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6|回复: 8

英女王见中国总理却拒见安倍 内幕太惊人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发表于 2014-6-22 20: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女王见中国总理却拒见安倍   内幕太惊人了

    2014-06-20 10:39:00来源:米尔网浏览次数:

       而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4月29日至5月7日先后访问德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比利时6国。访问英国时,英国女王并没有见安倍。为何英国女王接见中国总理而不接见安倍呢




        李克强此次访问英国,是中国总理三年来首次访英,也是新一届中国政府领导人首次访英。当地时间6月17日上午,李克强在温莎宫会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也是英国女王的一次破格接待。

        而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4月29日至5月7日先后访问德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比利时6国。访问英国时,英国女王并没有见安倍。为何英国女王接见中国总理而不接见安倍呢?

        首先,会见英女王有哪些讲究?

        “英国皇室的礼仪是出了名的繁多。”熟知涉外礼仪的外交部前礼宾司代司长鲁培新表示。在曾陪同我国领导人会见英国女王的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看来,这次会见属于破规格的接待和礼遇。

        按照惯例,女王一年会见两次国家元首或有历史沿袭关系的皇室成员。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伊丽莎白女王已近90岁高龄,会见女王的机会就更加难得。

        就在上个月,白金汉宫刚对外宣称,女王陛下从此以后将不会出席任何典礼和场合,包括最重要的英国议会开幕大典。


    英国女王陛下会见中国总理和总理夫人


    安倍访问英国时没有这种优待

        女王陛下也不会再亲自会见外宾,所有王室活动将由查尔斯王子代替。综合考虑这些情况,此次女王破例会见李克强总理,是一种非常友好的举动,意味着李克强总理将在英国享有很高的荣誉和高规格的会晤。

        在欢迎晚宴上,李克强发表致辞称,访英行程不到24小时已硕果累累。中英签署多项政府间和商业协议,但这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有质量、更深入的投资关系。中英合作不仅双赢,并会走向第三方,让世界受益。

        中英合作是互惠互利的,中国现在强大了,英国看的起咱了,说明中国的影响力真的不一般。

        我们再看看英国女王破格接见过的外国政要:2014年2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英国,英国女王破格请她到白金汉宫喝茶;2008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对英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时,在温莎宫与英国女王会晤;2008年12月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卸任前最后一次访问英国,获准在白金汉宫音乐厅为女王演奏钢琴曲。

        而2014年5****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英国,会见英国首相卡梅伦,未能会见女王。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英国访问时将自己比作二战前将日本拉出经济泥潭的前首相高桥是清,并搬出卡梅伦的高曾祖父来与东道主套近乎。

        然而,在高谈阔论日本与卡梅伦的历史关系之时,安倍却没有提及高桥是清的结局。在成功将日本拉出经济泥潭后,高桥的财政政策惹恼了意图扩军开战的军方,1936年,高桥是清在政变中被士兵暗杀,日本开始陷入二战的深渊。

        记得,此前有英国某媒体主编说:“安倍晋三经济学知识.不如伯南克插花的手艺.政治.外交.能力不如奥巴马打高尔夫球的的技术。”

        看到这个仿佛大家就懂了,英国也知道,安倍的经济学根本不咋地,还想跟英国来混?来坑我们?跟安倍合作真的就要亏大喽。英国女王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不见你安倍,你还没达到水平,回去再多练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总理出手就买英国命脉 英首相惨遭羞辱

        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国总理星期一展开访英行程,英国各大报纸都发表前瞻性报道。除经济议题以外,英国媒体也关注中英两国国际地位的此消彼长

        英国媒体的一篇评论说,在李总理访英前夕,“北京决定温和地告诫英国,要有自知之明”。

        文章引述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的话说,中国已经不再把英国看作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现在德国、法国已经排在英国之前。

        文章说,刘晓明的话说明,中国无暇顾及外交上的一般礼仪,想要提醒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究竟谁才是21世纪的领头羊。文章说,人 权议题将会被提及。但是,所有欧盟国家为了不激怒北京,都采取了所谓“自 由对话”的形式来讨论此议题。

