名草根创业者,创业的辛酸也许只有真正走在这条路上才能感知,但更多的是坚持我们的梦想,一种品质和精神。感性理性,自己会有一个答案。


                                      返回》成败攸关的一年之《来自习李元年的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矫枉过正似乎是各种运动的传统

  编者按:在两会即将开始之际,搜狐财经推出"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从九个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带你重温习李元年里普通国人的状态与感悟。有公务员国企员工在中央反腐大背景的生活感悟;有创业者、股民的财富变化的悲欢;有沪漂一族对工作和生活的呐喊。他们的感触才是对2013年最真实的写照,也只有这些"追梦人"才能真正绘制一幅美好的"中国梦"。


  本文主人公系一家大型央企工作人员,用他的话说:听说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候,本以为风一阵雨一阵便也过去了,没成想,这次是来真的了。


  作者:大型央企工作人员


  去年,听说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跟以往一样,学学报告,写写心得,风一阵雨一阵便也过去了。没成想,这次是来真的了。


  就说勤俭节约吧。虽说一直在提,但要求如此具体却是头一回。拿开会来说,原来一个简单的会议,会前布置会场,背景横幅、鲜花绿植、茶歇水果,就一个要求:高端大气上档次。有些还得准备纪念品,花多少钱才能不掉价又有意义。一个小会议花个几万,有点规模的就得奔着几十万去了。现在好了,装饰物品一概拿掉,桌椅板凳齐备即可。虽说乍一看素了点,但对会议本身毫无影响,特别是我们这种工作人员乐得清闲。


  当然,最关键的还得是吃。


  会议活动要吃,迎来送往要吃,到基层考察得吃,来集团办事得吃,而且根据领导级别差别,每顿饭的标准也不同,但不管什么样多少人,不摆个桌满似乎不够热情。一顿饭下来,酒没少喝菜却没怎么吃。不过,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装点得却是自己的门面,这种事情似乎已成社会常识。但在大领导都吃包子的今天,这些风气说改便改,真有点令行禁止的意思。对于那些天天奔波于各种局的大老板们来说,不仅省了花销,还能养胃护身,大家倒也真心欢迎。而且,真正的大佬还真不用这些无谓的东西来装门面。出门经济舱、吃食堂、住招待所,怎么简单怎么来。至于说一年能节省多少钱,我倒真说不好,我只知道周围几家高档酒楼要么改做家常菜,要么直接关门大吉。


  以上种种,离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毕竟有些距离,大家只有拍手称好的份。特别是我所在的央企,本来也没那些大手大脚的习惯,不像那些大鳄寡头,搞个运动会动辄几千万,我们低调节俭惯了,所以也没什么不习惯。


  但层层加码、矫枉过正似乎是各种运动的一个传统,你让我增一分,我加十分,你让我减一点,我减一片,似乎不这样不足以表示“贯彻有力”。


  于是,狠刹奢靡之风,很快便刮到了群众的头上。虽说我们顶着央企的帽子,但身处纯竞争领域,毫无垄断之利,收入也没有什么不能见光,无非是工资奖金,外加交通、电话补贴,逢年过节发点柴米油盐,甭说奢靡,跟一些普通公司比都没有什么优越感可言。


  即便如此,上面一声令下,我们仅有的一点福利也应声取消。虽说一年少个万儿八千,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总有一种从兜里往外掏钱的感觉,心疼。


  临近年底,噩耗相继传来,集体旅游取消了、年节果蔬没有了、年会不办了、甚至连台历都不发了。整个感觉像极了如今的会议室,素净。看着同学朋友公司里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虽说少油少盐利于健康,可有些事情,跟这些都不搭边,跟贫富无关,跟奢俭无关,谁家过年还不吃个饺子,您说呢?


                                      返回》成败攸关的一年之《来自习李元年的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买房故事

  编者按:在两会即将开始之际,搜狐财经推出"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从九个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带你重温习李元年里普通国人的状态与感悟。有公务员国企员工在中央反腐大背景的生活感悟;有创业者、股民的财富变化的悲欢;有沪漂一族对工作和生活的呐喊。他们的感触才是对2013年最真实的写照,也只有这些"追梦人"才能真正绘制一幅美好的"中国梦"。


  本文主人公是漂在上海的一枚单身男青年,过去几个月,他每天都在朋友圈直播买房动态——作为一位外地未婚男,有钱都换不来买房资格(当然,也没多少钱~~~),他曾试过来场说结就结的闪婚,到不限购的上海郊区(可以收到江苏移动欢迎您的那种)去买……终于在前几天,他在朋友圈公布喜讯:房事成了。然后在当天下午update:房事黄了……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刘俊


  昨天这个时候,我辗转反侧,幻想着买到房之后的美好之种种,甚至有点担心幸福会不会来得太快,最后自己反而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可是现在呢,我竟绝望地恨不能把自己彻彻底底地隔绝起来,就好像从未踏入过这繁华世界。


