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3|回复: 0

暴利的现金贷:由谁监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发表于 2017-10-30 08: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暴利的现金贷:由谁监管? 监管之路走到哪一步了?

      远在天边,借你一千,从2016年开始,“现金贷”这个名词频繁地在互金界和资本界出现。目前,现金贷成为互联网金融中最快赚钱的业务,甚至有言“万般皆下品,唯有现金贷”.
      而日前主营现金贷业务的趣店成功赴美上市,引来了对现金贷极为激烈的争议。随着现金贷公司开始走上资本市场讲故事,那些备受争议、质疑的点被逐渐放大,但金融监管的抓手在哪?这些该谁来监管?又当如何来监管?
      有关于此的讨论仍未停止。
      有消息称,随着“趣店事件”的持续发酵,对于“现金贷”的监管政策或将于近期颁布。
      现金贷款引发争议
      趣店上市首日市值轻松突破百亿美元,引来一片惊叹。然而,随之而来的争议却盖过了一时的狂欢。
      争议的矛头直刺早已负面缠身的现金贷。现金贷是继P2P、校园贷之后,又一兴起的互金热点。随着我国消费金融的爆发,现金贷借势登上风口,至今无出其右。
      实际上,2015年现金贷就开始纷纷“上马”,之后以不可阻挡之势步入野蛮生长时代。
      2015年12月份宜人贷登陆纽交所,2017年4月份信而富上市,2017年10月18日趣店上市,11月份和信贷拍拍贷即将挂牌上市。
      趣店的造富效应引得众多现金贷平台跃跃欲试,据称已有10多家平台筹划赴美IPO.
      而这类平台大部分宣称公司是科技金融公司,实际上其主要利润来源是从事的现金贷业务。
      由谁监管?
      带着现金贷争议赴美上市的趣店近期遭受了一波舆论质疑,在一连串的舆论发酵中,“现金贷暴利”、“赚钱不赚德”、“出卖灵魂”等字眼纷纷与趣店绑在一起,甚至连同国内消费信贷市场所有公司都带上了“原罪”标签。
      因为趣店靠近乎暴利的方式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这家号称“中国最大的在线小额现金贷款平台”的公司,从2015年亏损2.33亿元到2017年上半年盈利9.74亿元,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而值得关注的是,这家几乎要与银行媲美的公司,至今没有一行三会发放的金融牌照,而央行与银监会对无牌信贷机构是缺乏监管立法的。与金融监管唯一相关联的,可能就是他手中的两块小贷牌照,已经触碰到了借贷上限的天花板。
      2016年,趣店通过抚州高新区趣分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赣州快乐生活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两家主营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的子公司,分别获得了借贷限额30亿元27亿元的小贷牌照。
      但趣店在财报中提醒,公司通过小贷牌照获得的借贷限额,已经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增长的需要。
      因此,可以说在金融监管上,现金贷公司毫无疑问是游离于体系之外的。一位小贷行业资深业务人士对媒体表示,现金贷的归属目前还存在模糊的地方,从本质上看它不属于互联网借贷,也不属于金融机构,更多是在做小贷公司的业务,应该属于互联网小贷。谁来监管的问题还存在盲区,很多机构也没有相关牌照,这也是地方和银监会未来一定会整顿的重要原因。
      该如何监管?
      国家出台较为严格的法规对现金贷进行规范势在必行。那么,该如何来监管?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遏制现金贷市场乱象,一是要堵偏门,将所有的金融要纳入监管,非法的必须取缔。他指出目前现金贷平台多数是P2P平台,那就必须按照 《网络借贷管理暂行办法》来,包括银行存管、披露信息、备案等要达标,否则就出清退出。二是要开好正门,商业银行等持牌的金融服务公司要更好地提供金融产品。
      点融网创始人、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指出,现在大家指责的现金贷,准确说其实是非持牌平台。
      对于持牌的现金贷业务,比如银行信用卡业务,或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即使利息也不低,大家也少有争议。因为它们持牌,受到的监管也多。
      但非持牌现金贷平台不同,如果不是几家公司上市,普通公众对于现金贷行业几乎一无所知。也确实有不少平台乱收罚息,有掠夺性借贷的嫌疑,这些害群之马不不仅坑了用户,也坑了现金贷。就像e租宝其实并不是P2P,但却让P2P行业背了锅。
      “所以,终结现金贷乱相的唯一手段,就是让现金贷彻底暴露在阳光下,进行持牌经营。正如央行反复喊话的那样,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现金贷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非持牌,因此难免鱼龙混杂。所以,我在多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闭门会议上呼吁监管现金贷。”
      而保护现金贷消费者最有效手段,就是让征信牌照迅速市场化,让海量现金贷用户的贷款数据成为银行可以获取的数据,使得银行得以进入现金贷这个“暴利”行业,让守信的现金贷用户有机会获得低成本资金。
      监管之路走到哪一步了?
      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已经“在路上”。
      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公开表示,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和欺诈行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官媒背景的证券时报10月23日连发两篇报道,指出“现金贷”普遍存在畸高的借款利率,平均综合利率早就突破了36%的法定上线,进而牟取暴利,强调“ 现金贷身上也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
      而在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并具体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并要求相关机构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随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相继发文要求整顿现金贷业务。上海地方行业协会对会员单位涉及“现金贷”业务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北京监管部门下发“现金贷”排查方案;广州、深圳地方协会陆续下发通知,要求会员单位进行“现金贷”清查。
      舆论的风波迟早会过去,监管可能才是现金贷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