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长海
又近岁末,充满温情与浪漫的圣诞节悄然而至。金色的绸带,苍翠的松枝,造型可爱的圣诞老人,花样繁多的圣诞饰物,提前扮新了街头巷尾,扮靓了商家店堂。节日的喜庆洋溢在孩子的脸上,荡漾在大人的心头。
我最初唱《平安夜》和最初过圣诞节都是在十岁那年。那时,我跟随祖母在北方乡村生活。祖母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每个周末都要和几个姊妹去小镇教堂听讲圣经。在闲暇的晚上,一些教徒会来我家聚会,温习学过的赞美诗。有一天,祖母郑重地教给我一个任务,让喝了四年墨水的我教村里信仰耶酥的老嬷嬷们学唱圣诞歌曲。她们准备在圣诞节那天代表村“聚会点”为全体观众献歌。还说这是一件善事,做好了会得到真主的庇佑和赐福。我用孩子般的热情恭敬地教她们唱那首著名的《平安夜》。老嬷嬷们学得很认真,一周后都唱得字正腔圆滚瓜烂熟了。鉴于我出色的表现,奶奶答应圣诞节带我去教堂长长见识。
圣诞那天的凌晨三点,村里的老嬷嬷们便相互招呼着在村头的打谷场上集合。在去教堂的路上,祖母告诉我圣诞节是教会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耶酥诞生在伯利恒一家客店的马槽里。耶酥来到人间的目的是将人世间的所有罪恶背在自己身上,并担当人类罪过的刑罚,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上帝对人类的宽恕,换来人类永久的幸福。因此,人们要世世代代为耶酥的诞生讴歌。到了教堂,我看到里面已经有很多人了,参加者多是教徒。由于人太多,只有早来者才能抢到座位从容地观看节目,后来者只能站在过道里看或者在教堂外的高音喇叭里听。舞台上的演出还未正式开始,一名主教在朗诵圣经里的段落。每读过一段之后,都会有很多教徒的深情合唱作为反馈。合唱的曲目大多和耶酥诞生有关,比如《欢乐佳音》《小城镇伯利恒》等等。
清晨六点,演出开始了。先是专业唱诗班人员的表演。一群年轻的女子头戴绿色花环、手持红色蜡烛登台亮相。教堂前台的灯刹时灭了,一支硕大的蜡烛被点燃,演唱者手中的小蜡烛也一一点亮,点点烛光在一片黑暗中散发着温暖的光芒。据说这是象征耶酥带来的和平之光照亮了人类愚昧的黑暗。优美的歌声在教堂里回荡。
后来,到远方读中学念大学,圣诞节每年都过,但无非是互赠贺卡聚餐会友,再没有教堂过节的隆重与纯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