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与日历切换到窄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7|回复: 3

商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发表于 2018-10-23 10: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誉
    [url=]编辑[/url]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这是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是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与同行企业比较,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1]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中文名商誉外文名Goodwill解    释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相互作用人、财、物等因素
    目录



    商誉本质[url=]编辑[/url]
    商誉(Goodwill)是能使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 “最佳状态”的客观存在。

    “三元论”
    商誉的“三元论”: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好感价值论
    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方面。
    由于这些因素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且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因此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故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

    超额收益论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力.因此,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作为整体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

    总计价账户论
    总计价账户论,也称剩余价值论。这一论点认为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是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其个别价值的总和;而未入账资产指的是诸如优秀的管理、忠诚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
    “三元论”分别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商誉的本质。好感价值观是从资产的角度定义商誉的,但它仅仅列举商誉的种种特质而难以解决其计价问题。另外,这一观点笼统地认为商誉是一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是不够妥当的,因为,按照现行惯例只是自创商誉不入账,而外购商誉合并商誉)则入账。超额收益论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阎德玉(1997)曾指出:“超额收益论的科学性在于:该观点把握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条件——经济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三要素。不足之处在于:该观点对商誉科学定性后,相关理论研究没有跟上,加之其他两个观点同时作用的干扰,使得商誉定性理论本身缺乏根系理论的支持,对商誉会计实务指导作用显得软弱乏力。”此外,商誉一定会产生超额收益,但企业的“超额收益”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必须剔除一切非正常的和营业外的因素,以免歪曲商誉的价值。总计价账户论是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明商誉的计量方法,而不是定义商誉。企业总体价值的估计误差、单项资产的高估或低估,都会被挤到商誉中,因此,商誉容易成为一个“调节阀”,承受着一切主观因素的影响。

    核心商誉论
    核心商誉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99 年9月7日公布了一项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core goodwill)的概念。
    FASB认为,商誉可描述为由六个要素组成:
    (1)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在收购日的公允市价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2)被收购企业未确认的其他净资产的公允市价。
    (3)被收购企业存续业务“持续经营”(going-concern)构件的公允价值
    (4)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业务结合的预期协同效应的公允市价。
    (5)收购企业由于计量收购报价的错误而多计量的金额。尽管在所有现金交易中的收购价格不会出现计量错误,但如果是涉及到股票交换的交易,则很难说不会出现计量错误。
    (6)收购企业多支付或少支付的金额。
    要素1和要素2都与被收购企业有关,它们从概念上讲都不是商誉。要素1反映的是被收购企业未确认净资产的利得,要素2只不过是指那些能够单独辨认但由于不能完全符合确认标准而未确认的无形资产。要素5和要素6与收购企业有关,它们从概念上讲也不是商誉,要素5是一个计量误差,要素6代表的则是收购企业的损失(在多支付的情况下)或利得(在少支付的情况下)。只有要素3和要素4从概念上讲是商誉的一部分。要素3与被收购企业有关,它反映了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超额组装价值”(excess assembled value)。它表示被收购企业事先存在的自创商誉或以前从企业兼并中收购的商誉。要素4与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的结合有关,它反映了由合并而创造的“超额组装价值”,即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经营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FASB将要素3和要素4统称为“核心商誉”。
    关于商誉本质的其他论点:有些学者为了使商誉的研究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于是抛开仅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结合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来分析阐述商誉的本质问题。

    国内理解
    董必荣(2003)以企业能力理论中的“核心能力论”为基础,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超额收益的源泉,因此企业核心能力是商誉的本质。商誉实际上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高阳宗(2001)从生物学共生理论出发,认为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微观共生体。这一共生体其完善的共生机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其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共生出一个“新物种”——共生资源。它客观地游离于共生单元之间,使共生单元之间互相作用和适应,共同激活和发展。商誉就是这种共生资源的会计表达。
    邓小洋(2000)等学者分别从法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角度考察商誉的本质问题,最终用系统论的方法解释商誉的本质,即一种协同效应。

    特性分类[url=]编辑[/url]

    商誉的特性
    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差额的资本化价格。它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所产生的。
    商誉能为企业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它之所以作为一项资产具有价值,正是因为它的这种效益性特征。它是企业收益水平与按社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差额资本化价格。人们通常是采用资本化率把企业超额收益还原求得商誉价格的,而资本化率实际上又是投资(投入资本)报酬率,企业超额收益经过还原所得的就是创造这种超额收益的资本额。所以,应把商誉的价格看作为资本化价格。商誉的值有正值,但当企业亏损时,或企业收益水平低于本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时,商誉也可有负值。
    商誉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项目,它不具可辨认性故不属于无形资产。它不能独立存在,它具有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企业的环境紧密相联。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不存在单独的转让价值。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商誉的价值是通过企业整体收益水平来体现的。
    按未入帐资产理论,商誉是计量了未入帐资产的结果。商誉属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其开发成本很难从帐薄中完整地反映出来。而且它的功用与其开发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很不确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影响企业商誉形成的因素很复杂,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于企业具有良好的声誉,获得客户信赖;或由于严密的组织,生产效率显著。

