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0.14]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size=0.19]首艘国产航母最新照片
[size=0.19]作为超级大国的象征,航空母舰不仅威力强大,同时其制造业及其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玩的起航空母舰的国家没有几个。截止到目前,世界上服役三艘以上航母的国家,就只剩下美国了,但从各国的发展来看,中国将成为下一个。
[size=0.19]一直以来,航母的建造都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项目,并且整个过程还相当漫长,即使是在这方面拥有最先进技术和最成熟经验的美国,仍然不能例外。以其福特级航母为例,在2013年完成建造下水后,用时3年多才正式交付海军服役。
[size=0.19]但反观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后的历程,到现在才两年左右的时间,已经开始刷甲板涂层,即将交付海军了,这似乎比美国人还要快上少许。有关专家就表示,国产航母之所以能进展的如此迅速,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综合工业实力和造舰能力强大,而另一方面也多亏在幕后默默无名的这2400人。

[size=0.19]中国焊工
[size=0.19]据介绍,在国产航母上有着非常多的科研工作者和施工者,其中焊工就多达2400人,他们分成几个班组在航母上24小时轮班工作,在高温、闷热、封闭的艰苦环境下将国产航母逐步焊接成型。据悉在航母建造的工时中,有30%以上就是这2400人完成的。我们的首艘国产航母,正是在他们一下一下的焊接中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size=0.19]真说起来,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背后都有焊工的身影出现。而这其中就有一位传奇人物,被称为中国的焊接第一人、中国最强的焊工。它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工程专家潘际銮教授。

[size=0.19]潘际銮教授(中)
[size=0.19]我国的核电站、高铁、航空母舰等高端设备的制造,都需要顶级焊接工艺的支撑,而潘际銮教授就为这些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撑。早在60年代初,他就试验成功应用于核反应堆制造的氩弧焊,完成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套核反应堆焊接工程。随后的多项发明也为中国高端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size=0.19]其中在2003研制成功的,在国际上居于领先水平的爬行式弧焊机器人,就是一项价值至少千亿的成果,但他并没有因此邀功自傲,转身就投入到新的研究当中。但实际上他更大成就在于,参与创建了中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一批焊接专业,是中国焊接学科创始人之一。

[size=0.19]潘际銮教授的成果价值至少千亿
[size=0.19]正是因为有了焊接专业系统教学,我们才有了这参与到首艘国产航母建设中的2400人。现在在焊接领域,我们不仅有潘际銮教授这样的开路者、领头羊,同时还有可以在0.33毫米的管壁上,焊接3万次以上,为了保证焊接的精准度,能够做到10分钟不眨一下眼的中国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
[size=0.19]更重要的是,这一方面我们还有着持续的传承,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焊接项目,22岁的四川男孩宁显海,就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项目上的“两连冠”。正是有着这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施工者,中国才能在变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