  摇号前一天不放心,问代理万一摇不到怎么办,代理说,几率很大,你房子是所有户型里最土豪的,要的人不多,真摇不到也没关系,混进去选,上回好多人都这么干的。


  摇号的地方设在一个偌大的体育馆里,有块牌子是讲小区周边不利环境因素的,除了有好几家化工厂,还有个工业园。尤其是那个重污染废料处理厂特别让人头皮发麻。前几天知道有这坨厂之后跟代理确认了好几遍,也找了朋友求助,让他们帮忙上网搜一下这小区附近究竟有多少重污染企业,工业园离这到底有多远,那个最让人心烦的废料处理企业会不会搬?朋友陆陆续续反馈来的消息是,那个废料处理厂可能会搬到几公里之外的地方,但是什么时候搬,搬走了原先的老厂做什么用,不知道。废料处理厂所在的那条路上都是各种厂,工业园离这大概有三到五公里,更关键的是,这片区域以后定位就是工业园。朋友们的建议大多是放弃,但我还是很纠结,毕竟为了看这坨房子花了不少心血。


  上海有坨超级2B的政策,外地单身即便你是纳税大户都不能买房,后来听一朋友说昆山的花桥不限购,最近还通了地铁,到上海市中心才一个钟头。有点小动心,决定去看看。这个开发商的口碑一直不错,尤其在屌丝界颇有影响力。赶巧了,看房那天正赶上开发商要第二次放盘。没几天就付了意向金,坐等开盘摇号撞大运。站了四个钟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购房登记单,我要了两个筹,这样可以增加摇到的几率。前边有个姑娘要了十个。


  正式摇号之前试摇号了两次,我很幸运,正式摇号之后的第一组名单里出现了我的身份证号。我站在密密麻麻地标满价格的选房图前,告诉自己一定要理性,一定要理性。深呼吸两秒钟,找到一个小伙子询问那个废料处理厂的情况,小伙子说,您放心,那个肯定是要搬的,年底就搬,但因为现在还没搬,所以开发商才标出来,这说明我们还是比较诚信的,很多开发商都不会告诉你这个的。但搬走之后原厂做什么用,搬到哪里,他都不知道。我想再考虑一下就迅速离开了现场。


  记得刚刚在摇号现场,问了一圈,很多人其实都知道对面有个废料处理厂,但个个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当时觉得挺不可思议的,现在明白了。因为人家跟我不一样,不是自住,是投资,环境什么的根本不重要,能升值才是王道。


  眼看着高楼越来越多,我还安慰自己,没买也好,这意味着我还有机会在上海买。但能不能买,只有靠老天保佑那坨2B政策赶紧解冻了。


  中午跟朋友吃饭,琢磨着怎么才能杀回上海再继续买。朋友说,要买得趁早,三中全会决议里说,以后要控制上海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的规模,看来以后外地人在上海买房只会更难,因为入籍的门槛会更高,房价也只会升不会降。


  (文章转自壹读)


                                      返回》成败攸关的一年之《来自习李元年的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郁闷的“神偷奶妈”

  编者按:在两会即将开始之际,搜狐财经推出"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从九个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带你重温习李元年里普通国人的状态与感悟。有公务员国企员工在中央反腐大背景的生活感悟;有创业者、股民的财富变化的悲欢;有沪漂一族对工作和生活的呐喊。他们的感触才是对2013年最真实的写照,也只有这些“追梦人”才能真正绘制一幅美好的“中国梦”。


  这个故事我们的主人公是一名公务员,因为一次意外的怀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我出生在1979年,是一个所谓的体制内的人员,还有一个很好听的职业:公务员。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可由于我的一次意外怀孕,一切都变了。


  我跟老公都不是独生子女,不符合要二胎的政策。得知自己意外怀孕后,很想留下这个孩子,因为我马上要35岁了,以后年龄大了要孩子更不好。我的哥哥患有精神分裂症,至今未婚,以后结婚生子的可能性也很小了。父母也很想我能留下这个孩子。


  我周围有很多为孩子办理了假残疾证来办二胎准生证的,可我咨询过后发现这个过程很复杂,我已经来不及走这条路了。


  我在网上查询了很多之后,发现有人办理假离婚来办二胎证的。为了我的孩子,我决定铤而走险,去冒这个风险。我跟老公去办理了离婚手续然后找到一个没结过婚的人办理了结婚手续,当然一切都是形式,我跟老公还是在一起的。


  可到了计生部门申请办证,才发现事情根本没我想的那么简单。他们像敌人一样对待我们,严格审查,到家里调查,到单位调查。结果是他们知道了真相。


  我的噩梦就开始了。计生部门先是告诉了我单位的领导,领导大为光火,让我坚决引掉这个孩子,说我要是坚持生下这个孩子,全局人都记恨我,因为我会影响全局人的提拔,大家都会笑话我。我顶撞了领导,从此跟领导就结下了梁子。


  计生部门到处调查,甚至找到我老公单位的领导,威胁说我生下这个孩子,连老公单位的领导也要受牵连。


  我想辞职,可家里人没人同意我这么做,因为即使我辞职,也照样要交社会抚养费,老公也要被开除。我压力大极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只不过是想生个孩子,怎么就成罪人了。他们把我看成了捣乱分子,看成了给单位惹麻烦的人,领导也用了很多侮辱性的语言威胁我。我从小在学校就是好学生,在单位也是老实人,怎么突然就成了他们眼中的刺头了?


