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7|回复: 3

民进江阴市委虚拟机关的启示(许昆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发表于 2014-7-9 19: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与民主党派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探索

    发布时间:2014-07-09  来源:民进江苏省委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全面改革的序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又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民主党派如何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出一套既符合党派工作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为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履职能力,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十分紧迫的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对民主党派性质和地位最新的科学论断,也是对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时期最明确的定位。这一论断进一步确立了民主党派“参政党”的历史地位,同时更加凸显了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它源于科学社会主义,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由实践来检验,并在实践中获得理论上的突破,实现制度上的创新。由此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实践性的政党。其时代性是指它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其实践性要求它必须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理论的提出,其价值不仅体现于拓展了参政党理论研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为民主党派的实践创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当前其主要任务是围绕为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谏诤言、献良策,牢固树立“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并多做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建设的工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距离这些要求,各民主党派的部分组织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差距,面临着诸如高端人才匮乏、参政能力不强、参政意识淡化、部分组织人心涣散、缺乏活力等一系列问题。探究问题背后的成因,都离不开“人才”二字。因此,中共的相关职能部门及参政党各级组织不断地解放思想,勇于冲破固化的对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思维定式的藩篱,努力探索出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http://www.mj.org.cn/zsjs/content/2014-07/09/content_148777_all.htm#content_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9: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民主党派人才队伍的新要求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人才的支撑,任何美好的愿望只能沦为空谈。各民主党派无论是其历史背景、历史传承,还是它的性质地位、履职要求,从古今中外来看,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能够照抄照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人才要求的特殊性及对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模式的特殊性。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其人才基本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人才队伍建设。只有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人才队伍,才能保障其高质量地履职。因此,作为参政党的人才,必须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拥护者和实践者。这是对参政党成员素质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参政党成员的政治责任。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治同盟,大家围绕着相同的目标,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同时也承载着共同的历史责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就要求各党派成员尤其是骨干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做到发自内心的认同,做到思想、道路和目标认同,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名实相符奠定思想基础

      2.具备良好的德操品行,在党派成员中发挥较强的感召作用。回顾民主党派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经历了岁月长期的磨砺后,它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党派传统和文化性格,并通过党派的代表性人物薪火相传。以民进为例,我们从老一辈的党派领导人身上就可以发现人情聚合背后的文化价值。马叙伦、王绍鳌、周建人、雷洁琼、冰心、叶圣陶、赵朴初、吴贻芳这些人为什么能够走到一起?这是因为在他们身上都能体现出一种共同的文化价值的追寻,这种追寻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真”、“善”、“美”、 “爱”。所谓“真”,就是对党真诚,坚信“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就是做真人,讲真话,真心做事,以诚待人。所谓“善”就是真心向善,倾心为善,善待他人;就是讲社会责任,有社会担当,兼善天下。所谓“美”,就是拒绝庸俗,超越低级趣味,追求高尚人生境界,追求美的理想和审美文化的品味。所谓“爱”,就是关爱生命,关爱他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幸福,是一种无疆大爱。正是他们这种浓浓的人格魅力,使广大的民进会员心甘情愿地追随他们,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快乐、精神的享受和人生的归属。

      3. 积极参与党派的工作,具备双岗建功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民主党派成员面临着本职工作和党派工作的双重考验。尤其对骨干成员而言,不仅要在本职工作中出类拔萃,而且要在“业余闹革命”的条件下热心党派工作,并努力做出成绩。目前,双岗建功已成为各民主党派对其成员的普遍要求。一名党派成员要从众多成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参政党宝贵的人才,他必须比普通人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劳动,做出更多的牺牲。但只有经受了党派工作的磨练,他才能熟悉党派的工作和职能,才能具备良好的履职能力,才能得到广大会员的认可,并在会员中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其人才培养选拔的路径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形势下,作为民主党派的骨干成员不仅要德才兼备,还须积极参与党派的工作,做到有思有行有成果,以此获得党派成员和组织的认同。因此,对参政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

      1、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机制,以确保参政党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规范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不断健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党外干部选拔使用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文件对党外干部的选拔使用有所侧重,而忽略了对党外干部培养这一关键环节,在政策的完整性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此外,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是事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事项,如能将其上升到法律和制度的层面,将会大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法理支撑,有效减少民主党派人才匮乏及“空降”现象的产生。

