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6|回复: 0

写给共饮一江水的苏南人和江北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发表于 2014-7-27 08: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给共饮一江水的苏南人和江北人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恐吓我们最惯用的伎俩是: 你不听话, 小心被老妖子抓了去.
      “老妖子”当年的确是幼小心灵上难以逾越的恐怖事物中的极品, 我们怀着那样噤若寒蝉的敬畏以及实体棍棒下的肌肤之痛, 小心翼翼地一晃经年. 现在偶然回想起来, 自然不会害怕, 但回味当初的心悸, 多少还是有些记忆犹新的.


      无独有偶, 某次在江南的某个小镇偶然听见家长教育孩子的类似版本: 你不听话, 将来只能嫁个江北人了. 似曾相识地听到这句俚语, 我瞬间石化. 建立在同样是育儿的平台之上, 嫁个江北人居然如洪水猛兽灾难一般, 这的确是件让人叹为观止大开眼界的事.


      民意所得的传统的地域歧视概念而言, 苏南人通常指的是苏锡常人口, 镇江曾一度试图往苏锡常里面挤, 奈何人家不带它玩儿. 至于南京, 那地儿不光是省会是六朝古都, 还有条吸引过多少痴男才俊的秦淮河, 人家好坏那叫省里人, 好比帝都北京人斜睨天下, 那叫中央鸟瞰地方, 那气场也足以管饱儿.


      扬州从地理位置上本来不折不扣地隶属江北, 但一直以来凭个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佳句(据说 “烟花酒巷”的 “烟花”就是此 “烟花”, 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是信的) , 加之经济状况尚算不错, 因此也就勉强能封上个 “苏南人”的 “爵位”.


      至于扬州以北如南通, 淮安, 盐城, 连云港, 宿迁及至徐州, 如果你运气不好出生在那里, 则只能被响亮而脆生生地称作 “江北人”了.


      当然 “江北人” 大多会出自 “苏南人”之口, 其实不管有没有言外之意或是言下之意, 你听到这个词的时候, 刺耳总是难免的, 好比三八三九年倭寇称呼吾国民 “支那人”, 无论出于自尊还是良知, 这都是会令人油然地愤怒的.


      就歧视的给力程度而言, 无锡是技压群芳的, 无论是就业管制还是落户政策, 无锡每每都能将孤芳自赏发挥到极致. 接下来是苏州和常州, 虽然近年随着 “江北人”就业的影响力和两个城市日渐萎缩的吸纳人才的优势在一点点丧失, 但根植的概念始终远远难以剔除, 在老街坊们的嬉笑斗骂里还是随处可闻的. 至于扬州, 资本本就乏善可陈, 至于歧视, 也只能茶余饭后意淫一下而已.


      苏南人的底气当然跟它的经济方面的优越感大有干系, 加之多少个朝代积累起来的历史厚度, 就这两点而言, 我认为苏南人是有条件自傲的. 但傲一下也便罢了, 倘若本末倒置地成为攻轩的理由, 这就有些自讨没趣了.


      上海在一百多年前曾隶属苏州府, 不光如此, 还是属于苏州的偏远乡下. 但如今的上海摇身一变已经可以趾高气昂地称呼所有不是上海的地方人口为乡下人了, 比如两个老太太拉家常, 一个说昨天去了趟苏州, 另一个会很自然地夸张着附和说, 又去乡下了啊.


      面对这种忘本的行径, 不知道苏州会作何感想呢? 联想自己对江北人的不屑, 这是不是有些一百步笑五十步的滑稽呢? 好比12.5厘米的B罩杯在叶玉卿叶子楣面前嘲笑10厘米的A罩杯是飞机场, 这是很搞笑的一件事.


      从婚姻嫁娶的概念当中, 苏锡常的女孩们是向来以嫁个上海男人养条西洋狗为最幸福的际遇, 殊不知人家上海女孩的眼界早已冲出了国门, 早于国足几百年走向世界了, 甚至会喜不自胜地以嫁个爹模样的二手老外为荣.


      那么倘若以那位教育孩子的家长观念而论, 本地媳妇好高骛远, 江北媳妇又是洪水猛兽, 那园林里的人类文明该要绝迹了.


      完全失却拆迁优势的苏南城里人们面对 “乡下人”拆得如火如荼鸡犬升天, 除了装作一副清高的模样 “嗤”地一声冷笑, 精神上胜利一下罢了, 最终也不过是无可奈何.


      我一直觉得苏南人做事讲究效率, 为人精明理性, 这种优点由来已久, 并且让人心悦诚服心生敬意. 然而, 江北人重人情重义气, 做事刻苦踏实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美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单以某种优越感管中窥豹沾沾自喜, 那只是庸俗而肤浅的认知.


      江北人制造出来如那位家长而言的 “恐怖”, 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状况的限制, 另一方面则是在治安方面的负推动. 当然, 就后一个方面而言, 也只是局限于极少的一部分人, 由于贫穷的原因, 由于自尊的原因. 但正是这些问题, 日积月累, 逐渐成了苏南人心中的诟病.


      任何地方都会有好人, 都会有坏人, 任何好人也都会因为性格认识的原因, 生活习惯的原因, 传统风俗的原因而与别人产生这样那样的分歧. 这在所难免, 却也无可厚非, 只要理性地客观地对事不对人地不去上纲上线, 其实许多偏见成见自然而然会不攻自破.


      请相信, 即使在鲁迅时代那么黑暗而丑陋的日本, 也不是只有山本五十六, 其实还有藤野严九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