    商誉的分类
    依据商誉的取得方式,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是指由于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誉;其他商誉即是自创商誉或称之为非外购商誉。
    对商誉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考察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能否长期稳定地获取收益以至于获得超额收益,实际上就是自创商誉的本质问题;
    考察企业并购过程中进行并购的交易价格大于或小于该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就是研究外购商誉的本质问题。尽管理论界对商誉争论不休,但实务界对商誉的处理还是比较一致的,即自创商誉一律不予确认;外购商誉被界定为被购企业的价格与其可辨认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并且账务处理原则也在走向一致,只是外购商誉的摊销年限各国有所不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取消摊销处理,改为减值测试)。

    商誉评估[url=]编辑[/url]
    评估
    商誉的评估是资产评估的一种。
    商誉的评估方法取决于对商誉含义的理解,商誉价值量的大小是通过企业的收益水平来体现的,而它又属于集合性、附着性强的一种无形资产,只能采取整体的方法进行计算,而不能像其他可确指的无形资产那样单项进行计算。
    商誉的整体评估可采用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割差法
    商誉与无形资产的区别
    商誉和无形资产都属于资产类科目,表面上很相似,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具有可辨认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

    会计处理[url=]编辑[/url]
    商誉的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
    1、在新准则体系下,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涉及到商誉的会计处理。
    中国新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可以看出,中国就商誉的初始确认及计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差额式的间接计量。按照中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涉及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首先应区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规定相关资产和负债均以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溢价只能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并不确认商誉。
    2、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成本的内容。
    根据新准则第20号,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分别根据准则确定合并成本以及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大小。其中合并成本应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2)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3)合并合同或协议中所约定的未来事项对合并成本的可能影响金额,但该金额计入合并成本的前提是:在购买日能够合理估计该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若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应当将其差额确认为商誉;而若前者小于后者,则首先应对两者的计量进行复核,如果经复核后前者仍然小于后者,则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也就是说,新准则对于正商誉和负商誉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正商誉,新准则规定要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结合第2号准则的要求,在确认商誉的同时还应对按合并成本所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负商誉没有采用递延收益的方式分期计入损益,而是在合并当期一次性计入损益。
    不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合并交易,即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购买日购买方的账务处理中就能够单独确认商誉,从而在合并后存续企业的单独资产负债表中单项列示,而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控股合并交易,因在合并日账务中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入账的合并成本中就包括商誉价值,所以在合并日购买方的单独资产负债表中商誉并未单独列报,而是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而在合并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才需要单独列报合并商誉。
    商誉的税务处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 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的通知,其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有关问题的处理规定如下:企业为取得另一企业的股权支付的全部代价,属股权投资支出,不得计入投资企业的当期费用,不论长期股权投资支出大于或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均不得通过折旧或摊销方式分期计入投资企业的费用或收益。即税法规定不确认任何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不同而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也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企业申报纳税时,股权投资差额不得确认,也不得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成本的调整项目。所以,税法上不确认正商誉,也不确认负商誉
    【例1】A公司以1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
    一、如A公司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则A公司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注:1.商誉100万元(1000-3000×30%)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
    2.税法上认可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为1000万元,100万元的商誉不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
    3.此种情况下,税法上的计税成本等于会计上的初始成本。
    二、如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则A公司应进行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成本=3500×30%=10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50
    贷:营业外收入 50
    注:1.负商誉50万元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
    2.税法上认可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为实际支付的价格1000万元,会计上的初始成本为1050万元,二者存在财税差异50万元。
    3.此种情况下,税法上的对于负商誉不作为当期的收益,也不得递延到以后各期。所以,在纳税申报时应作纳税调减50万元。
    商誉减值的税务处理
    商誉减值的会计规定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商誉的减值测试及确认应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首先,企业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应当自购买日起将商誉的账面价值按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去,此处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应是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资产组组合”; 其次,在会计末期,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认减值损失,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对各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如果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金额,则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 最后,商誉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转回。
    依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除0.5%的坏账准备外)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所以税法上不认可商誉减值准备。
    【例2】 甲企业在2007年1月1日以16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乙企业80%股权。在购买日,乙企业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没有负债和或有负债。因此,
    1、甲企业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 :
    (1)商誉400万元(1600-1500×80%);
    (2)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1500万元;
    (3)少数股东权益300万元(1500×20%)。
    2、假定乙企业所有资产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且该资产组包括商誉。需要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3、乙企业2007年末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350万元。
    【减值测试过程】
    1、确定资产组(乙企业)在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
    (1)合并报表反映的账面价值= 1350+400=1750万元
    (2)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1600/80%-1500)×20%=100万元
    (3)资产组账面价值(包括完全商誉)=1750+100=1850万元
    2、计算确定资产组(乙企业)在2007年末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
    3、比较资产组(乙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确认减值损失。
    公司应当首先将850万元减值损失分摊到商誉减值损失,其中分摊到少数股东权益的为100万元,剩余的750万元应当在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和乙企业可辨认资产之间进行分摊。某公司应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为4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400
    贷:商誉减值准备400
    中国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
    指的是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价值。
    商誉发生减值的,应在本科目设置“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应按企业合并准则确定的商誉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商誉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值准备)。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外购商誉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并商誉
    [url=]编辑[/url]
    合并商誉,也叫购入商誉或购买商誉,是指企业在合并过程中,预期被购并企业因其存在的优越条件使其在未来时期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在企业合并中,合并报表中要反映合并商誉,而对于如何处理合并商誉,各国会计界在理论上有不同的理解,在实务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合并会计被誉为财务会计的四大难题之一,其中合并商誉及其会计处理问题又是其中的难点和热点。


