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7|回复: 3

【人民日报】 “铸魂工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发表于 2014-2-12 20: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2014年02月12日08:5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20: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公布——共24字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20: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春节想到核心价值观建设

发布时间:2014-02-07  来源:东方网

  春节休假,有了静思一些问题的时光。读文汇时评一位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的文章,说过春节有三个原则,一是团聚,二是行礼和祝福,三是游戏不忘向善。文化学者钱文忠认为,春节崇尚的理念是:孝道、团聚、和谐;而作家冯骥才则把春节的价值取向看做两点:祈福和辟邪。当然“春节意义和内涵”还有多种说法。我以为,人类的核心理念往往透过重要的仪式表现出来,春节就是中国人新年之始的重要仪式,各位学者的解读,其实无非是对需要弘扬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的提炼和解读。由此,联想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重要和必要的问题。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形成、影响着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行为,历史上的先进阶级在革命中,都把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作为革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共产党人一向重视培育、践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2006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并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改革精神、社会主义道德的四个层面的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且,进一步指出,倡导“24个字”,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政治局宣传部近期又发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知。由此可见,认识、确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铸魂工程”。
  市场经济发展亟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中国建国以后,颠覆了民国时期的经济结构和体制,选择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曾经构建了中国自己的国民经济体系,获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然而,计划经济体制所体现的弊端日益显露。新时期,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体制的优越性无可置疑,它所崇尚的创新、竞争、优胜劣汰、效率,使得社会成员活跃、积极性创造性迸发、财富极大涌流,国内外高度肯定。但是,市场机制是一柄“双刃剑”,市场机制的短处一面同样显露无疑,由西方经济学所概括的“三个假设、三个原则”(所谓“经济人假设”,引出“利益最大化原则”;“产权清晰假设”,引出“等价交换原则”;“资源稀缺假设”,引出的“供求原则”),使我们领教了“双刃剑”正面的力量,也领教负面的残酷、厉害。市场的盲目性、无序性、对欲望的诱惑和私利的驱动,也滋生着个人主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由这“三个主义”造成的各种社会消极面,诸如制假贩假、坑蒙拐骗、买官卖官、贪污腐化等丑恶现象,一直滋生着、蔓延着,困扰社会的进步和正直人们的心绪。同样,全球化亦是“双刃剑”,它既打开了人们的视野,配置各种资源、市场,又有西方不良经济运行方式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入,挑战社会主义的健康秩序和价值观。
  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影响是正负两方面的。从积极的方面看,市场经济所倡导的创新、竞争、争先、效率、效益、责任、担当,是鲜明而强烈的,而利己、享乐、拜金主义又是极大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社会需要扬善抑恶,释放出正能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2579

帖子

59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6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20: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



  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穿越历史的三峡,靠什么蓄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又该如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神州百年,沧海横流。如果说有什么理想能够始终将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并将之置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层面。
  时光的年轮,铭刻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步履。面对瓜剖豆析的悲惨命运、山河破碎的惨痛经历,无数仁人志士为强国梦上下求索的不懈努力,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一条悲怆激昂的主线。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在岁月长河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骨气与底气的源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一代人,理应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汲取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大河没水小河干”,朴素的道理告诉人们,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此,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标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从这个意义出发,处于前所未有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中国,尤其离不开这一理想信念来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守望共同精神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