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冀文林在海南:行事强势 爱讲圈子 没有大多数中年人特有的啤酒肚,一口浓重的内蒙古口音。这是冀文林给海南省官员留下的第一印象。 “欢迎会上,冀文林显得比较低调,话不多”,一位与会者记得冀文林酒量一般,但烟不离手。他说,会后大家普遍认为冀文林到海口也就是锻炼一下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强势冀文林 有领导替企业打招呼,冀文林非但不给面子,还说“有企业动不动就说要把总部搬走,搬啊,我看能不能搬到天上去。” 2011年,冀文林当选海口市长后发生的两件事,让人立马体会到颇有特色的“冀式风格”。 第一件事源自海口电视台的一位记者对冀文林的一次采访。当时这位记者因听不懂冀文林的内蒙古口音,将其所述,与海口人民共同“见证”海口发展,在字幕上误写成“建设”,随后在电视台播出。有误的画面不足一秒,但也被冀文林发现。 据冀文林身边的人说,对此冀文林很生气,亲自打电话,从宣传部到电视台,最后电视台交上了对这名记者的处理报告,才算完事。 第二件事则是,冀文林开会睡觉。这次事件发生在海口市召开的一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会上,市长冀文林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后来,有些人私下问冀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被告知少议论,市长那天喝酒喝多了。 两件事过后,一些干部开始私下议论冀文林,说其不近人情,做事随性。 对于议论,冀文林并没过多在意,他把精力对准了拆违和拆迁。 冀文林主政海口时,恰逢国际旅游岛概念热炒,西海岸违建成风,参与者既有部分政府部门,也有一些强势企业。冀文林决定着手整治。当时有官员建议他不要太强硬,要综合考虑违建的历史成因,被他警告“要好好查查违建背后到底有什么利益链。” 后来有领导替企业打招呼,冀文林非但不给面子,还在拆违部署大会上强调“政府不能让企业绑架,有企业动不动就说要把总部搬走,搬啊,我看能不能搬到天上去。”随后,拆迁加速进行,冀文林的强势作风由此奠定。 “冀文林的风格是说一不二”,一知情人士说,“2012年中,冀文林在海口某区视察,走到一栋大楼前忽然停下,沉默一段时间后扭身对陪同的区领导说‘这栋给我拆掉’,而后离开”。 看重圈子 冀文林与石油系统的多重交集,被石油帮蒋洁敏、李华林等接纳入圈子中。 在海口,冀文林有两个显著的标签,第一是强势,第二则是讲圈子。 冀文林很看重圈子,也喜欢把与自己交往的人分进不同的圈子,区别对待。冀文林身边的人说,就连常年与其接触的记者,他也会根据是否是央媒,是否是党员区分对待。达到前两者标准的可以进冀文林的办公室,不达标的一律在办公室旁边的小房间接待。 冀文林的这种习惯,在其老家内蒙古凉城也有流传。冀家熟识的一位人士说,“冀文林不认亲,他在北京当官时,一些亲戚乃至姐夫去找他办事,无一答应。” 与之截然相反的,冀文林本人对其从政生涯里秘书圈中朋友的热情。 比如,在冀文林主导海南昌江核电项目中,与其老上级郭永祥私交甚好的四川明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该项目的中标企业。 对于同样来自秘书圈的昆仑能源董事长李华林,冀文林也是多次主动帮助。 2012年,冀文林将李华林辖下的昆仑能源引进海口公交车市场,并一次性为昆仑能源规划加油气站55个。昆仑能源出资2.5个亿为海口投资环保公交,与海口公交联营。 这是一步双赢的好棋。分析人士称,对昆仑能源来讲,此前昆仑在整个海南的加油(气)站才两个,冀文林的出手,让李华林的业绩斐然,并打开了海南市场。对冀文林来说,这一项目成为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成绩,他反复强调这一项目对“低碳海口,绿色海口”进行了有力保障。 石油系统一位资深人士说,冀文林的秘书身份以及与石油系统的多重交集,为他后来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圈层。冀文林虽没有在石油系统任职,但被石油帮蒋洁敏、李华林等接纳入圈子中。 “石油帮”惯常使用的手法是通过石油项目输送帮助树立政绩,蒋洁敏、李华林等先后在四川和海南投资重大石油项目,为冀文林的地方工作增色不少。 冀文林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冀文林来海口的头两年不但政绩斐然,自身状态也逐步调整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