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万科2013年全年香港业绩会问答现场实录: 现场提问:如果说万科的发展也是一场马拉松,B转H的成功是在马拉松的哪个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对万科来说有什么意义? 郁亮: 我们B转H还没有到终点,我们从1993年开始发B股,我们希望在[color=#000 !important]资本市场方面能够更国际化。在20年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一个新的节点上,B转H能不能转成功我们还在尽力争取,现在国内我们拿到了批准,正在安排香港这边的事情,希望能够顺利完成这件事情。如果完成是不是意味着马拉松到终点了呢,跑过马拉松的人不会把马拉松当成挑战,当你过了一个挑战以后,你可以挑战更高的东西。如果能够做成功,这将是万科新的起点。对万科来说,我们从来都是不满足于现状,都愿意挑战自己。在20年前我们发B股以来,我们每半年中期业绩,每年年度业绩都会来香港见大家。哪怕有一年冷淡到只有几个人来听我们开会,我们台上坐的人和台下坐的人一样多,我们仍然不放弃。 现场提问:B转H现在有没有时间表,在香港上市的情况怎么样?如果成功以后,万科在海外发展或者在香港其他地方发展的步伐会不会加快? 郁亮: 如果我们B转H成功,我们会加大海外业务,会加大国际化进程。B转H成功以后,对万科的发展肯定是如虎添翼,比如说万科在香港的评级会更好一些,因为现在我们评的是万科香港公司,未来我们可以把整个公司拿来做评级,这样实力会大增,更有利于我们做各种各样的安排,相信对万科各方面都有促进,不只是在国际化方面。时间表我们在努力争取,跑马拉松的人都知道有时候不是由你来决定的。总之希望越早越好,但是我们确实没有时间表拿出来,我们在努力做这件事情,因为我们等了很久。严格说我们等了21年,从开始启动也等了一年多,所以我们的着急程度你们可以想象,但确实我们还要按照香港的规则来做这件事情。 现场提问:今年因为万科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了,所以你们的派息大幅度提升,是不是意味着万科今后几年投资扩张规模会相对减慢?这个派息政策会不会延续到你们之后的H股?派息会不会考虑每年以某个稳定的数字增长? 郁亮: 为什么我们要增加派息这件事情,确实和H股有关系。我们研究了一下,在香港上市的地产股平均派息水平比国内高,国内平均在15%到20%左右,而香港在30%左右。我们想成为香港H股公司,所以我们不如提前先把我们的派息水平和香港的派息水平相一致。尤其是在股票价格比较低的时候,投资者也呼吁我们增加派息水平来支持我们的股价,也回应一下投资者的需求和想法。因为万科的投资者有很多,差不多有一百多万投资者,不同投资者有不同想法,我们需要照顾到各种类型投资者,所以我们决定今年提升到30%左右的派息水平。万科未来希望能够保持这个水平,但我们不会明确说今年30%,明年35%,后年40%,不会这样公布,我们没有这个政策。我们也需要看公司的发展情况,我们的资金情况和投资者需求,投资者的诉求在哪里,我们平衡这些以后再做最后的决定。但是,我想当我们今年把派息水平提升到30%以后,这30%就是一条线,在这条线上我们展开对未来派息的安排。 现场提问:随着万科海外业务的增加,在海外发债的几率也在增加,有没有考虑在汇率方面做一些风险规避的对冲动作?现在市场比较关心的是国内[color=#000 !important]信托产品没办法兑付的事件,有一些人担心没办法及时凑利息,付本金的情况开始出现。作为在香港发债最多的国内企业您认为会不会受到冲击?万科今后在香港的融资成本会不会提升,在选择人民币还是低息债或者是美元债? 郁亮: 人民币自从双向波动以来,不是单边波动之后使得汇率的风险就突出了。任何的对冲工具都是种成本,所以我们会仔细分析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比较。我们现在专门研究过发债的规模和海外业务收入,我们外汇收入之间是基本平衡的,我们也时刻关注这汇率的风险,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采取一系列机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海外业务方面基本上是聘请当地最优秀的人做这件事情,而不是从国内派干部过去,这一点和别人不太一样。我们都是美国公司,是美国团队操作,我们香港公司有香港公司操作,所以他们能够提供这个市场最合理的对冲工具和方法帮我们规避风险,这方面我们已经采取措施了。 国内有一些公司信托产品方面个别出现兑付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世道非常好也不能保证每个开发商都赚钱,我觉得这个情况出现也是正常的,否则优秀发展商没办法脱颖而出。这会不会影响我们在海外发债呢,因为很多公司不能在海外发债,能够来海外发债的都是国内优秀的发展商,所以我觉得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发债成本和国际市场更接近,而不是说国内影响更大一点。 现场提问:拥有[color=#000 !important]H股上市平台之后,未来用于境外融资是通过万科置业海外还是万科H?