    中文名合并商誉外文名无也    叫购入商誉或购买商誉时    期企业在合并过程中
    目录



    具体意义[url=]编辑[/url]
    从入帐范围看:合并商誉包含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中。
    从入帐时间看:合并商誉是在一家企业购入或合并另一家企业时予以确认的。
    从性质上看:合并商誉是被购并企业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深受客户依赖,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好,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的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价值在合并时予以确认的可计量的支出,它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因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将其作为一项资产处理。一般记借方,表示实际付款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若实际付款小于净资产公允价值,则形成负商誉,记贷方)。
    从数值上看:合并商誉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或购买成本)高于该子公司净资产差额(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差额即为净资产),它不包括净资产与其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用公式表示如下:
    合并商誉=投资成本-净资产公允价值

    确认与处理[url=]编辑[/url]
    财政部1995年2月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规定,母公司合并商誉
    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相抵销产生的差额,作为合并价差。合并时产生的商誉(或负商誉)就是母公司的长期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项目之一,因此也是合并价差中的一项内容。列入合并价差的合并商誉金额=购买子公司成本-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母公司股权比率。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的规定
    合并价差实际上是长期投资的调整项目,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投资”项目下单独列示。《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对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作了明确规定: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的期限摊销;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超过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低于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笔者认为,既然合并商誉作为合并价差的一部分,且合并价差又是长期投资的调整项目,则也应按这一规定进行摊销,即商誉一般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负商誉一般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
    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定
    1996年财政部印发的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企业合并”规定“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中股权份额时,其超出数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对商誉的摊销也作了规定:“商誉一般应当在不超过10年的期限内采用直线法摊销,并记入各期费用。在“关于合并价差”的表述中也涉及到合并商誉问题,其表述为:合并价差的产生与企业控股合并另一企业出现的商誉具有相似的原因,有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将该差额作为商誉来处理。按照这种意见,要么将合并价差转作商誉处理,或在母公司发生该投资时确认购受差额为商誉;要么在编制合并报表抵销分录时转作商誉列示。
    值得注意的是:合并价差不能完全等同于合并商誉。合并商誉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或购买成本)高于该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而不包括子公司净资产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合并价差对上述两部分差额则不作区分,它既包括投资成本与子公司净资产之间的差额,也包括子公司净资产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处理与认识[url=]编辑[/url]
    美国对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
    美国把商誉也叫正商誉,列示于“无形资产”项目下。它将商誉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在预计的有效年限内予以摊销,最长的摊销期限为40年(自2003年美国颁布修改141、142号准则之后,美国已改用减值测试法)。美国对负商誉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记录购进资产时相应调低其公允价格。流动资产中的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等项目具有确定的数额,一般不应加以调整;长期股票和债券投资具有客观的市场价格,也无须作出调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长期资产项目通常没有现成的市价,尤其是某些递延资产项目根本没有可售的市价,评估结果往往不够可靠,这时可按比例减少这类资产的价值,直到降至零。若处理后,仍不足以抵销负商誉,则记入“递延贷项——负商誉”账户。二是对购进资产仍按评估的公允价格计价,不作任何调整,支付价款低于净资产公允价格的数额,全部记入“递延贷项——负商誉”账户。相对而言,第一种作法较为合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也采用了和美国相同的方法。
    英国对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
    英国把商誉也叫控制成本,1990年以前,英国公司法规合并商誉
    定:合并商誉既可作为一项可摊销资产,也可直接冲减控股公司的股东权益。但由于这种方法对股东权益的压力太大,并且提高了未来会计年度的合并收益而被谴责为欺诈行为。所以在1990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即ED47),对合并商誉的处理作了严格的限定,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只可将其作为可摊销资产,并且规定,除特殊情况合并商誉可按40年的最高年限予以摊销外,一般情况下摊销期不得超过20年。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以“合并商誉”项目列示。英国把负商誉称为合并资本公积,并记入“合并资本公积”账户,单独列示在所有者权益部分。这意味着合并时获得了利润,但它是不可分利润,因为这部分利润是未实现利润。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22号要求计算商誉和资本公积的,以公允价值和单独估价的企业净资产的价值之差作为依据。采用此方法的还有法国、德国、意大利、印度、马来西亚等。

