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就必须解释家庭调查和薪资调查的区别。 美国非农就业报告由两个各自独立的调查结果得出——企业调查和家庭调查。其中,企业调查最受市场关注,也被称为薪资调查(Payroll Survey),该报告提供有关非农业部门随季节性调整的每月新增就业情况,平均每小时工作和总小时指数;家庭调查(Household Survey)则提供有关劳动力、家庭就业和失业率的情况。 这两种调查主要提供了另一种调查所不具备的经济信息。不过,由于两份调查是基于不同的信息源,因此有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正因如此,David Rosenberg人为,尽管市场受到靓丽数据的推动,但薪资调查报告中的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并没有完全体现出美国劳工市场的真正表现: 在家庭调查报告中,6月新增就业人口为不温不火的6.7万,该数据从2月以来就已经完全停滞不前。历史学家会告诉你,在经济的转折点上,家庭调查数据往往比较可靠。 问题在于:5月和6月的数据都表现出巨大的统计异常。大的趋势最能说明情况。让我们回到2014年6月,当时六个月非农就业趋势基本呈现出年均2.2%的增速,三个月的趋势则呈现出2.4%的年化增速。再说说一年前,截止到去年6月,六个月的年化增速放缓至1.9%,三个月的趋势放缓为2.2%。时间轴拉回到现在,六个月的趋势进一步放缓至1.4%,三个月的趋势持续放缓至1.2%。这才是被其他人视为更为宏大的图景。
不仅如此,6月非农就业报告还存在其他问题。华尔街见闻分析过,90%的新增就业者都是5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详细来说,55岁及以上的老年新增就业者多达25.9万人,25岁到54岁新增就业者仅有2.8万人,24岁以下失业者10.7万人。 如果按照David Rosenberg看待问题的角度,拉长时间线从一个更为宏大的图景来看,上述趋势更为惊人:自2007年以来将近十年时间里,55岁及以上人群的新增就业人数合计超过800万人,而25岁到54岁的就业者同期则减少了340万人。 另一个问题是新增非农就业者多为低收入工作岗位。半数以上的新增就业者仅有最低工资收入。这可以解释为何6月平均每小时工资环比、同比双双不及预期。
|