万科置业海外未来在万科处于什么样战略位置,主要发展哪方面的业务? 郁亮: 我们H股如果能够做成功,相当于我们有H股,同时还有一个香港万科置业海外。其实现在的分工不会由于H股的发行而发生变化,它现在怎么做的我们未来也会怎么做。比如说现在定位香港置业海外主要集中香港业务,所以目前我们没有什么变化。当然,我们也会考虑香港置业海外这边有没有可能做更多的事情,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计划,目前来说H股不会影响万科置业海外的运作。 现场提问:之前有消息传出来,万科可能会有意发展民营[color=rgb(0, 0, 0) !important]银行(行情 专区),能不能说一下万科在这方面的发展思路? 郁亮: 民营银行除了我们和腾讯传了前海银行的绯闻之外我们没什么打算,当然这个绯闻不是我们传的,不知道他们怎么编出来的,我们对民营银行没有任何的考虑。民营银行是一个很花钱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养得起,我们养不活它,也养不到它,所以我们对民营银行没有兴趣,我们没有投资民营银行的计划和想法。 现场提问:万科今年拿地会主要集中在哪些城市,今年拿地预算是多少?早前万科海外拿了香港荃湾的地块发展情况怎么样,之后在香港会不会继续拿地? 郁亮: 在土地政策方面,我们不会分一、二、三、四线,现在很多人觉得三、四线城市不行了,一、二线城市很好。万科在大家一窝蜂去三、四线城市的时候也没放弃一、二线城市投资,而在现在大家都回到一、二线城市的时候,万科同样会关注三、四线城市。我们是均衡[color=#000 !important]投资策略,我们会均衡整个投资阶段,而不会一窝蜂随着市场热点往哪里跑。我们的补地行为是根据我们的消耗量决定的,也是根据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所决定的,这方面我们没有明确的说今年买地重点在哪里,但是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和规则,我们要买的地是盖有人住的房子,由此,我们会继续强调做主流需求地,这是我们强调的重点,我们买地重点在这方面,但是不是按照一、二、三、四线去区分。 我们和[color=rgb(0, 0, 0) !important]新世界(行情 股吧 买卖点)合作的荃湾项目现在进展很正常,因为这个项目我们是小股东,主要由[color=#000 !important]新世界操盘,具体情况可以问一下新世界那边。 现场提问:李嘉诚先生最近说内地是面粉贵过面包,你们在内地做房地产压力会不会很大,怎么看李嘉诚先生的这番言论?第二个问题,现在国际化是一个方向,今年海外买地投资额和去年相比有什么样的趋势? 郁亮: 我没机会看到李先生说中国内地的土地是面粉贵过面包,我觉得这个是有所指,而不是通指,中国这么大,不能说所有的情况都这样。李先生是我们非常敬重的一个企业家,而且他为香港做了很大的贡献,无论是为人还是做企业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至于说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看法,我还没有机会听到他的看法,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向他好好请教。 关于海外买地的情况,为什么万科去海外我想解释一下。是因为海外地价比中国便宜我们去抄底了?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和80年代日本去美国买房子,买地不是一回事吗,我们凭着有钱就去了。我们怎么可能比纽约犹太人有钱呢?比那些不动产家族有钱呢?所以,你可以注意到万科去的每一个地方,我们找的每一个项目合作伙伴都是当地优秀的合作伙伴。我们海外业务发展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学习,为了学习我们才和当地最优秀的发展商合作,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二个目的,我们走出去是为了请进来,我们到纽约、香港、新加坡,当地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关注我们,更多机构希望和我们合作开拓国内业务,这样我们知名度提高了,很多人会找上门来。否则别人不知道万科是谁,我们在国内很有名,到国外像乡巴佬一样没人理你,通过走出去以后和顶尖合作伙伴合作我们获得更多朋友,共同探讨国内的发展机会,所以走出去也是为了请进来;第三个目的,我们顺便为中国失去买房资格的有钱人提供投资渠道,这是顺便做的事情,我们不想说在海外建华人社区,我们是顺便做这个事情,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万科不会给自己海外预算定目标,必须花多少钱做这件事情,只要有合适投资机会我们就去做,但是这个量还是很小的,因为目前万科现在有400个项目在操作,我们现在投了海外4个项目,只有1%,再翻一倍也是2%而已,所以这个我们还有相当大的空间,目前我们还是基于前面三个目的做海外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