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之争 特高压之争正是国家电网多年来一直被置于风口浪尖的因素之一。 2005年年初,就在刘振亚就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数月之后,国家电网公司便提出了建设特高压电网的计划。此后,电力业内就交流特高压的安全性、经济性进行了长达近10年的激烈争论,至今没有定论。这也使得刘振亚在电力行业中争议极大。 特高压推出伊始,就遭到了电力专家的强烈反对,20多位电力行业退休专家多次联名上书反对。从2005年至今,争议仍在发酵。 今年3月,国家电网2014年交流特高压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交流特高压要完成“一投、两建、四开”的建设目标,其中“一投”为浙北-福州年底建成投运;“两建”为淮南-南京-上海、雅安-武汉核准开工;“四开”为全力推进锡盟-枣庄、蒙西-天津南、靖边(榆横)-潍坊、蒙西-长沙前期工作。 按照国家电网年初定下的年度投资计划,在2014年电网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4035亿元,其中电网投资3815亿元,1580亿元将投向配网建设。业内预计,随着后续配电自动化标准、集中招标陆续启动,配网自动化将迎来建设元年。 此时,政府高层对特高压的态度也在转变。据悉,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近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其成为年内第一条获批建设的特高压线路。业内认为,这意味着特高压在经历长时间争议后,释放出的明确积极信号。 而陈先生则认为,抛开特高压本身是否合理,这个项目耗资巨大,带动了很多招投标项目,涉及很多采购,“通过审计打破国网现有的利益链很难,以招投标腐败为例,从账面上看,手续、财务、程序都是正常的,此前大部分的招投标腐败都很难查出来;但是电力反腐一定会对这个利益链条的蛀虫敲个警钟”。 “政府必须对国家电网启动专业的专项审计,如果大力发展特高压,耗资将无比巨大,而带动的设备采购以及招投标在当前国家电网利益链条下,势必将给腐败留下无限空间,通过电力反腐,打破传统的腐败利益链,也有利于特高压的发展。”上述电力专家指出。 招投标是审计重点 除了特高压之争,电力企业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还是工程招投标和采购。 “招投标和采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省级以下的地方电网企业。”韩晓平认为。 经常参与国家电网招投标的陈先生向记者透露,如果没有关系,根本不用去参加国网项目的招投标,“关系不硬的话,即使拿到招投标项目,也赚不到钱”。 今年初,陈先生所在的输配电公司曾经通过关系中标了国家电网在陕西的一个小项目,该项目盈利约60万元,但是后期仅仅在当地供电局做运电手续,就花掉了40万,再加上必须使用供电局指定的高价材料和设备,这个项目最终亏损。 “运电手续实际上就是需要对项目做个检测报告,就是这个检测报告非常花钱,而且供电局的设计图表中还对项目指定材料和设备,比如从厂家订购市场价仅10元的设备,使用供电局指定的同品牌设备价格就要翻几番。”陈先生说。 而据记者了解,整个电网系统每季度都会有一次集中地对外招投标。陈先生说,招投标基本上都是内定,如果此前没有运作好,根本就不用去参加。 “如果是和国网长期合作的关系密切的企业,基本上中标项目的运作费用占利润的10%-20%,但是关系一般的能盈利10%-20%就不错了。”陈先生称。 一位电力行业专家认为,国家电网系统一些领导本人或者子女确实在招投标以及采购领域存在一些问题,这次审计,不少地方电网高层可能会因此事发。 而从此次审计所透出的神秘,也可以看出端倪。据媒体报道,审计人员出发后,才通知国家电网等被审计单位安排接机。还要求“二级单位一把手24小时开机”。 韩晓平则认为,电力反腐虽然不一定能抓住多大的“老虎”,但对电力系统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有利于下一步的电力体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