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大盘小幅调整,但涨停股数达30家,而且涨幅居前的个股仍然以重组、高送转、定增等等资本运作类型为多,预示A股特殊主力—产业资本进入活跃季。并且,该主力上月大动作不断,无疑对后市有积极影响。 据最新消息,产业资本最近动向有两方面:一是3月份产业资本大幅增持银行、地产板块个股,且这一势头延续至4月;二是3月大宗交易溢价成交为12.66%,比上月上升。两大动作既反映产业资本对后市走势乐观,也对后续A股走势构成一定支撑。同时回顾历史,自2005年后,产业资本出现多次较大规模增持潮:如2008年9月、2011年11月、2012年12月、2013年4月,随后指数均表现不俗。近月“增持潮”再现,十余家获得超1亿元的暴力增持,股指也以上涨相呼应。 盘面上,除了前期被大股东大举增持的万科、阳光城、华夏银行等大幅上涨外,近日产业资本运作股持续占据涨幅榜前列,如今日的新世纪、依米康(重组)、康达新材(高送转)、准油股份(定增),等等。产业资本运作活跃,即使指数未能再次实现历史类似涨幅,但至少为个股的结构性行情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广州万隆认为,当前既有IPO将重启、经济压力大等利空;但又有高层持续释放对冲性利好(如优先股、沪港通等)护盘,股指有望保持相对强势。与此同时,国务院力挺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改革、重组分道制实施、IPO排队企业寻求“捷径”上市,等等。各种高层级因素合力,促使产业资本的运作动机趋于强烈,或来者不善、甚至掀起资本运作大潮。 因此,在复杂的盘面背后,产业资本运作主线是值得投资者跟随挖掘的高确定性方向!具体来看,一是市场化并购重组概念,这不仅获得国务院出面推动,还具备化解IPO堰塞湖、激活市场存量资金的深意,炒作或贯穿全年;二是如地产、银行等部分超跌蓝筹,以及部分利好反应未充分的低价转型产业题材,其中有产业资本主力关照的个股,后市将大概率跑赢大盘。
预料之中4月会有“惊喜”,而这个“惊喜”来得比预期的还要快、还要多。如今,大盘已经站上了2100点大关,同时也向上突破了半年线和年线,这个“惊喜”更呈现“意外”状态。不过,周线图显示,目前大盘正面临60周均线的压制,上方不远处还有120周均线的大阻力,短期看大盘继续向上的空间有限,多头攻击目标2200点。 120周均线阻力大 位置预判虽然不能保证百分百精准,但可以预先提供强大的参考价值。 2011年5月下旬,上证指数在周线图上跌破120周均线,从而再度陷入进一步的熊市下行局面,至今未有一次回到这条周均线上。而且,2011年7月下旬、去年2月下旬、去年9月中旬、去年12月上旬等,屡次多番向上冲击该周均线均无果而返,显示该均线有强烈的指标意义:要么上摸无功而返证明大市疲弱依旧,要么向上有效突破证明市场有可能大反转。 目前,上证指数的120周均线大约位于2188点,60周均线位于2142点,上周五的收盘点位为2130点。也就是说,如果本轮反弹最后被证明仍然不能形成趋势性行情,120周均线依旧不能有效逾越的话,则目前大盘的上行空间最多也就是60来个指数点,大约3%不到的涨幅,的确不能算大。 另外,当前市场的主流热点是大盘蓝筹,极其容易带动指数,也就存在所谓“假突破”的很大可能,也就是盘中的向上攻击有可能超越2189点,但只是“多头陷阱”。 然而,大蓝筹的趋势行情依据在于宏观经济景气度,而不是阶段性题材,而恰恰当下大蓝筹欠缺的支撑就是这一个层面,其炒作更多属于题材化。所以,大盘仍可能冲击2200点,但未必是真突破。 多头之路多了曲折 上周四,海螺水泥放巨量涨停,但龙虎榜显示当日卖出席位前四全部是机构。至上周五,该股开盘即回落,成交比上周四还要放大,资金流出明显。 海螺水泥从3月中旬开始一路碎步上行,形成通道上升行情,表现强于大盘,主要的支撑题材就是业绩回升、水泥股整体反弹。但是,就在沪港通发布之时机构却见好就收,显然是一种波段操作思维、题材化操作思维。 联系到大盘,日线图上上证指数到达年线,周线图上面临120周均线的长期阻力,可以理解为也到达了一个波段的码头,如果要继续向前推进则需要有新的动力。就像海螺水泥,目前也刚好到达了一个大的阻力位范畴,要继续向上拓展空间需要的是主力的进一步给力,而不是出逃。 本周市场在大盘方面的主要关注点就是:能不能企稳年线之上,能不能有效突破2188点,如果两个要件都不能完成,则4月行情将有一番周折,连续的“惊喜”之后需要调整一下情绪。 一季度的宏观基本面不理想没有悬念,上半月接踵而来的政策扶持,可以理解为对宏观负面因素的提前对冲,有些担心“惊喜”因素已经大部分释放。不过,像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相信已经结束净回笼周期,只要本周继续实施净投放,则负面压力还不至于很大,大盘的回调动能有限。本周关键点看2100点,而2080点可以作为最后的试金石,多头必须固守的防线。时间周期提示下半月仍应在多头范畴,但道路也许多了一些曲折。(金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