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整合趋势二:央企层面产业整合前瞻 后续类似南北车行业整合的案例或将层出不穷。 以南北车的有关整合逻辑和思路为依据,则至少在核电、基建、水利、军工、钢铁等领域则都存在同样的整合契机。 以核电行业为例,据绿靴资本记者获悉,核电行业的有关整合也已经提上了议程。早在2014年年初,有关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重组合并意向便已经在有关监管高层中获得支持。 而据绿靴资本记者获悉,对于核电行业整合计划,中电投与国家核电的重组合并是方案一。该方案酝酿多时,前者是位列中国五大发电集团和三大核电运营商,后者是AP1000核电技术的受让方,两者强强联合,拟在建立中国核电的第三大垂直一体化巨头。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组建的新公司,将拥有从设计到运营一体化的核电全产业链优势,中国核电“三分天下”的格局将最终坐实。 但今年晚些时候,有关核电行业的另一整合方案则在由彭士禄和李定凡等四位前核工业部高层领导上书国务院后提出,即核电行业重归“大一统”的方案。 该“大一统”方案建议对中国核电行业进行深层次调整,参照俄罗斯和韩国模式,统一中国所有的核电设计、投资和建设力量,具体来说就是实现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集团、中核建集团全部合并成一家公司,这更有利于发挥体制性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特别是可以避免中国核电企业在海外的恶性竞争。 此外,在上述两套方案论证同时,又传出中广核集团意图与中核建集团合并的消息。 而值得注意的是,核电行业也与南北车同样,也曾经历过大一统到拆分的时代。 1999年,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了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而另一部分资产则留存组建成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在经过分拆之后,国内核电行业也同样面临着南北车分拆后期的种种市场尴尬。 对于上述三种核电行业的整合到底将选择哪一种或及几种方案进行呢? “核电”大一统“的方案在近期经过论证基本上已经出局。”一位接近于核电行业监管层的有关人士向绿靴资本记者透露,经过数月角逐至今年底,目前中电投与国家核电的合并重组工作正在推进研究,能否成功尚不能下最终结论,而在此时,据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再度提出效仿南北车合并方案,组建核电总公司,整合各个核电企业的海外业务,形成一致对外的力量。 “作为央企而言,其整合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到旗下有关上市公司的利益神经,整合概念之下,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利于这些作为资本平台的上市公司做大做强,获得价值重估的机会。在如今蓝筹股正欲齐飞的牛市启幕阶段,都将成为板块轮动的导火线。”沪上一家知名基金总监坦言。 实际上,除了来自于国资层面自上而下的行业整合外,外部资本引导的行业整合也在如火如荼地规划进展着。 而中民投支援千亿资金拉开特钢行业的整合大幕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 中民投选择[color=rgb(0, 0, 0) !important]方大集团(000055)、德龙钢铁集团、建龙集团、川威集团等四家民营钢铁公司注入资金,作为其对[color=rgb(0, 0, 0) !important]钢铁行业进行兼并重组和行业整合的平台。而拥有较多优质企业的特钢行业,有望率先获得整合。 有分析认为,中民投对特钢的兼并收购,从宏观来看将触发整个钢铁行业的改革,打破行业中原有的市场与政府关系处理不当的现状,真正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利好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产业整合趋势三:“一带一路”下基建“飞天” 12月19日,包括中国电建、[color=rgb(0, 0, 0) !important]中国交建、[color=rgb(0, 0, 0) !important]中铁二局等多只基建股继续上演接连涨停的行情。 而早在12月13日,素有“全球交通基建霸主”之称的中国交建 (601800.SH)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式确认以9.531亿澳元(折合人民币约48.68亿元)收购澳大利亚工程公司JohnHolland的100%股权。中国交建此次收购不仅标志着公司国际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更被视作近期备受瞩目的中国基建加速“一带一路”布局的又一重大信号。 有市场消息称,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设想,9月底已上报国务院,并有望近期获批。显然,不仅基于基建出海新合约的签署预期,“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工程公司规模提升空间巨大,基建公司最先受益,而二级市场在这一“新故事”推动下,资金对其加速布局也是大势所趋。 [color=rgb(0, 0, 0) !important]兴业证券(601377)认为,一带一路系统性行情将延续3-5年。从全球战略来看,目前新兴经济体的基建需求还很旺盛,而美国、欧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更新的需求,因此,海外市场拥有基建的大蛋糕。而目前有能力并且愿意出钱来撬动这个大需求的国家只有中国。 从市场反应来看,受李克强总理14日开启对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两国的正式访问,并将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影响,“一带一路”概念股连日拉动整个基建板块上涨。 “一带一路”政策是基建板块上涨最为强大的导火线。一位已经就职私募的曾经新财富基建行业最佳分析师向绿靴资本记者分析道,目前市场对于国内牛市格局的启幕已经形成共识,而牛市要展开的一步基础性趋势便是需要对之前长期低估的二线蓝筹股进行估值修复,包括基建众多央企行业龙头在内皆在此行列。 事实在,在过去漫长的五年熊市中,包括基建行业在内的众多二线蓝筹股被资金所抛弃。 以近期疯涨的中国电建为例,在今年10月份以前,其股价在2-3元之间整整徘徊了两年多之久,且其股价长期低于其每股净资产,市盈率更是长期仅有5-6倍之间。 而在这一时期内,由于估值的低迷甚至股价破净,更使得中国电建IPO时承诺的资产注入没有办法如期完成。 但在牛市格局启幕的前提之下,在“一带一路”概念的引燃之下,基建板块成为了二线蓝筹股修复牛市估值的首站。 “央企基建行业从来就不缺项目和业绩,在熊市之中,正是有关预期太过明朗,加之其盘子巨大,市场对其估值便长期处于低位,而在牛市之下,切换牛市思维模式的投资者们,则便会重估这些业绩优异,受政策利好重大,而股价却偏低的二线蓝筹给予狂热的追捧。”上述曾经的新财富分析师坦言。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外基建承包公司共完成营业收入1482.95亿元,其中排名居前的5大央企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中铁、[color=rgb(0, 0, 0) !important]中国铁建直接切走蛋糕的60%。 “二线蓝筹的估值修复第一步将修复到其市盈率约在15倍左右比较合理。”该曾经的新财富分析师认为,二线蓝筹股在各有关概念的轮动推动之下,或将轮番接棒券商股上演股价“飞天”的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