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民主党派人才队伍的新要求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人才的支撑,任何美好的愿望只能沦为空谈。各民主党派无论是其历史背景、历史传承,还是它的性质地位、履职要求,从古今中外来看,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能够照抄照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人才要求的特殊性及对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模式的特殊性。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其人才基本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人才队伍建设。只有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人才队伍,才能保障其高质量地履职。因此,作为参政党的人才,必须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拥护者和实践者。这是对参政党成员素质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参政党成员的政治责任。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治同盟,大家围绕着相同的目标,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同时也承载着共同的历史责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就要求各党派成员尤其是骨干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做到发自内心的认同,做到思想、道路和目标认同,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名实相符奠定思想基础 2.具备良好的德操品行,在党派成员中发挥较强的感召作用。回顾民主党派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经历了岁月长期的磨砺后,它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党派传统和文化性格,并通过党派的代表性人物薪火相传。以民进为例,我们从老一辈的党派领导人身上就可以发现人情聚合背后的文化价值。马叙伦、王绍鳌、周建人、雷洁琼、冰心、叶圣陶、赵朴初、吴贻芳这些人为什么能够走到一起?这是因为在他们身上都能体现出一种共同的文化价值的追寻,这种追寻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真”、“善”、“美”、 “爱”。所谓“真”,就是对党真诚,坚信“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就是做真人,讲真话,真心做事,以诚待人。所谓“善”就是真心向善,倾心为善,善待他人;就是讲社会责任,有社会担当,兼善天下。所谓“美”,就是拒绝庸俗,超越低级趣味,追求高尚人生境界,追求美的理想和审美文化的品味。所谓“爱”,就是关爱生命,关爱他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幸福,是一种无疆大爱。正是他们这种浓浓的人格魅力,使广大的民进会员心甘情愿地追随他们,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快乐、精神的享受和人生的归属。 3. 积极参与党派的工作,具备双岗建功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民主党派成员面临着本职工作和党派工作的双重考验。尤其对骨干成员而言,不仅要在本职工作中出类拔萃,而且要在“业余闹革命”的条件下热心党派工作,并努力做出成绩。目前,双岗建功已成为各民主党派对其成员的普遍要求。一名党派成员要从众多成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参政党宝贵的人才,他必须比普通人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劳动,做出更多的牺牲。但只有经受了党派工作的磨练,他才能熟悉党派的工作和职能,才能具备良好的履职能力,才能得到广大会员的认可,并在会员中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其人才培养选拔的路径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形势下,作为民主党派的骨干成员不仅要德才兼备,还须积极参与党派的工作,做到有思有行有成果,以此获得党派成员和组织的认同。因此,对参政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 1、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机制,以确保参政党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规范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不断健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党外干部选拔使用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文件对党外干部的选拔使用有所侧重,而忽略了对党外干部培养这一关键环节,在政策的完整性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此外,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是事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事项,如能将其上升到法律和制度的层面,将会大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法理支撑,有效减少民主党派人才匮乏及“空降”现象的产生。 2.重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为能者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民主党派成员大多为在本职岗位上有一定影响的业务骨干,但要完成到参政党骨干人才的过渡需要经受特殊的锻炼,这种锻炼离不开参与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职能及为广大党派成员服务的实践过程。锻炼需要合适的岗位和平台。因此,在参政党内部科学地设置人才培养、锻炼的岗位和平台,并将这些岗位和平台与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结合起来,让一些有积极性、有才能的成员经受在岗锻炼,并接受组织的考察,为组织尽早尽多地发现人才奠定基础。 3.加强中共组织部门、统战部门与参政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为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参政党人才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需要,事关的国家长治久安。在实际工作中,中共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应主动加强与参政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多听取党派的意见和建议,以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为目标,不断提高参政党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完善相关制度,共同做好干部的发现、培养、考察、推荐和使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