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将迎来政策"秋收季" 水污染治理有望加速(股) 据数据统计,目前已有50多家A股环保公司相继公布中报或业绩预告,环保行业各热门概念板块上半年业绩表现依旧各异。其中,大气治理板块相对表现突出,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达到60.44%,但污水处理板块业绩同比增长率仅为4.92%。在二级市场,大气治理和污水处理板块年初至今股价涨幅均不足15%,远不及去年同期均逾40%的涨幅。 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年底前环保行业还将迎来新的政策"秋收季",特别是"水十条"的出台将整体提升污水处理板块估值,多个与水相关的细分领域市场将相继释放。 "气盛水衰"现状未改 近两年来的环保行业,由于大气污染防治受到的政策关注度高于污水及垃圾处理等细分领域,大气治理板块相关公司业绩增速明显优于后两者,环保行业一直存在"气盛水(固)衰"的现象。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这种情况继续存在。数据显示,上半年大气治理板块业绩增速高出污水处理数十倍之多。而从大气和水处理两个细分板块近一年时间的整体业绩变化数据对比看,大气治理领域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据Wind数据统计,2013年,大气治理板块各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率为-1.97%;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猛增至52.73;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则高达60.44%。污水处理领域公司业绩却呈现减速之势。该板块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率在2013年维持14.31%,今年上半年则降低至4.92%。 有环保行业资深券商研究员据记者表示,气和水两板块呈现的这种巨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环保作为政策驱动型特征显著的行业,大气污染防治近两年备受政策重视,一系列政策红利不断发酵转化为相关企业的业绩贡献;而污水处理尽管也未被冷落,但获得的政策实惠相对偏少,全国污水处理厂收益水平始终在低位徘徊。 尽管大气治理公司业绩增速惊人,但与污水处理公司相比,众多财务指标却并未显示出多大优势。例如,在销售毛利率上,污水处理行业近两年均维持在近40%的水平,但大气治理整体毛利率则始终处于25%以内。 此外,上述券商研究员指出,当前环保行业的重资产特征比较显著,"现金流为王"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公司优劣的重要参考。据Wind数据统计,污水处理公司近一两年时间整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维持在15%以上,且有不断上升之势。但大气治理公司的这一数字始终为负数,到今年中报为-4%。此外,污水处理公司整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一直稳定在120天左右,但大气治理公司则达170天,且同比去年年中周转天数有大幅增长。"应收账款数字大在环保行业是普遍现象,但资金使用效率高的公司回款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周转天数也相对较少,财务状况更趋稳健",该研究员表示。 "强者恒强"趋势延续 在政策力推下,环保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不少公司争相涌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环保行业仍处于成长阶段,行业整体呈现"强者恒强"的趋势。这一点从相关公司的中报业绩表现上再次得到验证。 据Wind数据统计,在当前最热门的工业除尘、脱硫脱硝和垃圾发电等环保细分板块,上半年业绩同比增幅达100%以上的公司均为龙头企业。例如,工业除尘领域的三维丝和菲达环保,脱硫脱硝领域的中电远达和国电清新,以及垃圾发电领域的盛运股份和凯迪电力等,近一两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始终维持在一倍甚至数倍的水平。 上述研究员表示,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撑龙头企业保持优于同行的订单获取能力,进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这是龙头公司业绩的重要保证,这一现象在环保行业尤为明显。"扶持一批资产和营收达百亿元的大型环保集团"是国家未来5到10年内的既定规划,这意味着当前环保行业龙头还有足够的做大做强空间。 近年来高速成长起来的污水处理领军企业碧水源就在其中报中指出,公司近年来紧扣国家环保政策导向,以领先的膜处理技术在众多水域和城市成为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的骨干力量。同时,公司上半年通过引入受各地政策方青睐的混合所有制"PPP"模式,推动公司膜技术进入了新的区域水务市场,大大增加了公司的市场份额。 按照中信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未来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将由"设施建成与否"转向"运行效果好坏",这就决定了那些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运营模式优势的"平台型"环保公司更易赢得市场竞争。从现有上市公司情况来看,处于危险物领域的东江环保、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瀚蓝环境和桑德环境、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的碧水源等有望率先转型为平台型环保企业,进而不断巩固其市场地位并获得业绩增长动力。 水污染治理有望加速 尽管上半年环保板块延续以往的业绩分化现象,但众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环保大发展的时代,政策的着力点将采取"各个击破"的姿态,这意味着细分板块将呈现"风水轮流转"的态势。政策青睐的重点或由此前的大气污染防治转向水污染治理领域。 上述券商研究员对记者分析,过去一两年国家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出台的众多政策不断落地发酵,大气治理板块众多公司已实现高速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气治理最重头的火电除尘及脱硫脱硝领域,过去一两年的新增火电厂机组加装环保设施市场已充分释放,但既有机组环保改造步伐却步履蹒跚,这意味着这一千亿级的市场空间释放后劲不足,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大气治理公司后期业绩成长的空间。 在此背景下,自去年以来受到持续关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则被市场寄予厚望。在众多券商分析师看来,"水十条"出台后,将催生一个规模达万亿级的水处理市场,相关细分板块估值将随之"风生水起"。 