        卡梅伦将在会晤李总理时提及中英“对话”,这样他就可以对英国公众说,他向中国提出了人 权问题。对于中国总理的来访,经济合作仍是英国媒体关注的主要议题。显然,卡梅伦不得不靠这种方式在讨好中国的同时还要适当地维护一下自己所为的尊严和面 子,这实在是让气壮如牛的卡梅伦大丢颜面。


    李总理和英国首相卡梅伦

        报道说:“中国总理今天来访,开始一场金额可能高达180亿英镑的投资闪电战,中国对英国经济的参与将加速进行。”

        该报引述英国政府内部的消息来源说,这次访问的焦点是经济合作,因为“中英两国拥有互补的经济结构”。报道说,英国对中国投资采取“门户开放”政策,连核电这样的敏感部门都允许中国投资。

        英中贸易协会主席詹诚信(LordSassoon)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英国希望在李克强访问期间为英国的关键基础设施项目争取中国投资。

        詹诚信说:“中国人完全理解,(除英国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大国会允许中国投资于像核电那么敏感的领域。”

        英国屡次挑衅终于激怒北京 主席竟亲自教训

        习主席访问欧洲四国,包括荷兰、比利时、德国和法国,就是没有访问英国。我在英国的大学工作,当然希望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能够来到英国。

        习主席没有到这里来,肯定有他的安排和目的。本博文不想揣测,只是从直观的角度考虑为什么习主席上任的第二年,还没有踏入大不列颠的国土?

        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是个岛国,也是一个曾经有过巨大辉煌的国家。一百年前,大英帝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和军事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正式被美国完全超过,退居世界老二的地位。

        一百年以后的今天,英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只不过它已经没有昔日的辉煌。在欧盟,英国的地位也只能委屈第三,排在德国和法国的后面。


    法国总统奥朗德热情迎接习主席夫妇

        2005年之前,英国还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中国之前。2005年,世界老四的地位被中国所替代。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加速中国追赶西方7大工业化国家的步伐。在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第三以后,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到了2013年,中国的GDP总量突破9万亿美元,是英国经济总量的3点5倍强。英中人均GDP从2005年22倍的差别,8年以后,缩小成为6倍的差别。当今,中国一年所建造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是英国全国高速公路总长度的两倍以上。

        2013年,中国的汽车产量,是英国的10倍以上。

        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欧债危机,使欧元区的5个国家陷入极度困境,包括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元区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在欧债危机极其严重的时刻,许多人开始怀疑欧元的地位,多数人认为希腊等一些国家,必将退出,抑或是整个欧元区彻底崩溃。欧元面对生死存亡的挑战,多少经济学家,多少英国人,为英国当初没有加入欧元区,而感到庆幸?

        然而,在德国和法国的共同努力下,欧元区在年底,开始出现明显的转机。

        到了今天,欧元不仅存活下来了,连希腊等国家,也已经摆脱了灭顶之灾。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欧元区的韧性,欧洲经济走出复苏,跟德国无与伦比的制造能力有关,跟法国的务实经济政策有关,跟老牌的欧盟创始国,包括德法以外的比利时及荷兰有关。

        也就是说,习主席选择访问荷、比、法、德,有其明显的目的。

        首先,是对欧元区的认可和信心。


    中国对英国的不满由来已久,图为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见****

        其次,是却逢中法建交50周年。还有,就是上述四国,能够给中国带来欧盟所能带来的最大商机和外部稳定的条件。换句话说,这四个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和外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作用,大大超过英国的体能。

        中国外交,特别强调外部势力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对中国崛起的认同,对容忍不同社会体系和文化的认同。

        在欧洲,德法对中国的认同感比英国强。其它的小国,一般跟着德法的步伐,而不是英国的步伐。就中法的建交来说,也走在了英国之前。

        在外交和意识形态方面,英国一直与美国保持比较近的距离,对中国的态度时好时坏,冷战的意识,非常难以磨灭。

        英国媒体和BBC的对华态度,虽然比20年前已经友好和理解了许多,但是,本质上,英国媒体和不少社会精英,还没有像德法那样,更为宽容和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