    《国际会计准则》对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
    《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对购买时产生的商誉与负商誉的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
    (1)商誉。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在所购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的部分,应作为商誉并确认为一项资产。商誉应以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记录,并在其使用年限内采用直线摊销法系统地摊销,每期的摊销额应确认为费用。摊销期限一般假定为不超过20年。如果商誉的使用超过了20年,则企业应对超过20年的期间摊销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同时披露超限的理由。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至少应在每年末进行一次检查,如果商誉的预期有用年限与以前的估计有重大不同,或商誉产生经济利益的预期方式有重大变化,则摊销期限、摊销方法应予相应改变(国际会计准则也已经改用减值测试法)。
    (2)负商誉。在交易日,购买企业在购入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金额超过其购买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负商誉。在购买企业的购买计划中明确而且能够可靠计量的、但不代表购买日可辨认负债的损失和费用的负商誉,应在未来损失和费用确认时在收益表中确认为收益。如果这些可辨认的未来损失和费用在预期期间不予确认,则负商誉应和那些与在购买日能够可靠计量的可辨认预期未来损失和费用不相关的负商誉一样按如下方式在收益表中确认为收益:
    (1)未超过购入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负商誉金额,应在购入的可辨认应折旧除以应摊销资产的剩余加权平均使用年限内,以系统的方法确认为收益;
    (2)超过购入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公允价值的负商誉金额应立即确认为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商誉应在商誉所属类别中,作为报告企业资产的减项予以列报。
    其他国家对商誉的处理
    墨西哥、印度和除英国以外的欧盟国家对商誉则采取灵活的处理模式,既可将合并商誉作为一项可摊销资产,在不超过最高法定年限内进行摊销,又可将其直接冲减控股公司的股东权益,其中瑞士还允许将合并商誉作为一项不可摊销的资产。

    分析评价与建议[url=]编辑[/url]

    分析与评价
    总之,中外对合并商誉的处理可归纳为三种方法:
    一是将其确认为一项永久形资产,以后不予摊销,除非有证据表明其价值发生了下跌;
    二是将其确认为一种可摊销资产,它比较符合会计原则中的稳健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也符合国际惯例;
    三是将合并商誉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冲减留存收益。
    美国对负商誉的处理办法是基于资产价值高估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所以主观性较强。而英国的做法比较合理,因为企业合并过程中获得的超过其合并成本的资产与发行股票公司取得的超面值溢价类似,记入资本公积应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我国把合并价差单独列示的处理方法虽简便且避免了复杂的合并价差摊销问题,但不够准确:
    一是合并价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放在“长期投资净额”项目下单独列示,报表使用者无从了解合并价差数额中,有多少属于商誉,多少属于其他来源,不能体现会计的明晰性原则和充分揭示原则;
    二是不符合国际惯例。合并价差中的资产升值或减值部分,不宜永久保留在账面上,而应随原资产摊销,以符合应计制概念和配比原则

    合理性建议
    我国不宜使用“合并价差”项目,而应结合我国国情合并商誉
    ,采用国际通行做法,不单独列示“合并价差”,而把合并商誉的处理严格限定为资本化的可摊销资产,按各项目分配额直接冲减母公司的“长期投资”科目,同时增加各项目的账面价值,差额部分确认为合并商誉,也就是说,应该确认合并商誉并逐期摊销。至于摊销期限,可参考以上提到的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这样处理不仅符合我国目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素质及利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处理符合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国际发展趋势,也更符合会计稳健性原则的传统惯例。

