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12字财技打造永不断裂的资金链
2014年03月26日16:51来源:搜狐证券
2014年3月,首富李嘉诚以440亿港元折价出售屈臣氏,算上2013年卖的资产首富出售资产已接近千亿港元,这是撤资的节奏么?小编觉得首富的心你别猜,因为答案从来不简单,与其杞人忧天地盯着李嘉诚,不如多多研究一下他手腕灵活的财技。过去40年无论全球经济繁荣还是低谷,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企业都能保持盈利,纵观首富的资本运作轨迹,他永不断链的现金流后是简单的12个字: “多元投资 控制负债 高卖低买”。
1、 多元投资 至于收购的许多人以为“超人”投资眼光精准从不出错,其实过去十年和黄仅投资3G业务就亏损上千亿港元,换作别人早就倒闭了,但是和黄不但没有倒闭,反而一直保持盈利。 把全部资产押宝在单一业务上,若成功固然可以实现收益最大化,但若押错了方向也会陷入无力翻身的境地。  | 李嘉诚旗下公司一览 [url=][保存到相册][/url] |
深谙此道的李嘉诚靠地产发家后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全球进行多个行业投资:从1977年收购永高酒店布局亚太起步,2013年,长江集团旗下的业务纵横地产、公用、港口、等8个行业,遍及五十三个国家。 业务多元化除了分散风险还可以创造稳定的现金流,李嘉诚将回报周期、盈利稳定性不同的业务结合在一起使得长江集团形成了稳定的现金流。
比如香港电力需求稳定,香港电灯有政府许诺的13%稳定回报,而长江基建的基建业务如收费道路和桥梁属高风险投资,回报期长,盈利不稳定。 1997年李嘉诚重组长江实业,让长江基建持有36%的香港电灯股权,使得香港电力为长江基建创造了稳定的现金流,减少长江基建依赖母公司长江实业的贷款 电影《让子弹飞》里有句台词,“步子迈太大 容易扯着蛋”,如果什么生意都做,一方面有可能什么都做不成,另一方面可能欠下一屁股债。李嘉诚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早期收购永高、和黄公司,还是为了和长江原有的地产业务打通以便在香港地产界拥有一席之地,也还是在李嘉诚的老本行里转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