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必要把高端白酒的火热和“高大上”行业的冷清,对立起来 一线酒企产品价格和股价双双上涨,让一些人颇感不爽。他们觉得,国家富强靠科技,没有国家是靠喝酒强大的。中国人可以没有茅台,但不能没有高科技企业,否则只能在产业链低端徘徊。 2017年6月,某券商研究团队发布的研报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这篇名为《相比茅台,军工充满大机遇》的研报认为,军工成长的持续性和确定性比白酒行业高,“中国人可以不喝茅台,但不能没有军用直升机,不能没有运20、歼20和航母,更不能没有军工”,现在“茅台+五粮液+洋河市值总和8800亿,三瓶白酒刚好就可以买下整个军工行业了”。  网友发言截图
这种将白酒产业和所谓的“高端产业”对立起来的看法,很不合适。在经历了2015年的股灾之后,擅长讲故事,拥有市梦率的中小创上市企业,渐渐被市场抛弃,一些中小投资者开始相信价值投资,注重企业的业绩和基本面。 如上文所说,白酒行业的复苏,一是借了消费升级的东风,高端需求回暖;二是在2013年之后,不少酒企业绩下滑,资产大幅缩水,行业深度调整,中高端白酒受益明显。而公务消费占比下降后,私人消费带来的业绩增长,让人们更看好白酒企业的前景。
2018年1月15日,茅台市值突破万亿,成为A股第一只破万亿的消费股,很多投资者更看好高端白酒市场。 也有人担心年轻人不爱喝白酒,更爱洋酒红酒,会导致白酒消费增长乏力。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年轻人消费能力有限,中高端白酒价格高,所以年轻人白酒消费少;但白酒情感沟通、商务应酬的属性较强,等年轻人上了岁数,有了经济实力,消费场景增多,自然会习惯和接受白酒。 再看军工企业,军工产品的采购价是国防部门严格限定的,利润空间有限。对于军工企业来说,利润也不是第一考核目标,军工板块在经过炒作后,估值本来较高,现在市值萎缩,再正常不过。
此外,企业股价和企业发展关系也没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大:中国股市波澜起伏,中国经济却在稳步发展;上市酒企股价腰斩者比比皆是,但现在凤凰涅槃,股价屡创新高的也很多。 难道看好高端制造,高技术企业,投资者就不需要看业绩和基本面,听个“故事”就投钱?这样的投资方式,跟监管层提倡的价值投资,恐怕也是相悖的。 但如果普通人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升级下的高端白酒热很难持续在一些业内人士眼中,消费升级是高端白酒的重大利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普罗大众会渐渐成为高端白酒的消费主力。 这种想法可能有些乐观。毕竟,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公众的健康意识也在觉醒。医学博士胡远东指出,喝酒对身体的好处缺少严格验证,但过量喝酒对身体的损害有无数证据支持。医学界共识是饮酒应当严格限量。高度酒每天只能一两,啤酒也只能一瓶。(较真《大过年放纵些行不行?喝酒的坏处,今天一次说清楚》)  朋友聚会,很容易喝多
过去,亲朋相聚,不要说喝一两,就是少喝一点都不行。虽然不少高端白酒都把“不上头”“健康”作为卖点,但随着医学常识的普及,年轻人喝烈性白酒可能更节制,高端白酒的市场空间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高端白酒、豪华汽车还是出国游这类高端消费,虽然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有关,但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增速关系更大。因为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准确反映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 经济学家李迅雷发现,虽然2017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高于2016年8.4%的增速,但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增速却降至7.3%(2016年为8.3%)。平均数增速高于中位数增速,说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更快。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李迅雷制图
通过对不同档次白酒的销量变化的分析,他认为,2017年高端白酒销量的快速增长(超过20%)与中低端消费人群的消费升级没什么关系。高收入人群收入快速增长,才是高端白酒(包括其他高端消费品)销量大涨的主要动力。 果真如此,这样的消费升级很可能是昙花一现。毕竟,高收入者占居民总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当他们完成消费升级后,收入增长缓慢的中低收入者很可能无法跟进。 在中国,中低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70%,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才能为消费升级提供充足的动力。 缩小收入差距,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但如果不解决,不仅消费升级难以持续,消费不平等背后的分配不公,也会更赤裸地展示在每个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