    词条标签:
    经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商誉,您必须知道的八件事

    2017-10-30 16:39    文章来源:初善投资

    一、商誉的产生—-无收购,不商誉
    在国内,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举个简单的例子,B公司收购A企业,A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亿,但是B公司花了5亿买了A,那么就需要确认5-2=3亿的商誉。
    至于B公司为什么要花5亿去买,因为在A股这样土壤里不仅韭菜多,而且养分充足。
    二、商誉现状
    从wind导出3381家企业的商誉金额,金额从2013年逐年增长,从该年底的2,140亿增长到2017年上半年的11,915亿元,增长了5.57倍,呈现出爆发增长的态势。商誉金额占净资产的比例由2013年的1.18%增长至2017年的3.97%,看似比例不高,万亿商誉的归宿可能最终都是损益,那么影响的可是净利润。看商誉与净利润的比例,有2013年的8.42%暴增至2017上半年的66%(当然,净利润为半年数据,打折的话为33%)。
    图1:上市公司商誉金额
    如果考虑把没有商誉的企业剔除,把金融业剔除,那么数据就会触目惊心了。这些企业截至2017年上半年度商誉达到10,694亿元,占净资产的比例高达9.14%。而与净利润相比,2016年跟2017年几乎持平,即实现的净利润刚刚好等于商誉余额,一旦发生大规模商誉减值,企业盈利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图2:有商誉企业商誉金额一览表
    分行业来看,商誉占净资产比值较高的是教育业、住宿业和软件业及文体业等。商誉来源并购,而文体娱乐是并购最多的行业之一,尤其是轻资产行业,商誉动辄超过十亿。住宿和餐饮业因为锦江股份和首旅酒店高达100亿的商誉而排名前列。
    图3:商誉金额分行业情况
    从单个企业来看,截止2017年半年度,有15家企业的商誉超过净资产,其中超过十倍的分别是纳思达和ST紫光,分别高达19倍和10倍。
    三、商誉的后续处理
    对于商誉的后续处理,我国新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意思是即使过了业绩承诺期,依然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广告词:商誉恒久远,减值永不完。由于上市公司对于商誉减值存在较大自由裁量权,同时没有统一的规则,即使存在谨慎性原则,使得使用商誉减值调节利润成为可能。即有些公司收购标的盈利不及预期,公司却不计提减值准备或者公司因当年扭亏无望,便通过大额计提商誉减值来为公司“洗大澡”,为未来业绩增长铺平道路。
    自《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修订以来,并购重组大幅增加,而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背景,导致上市公司商誉总值不断攀升。
    四、商誉减值
    既然每年都要进行减值测试,在万亿商誉悬顶之时,商誉减值也就不可避免了。根据wind数据,2013年-2016年分别上市公司分别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7亿、32亿、77亿和101亿,减值金额占商誉总金额的比值很低,在1%左右。看似金额不大,但主要原因还是并购重组多在这两年,且企业一般都三到四年的业绩承诺期,也就是所谓的蜜月期。蜜月期哪一对不是山盟海誓卿卿我我呢,可是蜜月期一过,谁能保证小甜甜不会变牛夫人,又或者你的牛夫人会不会变成别人的小甜甜,到时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图4:商誉减值金额
    分企业来看,2013年单家最大的减值金额不过1.4亿,并未引起市场关注,2014年的粤传媒1.6亿和宇顺电子2.5的商誉减值可以说开启大额减值的先河,2015年蓝色光标的2.05亿商誉减值把大家的目光彻底引起过来,商誉减值也变成无数人开始担心的问题。下面举几个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商誉减值的可怕。
    1、粤传媒与香榭丽——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2014年,粤传媒以发行股份和现金收购的方式收购香榭丽,支付对价为4.5亿元,确认大概1.6亿元的商誉金额。叶玫等20多名香榭丽原股东承诺香榭丽2014年至2016年的利润分别不低于5683万、6870万及8156万元。看似不错的一桩姻缘日后被证明这都是幻像,所以千万别日后啊。
    香榭丽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未完成业绩承诺,其造假事件浮出水面,司法审计鉴定称,在2013年6月30日收购前,香榭丽以虚假合同和未完全履行的合同,虚增含税收入约2.25亿元;在2013年6月30日收购以后,香榭丽继续造假,虚增含税收入约4.16亿元。此外,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香榭丽公司账面显示净利润约为1.15亿元,实际则净亏损4.33亿元。
    因此在2017年4月,粤传媒修正了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财报,修正后2014年粤传媒净亏损为4.5亿元,其中香榭丽净亏损1.53亿元;2015年粤传媒净亏损为0.54亿元,其中香榭丽净亏损为1.33亿元。2017年粤传媒半年报显示,香榭丽的亏损额为4684万元。这次收购把转型中的粤传媒拖入了深渊,就在上个月25日,粤传媒公告称拟以1元的对价转让其持有的上海香榭丽广告传媒有限公司98.61%的股权。不得不采用离婚的极端手段,希望尽早消除这段不成功婚姻的影响。
    这个案例中商誉已经不是重点,但是给打算并购的企业提了醒:你看重对方的业绩承诺,对方看重的是你给的现金和可以减持的股票。
    2、三泰电子——那些年,牛过
    三泰电子2015年是牛股,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一日看尽长安花。于是大手一挥公司使用人民币7.5亿元收购烟台伟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该收购事项形成商誉67,755.03万元。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根据减值测试结果,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收购烟台伟岸形成的商誉可回收金额为7,873.52万元,较商誉账面价值67,755.03万元减少59,881.51万元。一年减值6亿,什么样子的资产仅仅过了一年,前后估值差异如此大,难道进行了整容。
    图5:三泰电子
    原来公司15年已经亏损,虽然仅亏损3000万,但是公司16年前三季度已经亏损2.8亿,在2016年公司扭亏无望的情形下,于是再次大手一挥计提商誉减值6亿,最终亏损13亿,恩,估计半辈子赚不回来了。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公司因当年扭亏无望,便通过大额计提商誉减值来为公司“洗大澡”,为未来业绩增长铺平道路。
    3、勤上股份——韭菜处处都是套路,何况收割韭菜的上市公司
    勤上股份2017年2月28日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388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8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74%。
    然后一个半月后,公司发布业绩修正预告:现预计2016年度营业总收入84065万元,同比增长-1.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6,23万元,同比下降-2010.05%,这算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了吧。
    公司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公司于2016年度完成对广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本次收购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形成商誉200,000万元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形成的商誉不作摊销处理,需在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减值金额将计入公司利润表。2016年度由于龙文教育经营情况未达预期,为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截止2016年12月31日的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公司对上述商誉减值42,000万元。当然这还不够,应收、在建工程还是一股脑计提一个亿的资产减值损失,合计5.1亿。
