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释放超过1万亿资金 西部证券分析称认为,此次降准: 1、普降1个百分点,释放超过10000亿资金;符合预期; 2、一季度经济金融危机以来最差,实际增速相信比官方公布的更低,稳增长需要降准。 3、工业增长乏力,低产能利用率下价格失去弹性,通缩风险加大。反通缩需要降准。 4、10000亿地方债对市场冲击明显,降准恰逢其时,缓解利率债供给担忧。财政与央行取得了共识,解决10000亿地方债资金,此次降准这个因素有可能是主要考虑。 5、利率债预计无量上涨,这一波能追就追,虽然追击难度较大。 6、宽松不是终点,经济的微观基础太差,宏观宽松解决不了结构问题,相信还有机会,后期利率还有波段。 降准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5大影响与你有关 1、降低银行理财收益率 降准对银行理财的可配置资产会产生重要影响,会导致理财可投资资产的减少和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反过来会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下降。从过去两次降准的经验看,在降准启动3个月之后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会出现显著下降,1年平均降幅在1%左右。而如果未来降准持续展开,预计15年银行理财收益率降幅也有望达到1%。 2、增加债券需求 债券利率将下行 降准对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降准后商业银行自营账户增加的6000亿资金未必会放贷款,但肯定会去买债券,债券利率必然会大幅下降。目前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35%以内是非标资产,而65%以上是标准化资产,其中债券类资产的占比在60%左右。而市场上的债券供给是有限的,因而银行理财可以买到的债券和利率都会下降。 3、P2P理财收益长期将走低 当前,P2P作为互联网理财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开始走进了百姓的“钱袋子”。而此次央行降准,会不会对P2P产生影响呢?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降准对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P2P行业基本没有影响。虽然降准带来的流动性增加,以及传导出的货币总量增加,或将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也将对网贷平台收益率产生影响,但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整体来看,虽然网贷行业收益率水平短期内不会明显下跌,但长期预计仍将走低。 4、股市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降准属股市重大利好,明日沪深两市不出意外将大幅高开。考虑到2008年以来历次降准后上证均高开低走甚至大跌,投资者需提防重复上演追高套牢的悲剧。例如今年2月4日央行公布降准消息后,第二天沪深股市反而双双收跌。 5、楼市影响 对于购房者来说,近期层出不穷的刺激政策难免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恐慌,松动的信贷让购房者难以再期待价格下调回归合理。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宏伟直接表示,房价再跌的可能性接近于零。降准以后银行后续资金将更加宽裕,房贷有望继续宽松,部分城市将可能在目前9折主流的基础上回归到85折,购房者压力持续降低。所以购房者若继续观望可能会错过最佳购房时机、增加购房成本,积极入市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专家解读: 经济下行压力大 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 “3月份进出口数据再次双双负增长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需和外需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预计今年一季度GDP增长可能破7%”。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解读数据时说。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说,“虽然我们预测一季度增速可能放缓至7%,但目前来看跌破7%的下行风险很大。” 除了进出口数据外,近期公布的其他宏观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月初公布的经济先行指标PMI,3月份虽反弹至50.1%,但仍低于往年水平,且一季度平均水平仍在荣枯线以下;上周出炉的3月PPI数据也是连续37个月保持同比负增长。 就货币政策而言,目前市场对央行降息降准的预期持续升温。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此前就曾指出,在接连下调逆回购利率等“价格”型宽松的基础上,央行将很快推出降准或MLF、PSL等“数量”型宽松措施,4月中旬经济数据公布以及25日政治局会议前后是可能的时点。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发表报告表示,中国央行将进一步宽松政策,预计最快本月降准50个基点,6月份降息25个基点。朱海斌还指出,今年下半年不会降息,因为通胀率有可能上升。 招商证券谢亚轩认为,这次降准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决策层的底线思维决定政策需积极操作加以应对。降准有助于弥补一季度央行新增外汇占款负增长带来的基础货币缺口,降准幅度加大释放政策信号,体现货币政策更加积极。展望来看,未来两个季度仍有可能降准1-2次。考虑通货膨胀走势,二季度有可能降息一次 同时配合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和利率市场化的完成。 名词解释: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政策回顾 近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一览 2015年2月28日,央行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2015年2月4日,央行宣布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2014年11月21日,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