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吴研因 吴研因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他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倡导和推广白话文教育,对中国现代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作出了贡献。 1886年1月26日,吴研因诞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东门外贯庄村的一个普通农家。父亲吴佩琪有7个子女,吴研因排行最小,哥哥姐姐们都称之为七弟。北湖东埭秀才徐缙珊在贯庄借吴家空房办私塾,吴研因从7岁起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在徐先生的指点下,吴研因勤奋好学,学会了写诗作文,也写得一手好字,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徐缙珊给吴研因取名辇瀛。后来,吴研因认为这个名字笔画太多,书写不便,便按谐音改成研因。 由于吴家人口多,经济窘迫,吴研因只读了几年私塾后,便在家跟父亲种田。务农之余,坚持读书自学。 吴研因17岁那年,经住在江阴城内的姐夫介绍,师从赵体培学习。赵体培是一名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进步人士,吴研因受赵的影响,开始接受先进思想,并与江阴城内的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结识。在赵体培先生的建议下,吴研因考入上海半淞园师范讲习所学习一年。1904年,回江阴城内立本小学当教师。全校一至四年级学生,在一个教室内用复式教育法上课。为此,吴研因曾专程去上海师范讲习所,参加关于复式教育方法的短期培训。回江阴后,吴研因回立本小学,任单级部主任,试行四复式教学,成绩斐然。此后,吴研因先后入翊延小学、澄中两等小学堂担任国文教师。 在语文和常识科教学实践中,吴研因部分试用自己用白话文编写的教材,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好评。 吴研因好学不倦,除上课之外,利用业余时间吟诗、阅读报纸和进步杂志。诗作有《登君山》:一览江天阔,跫然登古丘。拱辰卑远岫,宗海束横流。珠履客安在,棘门君便休。空留黄歇土,孰与吊千秋。《读江上孤忠录吊阎典史》:当车螳臂自高擎,百败原知无一成。犹有孤城堪效死,谁言小吏可偷生。五更独转偕亡曲,千古如闻速砍声。碧血写成垂世史,行间正气尚纵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