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7|回复: 2

 “宁见阎王、莫遇老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发表于 2014-8-30 2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纪委反腐的“剑”与“书”

        高发时期的腐败怎么反?梳理习大大和王书记的讲话,反腐“三步走”战略已很清晰。首先就是严厉打击,让腐败分子“不敢”腐;同时根据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不断健全完善制度的“笼子”,让腐败分子“不能”腐;最后是巩固思想信仰,实现人的现代化,让人“不想”腐。

      “宁见阎王、莫遇老王”,这是微信上形容王岐山时用的一句话,源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书剑恩仇录》,各位武侠迷应该很熟悉。70后的笔者,今天就接着武侠的题目,来说说中纪委的“书”与“剑”。
      反腐败不能没有“剑”,不能不亮剑。1993年开始,中共最高层开始在文件中将“反腐败”定位为一场“斗争”。熟悉中共党史和文献措辞的人应该知道,一旦被定性为“斗争”,则首先是形势严峻,其次是“敌我矛盾”,势同水火。要想赢得这场斗争,既需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坚决,又必须有一“剑”封喉的精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严格纠正“四风”,铁腕反对腐败。这不,8月29日,就在各位同学“伤感”地享受暑期最后一个周末的时候,中纪委网站连放大招,不到三个小时,连续公布了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白云,云南原省委书记白恩培和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落马的消息。
      中纪委利剑出鞘,见血封喉,地方纪委也没有闲着。还是在8月29日晚上8点半,中纪委网站公布了一汽集团原副总安德武被吉林省纪委调查的消息。只是由于省部级“老虎”落马的冲击力过强,同期落马的厅局级干部消息一般引不起太大关注。但“盯梢式”关注中纪委网站的时政记者们,还是常常可以梳理出“一日10厅官‘落马’创纪录”之类的消息来和汪峰抢“头条”。
      中纪委网站的集纳,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各级纪委的“亮剑图”,明白了反腐之剑有多么锋利。但真正的大侠,光是靠“剑”还不够,不论是《书剑恩仇录》里面的陈家洛,还是《天龙八部》里面的萧峰,无一不是文武双全的侠客。“亮剑”,同样也只是中纪委的面孔之一,虽然可能是最最重要的那一个,但非全部。
      中纪委还有“书”的一面。还是拿8月29日说事。中纪委网站“聆听大家”栏目推出了第二期访谈。按照其官方介绍,这个访谈栏目是要聆听思想的声音,感受思想的力量。栏目以口述实录方式,记录一位位中外大家谈人生、谈历史、谈文化、谈反腐。
      第一位做客聆听大家栏目的,是二月河。29日亮相的,则是冯骥才。有心的朋友应该会记得,去年中秋节前,王岐山去天津调研,官方新闻稿说“与冯骥才等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代表就党风民风建设进行座谈”。而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媒体同样报道了二月河在小组讨论时与王岐山互动“高新能否养廉”等“反腐”问题。可见,虽然二月河、冯骥才研究写作的领域不同,但都是非常关心反腐的专家。与学院里把反腐当做一个技术问题讨论的学者相比,冯骥才、二月河们的讨论,更加人本,关注人思想和感性层面的东西。
      武侠迷知道,真正的侠士,除了有一招制敌的高超武艺,还必须要有统率部署,制定战略战术的能力,所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方为侠也”。面对腐败的中纪委,也一样必须“书剑”双全。
      所有的政治学者都公认,腐败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只有程度高和低的问题,不存在有和无的问题。而工业化、城镇化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各国的腐败问题都很严重,美国这个阶段有所谓的“镀金时代”,而日本有震撼政坛的四大腐败案。
      高发时期的腐败怎么反?梳理习大大和王书记的讲话,反腐“三步走”战略已很清晰。首先就是严厉打击,让腐败分子“不敢”腐;同时根据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不断健全完善制度的“笼子”,让腐败分子“不能”腐;最后是巩固思想信仰,实现人的现代化,让人“不想”腐。
      其疾如风的反腐“亮剑”,针对的就是让人“不敢”腐。如果说,贪婪是人性的弱点,那么,恐惧则是让人性是始终坚守底线的最后红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反腐方面也定了很多制度。但如果没有“出来混,就要还”的高压惩处,触及利益的制度能不能落实,实在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治标与治本辩证统一,互为表里的关系,让人在反腐“亮剑”的那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文化学者在中纪委网站娓娓道来的“书香”,针对的就是让人“不想腐”。甲午中国战败后,第一层次的反思是武器不如人;第二层次的反思是制度不如人;第三层次的反思是国民素质的差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制度环境下,有腐败的白恩培,也有93岁高龄仍然坚持举报贪腐的副省级干部杨维骏。说到底,这就是人的思想差距,用官方常用的话说,是“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的问题。
      二月河寄语领导干部“好好过日子”,这位纵览过大清王朝历史,神交过权臣王爷的作家,面对历史的兴衰荣辱,送给领导干部的这句大白话,细嚼起来寓意深远。身体健康、衣食不愁、家庭幸福、能施展才华,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还需要什么呢?
      更加关注民俗的冯骥才的题字则是“扬清扶正,人人给力”。反腐败,弘扬社会正气,也不光是官场之事。鱼在水中,浊水必养肥鱼。这两年流行一句话,“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还是有道理的。我们老话里一些不好的“升官发财”观念,在民间也浸润很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否则要一个当官的亲戚何用?这样来看,“书”的见效虽然慢,却也不一定就比“剑”的地位要轻吧。
      “书”“剑”双全的中纪委,下一步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震撼和思考呢?值得期待。(文/风过耳)
    回复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22: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宁遇阎王莫遇老王”是一面反腐锦旗

