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哪里的大闸蟹好吃?  温度无疑是影响螃蟹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维度的地区所生长的大闸蟹,最大差异在于生长速率。越是炎热地区生长越快,虽然个体普遍更大,但肉却很少,口感也很清淡,且由于炎热气候,往往少有蟹膏的存在。如闽江及珠江流域所产的大闸蟹,个体很大,但普遍肉少且蟹黄蟹膏稀少,故而在产地价格极低。(蟹膏本质上是大闸蟹应付寒冷天气所积累在生殖腺的营养,当温度适合自然无需过度积累)而寒冷区域由于气候所限,大闸蟹的生长往往相对缓慢,肉质过于结实,本质上蟹膏未必有影响,但太小的个体对于食用不利。北纬32度左右是最适合大闸蟹生存的环境,气候水温特别适合大闸蟹生长育肥。 苏北就是一个比较适合大闸蟹生存的地方,这里的养蟹业已相当发达。各区域天然湖泊的饲养水平均已相当之高。阳澄湖蟹的实际销量远远大于其产量,因此有些是来自苏北各其他产区,尤以高淳地区饲养的大闸蟹为最优。论品质,无差别甚至更佳,价格当然是要便宜太多。但市面上想买到便宜优质的苏北蟹并不容易,相当比例都已被阳澄湖蟹商包销。 除了阳澄湖蟹和苏北蟹之外,一部分安徽蟹品质也很高;太湖蟹稍差,但偶有佳品,不过前些年的水污染对品质影响不小;各地的稻田蟹外表不佳品质欠缺,好处是价格便宜;还有一些大闸蟹,比如野生蟹或湖北蟹,品相不错,但品质往往欠奉。
5、大闸蟹该怎么吃?  清代美食家张岱曾说:“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无他,乃蟹。”写在烹制上,只需清蒸或清水煮熟即可。 清蒸法:冷水下锅,把蟹腹部朝天,放几片紫苏叶同蒸15至20分钟,以散蟹的寒气;水煮法:把水烧开,将蟹腹部朝天放入煮7分钟即可。 吃大闸蟹最佳方法是先吃钳、爪,不要过早揭开蟹盖使热气散发。吃蟹爪时,最好掰开两处关节,将腿里的肉吸出来。蟹钳的壳比较厚,可以钳裂,再用小签挑着吃。最后掀开蟹壳,去蟹腮、蟹心、蟹胃、和蟹肠,将蟹身往两边掰。母蟹吃蟹黄,公蟹吃蟹膏。吃蟹时,蘸一些姜末醋汁,可以去掉螃蟹的寒气。
6、蟹黄、蟹膏到底是什么?  母蟹吃蟹黄,公蟹吃蟹膏,那蟹黄、蟹膏到底是什么呢? (1)“蟹黄”指的是肝脏。对雌蟹来说,蟹黄往往被泛指为肝脏和卵巢的统称。肝脏为河蟹的消化腺,很大,由许多细小分枝组成,有一短的肝管通入中肠,肝脏在河蟹体内呈淡黄色,蒸煮后为中黄色。卵巢呈葡萄状,成熟的卵巢充满头胸甲内,为紫酱色或豆沙色,蒸煮后呈橘红色,易于和肝脏相区别。 (2)“蟹膏”指的是雄蟹的精巢和副性腺之类,也是食用的精华部分,雄蟹的肝脏仍称为“蟹黄”。蟹膏自然状态为青白色半透明果冻状液体;蒸熟后,为半透明、粘粘的、还会有点腻的胶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