    我没太想明白公司的套路,毕竟2015年公司还是盈利的,何必一次计提如此多的减值损失。何况公司以前的套路证明自己很会玩市值管理,可能只是想今年洗个澡,压压股价,做个定增什么套路一下小散,万万没想到市场如此不好,复牌就是跌停,直接跌破公司的股权质押的平仓线,不得不再次紧急停牌。
    至于现在,那就是另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了,听说因为借钱补仓,被别人套路,控制权不保。真是A股何处不套路,这大概是无数韭菜走过最长的路了。
    五、商誉减值的测试方法及沦为利润调节的原因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回收金额,然后将所估计的资产可回收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相比较,以确定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以及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金额。
    资产评估方法一般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市场上一般选择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DCF),即考虑这家被收购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到现在的金额即为公司的价值。
    DCF方法原理很简单,即将公司以后年度产生的现金流,选择合理的折现率,将现金流折现到现在时点作为企业的价值,然后跟商誉价值比较,看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因此DCF的关键一是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即企业的盈利预测,企业现金流越高,折现后的价值越高。二是选择合理的折现率,折现率越高,折现后的价值越低。
    由于企业的盈利预测、折现率的选择等等,存在太多的调整,商誉不可避免的沦为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手段。
    举个栗子。
    2017年10月10日,益佰制药披露上交所的问询函,其中提到:2013年起,公司多次进行收购,商誉从2012年底的0.53亿元增长至报告期末的21.7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33.04%。期间,你公司未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公司投资贵州益佰女子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天津中盛海天制药有限公司、淮南朝阳医院管理公司形成商誉较高,分别为6.05亿元、4.82亿元、4.73亿元和3.63亿元。
    女子大药厂等标的公司被收购后的业绩未能达到溢价收购时的预测数。请你公司核实并补充披露:公司2013年至今收购并形成商誉的子公司最近一年又一期的经营情况和主要财务数据,并与溢价收购估值的前提假设和业绩预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公司未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即上交所要求益佰制药披露商誉减值测试过程,尤其是女子大药厂。
    女子大药厂,成立于2000年2月25日,注册资本2,200万元,主要从事中药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是中国首家专业服务女性健康的企业。主要产品有妇炎消胶囊、泌淋胶囊、岩鹿乳康片、泌淋颗粒、艾愈胶囊、正心泰胶囊等。女子大药厂的核心产品妇炎消胶囊为国家第一批基药307目录产品,第二批基药520目录产品,2017年新版医保甲类目录产品。2013年6月,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苗医药公司以5亿元人民币收购其100%的股权。
    我们分年份来看,2013年收购女子大药厂时,预测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391万元、4479万元、5971万元和7715万元。
    公司2013年实现3566万元的净利润,超过预期3391万元,未计提减值。但是2014年仅实现净利润2980万元,仅实现2013年预测净利润的66%,依然未对商誉进行减值;2015年实现净利润1417万元,仅实现2013年预测净利润的32%,依然未对商誉进行减值;2016年实现净利润3112万元,仅实现2013年预测净利润的52%,但是公司依然未对商誉计提减值。
    那么益佰制药是怎么做到不减值呢?根据商誉减值的具体方法,益佰制药在现金流预测时只需要提高净利润和选择较低的折现率基本就能实现商誉不减值的目标。益佰制药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做现金流预测时,预测净利率为12.19%-13.76%区间、17.07%-18.82%区间和24.6%-31.47%区间,折现率分别选择12.39%、11.76%和11.25%。大家发现问题了吧,企业预测的净利率都翻倍了,折现率同时逐渐降低,在此种情况下,折现后的价值自然水涨船高,自然无需减值。
    图6:2013年DCF预测
    图7:2015年DCF预测
    图8:2016年DCF预测
    当然企业预测如此高的净利润自然有一套说辞,选择折现率自然也能自圆其说。作为A股的韭菜,你能如何。还是那句话,商誉不可避免的沦为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手段,大家在选择上市公司时,一定小心,能避开尽量避开,一旦企业盈利不及预期或者企业想洗澡,悔之晚矣。
    六、如何通过上市公司财报扫雷“商誉”
    商誉减值测试一般在年底,因此年底是商誉减值的高发地带,在三季报披露的季节,在这个你持有的股票可能存在商誉的时候,你就要一万个小心。万一你买入的股票忽然年底时要计提大额的商誉,那么一切看似美好的业绩都是假象。
    如何根据现有的情况来分辨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业绩大反转呢?首选的条件是该上市公司商誉的账面余额较净资产比例较高,这里我选取商誉金额占企业净资产比例高的两家企业,给大家说明如何根据现有信息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可能存在减值。
    1、 南京新百
    南京新百的商誉金额一直很高,从2014年就有35亿趴在账面上,2017年半年报商誉金额更是高达72亿。作为一家零售业公司,南京新百的商誉到底是收购什么什么得来的呢?
    找到公司半年报附注里的商誉明细。明细显示,公司的商誉构成主要是两家公司,House OfFraser(UK&Ireland)Limited的34亿商誉和山东省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的30亿商誉,由于后一个为2017年收购形成的,我们暂不考虑。
    图9:南京新百商誉明细
    经查询,HOF类似于各大百货公司,其门店分别位于英国境内59家、爱尔兰1家、中东城市阿布扎比特许经营店2家,大多数门店位于其所在城市的核心商圈。HOF主营销售模式的分为自有品牌、采购品牌和特约品牌,供应商涵盖各类国际知名品牌和特约品牌。HOF还拥有运营多年的网上销售平台(www.houseoffraser.co.uk),消费者线上下单,平台提供“送货上门”或“实体店提货”的配送方式,提升服务标准,增进顾客的购物体验,抢占市场份额,扩充销售渠道。
    但是我们知道零售业近几年收到网上购物的冲击,在商誉价值如此高的时候,存在减值风险。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从披露信息查找HOF的盈利能力了,2017年半年报显示,HOF上半年净利润居然为亏损3.8亿,而且2016年上半年也是亏损3.2亿。但是并没有发现公司计提商誉减值。
    图10:HOF的盈利情况
    为了了解公司2016年的商誉减值情况,查看公司2016年的年报,发现HOF2016年实现净利润4773万元,而且2015年是亏损的,亏损金额1437万元。在此情形下,公司为什么没计提商誉减值呢?
    图11:HOF的盈利情况
    公司2016年披露:根据未来的财务预算,采用了一个时间跨度为五年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将商誉和净经营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测的现金流量折现结果进行比较。预测使用的假设主要包括折现率、增长率,以及成本和销售价格的预期变动,同时充分考虑公司业务的固有风险。现值计算的关键参数为:五年期之后的现金流量增长率为2.2%;现金流量预测的税后折现率为8.8%,相当于税前折现率约11.2%。经测试,公司管理层认为,商誉无需计提减值准备。翻译一下就是:做了减值测试,没发现减值。
    不知道大家心中怎么想,减值与否完全看公司自己的说法。当然由于没有更多的数据,定论还不好下,看南京新百接下来如何处理HOF的34亿商誉了。但是对于广大的投资者来说,还是小心为妙。
