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主而斗争的《民主》周刊
《民主》成为进步知识分子为追求民主自由而斗争的前沿阵地,对揭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传革命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反映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愿望,起了很大作用。 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由延安飞到重庆,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民主》配合中国共产党制止内战、实现和平的斗争,在《创刊词》中公开声明:要求联合全国人民,缔造强大、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当时,刚刚从日本法西斯强盗的铁蹄下看到胜利曙光的人民,由于长期受蒋介石的所谓“正统”宣传,对蒋介石抱有幻想,针对这种情况,《民主》巧妙地向上海人民揭示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抗战胜利中的丰功伟绩,并趁毛泽东、周恩来参加重庆谈判的机会,不仅从文字上作了介绍,并在该刊第二期刊登了毛主席在延安登上飞机的照片。在这一期上,借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的机会,出了专辑,引用鲁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批判语言,向人民揭示了蒋介石的反动老底。 从1945年10月至1946年10月期间,马叙伦在《民主》发表过56篇重要文章,如,《走上民主的路吧》、《写在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以前》、《对政治协商会议建议书》、《蒋先生要听这样的话》、《上海各界呼吁和平》、《玩手段和诚意》、《民主是封禁不了的》等。 周建人发出了《论人民应该多说话》的呼声,文章指向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说“法西斯是反自由、反民主的恶魔”,为了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民族的生存,“不得不与胜利后的法西斯残余势力作斗争”。 1946年,重庆校场口事件、“南通惨案”、“下关惨案”、“李、闻事件”相继发生后,《民主》分别发表战斗檄文,将国民政府的倒行逆施揭露得淋漓尽致。 郑振铎在《民主》周刊上发表文章悼念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
在白色恐怖极端严重的情况下,《民主》因其反内战、争民主的言论为国民党所不容,遭到的迫害步步加紧。 1946年秋,因周刊对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宣布召开伪国大的倒行逆施进行抨击,被“明令查禁”,第五十期在发行中被抢走3700多份。但是,这个16开本、每期18页的阴文套色的刊物,已在上海人民心中扎下了根,国民党不让发行,报贩却非常支持《民主》周刊,编辑冒着风险,出版了五十一、五十二期合刊。出版后送往报摊,上海市警察局出动大批警察到各报摊没收,有的报贩受警告,有的被捕,报贩同业公会也收到不许贩卖的禁令。 在这种严重打击下,编委会作出决定,把五十三、五十四期合刊,作为“休刊号”出版。编者和作者以愤怒和沉痛的心情,精心编写了《我们的抗议》,刊载了郑振铎、马叙伦、叶圣陶、郑森禹、吴晗、柳亚子、田汉、寒松、罗稷南、许杰、周建人等人的怒吼,对国民党查禁该刊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向人民作了交代,郑重声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警告国民党当局,杀死了一个《民主》,“但是民主的潮流,却是没有人有用回天的力量所能压抑得住的”,用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预见,告别了读者。 《民主》周刊休刊号,1945年10月13日出版
1946年10月30日,《民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勒令停刊。从创刊到停刊,共出版54期。 (本文来源:《民主》杂志微信服务号“开明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