      2.重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为能者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民主党派成员大多为在本职岗位上有一定影响的业务骨干,但要完成到参政党骨干人才的过渡需要经受特殊的锻炼,这种锻炼离不开参与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职能及为广大党派成员服务的实践过程。锻炼需要合适的岗位和平台。因此,在参政党内部科学地设置人才培养、锻炼的岗位和平台,并将这些岗位和平台与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结合起来,让一些有积极性、有才能的成员经受在岗锻炼,并接受组织的考察,为组织尽早尽多地发现人才奠定基础。

      3.加强中共组织部门、统战部门与参政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为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参政党人才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需要,事关的国家长治久安。在实际工作中,中共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应主动加强与参政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多听取党派的意见和建议,以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为目标,不断提高参政党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完善相关制度,共同做好干部的发现、培养、考察、推荐和使用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9: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进江阴市委虚拟机关的启示
      民进江阴市委虚拟机关(下称虚拟机关)是在长期组织建设实践中,为适应会员队伍不断壮大(会员人数从1995年民进江阴市支部成立时13人到至今116人)、党派职能不断拓展及党派机关人员编制较少(成立至今机关始终只有1名工作人员)的现状,为完成好履职工作而在组织架构上所独创的一种工作模式。虚拟机关从最初会员的自发行为演变到今日被正式认可,并承担着党派机关职能的组织机构,经受了充分的检验。实践证明,它对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为探索参政党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给予我们诸多的启示。
      (一)、虚拟机关传承了民进优良传统的精髓,为会员彰显其自身价值提供了平台
      虚拟机关秉承爱国爱会、自主申报、集体把关、积极奉献、不取报酬的原则,与民进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的优良传统相契合,使民进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设立虚拟机关,在机制创新的背后更多体现了对会员信仰和价值的尊重。虚拟机关不存在分明的等级制度,机关“领导”平易近人,尽心竭力为广大会员服务,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会员的广泛参与增加了会务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了集智聚力,推进了决策的民主化。机关人员胸怀义工心态,不求回报,服务了他人,提升了自己,增强了自信心和归属感,为党派的自身建设增添了正能量。
      (二)、虚拟机关颠覆了传统机关的时空模式,为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参与党派工作提供了便利
      虚拟机关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机关不论是处室领导,还是普通科员均由会员自主申报并兼职,任职者利用空余和休息时间完成自己的兼职工作,这与党派工作的性质和实际十分契合。实践证明,虚拟机关通过对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各项工作扎根基层接地气,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使工作完成更加高效。通过人才的双向选择,进一步强化了大家的政党意识和会员意识,激发了会员投身会务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了会员的集体智慧和才干,为党派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基础。
      (三)、虚拟机关设置了实际的岗位,为民主党派成员实现双岗建功提供了保障
      双岗建功是当前各民主党派对其成员提出的普遍要求。然而,在党派实际工作中,缺乏让其成员在岗锻炼的合适岗位是令人困扰的问题。虚拟机关通过三个方面的支撑,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一是目标不虚拟:其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发挥会员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党派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并且通过这一平台来锻炼人、凝聚人;二是岗位不虚设:设置的9个部门对应了党派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制度约束,让任职者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三是机制不虚化:通过设立考核评估机制和奖励机制,让任职者有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通过交任务、压担子,让任职者有所为和有所作为。通过虚拟机关,会员不仅在民进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
      (四)、虚拟机关开启了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的新模式,为参政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虚拟机关鼓励新会员、年轻会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专长积极申报相关职位,突破了传统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制约,让有热情、有能力的会员尽快脱颖而出,有效地缩短了人才成长的周期。虚拟机关覆盖面广(本届占民进江阴市委会员总数的35%以上,今年换届后约占会员总数43%。),按工作需要实行轮岗交流,让会员们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成为既专又全的“多面手”。对在虚拟机关表现优异并得到各方认可的骨干成员,择优选入后备干部队伍库,在换届时积极推荐使用。通过虚拟机关,较好地解决了民主党派干部来源的广泛性问题,提升了会员对干部的认可度,有效避免了以前民主选拔干部时因会员不了解、不认同所产生的障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当前各民主党派所面临的重要历史史命,面对这一全新的任务,如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广大党派成员的智慧、能力和热情,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党派实际,又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成长和选用之路,民进江阴市委的虚拟机关无疑引发了我们诸多思考,并提供了值得深入研究的模本。
    作者:许昆峰     责任编辑:黎长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9: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阴市委会培养人才 会内有平台