        当意识形态与经济交往产生矛盾时,英国社会和媒体,往往更注重意识形态。其中所造成的误解,甚至是敌对的情绪,对两国的常态发展,非常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在大学里,许多‘极右派’的所谓学者和‘中国专家’,并没有用全面的、客观的、动态的观点,去看待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这些人还是停留在30年前的那种态度,不断发表一些奇特的观点,并且受到媒体和许多人的认可。

        英国的BBC和媒体,很难放下架子来倾听对华有利的声音。对那些尖刻批评,甚至是打击的态度,却总是情有独钟。

        要知道,如果意识形态出现问题,如果不是从共同进步的观点看问题,那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必将受到影响。

        卡梅伦和奥斯本去年访华,对促进中央两国的贸易、投资和人人交往,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可是,当********到英国时,英国首相,总会置中国的严词而不顾。当谈及****和民族问题的时候,政府和极右分子,都是‘当仁不让’。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曾经在英国48集团的会议上给英国的商界领袖划了几道外交红线,他明确指出,每个国家都有其不可触及的底线。底线上面,什么批评的语言都能接受,击穿了底线,就没有正常的外交可谈了。


    习主席欧洲之行未访问英国

        主席此次访欧绕过英国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回击英国干涉中国民族宗教问题。

        要加强中英关系,英国的政府和媒体,要善于理解中国政府的红线,否则,两国的关系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

        习主席本次没有访问英国,不等于英国对中国不重要,而只能说,英国的国际地位,对中国来说,不是至关重要的,起码,没有德法两国重要。

        为啥?

        英国所拥有的东西,中国基本上可以从德法两国得到。而英国对中国的依赖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仅留学生,中国每年到英国留学的人数高达5万人,在英的留学生总量超过12万人。许多大学,离开了中国的留学生,就会出现大量的财政亏损。许多城市,离开了中国留学生,当地的经济必将受到重创。

        随着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英国已经非常渴望中国资本,也渴望中国的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1: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小国和大国的竞争和合作,与30年前的情形,绝然相反。要充分利用中国崛起所能给英国带来的好处,英国政府、企业、大学和学者,必须认真重新考虑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态度,否则,更多的机会,就会被德法和其它欧盟国家所夺走。

        英国竟自称是中国的一个省 奥巴马彻底坐不住

        英国媒体的文章中提到英国人的一种担忧:“我们把核电站卖给中国,今后一旦发生事情,如我们说了不该说的话,中国人会不会拉闸?”

        有英国网民指责奥斯本叛国称,“我们该叫奥斯本中国北欧省主席”,还有人说“下一个被卖的是英国王室,真无耻!”

        “这真是个好主意吗?”英国媒体17日如此质问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质问他为何在华宣布允许中国核电企业在英国核电站项目中持股,甚至是持多数股。

        57年前的10月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主持启动全世界首座商业化核电站卡德霍尔核电站,让许多英国媒体在情感上难以接受的是。

        57年后,早已被挤出核电技术前沿的大英帝国竟将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的核电站交给“一个共产主义政权”,而原因仅仅是“英国兜里没钱”。

        也许正因存在这样的纠结,中国广核集团将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为英国建设核电站的消息被一些英国媒体刊登在政治版,而非经济版。


    卡梅伦发现美国已经救不了英国了,只有中国彩市救星

        英国媒体宣称“这是向中国乞求怜悯”,丢了整个英国政治阶层的脸。力促拥抱中国资本的奥斯本也被人打上“叛国”的标签。伦敦学者米歇尔说,英国核电站的引资条件难称诱人,现实是英国需要电,发电需要钱。

        “奥斯本按下核按钮”

        “英国政府允许中国企业在英国核电站持股”的决定是奥斯本在其中国行的最后一天(17日)宣布的。

        当日,他访问了位于广东江门的台山核电站。此行被英国媒体解读为一次“踩点”,原因是奥斯本在访问时宣布,中国广核集团将签署一份意向书,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在英国萨默赛特建设规划中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

        而台山核电站(中法合作)采用的欧洲压水式反应堆三代核电技术,将会被用于预计耗资140亿英镑的英国新一代核电项目中。“谁能想得到呢?”

