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 既然要全面”狙击“中国,那就得师出有名。于是,文章一开始就下了个判断:从历史上看,全球的半导体市场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所谓不完全竞争,那就是有机构干预嘛,果然,文章写道:它基于政府和学术界的研究而建立,由于考虑到国防安全等,当中有一部分的技术是处于高度限制的状态。 基于这一点,报告做了第二个判断:“如果我们能够快速创新,那就能够减轻中国带来的威胁。但一旦美国的创新碰到阻碍,竞争者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跟上。因此保持领先的根本方法就是超越所有竞争者。” 为了让自己的做法更具合理性,报告还“痛斥”了中国的某些做法,比如“我们认为中国的竞争手段是扭曲市场。他们通过破坏创新抢夺美国的市场份额,并让美国面临国土安全的危险。” 由此,报告得出结论:美国政府不应在面对中国崛起的威胁时保持沉默或者悲观。在创新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应该极力阻止中国的破坏和影响。 具体怎么做?—— 美国应该和中国进行会谈,明白中国的真实意图,通过加入联盟的方式巩固内部投资安全和出口控制,并对中国的某些违反国际协议的某些方式进行限制。美国同样需要调整国土安全的相关协定,预防中国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 
控诉 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在该领域做的一切事情,对于美国来说,都变成了极具威胁性的行动。 比如,他们虽然也承认:中国在半导体技术方面的追随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的先进制造技术跟美国、台湾和其他先进的半导体玩家比较,也是大大不如的。现在中国有很多半导体Fab,但都比当前主流的工艺落后1到1.5个世代。 但落后是可以接受的,你奋起直追就不能接受了。因此,诸如中国在2014年颁布“IC推进纲领”来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举动,都变成了一系列负面行为。 报告指出:中国的半导体策略依赖于其庞大的经费支持。这是一个包括国家基金和私募资产在内的,金额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周期长达十年的投资。中国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先进企业的投资和收购获取其中的技术。美国过去五年共230亿美元的并购规模与其对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事实上,在美国看来,中国整个半导体的建设策略(美国将其分成了两点:补贴和零和博弈),都是“别有用心”的。 首先来看补贴。众所周知,为了支持行业发展,中国常常会提供各类补贴,半导体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但这一点,美国也不能忍,他们称: 短期来看,中国的补贴对于美国公司和消费者来说,是利好的,这些钱能够帮忙降低成本和产品价格。但长期来说,这些补贴会减弱其创新能力。而对美国来说,由于中国会将其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这会增加美国国土安全面临的风险。而生产的过剩,则会对直接竞争者构成影响。这些补贴,也会直接侵蚀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影响企业的雇佣状况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