  我挣扎了很久,没人支持我生下这个孩子,老公,婆婆,妈妈,都不愿看我为了孩子丢了工作。我还要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不希望把事情闹得很大。我放弃了,我去医院做引产手术,医生告诉我鉴于我的年龄和以前一次流产不全的病例,这次手术有一定危险,不建议做手术。


  我回去求领导,让我保住这个孩子。领导认为我在撒谎,还是让我坚决去做掉这个孩子,还威胁说我要是不去,计生部门有的是办法,会抓我去医院!你要到省城的医院去,那里条件好。我真的绝望了,在他们眼里,我肚子里的根本就不是一条生命,是个祸害,会影响所有人前程的一个祸害,而不是一条生命!


  怀孕对女人来说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一个生命的诞生是世界上多么神奇而美好的过程,可怎么在他们看来,这竟成了一件耻辱的事情!


  最后,孩子还是被迫流掉了,5个月大的小孩。


  我身体恢复一些,回到了工作单位上班。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还有同事提醒我,因为我二胎的事,领导对我很反感,让我去找领导道歉。我不能接受是自己错了这个理论。我不过是想生个孩子,我到底错哪了?


  (文章转自壹读)


                                      返回》成败攸关的一年之《来自习李元年的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动了我的那碗“饭”

  编者按:在两会即将开始之际,搜狐财经推出"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从九个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带你重温习李元年里普通国人的状态与感悟。有公务员国企员工在中央反腐大背景的生活感悟;有创业者、股民的财富变化的悲欢;有沪漂一族对工作和生活的呐喊。他们的感触才是对2013年最真实的写照,也只有这些“追梦人”才能真正绘制一幅美好的“中国梦”。


  这个故事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毕业两三年的国企员工,她作为一个国企员工有自豪的一面,也有无奈的一面,她用自己的声音喊出国企员工真实的声音。


  作者:国企小小员工 扣扣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一提到"国企"的offer,你可以想象,会招来多少羡慕嫉妒恨。同样,你在天涯论坛里抱怨自己工作辛苦,赚钱不易,年终奖是年年缩减,任务是月月递增。人问一句,哪里?答曰:国企,鄙视之光即刻秒杀你。


  这年头,大家约好了喜欢一棒子打死一堆人,管他好人坏人。一个贪官贪了几十亿,看哪个局长都像家财万贯的;一个城管打了人,看个个城管都是地痞流氓样的;一个中石油福利待遇好,看所有国企都像富得流油的。我们反对不公平,却依然戴着不公平的眼镜看着世界。


  近两年反腐倡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政府力度很大,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这绝对是件好事。不清楚公务员的具体收入和工作,不随意发表意见。对于国企小小的员工,我真的想说我们是被牵连的群体。我们是企业,这点跟私企,外企一样,我们的工作是要为公司盈利,需要拉客户,制定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案,也有陪酒,陪K,陪按摩的心酸,为什么反腐倡廉要收回我们应有的福利,把绩效奖、年终奖的部分打折成超市卡和年货不是我们的初衷,看起来多美的福利,可一袋米,一箱油,折合人民币只有几百块,没车的还得自个儿想办法拖回家,对外地员工更是无可奈何,就因为我们"国"字当头,年会取消,年货取消,全国人民却拍手叫好。刚进公司,我也天真的以为,可以不加班,有双休,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一个不拉,包括带薪年休,因为我们是在国企。如今工作若干年,每每有新人美滋滋的跟我分享她今年计划的旅行路线,我就回答三个字:哈,哈,哈。


  诚心的说,类似挂历,年历,对联,贺卡此类在我看来可有可无的"福利",今年取消了是件大好事,以往这些都是我们视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每次采购量都超出需求,回扣也不知道进了谁的口袋,往小了说,减少了我们"甜蜜的负担",往大了说,两个字,环保。


  不可否认,国企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同样是建立在企业的规模和持续盈利的基础上,同样是员工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自身价值的要求下的相对稳定,在这点上,我们确实占了一党专政的好处,一般国企不会轻易破产,基本上我们没有因企业破产而失业带来的危机。至于收入,这得因人而异,对于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我来说,我知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是职位上升的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便是国企"稳定性"带来的弊端,老领导不退休,你再努力,再优秀也无法撼动他的位置,到一定的阶段会给人无力感,缺少一些上进的动力。


  在网络"喝"了无数"心灵鸡汤"的我来说,干一行,爱一行是一种责任。我们应该感恩社会能赏碗饭吃,对穷苦大众来说,我的这碗饭还是有菜有肉的。即使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还是希望大家伙儿能看到国企的我们一样在努力奋斗,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着贡献,也会在深夜加班,双休集训,带薪年休假也偶尔泡着汤,普通的我们拿着自己的辛苦钱,理所应当。


  我们的收入、福利、干的活儿没有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我们可以活得"低调奢华有内涵"。反腐倡廉,减少三公消费,我们绝对支持。只是我们应得的那碗"饭",请手下留情!


                                      返回》成败攸关的一年之《来自习李元年的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