        英国媒体说,1979年,简·方达、迈克尔·道格拉斯等好莱坞明星曾出演惊悚片《中国综合征》,影片讲述的是美国一座核电站融化,烧穿地球直达中国,会发生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1: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说,17日显然不会有人提醒奥斯本这部电影的存在,而在奥斯本宣布的计划中,中国企业不仅可以在英国核电站项目中持少数股份,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在后续阶段英国建设的新核电站中可以拥有多数股份。

        多家英国媒体称,欣克利角C核电站是英国自1995年以来建设的第一座新一代核电站,把该核电站交给法国电力公司建设一直是英国政府的心仪之选。但由于投资太大,法国电力公司希望与其有良好合作的中国企业出资分摊成本。

        英国媒体称,法国电力公司为此与包括中广核在内的3家中国核电企业有接触,最终确定的中国企业将拥有英国新核电站30%的股权。

        “允许中国投资英国(核电),奥斯本按下核按钮”,英国媒体以此为题称,奥斯本宣布欢迎中国投资英国核电一点都不令人吃惊。

        他此前已告诉媒体,英国欢迎中国在所有基建领域投资,比如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已在泰晤士河排水工程和伦敦希思罗机场进行投资。奥斯本访华期间,中英也签署了促进核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核电站也是一个敏感商品,英国连这个都敢买说明其经济已经近乎枯竭

        英国专家称,所有协议都有商业逻辑,中国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将一些技术用于本国核电站,并且如果中国能满足英国严格的管理标准,会使中国企业信誉大增。英国媒体说,中国最终希望能利用好英国这个橱窗,在海外推销核技术。

        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必须做的一件事

        2009年,法国巴黎曾因拍卖圆明园流失的铜鼠首、兔首引发中国政媒和民间的不满。在奥朗德总统成功访华之后,法国著名的皮诺家族购得这两件文物,并于6月底无偿归还中国。

        矛盾变佳话,体现了法兰西人的聪明,也彰显了中法两国友谊的新水平。

        英国绅士应该比浪漫的法兰西人更有风度。英国政界和民间人士也曾通过归还中国文物来深化对华关系。1986年,女王陛下首访中国,就将英国1900年掠走的两尊鎏金铜狮子返还给中国,中国将这两尊铜狮子摆放于钓鱼台国宾馆的18号楼前。

        2005年,在英国资深壁画家在马克·刘易斯的努力下,英国从清朝掠走的一口大钟完璧归赵。马克·刘易斯先生据说是为祖先赎罪,但却赢得了中国人的尊重。

        中国流失文物众多,大多收藏于美欧和日本的博物馆里。欧洲收藏最多,而大英博物馆为最,藏有中国不少国宝级文物,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朝黄玉坐犬 等。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国文物,并非通过正常方式流失到英国,而是通过侵略战争的方式劫掠而来。1860年,英国伙同法国火烧圆明园,抢掠大批珍贵文物。


    法国归还中国文物,英国也应该这么做

        对此,法国作家雨果曾经将英法两国视为“两个强盗”,“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1900年,英国又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从故宫中劫掠更多国宝级文物。可以这么说,英国各大博物馆的馆藏中国文物,相当一部分是不干净的。

        尤其是那些散落民间的圆明园流失文物,一旦出现在拍卖市场,就会引发中国政媒和民间的强烈不满。而且,中国亦没有放弃对战争流失文物的追讨,当然也包括被盗窃和非法出口的文物。

        人们犹记,2008年年底,法国总统萨科奇会见****,次年出现巴黎拍卖圆明园铜兽首的事情。两件事情叠加,使得中法关系异常糟糕。奥朗德访华,皮诺家族无偿返还铜兽首,则为中法关系锦上添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1: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務實民生型

        @斯坦哥高徒:貴國經濟學界能否給中國學者更多的交流機會?

        @graciehuang:能否降低中國個人旅游簽証的門檻?

