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一:支付不安全 客户信息容易被盗用?
央行在函件里指出,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线下条码(二维码)指令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虚拟信用卡则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方面未尽义务。
通俗地讲,央行认为无论现在你在“快的”等打车软件上用刷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还是即将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在账户安全和支付安全上都是有问题的,一涉及到客户的信息保护,二涉及到你的资金,如何防止盗用,这个解决方案,可能现有的线下二维码支付还没解决。
虚拟信用卡存在的另外一个安全问题是:客户身份识别已经不在是传统的信用卡模式,先去银行柜台一道一道签手续,网上解决一切,也意味着不安全。
原因二:损害到银联的利益 动了其“奶酪”?
虚拟信用卡,首先定位监管上确实存在模糊地带,但动了银联的奶酪仍是主要原因。
监管机构对信用卡有“三亲”(在信贷或信用卡审批环节,对申请人进行亲访、亲签、亲核)的监管要求,尽管中信银行所酝酿的虚拟信用卡已经采取包括调低信用卡额度、引入保险公司等方式尽量降低监管风险,严格意义上讲,在符合监管标准方面还是有一定瑕疵。而且虚拟信用卡促进支付宝和财付通O2O闭环的建设,推动线下支付向线上支付转移,将损害到银联的利益,这或许是叫停的主要原因。
原因三:冲击银行核心业务 银行将无钱可赚?
有市场人士表示,又一项传统金融业务要被互联网颠覆。“红海存款业务”已经岌岌可危,“蓝海”贷款之争又将开始。
众多周知,商业银行主要有三大核心业务: “存、贷、汇”。存与贷不言自明,而汇主要是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如今,网络信用卡,标志着互联网巨头完善其金融全产业链条,业务再下一城。
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工具,实现了传统银行的支付、转账功能。而余额宝的上线标志着支付宝开始进入“汇”到“存”转型升级。眼下,网络信用卡的推出,意味着电商正式进入银行业务的3.0版,相当于传统银行的小额消费信贷功能实现,支付宝可以让用户“先消费、后付款”,使得支付宝渗透了传统银行业“支、存、贷”三大业务。至此,互联网金融正式入侵传统商业银行的资产端业务,完整的金融产业链条形成。
实际上,传统的银行信用卡盈利方式,主要包括来自银联及商户方面的消费“返点”、对商户推迟结算所获得的资金占用收益、用户分期或进行最低还款时的利息收入等。此外,盈利点还包括用户在该银行的存款及其他衍生业务等。网络信用卡的出现使银行这些收入全部变为水中月镜中花。
原因四:网络信用卡被恶意透支后 资金无人垫付?
此次电商推的网络信用卡业务,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即:当信用卡透支时,资金垫付由谁来承担?如沿用传统线下信用卡模式,由银行方面承担,那么,网络虚拟信用卡将缺少很多想象空间;但如果将垫资交由阿里、腾讯或其他第三方机构,则必将撼动整个传统银行商业模式的基础。
在公开信息中,阿里、腾讯显然回避了“由谁垫资”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