    ——探寻“虚拟机关”实体运作模式

    发布时间:2014-04-29  来源:民进江苏省委会组织处

      只有1名专职干部的“1人机关”却设有41个工作岗位,一个县级市委会有着与省辖市委一样的组织架构,虽冠以“虚拟机关”的名称,却有着工作目标不虚拟、工作岗位不虚设、工作机制不虚划的“三不虚”特点。这是怎样的一个机关,怎样的一种工作机制?带着种种疑问,民进江苏省委组成调研组专程到江阴一探究竟。在澄期间,调研组通过召开不同范围、层次的座谈会,与近1/3的江阴民进会员深度交流,通过走访中共江阴市委统战部以及会员所在单位的中共党组织等多种形式,对江阴民进的“虚拟机关”建设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深入了解。
      江阴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了民进组织,当时机关仅有1名专职干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江阴民进不断发展壮大,会员数从最初的13人达到现如今116人,而机关专职干部由于编制等各方面原因始终只有1人。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建设高素质参政党?面对日渐增多的会员,如何做好联系与服务,为会员的成长履职创造更多更广的平台?这些都成为难解的课题摆在了民进江阴市委领导班子的面前。
      时间来到2011年,民进江阴市第三届委员会成立,新一届市委会提出要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并要让30%以上的会员都有机会参与到民进的会务工作中来。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民进江阴市委“虚拟机关”应运而生。2012年3月,“虚拟机关”正式建立,共组建了8个部门,包括:“三委”,即会员工作委员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三处一办一中心”即组织处、调研处、宣传处、办公室和社会服务中心;任职会员达41名,占会员总数的35%,其中在8个部门中担任处长(主任)、副处长(副主任)职务的有20人。2014年初,市委开始筹划“虚拟机关”的换届工作,第二届“虚拟机关”在原有8个部门的基础上将增加《江阴民进》编辑部,9个部门一共51个职位面向全体会员进行招聘。在实践中,“虚拟机关”建立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考核评先等制度,工作不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虚拟机关”最大的特点是民主与奉献。所谓“民主”即所有职位面向全体会员进行招聘,除几个部门的正职要求由市委委员兼任之外,其余职位均由会员自主申报,对会员的年龄、性别、会龄、工作单位、职务级别等没有任何限制,充分体现了自觉自愿的原则,会员可以依据自身专长和兴趣爱好来进行申报,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从目前第二届“虚拟机关”职位申报的情况来看,超过半数的会员都已提交了申报书;所谓“奉献”,即“虚拟机关”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实体机关,所谓的“一官半职”是虚拟的,没有真正对应的行政级别,也显然不是官僚的机关,在这里无贵贱、无报酬,完全讲求奉献,无欲无求、无拘无束。
      “虚拟机关”的工作机制在参政党的自身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为会内人才的培养锻炼选拔搭建了平台。“虚拟机关”为会内的中青年骨干尤其是新会员搭建了一个短平快的平台,通过在“虚拟机关”任职的锻炼和表现,有利于优秀的中青年党外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为基层组织换届和市委会的换届工作打牢基础,同时使得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更加符合县级市中共党委对党外后备干部培养使用的年轻化要求。另一方面,扎根会员,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组织认同感和凝聚力。“虚拟机关”增强了会员的党派责任意识,会员在“虚拟机关”任职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组织的了解与认同,施展了才华,激发了热情和潜力,实现了价值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还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锻炼。“虚拟机关”让更多的会员“有事可做”,以“民间的立场、专业的视野、建设的态度”共同参与到民进的建设中,增强了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虚拟机关”是一种机制上的创新,这种创新使得民进江阴市委各项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会员就像是放出去的风筝,‘虚拟机关’就是那根线,给予自由的同时给予指导和约束。”调研中一位江阴民进会员如是说。
    作者:虞霄     责任编辑:张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