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多次面对黄奇帆,交谈之间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学为实干,不拘一格,资本高手,不妨国有”。初到重庆,他以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段,破解了重庆多年积累的国企老大难问题。其实,手段并不复杂。首先,他以政府规划土地,直接拆迁,平整土地,优化土地的方式,让土地的附加值大大提高,然后再拍卖,开发商由于避免了拆迁中的麻烦事和土地优化的成本,所以就算贵一点,也会感到合算。另外,由于政府负责拆迁,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老百姓的安排也显得井井有条,满意度非常高。
黄奇帆为什么要从土地入手?因为,他要让土地拍卖产生附加值,而用这多出的一块收入把国有资本运营从恶性循环中解救出来,并实现良性循环。首先是与企业债权谈判,豁免部分债务,做到这一点难,但可能性极大。因为,这些企业的债权原本已经变成了银行坏账,回收无望,但政府的参与再次给了银行希望,但银行需要出让一定的利益。
第二步,由政府出面买下其余债权,并实施债转股。一个负担沉重的企业一下子减轻了负担,但这不算完。
第三步,这家企业必须实施市场化改革,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注入新的资产和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活力。
注意,这个时候企业的资本价值已经非同以往,一个分文不值的企业,已经变成了干干净净的企业,盈利能力已经大大提升。于是,其资本价值也随之大大提升,这时候引入战略投资者,股权价格会以未来的盈利能力作为定价基础,并出现10倍左右的溢价。如此“乌鸡变凤凰”的转变,同时实现了三大目标:第一,盘活了国有资本,提高国有资本活力,并使之资本价值最大化;第二,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转制;第三,政府支出不仅没有受到国企拖累,反而使其收入大幅增加。
高级吗?太牛!正是因为有了黄奇帆高超的资本运作,重庆改为直辖市之后,没有向中央要钱,而实现了整个辖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现在重庆正在面对新的改革。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重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重庆将推动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实施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分类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步伐,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不要小看“资本与资产”之间的一字之差,这实际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的核心区别。他提出了国资三大改革方向,即坚定不移地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国企的有效组织形式是混合所有制、国企管理的核心是资本管理。改革重点是控制债务、补充资本,具体通过企业留存利润、股票上市、私募基金、股权转让等市场化方式进行补充。
看到黄奇帆的这番讲话,再次让我怦然心动。方向明确、措施具体、直指要害。我的理解是,黄奇帆正在开始新一轮运筹,而这次的核心表面上看是国企改革,而根本是构建或优化重庆“良性经济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包括了公司生态、金融生态、监管生态和经济文化生态。
我希望,重庆的做法应当在全国获得推广,变成中国的经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