    2014-08-29 13:57:02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汪忧草




      8月27日,《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公号“侠客岛”在解读王岐山出席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的讲话时表示,中国掀起反腐败大潮,一些身负案底的官员,如今“心有戚戚焉”,“宁遇阎王,莫遇老王”。(8月28日海外网)
      金庸《书剑恩仇录》里说,清乾隆年间,有两位高手,河朔镖客王维扬和武当剑客张召重,江湖谓之“宁遇阎王,莫遇老王;宁挨一枪,莫遇老张”。“宁遇阎王,莫遇老王”的民谚,在当今中国官场,又一次得到了应验,因为“宁遇阎王,莫遇老王”成了不少贪官的心病。这里的“老王”,是指中纪委书记王岐山。
      贪官怕“老王”,这很好理解。当今反腐败的操刀手,是中纪委员书记王岐山。王书记在此之前出任过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广东副省长、海南省委书记、北京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是强悍人物,能力极强,有“救火队长”之称,专门解决棘手、疑难、危险问题。而且,他从政数十年,从无贪名,都说他相当廉洁。
      其实,贪官们不但对“老王”怕得要死,恐怕也对他恨得要命。王岐山出任中纪委书记后,明显地在处理贪污腐败方面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态度,采取了“查办、 约谈、巡视、抽查、信息公开”的一系列积极反腐措施,并要求官员在婚姻状况,出国等个人事宜出现变化时要及时报备。他提出“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王书记上任一年内,即有11位省部级高官涉嫌严重违纪被查处,包括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四川省原副省长郭??永祥、内蒙古自治区统战部原部长王素毅、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等,此外还有逾百名厅级高官,表明王对贪污的高压态度有一定的成效。有评论认为,王岐山担任中纪委书记是贪官的一大灾难。
      贪官们慨叹“宁遇阎王,莫遇老王”,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王岐山主导的中纪委工作卓有成效,已然造成巨大的震慑力,甚至让贪官们惶惶不可终日。这些年,社会上曾经有过“腐败越反越多”、“反腐败无效论、无用论”等等消极的看法,但王岐山书记主导的中纪委反腐败工作恰恰说明,积极有效的反腐败工作不但有功于人民、有功于党,有功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也给贪官污吏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个意义上,“宁遇阎王,莫遇老王”这八个大字,也正是对中纪委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授给中纪委的一面锦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0-31 14: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33

    主题

    682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22: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见”让反腐渐入佳境

    2014-08-29 18:22:20   来源:综合 作者:京华时报

      这种持续不断的“周末见”,让反腐败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新常态。将近两年持续不断的反腐败,终于使时间成为证明承诺的最强大力量。反腐败至此,可谓渐入佳境。
      本报特约评论员郭绵山
      刚刚过去的周末,许多人的朋友圈里,在转发着几则反腐败的重磅新闻。
      其中,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韩先聪和云南省委常委张田欣,成为这个周末落马的“老虎级”主角。加上此前落马、这次被“双开”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原副主任杨刚,人们似乎感受到了反腐败的劲风吹拂。
      旋即,这些人的发迹史,纷纷在微信圈转发、网络传播,成为这个周末人们的关注热点。不少人更在猜想,如此高密度、集中性公布,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的确,反腐败成为人们的一大关注热点和高频话题,这本身即是一个重大的信息,说明人们对反腐败的关注度方兴未艾,更说明中央坚决反腐可谓抓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腐败,一直为社会公众所诟病,人们不是说这里如何,就在说那里怎样。今天,这种对腐败的反感和痛绝,变成了人们谈论这里谁落马,那里谁被查。这种话题的转变,乃是一个社会风向标,其底色乃是民心。风向标的转变,表明民心的转变,在相当意义上说,反腐败乃是凝聚民心的要举。
      当我们把镜头回放到十八大之后,其时的社会心态与今日相比,又多了许多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信心。当时,面对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宣示,面对一些老虎级人物的落马,社会公众在拍手称快,但也在担心这或许只是一阵风,做做样子,震慑一下而已。然而,时至今日,恐怕很少有人会这样担心。
      将近两年的时间,以2013年31位中管干部落马、2014年上半年落马15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进入7月重磅级人物落马不断的佳绩,给社会公众注入了极大的反腐败信心。人们由此坚信,中央反腐败,决不是口头说说的,也决不是一阵风,而是言行一致。那就是,对反腐败保持高压态势,不论涉及到谁,不论官有多高、权有多大,都坚决查处。现在,社会公众终于明白了什么叫高压态势。这样的反腐力度、程度、烈度,可谓前所未有,也使人们对中央的反腐决心和信心得到空前跃升。
      事实上,细心的人们发现,不少老虎级腐败分子的落马都在周末公布。人们将其称作“周末见”。这种持续不断的“周末见”,让反腐败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新常态。将近两年持续不断的反腐败,终于使时间成为证明承诺的最强大力量。反腐败至此,可谓渐入佳境。
      这个佳境,不仅表明民心与信心的回升,也表明腐败分子还会不断落马。人们有理由相信,也有理由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