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罕见未发言挺台 “邦交国”在联大发言时是否为台湾说话,成了岛内一些媒体判断“邦交”是否稳固的重要依据。亲绿的《自由时报》29日称,目前联合国大会上已有11个台湾“友邦”发言,其中替台湾说话的8个国家分别为巴拉圭、马绍尔群岛、斯威士兰、基里巴斯、瑙鲁、帕劳、图瓦卢及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与海地则未在发言中提及台湾。 《联合报》称,海地此举相当罕见,该国过去4年都曾在联合国大会中替台湾发言。更让民进党当局尴尬的是,海地总统莫伊兹今年5月底刚访问台湾,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签署联合公报。事后证实,台湾提供海地1.5亿美元贷款,被网友讽是“来要钱”。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邱毅称,台湾在这三个拉美“邦交国”投入大笔资金,它们转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多米尼加、萨尔瓦多与台湾“断交”的示范效应;二是三国均为中美洲经济落后甚至存在经济危机的国家,为了国家利益,当然希望与大陆增加经贸往来及合作,但若达成此目的,必须先与台湾疏远;三是台湾近年来经济竞争力衰退,财政短绌,能满足三国金援需求的能力减弱。邱毅称,在萨尔瓦多与台湾“断交”以后,这三个“邦交国”便被点名亮红灯,蔡英文也央求美国协助化解“外交雪崩”,现在看起来美国帮不了台湾,“这三个国家宣布与台湾断交,恐怕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了”。 “断交”危机一直存在 拉美是台当局“外交”重镇,在仅剩的17个“邦交国”里,中南美洲国家就占6个。曾驻中南美洲的台前“外交部长”欧鸿炼称,台湾所有“邦交国”都想和大陆建交,“断交”危机一直都存在,现在关键在于北京的战略思考。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军舰频频到南海挑衅,大陆势必反制,在美国后院“放火”。他认为,即使蔡当局宣称和美国关系已有突破,但美国并没有能力阻挡台湾“邦交国”和大陆建交。欧鸿炼说,大陆在中南美洲的贷款金额已经远远超过美国与该区域的经贸总额,美国在中南美洲的影响力已经式微,蔡英文当局要警惕别成为牺牲品。 “台湾竞争力论坛”理事长庞建国教授称,国际政治的现实情况很清楚,台湾能否有国际活动空间,主要基于大陆的态度;只要蔡英文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大陆方面就愿意为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否则靠几个分量不是很重的国家在联合国大会做“行礼如仪的发言”,根本改变不了现状,更何况还有三个“友邦”连这点“口惠”都不给。他认为,对台湾来说,三个“友邦”不肯为台湾发声,恐怕才是这次联大辩论该注意的警讯。 台湾《旺报》还提及,民进党“联美抗中”态势明显,也让美国乐于对大陆打一张不会自伤、几乎零成本的“台湾牌”,大陆则实行“双战线策略”,几乎形成“大陆与台湾人民”站在同一边,“美国与蔡政府”在另一边,以此破解美国的“台湾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