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五一”口号发布之后,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发表通电、宣言、谈话,表示拥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新纪元,标志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正式确立。
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 为新型政党制度奠定基础
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在上海成立。民进是以马叙伦、王绍鏊为代表的文化、出版、教育以及工商界、文化界人士组成的政党,“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1946年1月,民进发表了在民主革命时期纲领性的政治主张——《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从此,民进为实现其政治主张,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扩大反蒋斗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面临两种命运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渴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蒋介石集团企图在全国恢复其封建独裁统治。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单方面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旧政协),向解放区全面发动进攻,挑起内战;威协迫害民主进步力量,枪杀和平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46年6月,民进发起并组织上海人民反内战大会,组成反内战请愿团,赴南京进行和平请愿,遭到国民党特务百般阻挠,并迫害行至南京下关的和平请愿团代表马叙伦、雷洁琼等,酿成“南京下关事件”。国民党一手制造的下关血案,教育了民进,为民进的历史走向进行了标记,民进在争取民主和反蒋斗争中更加坚决。1947年秋,民进遭受国民党当局白色恐怖的严重威协,被国民党宣布为“非法团体”,被迫转入地下或赴香港继续战斗。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 “五一”劳动节口号》,其中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是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向全国人民提出彻底消灭国民党政权,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民主联合政权的行动纲领。“五一”口号发布之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响应热烈,纷纷发表通电、宣言、谈话,表示拥护。马叙伦、王绍鏊以及各民主党派、团体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联名在港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积极响应“五一”口号。随后,民进在港又独立发出响应“五一”口号的历史性宣言,“本会对中共的‘五一’口号,以十分的兴奋心,同意其号召,并望中国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起而响应,一致奋斗!”这个宣言,是民进首次公开宣布民进要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为彻底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标志。之后,民进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先后公开、正式宣布响应“五一”口号,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启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篇章,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国崭新的政党制度的正式确立。这一崭新的政党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结束国民党一党“训政”的主张,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和无党派人士的热烈欢迎。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典范,创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创造的,是共同的、历史的选择,体现了我国多党团结合作的初心。
宪法保障 新型政党制度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1982年,中共十二大将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在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首次提出了“参政党”概念,指出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意见》不仅明确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而且明确了参政的基本点、实质和形式。《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1993年,我国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使中共的主张、人民的意愿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为新型政党制度和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提供了宪法保障。200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衡量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绝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201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科学论断。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确立了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共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并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和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年全国两会新修订的宪法进一步完善了统一战线制度,将宪法序言部分修改为“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着共同的目标,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这为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开辟了更广阔的舞台。
我国宪法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提出的有关论断以及一系列相关法规,保障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规范化和制度化运行发展,彰显着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优势,既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充分发扬民主,既规避了党争而可能引起的动荡和社会弊端,又减少了内耗。是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基本国情相符合的新型政党制度。
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彰显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新时代,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共识,加强自身建设,奋力履行职能,推动中共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好发挥新型政治制度效能。
首先,凝聚共识。民进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多党团结合作的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原则,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促进思想共识有新提高。
其次,加强自身建设。发扬民进优良传统,传承“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政治嘱托,尊崇宪法,弘扬宪法精神,“以党为师”,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深化政治交接,不断提升参政党的“五种能力”,以参政党的新面貌和新作为,为陕西追赶超越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履行职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的独特功能,履行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坚持深化改革,围绕中心,建言献策。
一是履职尽责。围绕我省打好三大攻坚战,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调研,建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助力执政党科学民主决策。在履职中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立足岗位,开拓创新,“道实情、建良言”,以参政党的新作为,在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中,为实现追赶超越目标任务提供支撑。
二是做好民主监督。以良好的协商监督,推进执政党科学民主执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做好安康白河县民主监督工作,助力我省脱贫攻坚任务实现。
三是做好政治协商。发挥民进代表性人士作用,提供政治参与渠道,有序政治参与,参加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协协商等等,畅通意见表达,传送决策系统;同时,整合力量,化解矛盾,努力发挥好新型政党制度和谐稳定功能,以多党合作的新气象,发挥好新型政治制度效能,助推执政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刘宽忍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民进陕西省委会主委)
作者:刘宽忍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