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深港通”启动在即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启动“深港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其中启动“深港通”是一项重要任务。8月11日,港交所首席执行官李小加在接收采访时表示深港通今年仍将开通。李克强总理在8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深港通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考虑到相关的准备工作需要4个月左右时间,深港通可于年底前开通。
2014年11月开通的“沪港通”为“深港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模板。目前沪港通成交活跃的股票多来自于保险、银行、食品饮料、交运、汽车、证券、家电和建材等行业,而从QFII、RQFII的经验来看,境外的机构投资者的风格以稳健为主,大多青睐高分红、低估值的股票。
风险提示:深港通推进不及预期,相关公司的业绩不及预期。
3 PPP兼顾稳增长和激活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下降,PPP发力。从2014年第4季度开始,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开始大力推动PPP.PPP可以在不增加政府债务的情况下,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来刺激投资,形成双赢。
但是PPP项目周期长、流程复杂,项目落地率较低。PPP项目回报率低,许多民间资本处于观望状态。
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破2.7%,中国进入低利率时代,PPP项目7~10%的收益率变得极具吸引力,PPP既符合鼓励民间投资的方向,也符合基建投资稳增长的方向。
为切实推进PPP模式,2016年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将财政部的PPP立法和发改委的特许经营权法合二为一,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将有利于推进PPP政策的出台,有望加速立法出台的节奏。2016年7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
从2014年12月开始,财政部一共推行了两轮PPP示范项目,并且今年开始推行第三轮示范项目,主要投向市政建设、轨道交通等公共项目。为了提高项目的落地率,财政部设立PPP中心推出1800亿元PPP基金和奖补政策。不少省份也设立了PPP基金,出台了PPP奖补政策,还搭建了推介平台,提高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据财政部PPP中心披露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三期季报显示,财政部两批示范项目总共232个,总投资额约8025亿元,截至2016年6月末,这两批示范项目落地率为48.4%,民企参与占比为36%,非国企参与率超四成。
自财政部联合20个部委于6月初启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申报后,一个多月时间,财政部PPP中心最终收到1070个申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2.2万亿元,这占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总投资额(10.6万亿)比重为20.8%。
针对民间投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财政部将积极协调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加大对PPP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国际组织贷款期限长、利率低、增信能力强的资源优势,在解决项目融资需求的同时降低融资成本。
可见,PPP近期无论从立法推进、示范项目落地、第三批项目、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和贵等都在稳步推进,前景向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行业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PPP项目落地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