按照政策方不断释放出的信号,"水十条"很有可能在今年三季度正式出台。按照政策方规划,未来5年带动水处理领域至少2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华创证券研报分析称,"水十条"将短期内催生出千亿级的市场盛宴,多个与水相关的细分行业领域将因此全面受益,包括市政污水产业提标改造领域,水价改革推动的再生水利用市场。此外,此前一直处于空白的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或将全面爆发。近年来饮用水危机也将带动城市自来水安全升级,超滤改造、家用净水器市场也将提速发展。据测算,若仅考虑这些重点地区污水厂在3年内完成改造,单位投资按"十二五"规划中平均约525元/吨估算,上述细分领域中仅市政污水厂提标改造这一项,年投资需求就达百亿元以上。 "有投资需求,有资金保障,水污染治理有望在政策推动下步伐快于治气,相关企业业绩提升加速,进而带动整个环保板块估值有望恢复到 国务院:建设一批风电水电及沿海核电项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助力医改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部署推进生态环保养老服务等重大工程建设 以调结构促发展推升级 听取政策措施落实第三方评估汇报 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医改、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部署推进生态环保养老服务等重大工程建设,以调结构促发展、推升级;听取政策措施落实第三方评估汇报,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会议认为,深化医改要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用改革的办法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形成合力,有助于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满足多层次健康需求,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会议确定,一要全面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受托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保险资金,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大病患者医疗报销比例。目前这项制度试点已取得成效,要抓紧向全国推开。二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鼓励医疗机构成为商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三要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保险产品。加快发展医疗责任等执业保险,提高覆盖面。四要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企业为职工支付补充医疗保险费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健康保险公司,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新办医疗、社区养老、体检等机构。五要加强监管,规范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秩序,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有序竞争。 会议强调,要坚持定向调控,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确保当前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紧扣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一批"补短板"的重大工程建设,这是促进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稳投资、促消费、惠民生。会议确定,今明两年抓紧推进以下工程:一是实施大气污染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推动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加快建设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等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养老院、农村养老设施等养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基层群众能力。建设公众健身活动中心等,推动便捷体育健身设施在城乡广覆盖。三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工建设一批风电、水电、光伏发电及沿海核电项目。会议要求,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改革投融资机制,更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会议指出,为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近期国务院委托全国工商联等单位,采取走访企业、入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简政放权、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棚户区改造、扶贫开发、农村饮水安全等改革、发展、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总的看,这些政策基本落实,积极效用正在显现,但也存在一些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监管跟不上等问题。会议要求,要结合政府转职能,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一是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重点解决"会批不会管","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等问题。建立与审批相关的中介机构信息公开制度。二是以垄断性较强的领域和行业为重点,推出一批适合民间资本投资意愿和能力的好项目。三是盘活存量资金,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等的财政支持,确保按期完成棚改、减贫、饮水安全等年度"硬任务"。会议强调,第三方评估对政府工作既是监督,也是推动,要形成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要落实责任,抓紧整改,使政策落实成为一场"接力赛",确保"抵达终点",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