    2、 掌趣科技
    掌趣科技作为女人最羡慕的买买买大户,2017年半年报显示商誉账上金额高达56亿,其中最大的为四家公司:北京天马的26亿、北京玩蟹的15亿以及海南先锋和上游信息的各自7亿。看着这么大的商誉金额,就为他们捏了一把汗,一旦减值,企业怎么受得了啊。(原谅我这颗悲天悯人的内心)。
    图12:掌趣科技的商誉余额
    年报会不会计提商誉减值,我们需要看这四家公司的盈利情形了,好在企业也毫无保留的披露了。半年报披露,北京天马上半年实现收入1.36亿元、净利润6767万元;北京玩蟹收入2.11亿元,净利润1.26亿元;海南先锋实现收入1.46亿元,净利润7037万元;上游信息实现收入6551万元,净利润3262万元。数据是空洞的,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可能要计提减值,但是我们可以跟2016年年报比较来看。
    图13:各子公司盈利情形
    我们把这些数据跟公司2016年报比较,真是吓了一跳。把四家公司盈利情况整理如下:北京天马今年上半年实现得净利润仅占2016年的四分之一,上海信息占比24%,北京蟹玩占比34%。我都不想去了解其他的了,比如是不是季节性因素导致的。今年啊,掌趣科技这个雷貌似很高。
    图14:掌趣科技子公司盈利情况
    当然作为负责任的写手,我还是找了找这几家公司的信息,根据天马时空交易对方与掌趣科技签署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承诺天马时空2015年、2016年、2017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1亿元、2.59亿元、3.30亿元。半年度一努力完成了20%。
    根据上游信息交易对方与掌趣科技签署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承诺上游信息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75亿元、1.25亿元、1.56亿元、1.90亿元。根据玩蟹科技交易对方与掌趣科技签署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承诺玩蟹科技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亿元、1.6亿元、2亿元、2.4亿元。原来上游信息和玩蟹科技都过了业绩对赌期,难怪有点儿肆无忌惮。
    对掌趣科技来说,2017年年报想过关有点难,我们拭目以待吧。
    相信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大概掌握了节奏,还等什么,赶紧去看看自己手上的股票有没有商誉雷,别到时候被洗澡了还后知后觉。
    七、假如收购了一家优秀企业又如何?
    浙数文化从2013年账上就趴着28亿的商誉,五年了,出于好奇,我查看了公司的半年报,其中杭州边锋的商誉金额占比90%以上,达到了25亿。大一时作为网吧一族,每次去网吧都有一个边锋游戏平台,虽然一直不用。
    图15:浙数传媒商誉明细
    杭州边锋的主要业务是棋牌、竞技和桌游,整理发现杭州边锋的业绩是出奇的好,浙数传媒2012年收购边锋以来,每年均超额完成业绩承诺,即使在过了业绩承诺的2016年,边锋也实现了让人艳羡的3.6亿净利润。
    统计发现杭州边锋四年半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44亿元,净利润14.22亿元,这对于边锋25亿的商誉,已经实现了57%,已经是见过上市公司里实现非常完美的企业了。自然无需计提商誉减值。
    但是在现有准则之下,仍需要每年对边锋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即使你以前业绩完成的再好,商誉减值看的是未来。由于手游行业大发展,PC端游戏不可避免的陷入下滑,我们发现边锋2016年实现的收入已经大幅下滑了2亿,从现在来看,2017年边锋的收入和净利润会继续下滑,那么商誉减值风险依然存在。因此我依然觉得现在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改进的空间,不然商誉一直放在报表里,总会有出事的一天。
    当然,企业自然有处理的方法,比如杭州边锋的处理,其2017年宣布以10亿现金收购棋牌公司天天爱,三年承诺业绩累计5亿。在这种情形下,深圳天天爱被并购后的承诺净利润数为:2017年、2018年、2019年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12,500万元、人民币16,300万元、人民币21,200万元。天天爱实现的净利润应该会包含在杭州边锋内,自然到2019年减值风险就很低了。这也给不少上市公司提供了思路啊。
    此外,我查阅美的集团的半年报,发现其商誉里有以前收购小天鹅的13.6亿商誉,这对于美的集团本身来说,也算不上大事,何况今天刚刚涨停的小天鹅今年的净利润可能就超过13亿了。
    但是一万亿里面的商誉里,有几个是美的集团与小天鹅的组合呢?
    八、收购时如何减少商誉金额
    上面说过,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意思就是A企业净资产账面公允价值2亿,但是你花了5亿买了它,那么就需要确认5-2=3亿的商誉,此类均指控股收购。那么在此情形下,企业有没有方法尽量减少商誉的账面金额呢。
    当然可以,你把A企业的收购价格压低就可以了,你不花5亿,花4亿,商誉就可以减少10000万了,但这种方式不再本文讨论之列。本文讨论的是通过一步控股,然后购买少数股东权益方式来相对减少商誉的账面价值。
    什么意思呢?还是A企业,现在你买的时候估值5亿,你买60%的股份,那么你只需要花3亿,确认的商誉是3-2*0.6=1.8亿,一段时间后,再购买剩余股份,此时就无需确认商誉,持有A公司100%的权益确认的商誉确只是1.8亿,减少了1.2亿。为什么可以这样子呢?第二步购买时购买价格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去了哪里?
    因为准则是这么规定的。CAS33合并财务报表第四十七条规定: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拥有的子公司股权(A公司其余40%的股权),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简单理解就是收购少数股东的那部分权益不需要确认商誉,而是把这部分与收购公司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抵消。
    比如还是A公司,在收购A公司60%股份半年后,收购剩余40%的股份,此时A公司估值仍为5亿,那么40%的股份你需要2亿购买,与净资产2*0.4=0.8亿的差额无需确认商誉,只需要冲减收购公司的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即可。这部分商誉去了哪里呢?可以理解收购公司用自己的所有者权益冲销了。
    在实务中,这种操作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抵消的资本公积等于减少了公司的净资产,对很多轻资产公司来说,本身净资产就较低,这么做对公司的信誉等带来消极影响。商誉金额可以无限大,净资产不能少。
    在a股,这样分步收购的案例并不多,多集中于重资产且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净资产金额小的企业根本不敢也不会这么玩。
    举个栗子。锦江股份收购Keystone就是一次购买81%的做法。Keystone你们可能不知道,但是它旗下的酒店老司机们肯定耳熟能详,七天、麓枫、喆啡、潮漫、希岸、欢朋等 15 个酒店类品牌均为keystone旗下酒店。锦江股份2015 年 9 月公司作价82.69 亿元现金收购keystone 81%的股权(100%股权价值 102 亿元),此次共计确认商誉57亿。锦江股份2017年 10 月 20 日发布公告,拟作价 12.05 亿元现金收购控股子公司铂涛的少数股东 PrototalEnterprises Limited(实际控制人何伯权)持有的keystone 12 %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keystone的控股权将从 81%提升到 93%,本次交易方案标的资产 100%股权价值 107 亿元。截至 2017 年 6 月底,资产总额 71.3 万元,净资产 36.4亿元,因此此次无需确认商誉,只需要冲减锦江股份2017年的净资产12.05-3.64=8.41亿元,这对于净资产140亿左右的锦江股份来说无足轻重。
    结语:商誉会是未来A股投资中您不得不了解、关注、回避的话题,越早了解对您的投资会越有利。而商誉的形成和减值何尝不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只要您愿意去了解,商誉就是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6 18: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03: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证监会发布“商誉减值”风险提示