        @Aoco小果果:能不能給我學習上的鼓勵呢?有沒有打算多開展中英青少年的文化交流?

        @yial1:psw簽証!!!雅思要求能不能不要那麼高!!!考試費能不能不要那麼貴!!!然后你隨即給我個移民的名額吧,哈哈哈哈。

        時報連線

        面對英國首相卡梅倫這一舉動,網友們表現出高漲的熱情,那麼他們出於怎樣的初衷來關注和參與這些提問的呢?記者隨機採訪兩位網友。


    卡梅伦的新浪微博

        希望能帶來商機

        網友“水手火堯”說他是在卡梅倫訪華當天看到有人轉了他的微博,於是馬上關注了。首先是看到外國領導人進入中國的社交圈,很好奇,看了前面幾條微博還是英 文翻譯成中文的,到后來就全部是中文的了。這是他在討好中國的網民,他要宣傳自己的國家,開微博是再合適不過的宣傳了。“100條宣傳短片也不如他發一條 微博。”其次,作為一個中國人,關心政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要問一問這個自稱要做‘中國在西方國家最強大的支持者’首相先生,假如中國和西方國家有摩 擦時,他會不會幫中國,成為真正的‘支持者’。”

        “還有最重要的是這次卡梅倫帶著某貿易商團訪華,會不會給我帶來一些商機。”這位網友自己經營一家較大的會展公司,隨著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增多,也有許 多宣傳活動需要做,“我們杭州思庫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之前有幫助德國做過一些宣傳活動,我希望這次卡梅倫來中國也能帶來交流、宣傳的機會,這樣我們公司就 有活干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1: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布萊爾與鄧文迪是不是真的有一腿”

        網友“釣島小沙展”則持有一種圍觀的態度。他說他要看一看除了政治家身份之外的卡梅倫是什麼樣的,他說:“我純粹就是來圍觀的,我對政治家這個身份一點興趣也沒有,我就是想看看他是怎麼跟中國老百姓互動的,在新聞媒體所報道之外的另一面。”

        “我想知道,布萊爾與鄧文迪是不是真的有一腿,首相先生對此怎麼評價。”這是這位網友最想問的問題。

        專家


        面對網友如此大的反應,專家們的看法卻更專業更理性。

        “這是一種公關行為”

        “這是一個公關行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訪華前開通新浪微博,說明中國微博引起人們高度關注,“中國有6�"多網民,相當於兩個美國人口,哪一個力量都不敢低估”。


    兴许能和卡梅伦聊上两句

        金燦榮提到,除人多之外,中國網民的一大特點是政治上比較活躍,屬於中國比較敢說話的一群人,所以在政治上、輿論上都比較重要。

        “這也說明英國駐華使館工作做得不錯,非常敏感”,金燦榮指出,此舉從外交角度值得肯定,“能夠抓住中國年輕人的心,而年輕人意味著未來”。英國使館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首相的認証材料是由使館提供的。

        讓中國網友消費一下無傷大雅各取所需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網絡傳播研究方向顧楊麗老師認為,由於之前奧巴馬開推特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因此,中國網友對卡梅倫微博在社會化媒體平台上出現並沒有大 驚小怪。每個網友從自己的關注點出發,尋找著將卡梅倫娛樂化的方式和角度。“他們看待英國首相和看待其他的娛樂體育明星沒有兩樣。很多話還是很戲謔的。” 由此看出,中國網友雖然水平參差不齊,從提問來看網友還是有一定素養的,他們關注的都是熱點問題,不是蒙昧的井底之蛙的狀態。

        “網友在做一種嘗試,他們用社交媒體這個工具,與外國政要零距離接�",也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卡梅倫既然要來政治作秀,那麼讓網民消費一下也是正常的,無傷大雅,各取所需的。”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新聞傳媒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沈愛國老師認為,卡梅倫開微博是來了解中國網民的民意,是為其訪華加分的。網絡是個眾聲喧嘩的 地方,在中國有幾億的網民,構成比較復雜。網民的提問是符合網絡平台固有的基本特點的,網友還是比較有眼光的,比之前有很大的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