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10-31 14:37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管理员
  
- 积分
- 13194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1 07: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不必担心政策打压
经历“1·19”大跌之后,上证指数在1月20日止跌反弹1.82%。这得益于监管层的最新表态稳定了市场情绪。证监会19日晚间答记者问传递两条重要信息,一是不存在市场解读的监管部门联合打压股市,二是不对低于50万元资产门槛的两融客户强行平仓。
处罚两融违规本是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却在19日酿成上证指数大跌7.7%,创2008年6月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这与市场过度解读有很大关系。不少人把此次大跌与2007年“5·30”暴跌相联系,实际上,两者的本质差别在于,“1·19”大跌不是监管层打压股市所致。
导致投资者过度恐慌及“1·19”跌幅过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如何处理存量未达门槛的客户。透过中登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两融客户占相当比重。2014年12月末,持有A股流通市值5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一码通账户数共237.29万户,而沪市和深市自然人信用证券账户分别多达292.19万户、294.53万户。另据长城证券分析师估算,目前市场上资产在50万元以下的信用账户占比达60%。
19日,沪深两市两融业务的融资余额分别为7520.48亿元、3408.06亿元。假如对50万元以下未达门槛的两融客户进行限期强行平仓,会给二级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因而,证监会19日晚间表态不对未达资产门槛的客户强行平仓,继续按原有政策和规定执行,既稳定了市场情绪,也保护了这部分存量两融客户的利益。
“1·19”跌幅大于“5·30”,但不该视为“5·30”重演。“5·30”跌势直到2007年6月5日才止住,上证指数由2007年5月29日收盘的4334.92点跌至2007年6月5日盘中最低3404.14点,累计下跌近1000点,跌幅超过20%。假如重演“5·30”,意味着上证指数短期内下跌至2700点附近甚至以下。从近3400点快速跌至2700点左右,或许会被部分人士看作对前期“疯牛”行情的修正。可问题在于,“1·19”单日大跌已被《人民日报》称为“股灾”,继续下跌至2700点附近将是更大“灾难”。尤其当前股市两融交易占了一定比重,如19日沪市融资买入占沪市成交金额的17.75%,快速大跌的投资损失会因杠杆交易而显著放大,悲剧势必远胜于当年“5·30”。
A股历史上发生过政策因素引发的暴跌,除了2007年的“5·30”,还有1996年12月16日上证指数暴跌9.91%。“12·16”暴跌缘于《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以及交易所决定对股票交易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12·16”大跌的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累计最大跌幅超过22%。
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12·16”与2007年“5·30”两次暴跌,均未改变当时股指的中期上涨趋势。到1997年5月,上证指数较“12·16”后的低点累计上涨超过75%;2007年10月上证指数攀顶6124点,较“5·30”后的低点上涨约80%。
中国证券市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A股由熊转牛符合各方利益,也有利于推进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在本轮行情大涨之时,就有市场观点提出,以往股市疯狂往往容易遭致政策调控,但这轮牛市的政策环境不一样。中国经济发展及结构转型需要牛市,股市不会再遭政策打压。
“让市场的归市场,让监管的归监管”。监管部门的职责在于履行监管职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而不是管理指数涨跌,以及用行政手段调节市场冷热。从这一点上说,证监会19日针对市场恐慌及时作出表态,给投资者吃定心丸,是非常必要的维稳举措。
当然,“1·19”大跌也是一堂风险教育课。正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之前所提醒,投资者须理性投资,尊重市场,敬畏市场,牢记股市有风险,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