    证监会16日发布第8号会计监管提示称,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在实务操作中,公司在商誉初始确认环节,往往存在合并成本计量错误(如未考虑或恰当考虑应计入合并成本中的或有对价)、未充分识别被购买方拥有但未在单独报表中确认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如合同权益、客户关系、未决诉讼、担保)等问题。相应地,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时,容易出现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利用专家工作的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未恰当识别公司前述不当会计处理等问题;资产评估机构在执业时,通常存在评估基准日选择不恰当、评估对象及评估范围确定不合理、评估目的及评估价值类型不匹配等问题。

    对于证监会这则提示公告,说实话,是非常善意的,讲明了由于操办人可能不专业,能力较弱,容易在评估的时候出现一些估值不匹配的低级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仅会出现在有商誉的公司里面,而且商誉占比净资产越高,这些由于会计问题导致的后果会越严重。

    从我手头有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资本市场从2007年开始后一直有不少并购行为,截止到昨日收盘,全市场商誉总额在1.448万亿元,占全市场总净资产的4.12%

    纵然商誉风险对市场整体占比并不高,但是毕竟也有部分高商誉公司,我这里就有一份列表,商誉占比超过30%的公司一共有149家,超过40%有64家,超过50%的有21家。

    从行业分布来看,重灾区在互联网传媒、计算机应用、营销传播文化传媒等。我看了下这些商誉占比较高股,其实近期他们随着垃圾股反弹行情走的都还不错,近三天涨幅已经有减弱趋势了,下周这类公司大概率会出现回调,其中互联网传媒行业商誉总额高达720亿,排名第二的计算机应用商誉总额高达400亿。投资者要注意防范风险。

    但对于非商誉占比过高的A股公司,回调恰恰是比较好的买入机会。耐心等待一个低点出现即可。最后附上商誉超过30%的的149家上市公司列表!各位请注意回避!


    2018-11-16 17:24: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